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过程中的超滤技术应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1
2003年第3期广东化工61超滤膜改性攮术及其应用李存芝李琳郭祀远胡松青(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广州,510640)摘要综述_,超滤膜改性国内外现状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共混改性、化学改性、低温等离子体改性、高能射线辐照改性和紫外辐照改性等方法及其改性效果与特点,并指出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
美键词超滤,膜改性.膜材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能耗低和无污染等优点。
在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四种膜分离技术中,由于uF使用的压力较低(0.3~10MPa),水通量大,便于操作,发展速度很快,主要用于超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生物制品浓缩与分离等方面。
制约超滤技术产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是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被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和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的现象。
针对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膜材或进行膜材料的改性,是防止膜污染的有效途径。
本文着重讨论有机高分子超滤膜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1超滤膜材质及其性能膜材质对超滤通量有显著影响。
按胰材料性质,一般将超滤膜分为有机高分子膜和无机膜.其性能对比见表I。
制备有机高分子膜的工艺比制备无机膜简单。
无需高温、高压处理,因此目前应用的膜材料中,以有机膜为主。
常用的高分子膜材料有:二醋酸纤维(cA),三醋酸纤维(c队),氰乙基醋酸纤维(cN—cA),聚砜(Ps),磺化聚砜(sPs),聚砜酰胺(PsA),还有酚酞侧基聚芳砜(肋c),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H),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腈共聚物(MMA—AN),及纤维索等“1。
当前应用最广的是醋酸纤维素膜(cA膜)和幕砜膜(Ps膜)。
cA膜pH适用范围小,易生物降解,不耐高温;Ps膜虽然耐高温、耐酸碱,耐细菌腐蚀,但亲水性差,制出的膜针孔很多,不易制出截留分子量小、透水速度高的超滤膜;PsA膜具有耐温和耐有机溶剂特性,并可用于水和非水溶剂,是一种具有良好特性的膜。
膜(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概述及其应用膜技术简介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和饮用水方面的要求,各种膜的技术应运而生。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
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
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
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um分子量之间。
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
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超滤浓缩倍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超滤浓缩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分离技术,通过超滤膜对溶液进行处理,将溶液中的溶剂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膜孔隙排除,从而实现对溶液中大分子溶质的富集和浓缩。
这种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超滤浓缩的原理是基于滤膜的分子屏障作用。
超滤膜的孔径通常在0.001-0.1微米之间,能够有效阻隔大部分的溶质,而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则可以通过膜的微孔散逸出去。
通过在一侧加压,可以促使溶剂和小分子溶质通过膜孔扩散,而大分子溶质则被膜层所截留,从而实现了对大分子溶质的分离和浓缩。
超滤浓缩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比如在自来水处理过程中,通过超滤膜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卫生安全性。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超滤浓缩可以用于浓缩果汁、提纯蛋白质等,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在生物医药领域,超滤浓缩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液的浓缩与蛋白质的纯化等。
总之,超滤浓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溶液的浓缩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还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滤浓缩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各行各业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和解决方案。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它相当于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思路导向。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本篇文章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超滤浓缩的概念和作用,引起读者的兴趣;在文章结构中,可以说明本文的章节安排,给读者一个整体的预期;而在目的部分,可以明确说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明确的导向。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超滤浓缩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超滤工序工作总结
超滤工序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过滤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和化工等领域。
在超滤工序中,通过超滤膜对液体进行过滤,将大分子物质和微生物截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对液体的分离和净化。
超滤工序的工作总结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超滤工序的工作总结需要对设备和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超滤设备通常包括超滤膜模块、泵、管道和控制系统等,操作人员需要熟悉设备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了解超滤膜的选择和更换方法,掌握超滤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
此外,还需要对超滤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并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其次,超滤工序的工作总结需要注重操作的规范和技能的提升。
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和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在操作中,需要注意超滤膜的清洗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和管道的故障和异常情况,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提高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超滤设备的操作方法,灵活应对各种工艺变化和问题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超滤工序的工作总结需要重视团队合作和质量管理。
