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散主好忘方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1、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神志不安者:精神恍惚,惊悸怔仲,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麦门冬5g,当归5g,石菖蒲5g,茯神5g,玄参6g,熟地黄6g,甘草6g.蜜丸,每服四、五十丸。
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2、治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证,癫痫与遗精:茯苓30g,茯神30g,人参30g,远志30g,石菖蒲15g,龙齿15g。
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每服2钱,开水送下。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3、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
以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2钱。
方中石菖蒲宣窍宁心,为佐药。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石菖蒲1、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
(《医学正传》)2、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
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
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
(《普济方》菖蒲丸)3、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
共捣汁灌下。
(《梅氏验方新编》)4、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
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
(《时病论》)5、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开心散)6、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
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
(《千金方》定志小丸)7、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猫不用)。
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
吕祖全书治病仙方决疑签诗南京廖华第八十五签桃仁三个整。
半夏八分足。
姜制半夏宜。
三药共煎服。
第八十六签一钱苏木。
三分红花。
好酒煎服。
血散无差。
第八十七签鹿角磨水。
服一小钟。
诸恙尽消。
丹方有功。
第八十八签一钱甘草节。
五分藿香叶。
二味共一处。
煎服自亨吉。
第八十九签红糖乌梅。
茯苓相继。
各用一钱。
煎服病退。
第九十签佛前灯花煤。
收来一钱重。
煎服可除恙。
神医果有应。
第九十一签在任官堂印。
截印贴头顶。
其患自然愈。
遵之实有灵。
第九十二签陈艾一钱足。
玄胡索八分。
山查二钱兑。
煎服却为亨。
第九十三签竈马一尊。
灶前拜恳。
如是三次。
病患安宁。
第九十四签愿心宜急缴。
知母贝母炒。
牡蛎各一钱。
煎服即时好。
第九十五签嫩黄蓍一钱。
圆荔枝三圆。
两共一处煎。
服之自然安。
第九十六签乌药一钱。
藿香一钱。
用叶木香一分。
同煎无恙。
第九十七签方用好羌活。
一钱煎而服。
其患自然痊。
精神亦渐足。
第九十八签神麴山查与麦芽。
三共九分炒煎谐。
更用泰山符一道。
烧灰和汁服方佳。
第九十九签雪水一宫钟。
六安茶一钟。
微微煎而服服后有神功。
第一百签圆眼肉一两。
蒲公英三钱。
白茯苓三钱。
煎服定为良。
泰山压鬼符□唵。
青风压井。
勅吽唎縳尸煞诃。
盥手焚香诚心朗诵。
吕祖诰一遍。
朱书前符于黄纸上。
随书随念咒十遍。
后于符上打一大圈。
入祖炁罡炁煞炁三口内朱填为某事。
据某处某人。
词称某人。
现患某症。
服药不痊。
系遭鬼扰等。
情据此仰求赵大帅讳朗。
将某人消除宿愆。
如有邪魂野鬼。
无故在身缠扰者。
即求押赴酆都青府案下。
严行拷究。
不得姑宽。
贻民累害。
书毕。
诵赵帅诰一遍。
以上诸书。
戒勿潦草。
散写圈外。
务要端楷。
不诚不应。
不诚不书。
慎之慎之决疑签诗一百首第一签红日升天三竿红日出扶桑。
凤舞鸾飞呈吉祥。
不久再升三五丈。
乾坤万物尽辉光。
第二签皓月团圆皓月半轮上碧空。
如今时运渐亨通。
姮娥自有团圆意。
好事相临即日逢。
第三签龙鱼未老鱼在深渊未化龙。
毫光难射斗牛宫。
青云有路终须到。
直待春来路正通。
第四签牡丹无实牡丹芍药放花红。
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菖蒲的功效和作用镇静作用。
用菖蒲挥发油的1/6和1/3半数致死量可以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并可解除独居小鼠的攻击行为,这些作用显示石菖蒲挥发油具有镇静效果,此外还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菖蒲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除痰开窍。
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
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
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
《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聪耳治健忘。
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
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化湿和胃。
石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
《本草备要》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
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散寒除痹。
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
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
”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去湿止痒。
