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政绩评价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9.01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对政府执政效能的综合评估,是规范其行政行为、改善政府形象、提高其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也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满意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起步较晚和基于我国目前的政治、法律现状,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政府绩效评估没能完全施展其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作用。
本文主要揭示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政府绩效;绩效评估;问题与对策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政府绩效评估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而大规模的政府绩效评估则于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然而一直到8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制的改革,政府绩效评估才开始在我国起步,虽然近些年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经验的流入加快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但由于政治改革和相关立法的滞后,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尚存许多制约因素。
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取得的现状(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典范主要为目标责任型模式;社会服务承诺模式;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模式等。
目标责任制的绩效评估模式是在我国最先发展起来的绩效评估模式,现已被全国各地广泛采用。
笔者认为最为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为甘肃省实行的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模式,由有相关资格认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起草评估计划书,并向政府监督委员会提出评价申请后,在接受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条件下完成对政府绩效的评估。
第三方评估模式基于第三方独立的地位特征和相应的评估能力,能客观、公正、科学的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
除了这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外还有南通的三位一体模式,洛阳的干部实绩型模式,邳州的战略导向型模式等。
当前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陈艳珍来源:《理论探索》2010年第01期〔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往往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我国当前的政府绩效评估看,评估基础较为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及评估理论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着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目标不确定,绩效目标系统构建的多样性、绩效目标的不确定及绩效目标的难以测量等因素影响着绩效评估;绩效信息不对称及评估路径、运行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着绩效评估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前提条件,目标,环节性因素〔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1-0115-02政府绩效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拟针对影响我国当前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一、评估的前提条件较为薄弱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评估的前提条件较为薄弱,对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有影响。
(一)评估组织体系不健全。
独立的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既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估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的前提,也是评估体系趋于成熟的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正式的、独立的、专业化的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政府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等类型的评估。
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评估中引入了包括权力机关、审计机关、社会公众、大众传播媒介、专门评估组织的外部评估。
这种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是有些外部评估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上级任务要求、忽视本地客观实际、信息失真、行为短视、评估质量不高、评估结果适用性差等现象。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展360°公民评议,但由于当前我国公民作为评估主体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角度来讲都还很不成熟,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因此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
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政府绩效评估是评估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它对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政府绩效评估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1.指标选择不够科学合理当前政府绩效评估常采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指标,忽视了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等其他方面的考量。
仅仅注重经济增长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工作的真实情况和效果。
2.评估方法单一且局限性强目前,政府绩效评估主要依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往往过于偏向于数量指标,缺乏全面客观地考察各项工作。
此外,在评估方法上也缺乏创新,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
3.数据来源不可靠数据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然而目前的数据收集和整合存在着不够全面、及时、准确等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数据上存在造假和掩盖真实情况的情况,导致评估结果失真。
4.缺乏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当前政府绩效评估常由政府自身进行或委托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参与,容易生出利益纠葛、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保证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结果反馈不及时不透明政府绩效评估应该强调结果的及时反馈和公开透明。
然而,现实中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公布机制,使得评估结果不能够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解决主要问题的措施1.多元化指标体系针对单一指标导致的问题,应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在经济增长外加入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民生指标,并参考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2.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在评估方法上,应结合政策目标和工作特点,灵活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非经济因素的考虑,如社会满意度调查、问题反映次数等。
3.完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政府应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整合、存储和公布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浅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摘要】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指标选择不合理、评估标准不科学、数据采集方法不规范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优化指标选择、建立科学评估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方法等改进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决策依据。
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促进地方政府的良性发展和提高政府的绩效水平。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问题、改进对策、优化指标选择、评估标准、数据采集方法、科学、规范、总结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对地方政府工作情况进行定量化评估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指标选择不合理,有的指标过多而有的过少,无法全面反映地方政府的工作情况。
评估标准不科学,有的标准过于主观而有的过于普遍,不能客观评价地方政府的工作。
数据采集方法不规范,导致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对策来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一部分将重点阐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为后续探讨改进对策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行评估体系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重要的思路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对策,包括优化指标选择、建立科学评估标准以及规范数据采集方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对策的深入研究和讨论,有助于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1. 引言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旨在通过对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进行定量、定性评价,促进政府机构提高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绩效评估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2. 缺乏科学指标体系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仍然以GDP增速、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非经济因素的考虑。