超滤工序通常需要多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包括原料准备、设备运行、产品收集和废液处理等,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
同时,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达到标准要求。
总之,超滤工序的工作总结是对工作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可以使超滤工序更加稳定和高效地运行,为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先进分离技术在纯化过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中先进分离技术在纯化过程中的应用。
先进技术如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和离子交换等,为化工行业带来了显著进步。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纯度,还减少了能源消耗并降低了环境污染。
然而,虽然这些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但其高成本、工艺控制和技术选择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先进分离技术将在化工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先进分离技术;纯化过程;应用引言在当今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先进分离技术的应用日益成为重要话题。
这些技术在纯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提高产品质量、能源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从传统的蒸馏、萃取到如今的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和离子交换,技术不断演变,为化工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先进分离技术的多样性、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在提高纯度、减少废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综述和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其在化工领域中的前景和挑战,以及对工艺流程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积极影响。
一、先进分离技术的概述先进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原理,对混合物中的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和纯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传统的分离技术包括蒸馏、萃取、结晶和过滤等,而先进技术则包括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交换和超声波提取等。
二、先进分离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一)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基于半透膜的一种分离方法,能有效地将混合物分离为不同的组分。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是常见的膜类型。
在化工生产中,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酒精精馏、药物纯化等领域。
其高效能和节能特性为工艺流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微滤用于去除悬浮物,超滤则可分离较大分子,而纳滤和反渗透则可分离离子和溶质。
这些膜技术提供了高度可控的分离过程,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化学品使用,并降低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从而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环境影响起到了关键作用。
论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摘要】在化工工艺中,工艺水平主要表现在新型实用技术的应用。
而超滤技术作为一门实用而且新型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分离浓缩及纯化生物、医药制品领域,还可用于对血液、废水的处理,作为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被普遍应用。
在化工工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就超滤技术的原理,对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做出详细的介绍,最后分析了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超滤技术;化工工艺;应用;优势0 引言超滤技术具有流程简单、分离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显著的特点,作为一门新型的实用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
目前,超滤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工艺过程中。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所具有的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将日益显露,超滤技术的应用领域必将进一步扩展。
1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能将溶液进行分离净化的膜分离技术,它是通过一种膜表面的微孔对物质进行选择性的分离。
当液体混合物流过膜表面时,溶剂(如水分子)、无机盐及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膜,而大分子物质则被留在膜表面,使得浓缩液的浓度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分离、浓缩、净化的目的。
超滤技术可以实现气液高效分离,它的分离机理是通过确定过滤分离材料的极性设备的结构、以及过滤分离材料的精度三位一体的思路,即以不同介质及工艺条件为依据,对所应使用的过滤材料加以确定。
超滤技术采用的纤维过滤材料具有高效率、低阻力等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可以采用增大孔隙率,选用更为先进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具有纤维更细、精度更高的特点,其孔隙率、容尘量均比其他材料增大了一倍,这极大地提高过滤材料的连续使用寿命。
二是增大过滤面积,选用折叠式滤芯。
在保持相同阻力的情况下,可使流通面积增加一倍,纳污量增加三倍,使用寿命增加三倍。
总而言之,在采用新型的超滤技术进行气液分离时,应采用传统惯性分离技术的优点并结合新技术的特点来实现最优的分离效果[1]。
2 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具体应用2.1 合成氨和氨的分离改造中的应用高压机后新鲜汽油的分离,其用途是将新鲜气中的杂质如油水尘除去,以便确保合成触煤的有效性能,降低能耗。
超滤工作原理超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过滤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领域。
它通过使用超滤膜,将溶质和溶剂分离,实现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滤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超滤膜的结构与特点超滤膜是一种多孔性膜,由聚合物材料制成。
其孔径通常在0.1微米至0.01微米之间,相对于微滤膜和纳滤膜而言,超滤膜的孔径较大。
