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眼睛变魔术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让他们体验眼睛的神奇之处。
3.帮助幼儿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准备1.PPT或图片展示眼睛的基本结构;2.实验材料:凸透镜、平面镜、白纸、手电筒、小物体等;3.课堂布置:安静整洁的环境,确保每位幼儿都能清晰地看到展示和实验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引入1.通过展示图片或PPT引起幼儿对眼睛的兴趣,向他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眼睛是怎么看东西的吗?”“眼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2.引导幼儿思考眼睛的作用,并传达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第二步:观察眼睛结构1.展示眼睛的基本结构,包括眼睛的外部和内部构造。
2.细致解读每个部位的作用,例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让幼儿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楚东西的。
第三步:实验体验1.分发凸透镜和平面镜给幼儿,让他们观察使用不同镜片看远近物体的效果。
2.通过实验,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时候眼镜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
第四步:眼睛保护1.引导幼儿讨论保护眼睛的方法,如远离电子产品、养成定时休息的习惯等。
2.结合案例或故事,让幼儿明白为什么保护眼睛对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应该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实验体验感受到眼睛的神奇之处。
同时,他们也应该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能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幼儿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用眼习惯。
以上就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眼睛》的全部内容,希望这节课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导语】孩⼦们对“眼睛”这⼀器官既熟悉⼜陌⽣,熟悉的是眼睛是⾝体的器官,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陌⽣的是对眼睛的认识缺乏更深⼊的了解,©⽆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猫的眼睛 活动⽬标: 1、了解眼睛的作⽤,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学习保护视⼒的⽅法,注意⽤眼卫⽣,逐步养成好习惯。
3、培养幼⼉对事物的好奇⼼,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的观察⼒、想象⼒。
5、激发幼⼉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编故事图⽚4张。
活动过程: ⼀、猜⼀猜--引出眼睛的论题,说说眼睛的作⽤。
师:今天⽼师给⼤家带来了⼀个谜语,要让⼤家猜⼀个我们⾝上的器官:"上边⽑,下边⽑,中间有颗⿊葡萄。
"猜出是什么了吗? 师:对,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眼睛有什么作⽤? 师:眼睛可以让我们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
除了我们⼈⾝上有眼睛,动物⾝上也有,你看,⼩猫咪咪就有⼀双美丽的⼤眼睛,可是最近却碰上了⼤⿇烦,我们去看看究竟发⽣了什么事。
⼆、听⼀听--听故事,说说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提问: 1、⼩猫为什么会眼睛疼? 2、它后来怎么去做的? 3、如果我们没有好的眼睛将会怎么样?(变成近视眼,⽆法看清东西,没有办法看好书) ⼩结:眼睛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她。
那么,到底有哪些办法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呢? 三、说⼀说--学习保护视⼒的⽅法。
注意⽤眼卫⽣出⽰图⽚,让幼⼉说说这些保护视⼒的⽅法。
⼩结:"⼆要"——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姿势要端正,要保持⼀定的距离;(将胳膊肘撑在桌上,将⼩臂和⼿掌伸直,中指点到⿐尖或额头,即距离30厘⽶左右)--要定期检查视⼒,认真做眼保健操。
"⼆不要"——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看电脑。
——不要在过亮或过暗的地⽅、晃动的车厢看书、画画。
(看⼀看、找⼀找,教室的哪些部位光线过强、过弱,不宜看书画画)。
总结:⼩朋友,现在我们⼀起出去看看外⾯的风景,看看谁看的最远。
眼睛摇摆活动教案中班教案名称,以眼睛摇摆活动。
教学内容,眼睛摇摆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眼睛摇摆活动,培养幼儿的眼球灵活性和观察力,促进眼球运动协调性的发展。
教学重点,眼睛摇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正确进行眼睛摇摆活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适合幼儿进行眼睛摇摆活动的玩具或道具,如彩色球、光影图案等。
2. 准备一些适合进行眼睛摇摆活动的音乐或声音,如轻快的音乐、动物叫声等。
3. 教师要提前熟悉眼睛摇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 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幼儿做眼保健操,放松眼睛。
2. 利用一些简单的眼保健操,引导幼儿进行眼部放松活动,如眨眼、揉揉眼睛等。
3.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展示的眼睛摇摆活动,让他们对眼睛摇摆活动产生兴趣。
二、示范。
1. 教师示范眼睛摇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2.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玩具或道具,如彩色球、光影图案等,进行眼睛摇摆活动的示范。
三、练习。
1. 让幼儿分组进行眼睛摇摆活动的练习,每组轮流进行。
2. 在音乐或声音的配合下,引导幼儿进行眼睛摇摆活动,让他们感受眼睛摇摆的节奏和节奏。
3. 引导幼儿在眼睛摇摆活动中,观察和感受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四、总结。
1.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眼部放松活动,让他们感受眼睛摇摆活动后的放松和舒适。
