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16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水的重要性和水的变化-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自然界都非常重要。
- 水可以存在于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固态是冰,液态是水,气态是水蒸气。
- 水可以通过加热或减压发生相变。
第二单元:碗里的“南极洲”- 冰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因为它可以吸收热量。
- 冰可以用来制作饮料和食物。
- 冰块可以融化成水,然后再重新变成冰块。
第三单元:食物中的水分- 食物中含有水分,它能够维持食物的形状和口感。
- 食物中的水分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
第四单元:物体的浮沉性和流动性- 浮力是物体浮起的原因,与物体的密度和受到的浸没液体的位移有关。
- 每种物体在液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浸没位置。
- 流体的流动性: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但固体不可以。
第五单元: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铁具有吸引和排斥的性质。
- 磁性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非磁性物体不能。
- 磁铁的吸引力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第六单元:适应环境的动物- 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征和性。
- 动物可以通过行为和某些特征适应不同的环境。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来保护环境。
第八单元:探索陌生星球-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 地球是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
- 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第九单元: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了解自然现象。
- 科学实验需要严格的实施步骤和正确的记录方法。
第十单元: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 人类需要正确使用科学技术,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的核心知识整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份单元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一发芽一生长一出现花蕾一开花一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有关系吗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路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什么是光合作用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以下是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化学家探秘:了解化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实验室的常见设备。
2.种子的生活:介绍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3.植株的生命之源,树叶:介绍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光合作用和气孔的作用。
5.空气的“重要布置员”: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6.白首之交,水和空气:了解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7.色彩之变,物质的溶解: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常见物质的溶解实验。
8.楼房物语:了解楼房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9.不透明之迷:认识不透明和透明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电的起源:了解电的起源和历史,认识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11.磁场的魅力:了解磁铁的构造和磁性物质的特点,学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12.随身伴读,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完整和不完整。
13.繁星之谜,星座:了解星座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的星座和星
座故事。
14.小太阳,火花:认识火花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习安全用火知识。
15.多媒体身影: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多媒体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16.领略黑科技,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学习机器人的
原理和应用。
17.科技脚步,通信: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学习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方法。
18.软软的智慧,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以下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1. 粗心大意
- 学会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讲,注意专注,不要做作业时粗心大意。
2. 天气与季节
- 天气的变化对生活和农业有什么影响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劳动养生
- 劳动的好处和重要性
- 劳动中要注意健康和安全
4. 生物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
5. 动物与人类
-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和关系
- 动物的习性和行为
6. 植物与人类
-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 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7. 水资源
- 水的来源和运动
- 水的利用和保护
8. 可持续发展
-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9. 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宇宙中的星球和天体
10. 观察和实验
-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新改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 (4)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5)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7)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 (7)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8)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8)第8课《测试“过山车”》 (9)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0)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1)第3课《蚕长大了》 (12)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 (13)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 (14)第6课《蚕的一生》 (15)第7课《动物的繁殖》 (16)第8课《动物的一生》 (17)第三单元太阳、地球第1课《仰望天空》 (18)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9)第3课《影子的秘密》 (20)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1)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2)第6课《地球的形状》 (23)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 (24)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24)最新改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1.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例如:植物、动物、天气、四季的变化等。
2. 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二、认识和保护环境1. 了解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2. 学习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
三、物体的性质1.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以及常见物体的材质。
2. 探索物体的可拉伸性、可压缩性、可溶解性等性质。
四、生活中的力1. 了解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并能够观察并描述力对物体的影响。
2. 学习合理运用力,例如:使用简单机械来减轻力的大小。
五、生活中的能量1. 了解光能、热能、声能、电能等能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
2. 学习如何节约能源,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六、天文地理知识1. 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
七、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1. 学习正确的饮食、锻炼和休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2. 学习安全知识,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1. 培养对事物进行实验和观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 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
九、学习与合作1.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 学习与同学合作,互相尊重、帮助、合作。
综上所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内容涵盖了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环境保护、物体的性质、生活中的力和能量、天文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科学实验与探究以及学习与合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的意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第一节、 运动和位置1. 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了。
如果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为静止的。