超滤膜的特点如下:1. 多孔性:超滤膜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分子筛选性:超滤膜能够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进行筛选,使得溶质和溶剂得以分离。
3. 耐化学性:超滤膜能够耐受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二、超滤的工作原理超滤的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和分子大小的差异。
其主要步骤如下:1. 进料:待处理的液体通过进料管道进入超滤系统。
2. 过滤:液体在超滤膜的作用下,通过滤膜孔径较大的孔道,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可以通过膜孔进入膜内,而大分子溶质则被截留在膜外。
3. 分离:通过超滤膜的筛选作用,将溶质和溶剂分离开来。
溶剂通过膜孔进入膜内,而溶质则被截留在膜外。
4. 浓缩:超滤膜可以实现对溶液中溶质的浓缩,通过控制膜内外溶质的浓度差,使得溶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从而实现浓缩效果。
5. 收集:分离后的溶剂和溶质分别通过收集管道进行收集,以便后续处理或利用。
三、超滤的应用1. 水处理:超滤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中。
它可以去除悬浮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提高水质。
2. 食品加工:超滤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于浓缩果汁、分离蛋白质、去除杂质等。
例如,通过超滤可以将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分离,得到低脂奶和高蛋白奶。
3. 制药:超滤在制药领域中用于分离和浓缩药物、提取天然产物等。
它可以去除杂质、浓缩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活性。
4. 化工:超滤在化工工艺中常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去除杂质等。
例如,通过超滤可以将有机溶剂和溶质分离,实现溶剂的回收利用。
超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资源的消耗和生产的废水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超滤技术不断出现,无疑成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大利器。
超滤技术以其卓越的过滤效果和结构紧凑、易于维护等优势,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在水处理,食品和饮料,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超滤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最后预测超滤技术的市场前景和展望。
二、超滤技术的进展1. 超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超滤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只是一种实验室级的技术。
其随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30年代末期的医疗领域,广泛应用于治疗患有尿毒症等疾病的肾脏衰竭患者。
如今的超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水处理领域。
除此之外,超滤技术还被应用于农业、食品、能源和环境等领域。
2. 超滤膜材料的改进和性能提升超滤膜材料的改进和性能提升是超滤技术进展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超滤材料包括聚丙烯,聚酰胺,聚醚砜等。
超滤膜材料的改进主要是为了增强其抗污染,高通量和低能耗等特性。
在超滤膜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面,最近的研究表示,设计多层结构的超滤膜可以提高膜的性能。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试图利用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纤维制造技术来设计和制造高性能的超滤膜。
3. 超滤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趋势随着超滤技术进一步发展,超滤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趋势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集成化方面,将预处理和辅助设备与超滤系统集成在一起,可以将系统的占地面积降至最小,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自动化则主要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超滤过程进行精细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
三、超滤技术的应用前景1. 水处理行业中的超滤技术应用超滤技术在水资源的处理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和提高水质,而且在水源的去除和回收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摘要: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医药、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原子能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物料的分离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占总能量消耗的很大一部分。
许多年前,一些传统分离技术如沉降分离等只能在液固分离中分离混合物,还有一部分微小固体和液体会形成浓度较小的悬浊液而无法分离。
随着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的分离技术,正在努力解决传统分离技术中分离效率不高、规模小、费时费力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化工分离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化工生产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优点、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引言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化学工业的逐步发展,能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能源逐渐枯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全球性问题,因此,改良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回收利用现有能源,可持续发展开始被人类重视。
以化工分离技术为例,化工生产中所要用到的原材料、产物、中间产物、副产物等绝大部分都是混合物,某些不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极易发生爆炸,如果生产出具有很多杂质的产物作为药物使用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所以,如果要得到高纯度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对各类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性好、质量高的合格产品,才能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节省成本,节约资源。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物质分离技术。
它是以超临界流体代替传统的有机溶剂作萃取剂,把一种所需要的化学物质从多组分各相态混合物中以高纯度分离出来的新型化工分离技术。
当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化学物质接触进行萃取时,能够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不同、沸点高低不同和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各类物质依次以很高的纯度萃取出来。
