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下载)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9
1 / 9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下载)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guì) 浩瀚.(hàn) 殚.精竭虑(dān)
B.遗嘱.(zhǔ) 镌.刻(jùn) 油光可鉴.(jiàn)
C.翘.首(qiào) 胆怯.(què) 深恶.痛疾(wù)
D.崎岖.(qū) 不辍.(chuò) 屏.息敛声(bǐ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B.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B.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2 / 9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周杰伦。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
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A.①⑤②③④⑥ B.⑤③④②⑥①
C.①③②⑤④⑥ D.⑤③②④⑥①
7、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黄鹤楼》)
(2)________,终岁常端正。(《赠从弟》
(3)________,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钱塘湖春行》)
(5)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三峡》)
(6)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 9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节选)
注:①张盖:打着伞。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⑤情障:情欲的魔障。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
(2)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
(3)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B.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C.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D.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4.这两篇文章作者在游玩中所流露的情感有何异同?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4 / 9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重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5 / 9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2、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6 / 9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第③段画线部分的理解。
3.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