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素质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2
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班别姓名总分_____ ___相对原子质量:Ba 137 O 16 Cl 35.5 N 14 H 1 C 12 S 32第一卷(选择题3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容量瓶D. 锥形瓶2.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5.6LN2(标准状况)和11gCO2B.2.24L(标准状况)H2O和 0.1molN2C.18g水和0.5molBr2D. 10gH2和10gO23.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20g混合,完全反应后,得到9.0gB、24.5gC,还有D生成,已知D的相对原子质量106。
现将11.0gA和5.5gB反应,能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A.1.00molB. 0.125molC.0.275molD.0.250mol4.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32:9B.16:9C.46:9D. 23:95.氢化钙可以作为生氢剂(其中CaH2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的作用是A.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C. 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是还原剂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C.胶体带同种电荷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7.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A.CO2和Ca(OH)2B.Ba(OH)2与H2SO4C.HCl与Na2CO3D.Ca(HCO3)2与NaOH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NH3·H2O+H+NH4++ H2OB.足量的锌跟硫酸铁反应Zn+2Fe3+Zn2++2Fe2+C.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2H+ == Ba2++H2O+CO2↑D.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CO32-+2H+CO2↑+H2O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D .还原剂中必定有元素被氧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导电性很差,但是水是电解质B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C .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 .NaCl 和HCl 都是强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11.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 .OH -、HCO 3-、Ca 2+、Na +B .K +、Na +、HCO 3-、NO 3-C .Mg 2+、Na +、SO 42-、Cl -D .Fe 2+、Cl -、NO 3-、K +12.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
常熟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 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B .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D .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 .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 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 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3.如图所示是A 、B 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运动过程中,A 物体比B 物体运动快 B .t=0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均为零C .在0~t 1时间内,A 、B 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相同D .t =t 1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4.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有 A .重力、支持力 B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C .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D .重力、压力、下滑力、摩擦力5.鹏程同学要在客厅里挂上一幅质量为1.0kg 的画 (含画框),画框背面有两个相距1.0m 、位置固定 的挂钩,他将轻质细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挂钩上, 把画对称地挂在竖直墙壁的钉子上,挂好后整条1细绳呈绷紧状态,如图所示,设细绳能够承受的 最大拉力为10N ,g 取10m/s 2,则细绳至少需要 多长才不至于断掉 A .332m B .33m C .2m D .1.0m6.如图所示,小球系在细绳的一端, 放在光滑的斜面上,用力将斜面在水 平桌面上缓慢地向左推移,使小球上 升(斜面最高点足够高).那么,在斜面运动过程中,绳的拉力将 A .先增大后减小 B .先减小后增大 C .一直增大 D .一直减小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7.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也越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不一定为零C .物体的速度为零,它的加速度一定为零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越大8.作用于同一质点上的二个力,大小分别为20N 、15N ,它们的方向可以变化,则该质点所受的二个力的合力为 A .最大值是35N B .可能是0N C .最小值是5N D .可能是20N9.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同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乙比甲运动的快 B .4s 末乙追上甲C .在4s 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离出发点40 m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其速度分别为v 和7v ,经历时间为t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经过A 、B 中点时速度为5v B .经过A 、B 中点时速度为4vsC .从A 到B 所需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D .在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vt11.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物体B 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物体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也可能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 .B 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 .B 物体可能不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D .B 物体必定受地面的支持力作用12.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固定在粗糙 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一物块G ,处于静止状态,今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 A .斜面对物块的弹力增大B .物体所受合力不变C .物块所受摩擦力增大D .