在萃取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等得到各物质比例达到最佳比例的混合物成分,然后依靠减小压力、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分离出的超临界流体转化为普通流体,所需物质可以在很大比例下被析出进行分离提纯。
2017年11
月
化工工艺过程中的超滤技术应用分析
侯丹(鞍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辽宁鞍山114001)
摘要:化工生产工艺复杂,因此对于化工工艺有着极高的
要求。
尤其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改进化工工艺技术,提升化工生产效率十分必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开发并运用于化工生产之中,超滤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而由于超滤技术本身具有的高效节能、分离效果好等有点,在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化工生产之中。
关键词:化工工艺过程;超滤技术;应用分析化工生产中,对于物料的状态、纯度以及其他参数都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对物质的分离工艺的研究一直是重中之重。
而传统的物质分离化工工艺流程主要有蒸馏、过滤等等,虽然经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其分离效果大大提高,但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
超滤技术则可以解决传统化工工艺始终存在的对气相中液滴的分离难题,本文也将结合超滤技术特点对其目前的应用加以探讨。
1超滤技术简介
超滤技术是一种非均相物质分离技术,超滤技术是将表面
具有微孔结构的膜材料运用于物质分离,利用对于孔径尺寸的调节来实现对于物质的选择性分离,将杂质从目标产物中剥
离,得到更高纯度的目标物质[1]。
所以归根结底,超滤技术实际就是一种新型的膜技术在物料分离这一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例如过滤、蒸馏等过程中都可以见到膜技术的身影。
但以往膜技术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运用主要用于均相物质分离或者固液分离,超滤技术则是通过细小孔径膜的运用实现了对于气液进行分离,解决了困扰化工行业许久的气相物质中小液滴无法根除的难题。
超滤膜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拦截分子量的膜实现对于不同杂质的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选择性和较强的分离能力。
但是由于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复杂,因此在膜的选用时除了对于分离能力的考量,还要保证选用的膜材料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仍能保持分离能力,确保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目前超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备了极高的分离效率,远胜于传统的分离技术,同时对于分离物质的温度没有要求,还可以在常温下进行操作,进一步降低了能耗,符合国家现阶段对于化工生产的要求。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超滤的效率,可以从两
个方面进行改进[2]。
首先是可以选用高质量的纤维膜材料,这样可以在确保分离精度的前提下提升膜的孔径率,提升分离效率,同时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再者就是尽量提高过滤面积,这个可以通过对于滤膜进行空间上的折叠来实现。
2超滤技术应用分析
超滤技术作为一个分离效率高,节能且对于操作条件要求低的新型化工工艺技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化工生产之中。
首先由于超滤技术在气液分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超滤技术在尿素生产、汽油分离等饱受气相物质中油污分子污染困扰的化工工艺流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以往的尿素生产以及硝酸、硝铵的生产之中,气相物料中往往会包含有部分油污液滴。
传统分离方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分离,致使油污附着在设备内部,造成设备的腐蚀[3]。
但是
更为重要的是油污还会污染触媒,导致触媒的催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频繁更换触媒也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通过对于超滤技术的应用,尿素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油污分子可以被有效分离,保护触媒,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在硝酸、硝铵的生产过程中也同样通过超滤技术实现了对于杂质的分离,保护了硝酸,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约了成本。
当下在硝铵生产中增加了使用超滤技术净化产品硝铵的步骤,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更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与上例相似,超滤技术在使用高压机对于新鲜汽油进行分离以及循环机后油分离器中的应用,同样是利用了超滤技术对于油污小液滴的分离能力。
而通过超滤技术这种高效的分离,避免了油污对于生产设备、触媒的腐蚀与污染,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而在汽油分离过程中由于超滤技术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适用,因此也改善了冷处理效率,让汽油品质得以提升。
除了对于超滤技术气液分离优势的运用,超滤技术通过调节膜孔径大小实现的高选择性也让其被运用于其他化工工艺过程之中。
例如如今的水处理工艺中,就通过选用适宜孔径的超滤膜实现对于水中大分子物质的吸附与过滤。
这样不仅仅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细菌以及其他病原体,保障饮水安全,还大大提升了水处理速度[4]。
另外超滤技术在脱盐性能上较之于以往工艺也有着较大优势,人们也开始尝试超滤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的运用。
同时,目前超滤技术也被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在污水处理工作中利用超滤技术实现对于有害污染物的高效分离,提升处理水水质,使之满足循环使用要求。
现今超滤技术在制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超滤技术可以用于热源的去除,只需选用膜的孔径足以拦截热源,就可以完成热源去除,大大优于传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活性炭去除法。
另外超滤技术还可用于药物分子的精制,不仅可以对于小分子药物分子进行快速提纯,还能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大分子药物分子精制,避免造成热不稳定大分子的分解。
3结语
超滤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分离能力强的新型分离技术,因其具备的气液分离能力以及对于大分子物质较高的选择性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汽油分离、水处理、尿素及硝酸、硝铵生产等各个化工工艺流程中。
而超滤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应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化工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冬冬.论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视
界,2013(21):181-181.
[2]李晓春.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4(14):239-239.
[3]周凤群.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6).
[4]张志云,哈权章.试析化工工艺过程中超滤技术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5(20):199-199.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