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
《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应用。
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石菖蒲的食用方法加工炮制1、净制:除去杂质。
浅谈中医文献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认识轻度认知障碍(MCI)是指轻度记忆或认知损害但是没有痴呆的一种病症。
中医学当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但是根据其善忘、善误等特点,我们可以在历代文献中找到与之相关的论述。
可以认为:轻度认知障碍当属中医学“善忘”、“健忘”、“文痴”等范畴。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老年认知障碍者日益增多,研究显示:轻度认知障碍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4.3%,在3-4年的随访研究中,大约50%的MCI转化为痴呆,其转化为痴呆的比率随年龄与病程的增加而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早期认知障碍的防治意义重大。
MCI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单一,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制剂、谷氨酸受体调节剂等改善与缺血和缺氧有关的脑代谢受损。
而中医药技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时空立体治疗的特点。
本文对有关MCI的中医医学文献进行整理,希望通过探讨不同时代医家对MCI的认识,为中医药防治MCI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1.病名探源秦汉时期当以《黄帝内经》为尊,关于轻度认知障碍,它称之为“喜忘”、“善忘”。
隋唐时期的医家论述较为繁多,没有较为统一的病名,《诸病源候论》中单列多忘候,称“多忘者,心虚也”。
而诸如《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多忘”、“善忘”、“好忘”、“喜忘”、“谬忘”等病名。
宋以后的医家则多以健忘做为病名,使其概念更加完善。
严用和在《济生方》专立健忘门,指出:“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
朱丹溪将之更加具体化,言:“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不知人事”。
明清时期由于西方医学的渗透,医家们多从脑论述认知障碍。
楼英《医学纲目》言:道过之言,行过之事,久不记忆曰忘。
若当下即不能记,索之胸臆,了不可得者,健忘也。
汪昂《本草备要》言:“凡人外见一物,必有一形影留于脑中。
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
”提出记忆的由来,需要思索往事而凝神于脑。
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2、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3、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1、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2、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3、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4、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5、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
孝歌词《好散歌》一二三段!1喝了孝家小麦酒,想起神仙四几手,不知那本书上有。
赵钱孙李把们开,周吴正王请进来,丰陈主位当习坐,奖胜韩阳把酒腮,孝家的酒年年有,慢慢升起三呸酒,盘子也有菜,,,壶壶也有酒,盘子有菜好留客,壶壶有酒客好留,提起银壶亡引酒,灵前留下诗首手。
2羊毛笔儿手中转,提思一断又一断,不知那本书上看。
小孩念书不间心,不知书类有黄金,早知书内黄金贵,高点明灯下苦心,孝家酒歌郎们手,慢慢腮起三呸酒,壶中有酒好留客,谭中无酒客难留,陈起壶来亡饮酒,谁人接诗我丢手。
3吃了孝家酒和饭,想起深天四季端,不知那本书上看。
高高山上一口钟,半结生铁半结同,打的毛贴同人向,好是明风肚里空,正月十五打一锤,八月十五还在哼,孝家酒歌郎们手,慢慢腮起三呸酒,壶中有酒好留客,谭中无酒客难留,沉起壶来亡饮酒,提诗一手又一手。
4喝了孝家酒和饭,想起登天是一班,不知那本书上看。
高高山上一秋船,油来由来几千年,谁人吃了船中水,和个长生不老仙,孝家酒歌郎们手,慢慢腮起三呸酒,壶中有酒好留客,谭中无酒客难留,沉起壶来亡饮酒,谁人接诗我丢手。
5吃了孝家小麦酒,想起升天四几首,不知那本书上有。
正当午时满天星,开水锅里捞令滨,考火盆里载花树,雪里埋火道天明,孝家酒歌郎们手,慢慢腮起三呸酒,壶中有酒好留客,谭中无酒客难留,陈起壶来亡饮酒,提诗一手又一手。
6吃了孝家酒和饭,想起升天是几断,不知那本书上看。
上石唉唉下石唉,石磑地又石管才,谁人打开管才盖,十八普格飞出来,孝家酒歌郎们手,慢慢升起三呸酒,壶中有酒好留客,谭中无酒客难留,提起壶来亡饮酒,谁人接诗我丢手。
7吃了孝家酒和饭,提起圣贤诗一段,粉笔墙上把书献。
高高山上一笼鸡,打开鸡笼满天飞,黄鹰上天打一爪,一个东来一个西,孝家的酒歌浪手,慢慢升起三呸酒,壶中有酒好留客,潭中无酒客难留,提起壶来王饮酒,谁人接诗我丢手。
8吃了孝家香美酒,留诗一首又一首,九龙口里把诗留。
酒色财气四座墙,多少名人迷中央,谁人跳出墙外来,活个地久并天长,孝家酒歌浪的手,慢慢升起三呸酒,壶中有酒好留客,潭中无酒客难留,提起壶来王饮酒,谁人接诗我丢手。
惊悸[脏腑类] 惊悸惊与悸不同,杨仁斋说,言约而理尽,故首揭之,以正端绪。
如动筑之悸,别是一义,与此所言自异。
总说(名义)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
曰惊曰悸,其可无辨乎。
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怔忪之谓。
心虚而郁痰,则耳闻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心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状,是则为惊。
心虚而停水,则胸中渗漉,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是则为悸。
惊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悸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所谓扶虚,不过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