2.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眼睛摇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让幼儿对眼睛摇摆活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3.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眼睛摇摆活动,保护眼睛健康。
教学反思:眼睛摇摆活动是一项能够促进幼儿眼球运动协调性发展的重要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眼睛摇摆活动非常感兴趣,通过音乐和道具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眼睛摇摆活动。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幼儿在眼睛摇摆活动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动作,需要及时纠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幼儿眼睛摇摆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眼睛摇摆活动,促进眼球运动协调性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眼睛变魔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知道眼睛的作用。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
2.掌握眼睛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眼睛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眼睛模型。
2.实验材料:镜子、水杯、色素、搅拌棒。
3.课件:眼睛的基本结构图。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眼睛有什么作用吗?幼:眼睛可以看东西。
师:对了,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它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眼睛的秘密。
2.基本环节:(1)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眼睛模型,看看眼睛都由哪些部分组成?幼:眼睛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部分的作用吗?幼:角膜可以保护眼睛,瞳孔可以调节光线,晶状体可以聚焦,视网膜可以接收光线。
(2)眼睛的作用: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一只眼睛,试试看能不能看到前面的东西?幼:看不到。
师:这说明眼睛需要两只一起工作才能看到东西。
我们来看看眼睛的其他作用。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看看眼睛的颜色、形状。
幼:眼睛是黑色的,有长长的睫毛。
师:很好,眼睛的颜色和形状都因人而异。
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看看眼睛还能变魔术。
(3)实验操作:师:请小朋友们将水杯放在镜子前,然后在水中滴入一滴色素,用搅拌棒搅拌。
幼:水变成了颜色。
师:这是因为色素进入了水杯,就像我们的眼睛看到了颜色。
现在,请你们再试试看,能不能把水杯里的颜色变回原来的样子?幼:不能。
师:这说明眼睛看到的颜色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到不同的颜色,这就是眼睛的神奇之处。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眼睛的基本结构和作用,也了解了眼睛的神奇之处。
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们在课堂上的收获。
幼1:我知道了眼睛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
科学用眼节目表演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用眼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视力健康,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科学用眼的重要性,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方法。
2. 难点: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用眼的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视力保健小知识或者有趣的眼睛科学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科学用眼产生好奇心。
2. 学习科学用眼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科学用眼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保护视力,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方法是什么。
3. 学习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方法(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教给学生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方法,比如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眨眼频率、用眼休息等。
4. 进行眼睛保健实验(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眼睛保健实验,比如测试不同颜色对眼睛的影响、测试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对眼睛的影响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 总结和展示(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科学用眼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用眼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方法,进行眼睛保健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科学用眼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视力健康,培养了良好的用眼习惯。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自己的视力健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眼睛变魔术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知道眼睛的作用。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掌握眼睛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的作用。