2. 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来说,它的位置(距离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3. 参照物不同,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以站牌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
)4. 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1)首先选择参照物(例如:报告厅)(2)说清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例如:东南方)(3)说清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例如:5米)(描述小明的位置:小明在报告厅东南方向5米处。
)5. 要准确描述物体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6. 我们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运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
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7.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坐着不动,每天也会因地球的自转,而运动八万里路程。
8. 我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知道一个方向,就能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知道其他方向。
)8.如果李明在小红的东南方向,那么小红在李明的西北方向。
(方向完全相反。
)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运动1. 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移(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
2. 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小圆点。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溜溜球,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旁边的圆点在转动。
比如汽车,汽车的运动形式是平移;汽车轮胎是滚动。
比如旋转木马,人和木马一起上下平动、围绕中心轴在转动等。
4.秋千、雨刮器、摆钟的运动形式是摆动;琴弦、直尺是上下运动;钟表指针的是转动。
a.前进的小车、笔袋拉链、窗户b.往返电梯、拍皮球c.指尖陀螺、卷笔刀、溜溜球d.弹力球、发条青蛙e.雨刮器第三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资料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 运动和位置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在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时,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1-2 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也不一定相同。
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当运动的距离相同时,用时短的运动快,用时长的运动慢。
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 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
1-7 我们的“过山车”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 测试“过山车”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这个过程叫做孵化。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1. 环境与生命
- 地球的一天
- 地球的一年
- 四季的变化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活动
- 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 不同水源和水的利用方法
- 水的循环和重要性
- 空气的重要性和成分
- 空气的压力和气象仪器
- 空气的变化和天气预报
2. 物体与力
- 弹簧测力计和它的用途
- 磁铁的两种吸引物体的方式
-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的作用和使用
- 自然和人工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比重及其测量方法
- 风的作用和使用
3. 营养与身体
- 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 主要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过程
- 消化器官的保护和保健方法
- 运动对人体的好处和不同运动的特点
- 运动的原则和方法
4. 颜色和光
- 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平行光和散射光
- 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合成
- 白光的分解和彩虹的形成
- 页面的颜色和显示颜色的原理
5. 发现科学之美
- 变态的生活史和昆虫的养殖
- 人类在科学技术中的发展和应用
- 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意义
-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 科学家的职业和作用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清单和考点总结。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对自然和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每天约5毫米。
8、植物的根可以分为正常根和变态根。
正常根一般有直根和须跟两种形态和类型。
直根有垂直向下的生长的主根,须跟无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
常见的变态跟有储藏根,着生于地下如胡萝卜、萝卜、甘薯;支持根,地上茎干基部长出而着生于地下,有支撑植物直立的作用,如玉米;气生根如榕树;寄生根如菟丝子;水生根如菱。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3、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7、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18、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2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植物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2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
22.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25.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6.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
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7.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
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第一单元小结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5、种植绿色开花植物的步骤是:1、选种2、放土3、下种4、浇水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植物的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做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中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答:防止水分蒸发。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还会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还记得这个反应式吗?二氧化碳+水= 氧气+养料1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3、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是从哪来的?答: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哪些作用?答:1、制造植物所需的养料2、释放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4、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
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1、支撑植物2、运输水分和养料。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的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5、你所种的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越来越高,越来越粗)16、茎的本质特征是(茎上都有节)。
17、根据植物茎的外部形态不同,可以把茎分为四类:直立茎,如串红的茎;缠绕茎,如丝瓜的茎;攀缘茎,如爬山虎的茎;匍匐茎,如西瓜的茎。
18、茎的横切面大部分为圆形,如杨树的茎;有的呈四方形,如蚕豆,金钱草的茎;还有的呈扁圆状,如仙人掌的茎。
19、到了植物开花期间,植株有什么变化?(增长缓慢直至停止)20、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由绿色变成黄色)21、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2、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四个时期:(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
2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蚕、蛹和蚕蛾四种形态。
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2.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蚕蛾的头上长着1对触角,胸部长着2对翅、3对足,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3、像蚕蛾这样的小动物我们称它为昆虫,我还知道蚂蚁、蜜蜂、螳螂、蚊子、蝴蝶、苍蝇、蜻蜓等都昆虫。
4、养蚕窍门四步骤。
①用羽毛或毛笔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气管相连。
8、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眠是蚕的遗传性状。
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蜕皮的准备。
蚕每蜕一次皮,其生长就进入一个新的龄期。
8.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9、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0.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
在蚕茧内,除蛹外,还有一层蜕掉的皮。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11.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12.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13. 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14. 观察蚕: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
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