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配制与注意事项一览表(1-8章全)
- 格式:xls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8
静脉药物配置注意事项参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第四期护理版)常用中药静脉滴注的注意事项1.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使用注意事项:成分:丹参酮ⅡA磺酸钠;辅料:葡萄糖、注射用水1.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在注射器或输液器中混合,应尽可能单独使用。
2.研究表明本品不可与盐酸氨溴索、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盐酸甲氯酚酯、硫酸镁、盐酸克林霉素以及甲磺酸帕珠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硫酸依替米星、硫酸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使用,否则会产生混浊或沉淀。
3.本品为钙离子拮抗剂,其溶液与重金属接触会发生类似蛋白质样变性反应,使溶液变粘稠。
故本品禁与含镁、铁、钙、铜、锌等重金属的药物配伍使用。
4.本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不宜与具有强氧化性的药物配伍使用。
5.本品配置成输液后若产生混浊或沉淀,应立即停止使用,重新调配。
本品应尽可能单独使用,并且在滴注前后使用以上配伍禁忌药物时注意冲洗或更换输液器。
2.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使用注意事项:成分:精制鸦胆子油,精制豆磷脂、甘油1.本品是鸦胆子油与乳化剂制成的乳白色均匀灭菌乳状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若出现分层现象则不能使用。
2.本品含有油酸呈酸性,不可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如环磷酰胺),否则可发生沉淀。
3. 复方苦参注射液使用注意事项:成分:苦参、白土苓。
辅料为氢氧化钠。
1.辅料为氢氧化钠,不宜与酸性药物配伍2.使用前若发现药液混浊、沉淀等现象请勿使用。
3.常温下保存,忌冷冻及高温。
4. 艾迪注射液使用注意事项:成分: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辅料为甘油1.首次使用因再医师指导下,给药速度开始15滴/分,30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给药速度控制50滴/分。
2.本品含有微量斑蝥素,外周静脉给药时注射部位有一定刺激,可在静滴本品前后给予2%利多卡因5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
5. 丹参注射液使用注意事项:成分:丹参1.本品不宜再同一容器中与其它药物混用。
注射剂制备过程中的几点注意
注射剂制剂过程中,有好多很平常的问题,但这些小问题的影响却很大,现总结如下现总结如下:
1、PH值的调节
第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调解ph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国家标准中PH范围都很宽,但实际上每一种药但实际上每一种药在最适合其剂型的只是一点或几点,那么就需要找到这个点,这对提高稳定性有很大关系。
例如很多中药或生化药中的成分都不是简单的单质,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那么这些成分的最合适的PH并不相同,这就要比其利弊,找到你所需要的理想状态。
第二、注射液的ph还在你配制、灭菌等不同的环节中不断地在变化,我们经常做的是加一些缓冲对,我们经常做的是加一些缓冲对,还可以找到变化的真正原因,还可以找到变化的真正原因,这样可以多方面控制器变化。
2、注射剂的工器具清洁
注射剂的热源问题一直都是个常见问题,其实它很好解决,如果原料没有问题,那么原因就在工器具和包才上,在线灭菌是个好办法,如果在配合碱液冲洗就更好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两者的先后顺序,却需要大家仔细思考了,因为有很多生物性物质先在线,没有及时清洗干净,其尸体就会形成污染源,这
时你再进行清洗,就很难了,常常需要钝化,而这对设备的损伤很大。
小型器具常拆卸清洗就好了。
3、药液的均匀度
药液的均匀度大家经常提起,但这里着重谈配制过程中的影响,对成品含量的不均一性的影响是一定的,但是还有大家经常忽略的是,这会照成你中间体检验的不准确,无法准确的指导下一步的生产,还会造成PH等相应指标的不准确,经常做一下验证就好了。
常用注射剂配制及用法1. 概述注射剂是一种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制剂形式,它具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优势,可以快速起效。
本文档将介绍常用注射剂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 常用注射剂及其配制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注射剂及其配制方法:2.1 静脉注射剂静脉注射剂主要适用于需要快速发挥作用的情况。
常见的静脉注射剂包括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等。
其配制方法如下:1. 准备清洁的注射器和针头。
2. 将药物溶解于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中。
3. 将溶解好的药物注入注射器中。
4. 注射给药前需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确保注射过程安全。
2.2 肌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适用于需持续作用并有较大剂量的情况,常见的肌肉注射剂包括头孢地尼钠注射液、注射用阿司匹林等。
其配制方法如下:1. 准备清洁的注射器和针头。
2. 将药物溶解于适量的生理盐水中。
3. 抽取溶解好的药物,确保无气泡。
4. 在选择的注射部位进行肌肉注射,注意注射角度和深度。
2.3 皮下注射剂皮下注射剂适用于需要缓慢吸收的药物,常见的皮下注射剂包括胰岛素注射液、疫苗等。
其配制方法如下:1. 准备清洁的注射器和针头。
2. 将药物溶解于适量的生理盐水中。
3. 抽取溶解好的药物,确保无气泡。
4. 在选择的注射部位进行皮下注射,注射角度与皮肤平行。
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注射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药物的配方和用法进行配制和使用。
-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药物。
- 注射器和针头应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 注射过程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角度,避免损伤血管或神经。
- 必要时请寻求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
以上是常用注射剂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一”表示无可见的配伍禁忌(即溶液澄明,无外观变化)
“+”表示有浑浊或沉淀、变色等现象
“△”表示溶液呈澄明,但效价降低
“±”表示浓溶液配伍有浑浊或沉淀,但先将一种药物加入输液中稀释后
加入另一种药物,溶液可澄明,或配伍量变更时可澄明。
青霉素类稀至