2.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眼睛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眼睛模型、图片、卡片、魔术道具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魔术表演的场所。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进入教室,表演一个简单的魔术,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提问:“刚刚我表演的魔术你们喜欢吗?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其实,我们的眼睛也有神奇的魔法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眼睛变魔术。
”2.眼睛的基本结构教师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眼睛的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详细介绍眼睛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眼睛有什么作用吗?”3.眼睛的神奇魔术(1)观察远近物体:教师准备一个远近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用眼睛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2)眼睛的错觉:教师展示一些视觉错觉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3)眼睛的颜色感知:教师展示一些颜色卡片,让幼儿说出卡片上的颜色。
4.眼睛的保护5.游戏环节游戏名称:眼睛变魔术游戏规则: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进行眼睛变魔术的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魔术道具,幼儿用眼睛观察并猜出魔术道具的名称。
6.结束语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魔术导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眼睛的知识。
2.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眼睛的神奇,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重难点补充:1.重点: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如“谁能告诉我,眼睛可以看到什么颜色?”“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比如那边的树,近处的东西,比如我们手中的玩具,这是眼睛的什么本领呢?”等,帮助幼儿理解眼睛的基本功能和颜色识别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眼睛变魔术一、说课内容概述本次说课将围绕幼儿园儿童关于眼睛的认知展开,通过设计有趣的魔术展示形式,引导幼儿探索眼睛的奇妙之处,激发他们对视觉器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作用;2.引导幼儿认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3.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4.激发幼儿对神奇魔术的热爱;5.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与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1.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眼睛怎样保护好;3.眼睛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模型眼睛、幻灯片素材、幼儿画板;2.魔术道具、眼罩、眼睛造型小礼物;3.课堂布置:画有大眼睛的主题板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眼睛的奇妙功能,引起幼儿兴趣;•运用模型眼睛清晰展示眼睛的结构。
2. 激发好奇(10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眼睛怎样保护好自己?”等问题,激发幼儿好奇心;•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尝试触摸自己的眼睛,感受眼睛的神奇之处。
3. 知识讲授(15分钟)•介绍眼睛的结构、作用以及保护方法,向幼儿传授基础知识;•结合具体例子生动讲解,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眼睛的重要性。
4. 魔术展示(20分钟)•进行眼睛变魔术表演,让幼儿欣赏并猜测其中的奥秘;•鼓励幼儿参与到魔术表演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主题,强调眼睛的重要性;•激励幼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放风筝时不要把眼睛对准太阳等经典常识。
六、课堂互动•通过问答、表演、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与参与;•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增强互动氛围。
七、课堂评价•观察幼儿对眼睛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幼儿是否有团队协作精神;•收集幼儿对魔术表演的反馈与感想。
八、延伸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眼睛保护讲座;•组织眼睛绘画比赛,发掘幼儿的艺术天赋。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说课,我深刻意识到在幼儿园教学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是极为重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眼睛变魔术》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培养幼儿保护眼睛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眼睛的生理构造和视觉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眼睛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眼睛有什么作用吗?”让幼儿自由发言。
2.探究眼睛的构造(1)教师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幼儿观察眼睛的各个部分。
(2)教师逐一介绍眼睛的组成部分,如角膜、瞳孔、视网膜等。
(3)教师讲解眼睛的基本功能,如看物体、感受光线等。
3.眼睛变魔术(1)教师准备一些道具,如镜子、手电筒、颜色卡片等。
(2)教师演示眼睛变魔术,如通过镜子反射光线,让幼儿看到自己的眼睛。
(3)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体验眼睛变魔术的乐趣。
4.保护眼睛(1)教师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如避免揉眼睛、定期检查视力等。