若一切以刚燥用工,或者心火自炎,又有热生风之证。
(《直指》)(按∶《说文》悸,心动也。
此杨氏所本。
)悸即怔忡也。
怔忡者,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
惊者,因外有所卒动。
(《准绳》)(按∶原更有惊恐辨,今载篇末,宜考。
)《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筑筑惕惕然动,证怔忪忪不能自安也。
则悸即怔忡,而今人分为两条,谬矣。
(同上)惊悸由失精《养生方》云∶精藏于玉房,交接太数则失精。
失精者,令人怅怅,心常惊悸。
(《病源论》)惊病所由风惊者,由体虚心气不足,为风邪所乘也。
心藏神而主血脉,心气不足则虚,虚则血乱,血乱则气并于血,气血相并,又被风邪所乘,故惊不安定,名为风惊。
(《病源论》)(按∶又有风惊邪候、风惊悸候、风惊恐候,大旨并同。
风惊邪候曰∶其状乍惊乍喜,恍惚失常是也。
)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
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
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陟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
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皆心虚胆怯之候也。
治之之法,宁其心以壮胆气,无不瘥者矣。
(《济生》)(按,严氏别有怔忡论,此主惊病而言。
)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按∶又于怔忡曰无时,是对待为辨),以朱砂安神丸。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功效1、化湿和胃。
石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
《本草备要》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
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2、聪耳治健忘。
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
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3、除痰开窍。
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
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
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
《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4、开窍宁神。
用于湿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乱及健忘、耳鸣、耳聋。
本品芳香开窍、宁心安神,兼有化湿、豁痰、辟秽之功。
本品单用或配伍平肝、安神药同用,又可治癫狂、痴呆等证。
5、去湿止痒。
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
《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应用。
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6、散寒除痹。
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
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
”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3.对小鼠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
4.降温作用。
5.解痉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其他作用。
《海上方》、《千金方》所载增强心智,治疗健忘的方剂一、药王山医碑海上方所载:忘事【碑文】凡人日夜事多忘,远志菖蒲煮作汤。
每旦空心服一碗,诗书如刻在心肠。
【注释】每旦:每天黎明。
【方药】远志、菖蒲各等分。
【制用】水煎熬汤,每早空腹服。
二、千金方所载好忘(方十六首)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方药】龟甲龙骨远志菖蒲【制用】上四味等分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常服令人大聪。
(《千金翼》云食后水服)令人不忘方:【方药】菖蒲二分,茯苓、茯神、人参各五分,远志七分【制用】上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五日后知神良。
又方:【方药】苁蓉、续断各一分,远志、菖蒲、茯苓各三分【制用】上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至老不忘。
开心散主好忘方:【方药】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制用】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菖蒲益智丸方:【方药】菖蒲、远志、人参、桔梗、牛膝各五分,桂心三分,茯苓七分,附子四分【制用】上八味末之,蜜丸如梧子,一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日二夜一。
主治喜忘恍惚,破积聚,止痛,安神定志,聪明耳目,禁如药法。
养命开心益智方:【方药】干地黄、人参、茯苓各三两,苁蓉、远志、菟丝子各三两,蛇床子二分【制用】上七味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二,忌兔肉,余无忌。
北平太守八味散方:【方药】天门冬六分,干地黄四分,桂心、茯苓各一两,菖蒲、五味子、远志、石韦各三分【制用】上治下筛,酒水任服方寸匕,后食,服三十日,力倍;六十日,气力强,志意足。
治健忘方:【方药】天门冬、远志、茯苓、干地黄等分【制用】上四味末之,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
治好忘久,服聪明益智方:【方药】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制用】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制用】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方寸匕,饮酒不醉。
又方:【制用】常以甲子日取石上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治合下筛,服方寸匕。
日三,耳目聪明不忘。
出衢州石桥寺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