1万IU/ml,四环素类稀释至0.5mg/ml,卡那霉素稀释至
2%以下,氯霉素稀释至0.2%,氢化可的松稀释0.5mg/ml
本表只表示配伍间的外观变化情况,除个别外,未注明效价变化
本表未表明配伍后的毒性变化情况
“/”表示未进行实验
g/ml)PH5.5
物理化学配伍禁忌表
说明:
外观变化)
种药物加入输液中稀释后时可澄明。
青霉素类稀至卡那霉素稀释至
未注明效价变化
松)(0.5%)PH6.5-7
mg/ml)PH5.5。
注射剂配制注意事项一、配制前的准备工作在注射剂的配制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配制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在配制前,操作人员应先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好无菌手套和口罩,以避免外界的污染。
二、选择合适的药品和溶剂在配制注射剂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品和溶剂。
药品的选择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同时要确保所选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选择溶剂时,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选择,并确保溶剂的无菌性和适用性。
三、精确称量和计量在配制注射剂时,精确的称量和计量是非常关键的。
操作人员应使用准确的称量仪器,并按照药品处方中规定的剂量进行称量和计量。
同时,在称量和计量过程中,应避免任何误差和交叉污染的发生,以确保注射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注意药品的稳定性和相溶性在配制注射剂时,需要注意药品的稳定性和相溶性。
有些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或失效,因此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光照等因素,以保持药品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注意不同药品之间的相溶性,以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或相互影响。
五、正确搅拌和混合在配制注射剂时,正确的搅拌和混合是非常重要的。
搅拌和混合的目的是均匀分散药物和溶剂,并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搅拌和混合方法,并确保搅拌和混合的时间和速度适当。
六、注意注射剂的保存和使用在配制注射剂后,需要注意其保存和使用。
注射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以避免药物的分解和失效。
在使用注射剂时,应按照医生的处方和操作规范进行使用,并注意注射剂的有效期和适用范围。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在注射剂的配制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注意个人防护和废物处理,以避免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
注射剂的配制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制备注射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点。
以下是制备注射剂的一般操作要点:
1. 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药品、溶剂、注射器、过滤器、灭菌器等工具和设备,并保证其清洁和无菌。
2. 药物计量:精确计量药物和溶剂,避免误差。
3. 溶解药物:将药物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直到药物完全溶解。
4. 过滤药液:使用过滤器过滤药液,以去除杂质和微生物。
5. 灭菌处理:将过滤后的药液装入瓶子或注射器中,进行灭菌处理。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滤膜灭菌等。
6. 储存和标记:将灭菌后的药液储存于冰箱或相应的环境中,并在药液容器上标注药物名称、浓度、灭菌日期等必要信息。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洗手,以避免污染药液。
2. 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无菌操作条件,避免菌落进入药液中。
3.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切勿随意改变药物配方和计量。
4. 药液的灭菌处理必须符合相关规程和标准,以保证药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制备完成后要及时储存并标记,以便于使用和管理。
总之,制备注射剂是一项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点的工作,任何不当操作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进行注射剂制备前,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操作规程和标准,并在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临床常用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需选择相应的溶媒。
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合理,使药物发生沉淀、混浊、结晶和变色等理化反响, 发生输液反响, 违背用药目的, 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预防意识。
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药物过敏试验,同时注意药物质量,如果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不得使用,并且尽量防止多药混合同用,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进展有效治疗,防止不良反响的发生和加重。
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慎重、平安的应用药物就可做到既有治疗疾病,又可减少或防止药物不良反响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效劳。
为保障用药平安,现对平时科室日常药物配置溶媒的选择,配置时间与滴速、考前须知等做一分析总结,以作为临床使用的参考。
由于药物厂商各异,生产工艺有所不同,患者机体各异,对用药后效应可能不一样,故以下仅作为参考。
表1 化学药品与生物药品注射药物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 1
. 3
. 4
. 5
. 7
. 8
. 9
表2 中成药注射药物溶媒及考前须知
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防X意识。
中成药注射剂除说明书有规定可使用0.9%的氯化钠为溶媒和糖尿病患者外,一般而言中药注射剂应该使用葡萄糖为溶媒更为适宜"因为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生理盐水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响的发生率。
. 10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