(2)教师示范正确的用眼姿势,如看书、写字时的坐姿。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眼保健操,让幼儿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1)教师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眼睛的认识程度。
2.评估幼儿在实践环节的操作能力,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眼睛变魔术的实验。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让每个幼儿都能跟上课堂进度。
2.教师在讲解眼睛构造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容易理解。
3.教师在实践环节应多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难点补充:1.眼睛的生理构造和视觉原理:教师可以通过简化的图示和模型来解释眼睛的构造,例如:“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小小的照相机,角膜就像镜头,瞳孔就像光圈,视网膜就像底片。
”对话示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看到东西的吗?对,是因为我们有眼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眼睛变魔术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眼睛变魔术科学教案名称:眼睛变魔术适用年龄:3-4岁中班幼儿教案时长:3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眼睛变魔术活动,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眼睛的基本结构。
2. 手指灯或小手电筒。
3. 材料:纸板、剪刀、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讨论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例如,眼睛有眼球、眼皮和眼睛睫毛等。
2. 引导幼儿触摸自己的眼睛,并发现眼睛可以看东西。
3. 引导幼儿提问,眼睛是如何看到东西的?是否可以变魔术呢?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分发纸板和彩色画笔给每位幼儿,引导他们绘制一个可爱的眼睛。
2. 教师示范折纸,制作出类似眼眶的形状,然后帮助幼儿进行折纸制作。
3. 一旦完成,幼儿将手指灯藏在纸板眼睛中间(类似眼球),然后把纸板眼睛放在他们的脸前。
4. 教师引导幼儿将房间变暗,使用手指灯在纸板眼睛内部照耀。
5. 鼓励幼儿观察自己的“眼睛”变亮的原因,并结合之前的讨论来解答问题。
讨论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引导问题:为什么眼睛变亮?是什么让我们能够看到东西的?3.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眼睛变亮是因为眼球收到了光线的照射,然后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球,最终让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
延伸拓展活动:1. 利用科技手段(如视频、图片或实物展示)展示更多关于眼睛的知识,如色盲、视力检查等。
2. 组织幼儿参观眼科医院,让他们近距离观察眼科仪器和设备,了解到专业的眼睛检查是如何进行的。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眼睛的健康,如远离太阳直射、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等。
教学反思:通过眼睛变魔术的活动,幼儿不仅了解到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中班科学课计划:眼睛变魔术“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从孩子跌落到地面的那一天起,他们好奇,搜寻眼睛,欣赏母亲的微笑,可爱的洋娃娃,长长的蓝天和五颜六色的玩具,这给孩子们带来了非常愉悦和愉悦的感觉。
心理经验。
他们长大后,会带着这个“目镜”去公园,去动物园,参观祖国的名胜古迹,开阔眼界,增进知识和培养情感。
眼睛引导孩子发现美丽与美丽。
但是,有时候眼睛会给我们错觉,例如旋转的理发店徽标灯,不可预测的霓虹灯,吸引着一双惊讶的眼睛,这盏灯还在运行,玩游戏和玩游戏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和变化感兴趣,并探索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的愿望,以便他们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乐趣。
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设计了这项科学活动,目的是使孩子们进一步体验和体验通过眼睛看到的幻觉。
(评估:老师以魔术的形式神奇地改造了一束五颜六色的花朵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自然地导致了眼睛的使用。
让孩子们理解眼睛的作用并进行发散性思考,扩大生活经验,并产生'看着大自然,这个世界是奇妙而美好的情感体验。
)第三,引导孩子观察和发现幻觉师:看到红色的花朵是眼睛,看到绿草的是眼睛,但是眼睛必须正确吗?请睁开眼睛,仔细谈论您所看到的。
1.观察两组孩子,让孩子们谈论他们自己的发现,并开始体验这种幻觉。
图片上有两组圆圈。
两个圆圈中间的两个圆圈的大小相同。
还是大一小?Young:左中心的中心较大,而右侧的中心较小。
2个重叠的两个中心圆,是一个大圆吗?Young:哦,它和两个圆圈的尺寸一样!教师摘要:由许多小圆圈包围的中心圆看起来较大,而由许多大圆圈包围的中心圆看起来较小。
相比之下,两个中心圆是相同的。
这是一种幻想,眼睛在给我们“魔术”!2.观察花瓶的图案和色轮,以进一步了解错觉。
1呈现花瓶图案。
老师:说你看到了什么?年轻:一个蓝色花瓶,杯子,马桶,台灯.老师:如果只看黄色部分,会发现什么?年轻:哇!我看到两个小家伙在对着脸说话。
眼睛变魔术
活动目标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1.教具:①色彩鲜艳的花一束;②两组圆形组合图一幅;③花瓶图片一张;④彩色转筒一个。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转伞、陀螺、风车、扇子、硬币、色盘、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动画游戏等。
活动过程一、以游戏“指指点点”形式导入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指指点点”的游戏吧! 师:“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感官。
(评析: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一束花,问:1.我变出来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变出来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评析: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神秘地变出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
使幼儿体会了解眼的作用并进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