这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生态环境和民生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3. 数据完善度不足政府绩效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数据完善度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在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很多重要数据还停留在纸质档案阶段,无法及时提供给评估机构。
另一方面,即使数据存在,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数据格式不一致等问题,很难进行有效整合和分析。
4. 指标设计存在主观性政府绩效评估中指标的设计常常存在主观性强的问题。
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指标,以便在评估结果中取得好成绩。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对真实情况的歪曲,误导决策者和公众对政府工作实际情况的认识。
5. 对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不平衡政府绩效评估往往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结果性评价仅仅关注政府工作最终产出是否符合预期目标,而过程性评价能够反映政府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程序、执行力度是否到位等方面的情况。
缺乏对过程的考量会造成对部分工作失去控制和监督。
6. 缺乏参与度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社会参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在评估过程中,政府机构往往独揽决策权和信息披露权,没有给公众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公信力和说服力,甚至产生一些不满情绪和争议。
7. 缺乏制度保障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在目前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中,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实际执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法规的支持,对于评估结果的利用和处置也存在着较大困扰。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制约因素及破解思路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部门的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和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在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行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与服务方式、实现公共责任机制、增强服务效能、缓解社会矛盾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外部动力。
然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却深受评估文化、理论研究、行政体制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制约和阻滞。
因此,需要从改进评估文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三个方面,为政府绩效评估营造良好的评估环境、提供有效的实施条件。
一、改进传统评估文化,尊崇公众和服务至上的价值导向文化对政府绩效评估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它影响和制约着政府绩效的内涵、功能、标准、程序和价值导向。
评估文化,是绩效评估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形态。
不同的评估文化衍生出不同的评估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又折射出政府不同的利益取向、不同的管理服务理念、不同的社会习俗和心理。
西方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是在市场化、法制化和民主化进程相对优先、经济社会体制相对健全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价值导向是顾客至上,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满足公众需求作为政府的不懈动力和追求目标。
而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则借鉴于西方,并深受“好人主义”、“政府本位”、“近水楼台先得月”等儒家伦理文化、“潜规则”、高度集权、重人治轻法治等历史传统的影响,在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体制框架下进行的,其价值导向则偏重于“情理至上”、政府至上,甚至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以官为本”。
落后的评估文化、扭曲的评估价值导向,使得政府缺乏接受评估、提升自我的压力和动力,缺乏有力的社会监督和制约机制。
为此,我国政府大多重内部评估、轻外部评估,重定性评估、轻定量评估,重过程管制、轻结果控制,重人情、轻法治,重投入、轻产出,重经济绩效、轻社会绩效,重眼前短期绩效、轻长远持续绩效。
2010年11月第6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N anji 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Soc ial Science)Sep,2010N o.6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分析赵 晖摘 要:提高政府绩效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是实现政府绩效管理的关键。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存在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晰、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考核指标定性与定量设置不合理、片面强调考核指标的细化以及指标体系的统一化等偏差。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弊端,另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施政理念存在误区。
因而,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职能,科学分析地方政府战略目标,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平衡计分卡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608(2010)06 0017 07 收稿日期:2010 04 06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ZZB004)作者简介:赵晖,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10046提高政府绩效,不仅是应对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更是实施当前我国政府改革重要目标的紧迫任务。
所谓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履行职能的成绩和效果。
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是实现政府绩效管理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却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深入开展,不利于我国政府改革目标的实现。
因而,构建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存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
各级地方政府对阻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绩效考核指标做了许多改进,绩效考核指标要素在科学、合理、规范的轨道上迈进了一大步[1],但目前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政府绩效评估因素之议〔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往往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我国当前的政府绩效评估看,评估基础较为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及评估理论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着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目标不确定,绩效目标系统构建的多样性、绩效目标的不确定及绩效目标的难以测量等因素影响着绩效评估;绩效信息不对称及评估路径、运行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着绩效评估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前提条件,目标,环节性因素政府绩效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拟针对影响我国当前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一、评估的前提条件较为薄弱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评估的前提条件较为薄弱,对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有影响。
一评估组织体系不健全。
独立的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既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估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的前提,也是评估体系趋于成熟的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正式的、独立的、专业化的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政府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等类型的评估。
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评估中引入了包括权力机关、审计机关、社会公众、大众传播媒介、专门评估组织的外部评估。
这种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是有些外部评估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上级任务要求、忽视本地客观实际、信息失真、行为短视、评估质量不高、评估结果适用性差等现象。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展360°公民评议,但由于当前我国公民作为评估主体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角度来讲都还很不成熟,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因此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准确性。
二绩效评估制度不完善。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不完善是制约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这方面,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尚处于探索阶段,不仅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而且在其他法律规范中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