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_石坚: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59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李良彦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02期[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遵循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实践性原则,要从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2-0119-02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2-060[本刊网址]http://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从创新型人才的特性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创造性调整或变革的教育运作方式。
一、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一是学生自身主体地位的缺失。
长期以来,讲授一直占据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英语知识自身的应用与创新被忽视,教学理念过多强调以知识为本,而忽视了以人为本,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听、记、背,忽视了学生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交往能力的培养。
尽管专家学者一直呼吁在英语课堂上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往往还是机械地重复着学生预习生词和短语,教师讲解,介绍课文背景知识,逐句逐段讲解课文的过程。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处于消极盲目地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影响了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是现行考试制度的不完备。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检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为代表的各种标准化测试层出不穷。
受此影响,师生双方在英语教学和考试中片面地追求高分数和高通过率,以应试为导向,急功近利,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外语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路径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能力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析作者:詹元灵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6期摘要:本文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自主设计问卷,结合师生访谈,探究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满足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
希冀研究成果能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借鉴,有助于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卓越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大学英语需求分析课程设置一、引言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清华大学从1998年开始建立数理基础科学班,北京大学2001年成立元培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浙江大学1984年首创混合班,2005年在其基础上成立竺可桢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1]。
中国计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从1997年开始招收优秀学生组成试点班,2006年正式成立量新学院,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010年6月,教育部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我校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成功加入国家第二批卓越计划,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2]要求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课程设置研究作者:李小海,胡天赋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5期李小海,胡天赋(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作者简介:李小海(1969-),男,河南新野人,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胡天赋(1956-),男,河南方城人,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摘要: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先是创新教育。
课程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
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当增设教学实践课,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的专业选修课和能力创新教育课程。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人才;课程设置;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3561(2015)05-0006-02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日益进步,政治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对我国高师院校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规格要求愈来愈高。
传统的纯语言型的人才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
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过分强调英语技能的训练,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技能的训练中又过分强调模仿记忆,忽略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且,全国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教育模式基本雷同,课程设置千篇一律。
这些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实际上是缺乏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缺乏业务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缺乏师范教育能力素养、心理能力素养,仅仅是一些懂得英语语言技能的语言人才。
这样缺乏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语言型人才愈来愈不适应社会需求、科技的进步。
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添新的教学内容、设置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驱动创新人才培养作者:阮守华来源:《中国德育》2016年第10期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急于求成,要为创新人才培育好“土壤”和“水分”,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现阶段,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急需从过去的“劳动力驱动”转变成“知识创新驱动”。
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当前教育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
一、提高认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留下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托尼·瓦格纳教授认为,学校阻碍着创新。
创新是团队运动,学校却鼓励个人竞争;没有试错就没有创新,学校却充满着厌恶风险、惧怕失败的文化;鼓励学生满怀激情和信念才能造就创新者,而学校学习却太注重外部动机,等等。
一味地强调学习知识、遵守规则、害怕失败,以标准答案和考试评价为主导,已经演化成足以摧毁学生任何一丁点创新火花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因此,中学阶段通过各类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实践教学是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商以及开展科技、艺术、社团、社会实践等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生活,理解所处的社会,感悟生命的价值,学会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并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教育形式。
实践教学是课堂外的教育,是不同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之一。
创新人才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如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强烈的兴趣和爱好,锐意进取的精神,善疑好问和独立思考的品质,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的磨炼才能逐渐形成。
四川大学召开教授委员会章程座谈会
佚名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4月10日下午,学校在望江校区文华活动中心410会议室召开教授委员会章程座谈会,就《四川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制定的有关情况进行详细讨论和征求意见。
副校长石坚教授,学校党办、校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校工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教师代表和教授委员会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总页数】1页(P45-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四川大学召开考试改革问题专题座谈会 [J], ;
2.“四川大学人才人物工程”人文社科青年教师座谈会召开 [J], ;
3.四川大学校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 [J],
4.四川大学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工作座谈会 [J],
5.农工党中央协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帮扶云南省镇雄县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的思考
何雪梅;石坚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导刊》
【年(卷),期】2012()1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教育部从200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诸多争议和讨论。
如何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使这门课程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从事多年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笔者谈谈自己对改革走向的思考,期待抛砖引玉。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何雪梅;石坚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的思考与具体策略
2.“卓越工程师计划”视角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的思考
3.从横向整合走向纵向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趋
势分析4.关于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政策、现状与趋势的几点思考——以一所地
方综合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为例5.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西部地区大学英
语的教学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