当力F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会运动第Ⅱ卷 非选择题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题目中的横线上,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三人行高一物理测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其中1 6 8 12题为多项选择,其余为单选)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 速度B 、 加速度C 、 路程D 、 位移 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间隔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 B 、某同学跑1500m 用时5:04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 、我们学校早上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353、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A .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B .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C .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D .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4、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计时开始时及每过1s 时火车和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和v 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看出( )A.火车的位移在增大,汽车的位移在减小 B.火车的位移在减小,汽车的位移在增大 C.火车的速度变化大,汽车的速度变化小 D.火车的速度变化慢,汽车的速度变化快5、一个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以v 1=10m/s 的平均速度完成前1/3路程,以v 2=30m/s 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2/3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20m/s B. 40m/s C. 23.3m/s D. 18m/s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 ,这段时间内( ) A.初速度越大,它通过的路程越长B.它在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C.末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D.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乙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t=1s 时速度为6m/s ,t=2s 时的速度为8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时起点t=0时的速度为0 m/sB .物体的加速度为6m/s 2C .任意1秒内的速度变化2m/sD .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8、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ts 速度达到υ,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又经2ts 停止,则汽车在加速阶段与在减速阶段( )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B.加速度的大小相等C.位移的大小相等D.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9、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υ-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s 末甲、乙两物体间相遇B.前40s 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40s 末乙追上甲;C.前40s 内甲、乙两物体间距离一直在增大,40s 末达到最大;D.前40s 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0s 末乙追上甲10、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下落L 时,速度为v ,当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速度达到v 21时,它下落的长度是( )A .L 21 B .L 22 C .L 41 D .L 43 1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屯溪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遒.劲(qi ú) 倾圮.(p ǐ) 漫溯.(shu ò)百舸.争流(g ě)B .吮.吸(sh ǔn ) 佝.偻(g ōu ) 慰藉.(j í) 桀骜.不顺(ào )C .栖.息(q ī) 隽.永(ju àn ) 浸渍.(z ì) 敛声屏.气(b ǐng)D .熨.帖(y ù) 荫.庇(y īn ) 纤.细(xi ān )忸.怩不安(ni 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谩骂 愁怅 殒身不恤 毛骨悚然B .寒暄 景仰 梦寐以求 徇私舞弊C .沧桑 菲薄 要言不繁 黯然失色D .缉毒 发愤 起承转和 倚老卖老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再别康桥》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
C .巴金先生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雨巷》的作者戴望舒,是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叶圣陶称其创作的《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 .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C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直接做在答 案专页上.一.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已知全集}4,3{},3,2,1{},5,4,3,2,1{===B A U ,则=B C A U .2. 已知函数24)12(x x f =-,则=)(x f .3. 满足}1,0{ }3,2,1,0{⊆M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4. 若函数)(x f y =的图象经过点)2,1(-,则函数1)(+-=x f y 的图象必定经过的点的坐标是 .5. 已知3632==n m ,则=+nm 11 . 6. 若函数)(x f 是R 上的奇函数,则=+++-+-)2()1()0()1()2(f f f f f .7. 函数)21(32)(≤≤-+=x x f x x 的最大值是 .8. 已知幂函数)(x f y =的图象过点)8,21(,则=-)2(f .9. 函数1)(+=x x x f 的单调增区间是 . 10. 函数)12(log )(21-=x x f 的定义域是 .11. 若02log 2log >>b a ,则b a ,的大小关系是 .12. 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考察下列四个结论:①若)1()1(f f =-,则)(x f 是偶函数;②若)1()1(f f <-,则)(x f 在区间]2,2[-上不是减函数;③若0)1()1(<⋅-f f ,则方程0)(=x f 在区间)1,1(-内至少有一个实根;④若∈-=x x f x f |,)(||)(|R ,则)(x f 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二. 解答题(共5大题,共52分)13.(8分) 计算2log 13350lg 2lg --+.14.(8分) 求 )214(212≤≤--+=x x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5.(8分) 已知集合)}30(22|{2≤≤+-==x x x y y A ,}52|{a x x B ≤-=, 若B B A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6.(8分) 已知函数1)()22()(23-+++-=-x n x x m x f x x . (1)求证:函数1)()(2+-=x x f x g 是奇函数;(2)若8)2(=f ,求)2(-f 的值.17.(10分) 讨论21)(x ax x f +=(0≠a ,a 为常数)在区间)1,0(上的单调性.18.(10分) 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满足)()(1)(y f x f y x f +=++(∈y x ,R ),0)1(=f ,且当1>x 时0)(<x f .(1)证明:)(x f 在R 上是减函数;(2)若3)14(4≥+m f ,求实数m 的范围.。
沪科版高一物理期中质量测试卷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高一年级物理期中质量测试卷宝鸡石油中学石亚莉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多选的不得分1.以下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2008年5月27 日11是02分“风云三号”卫星准时点火发射B.每天中午12点40分今日说法开播C.中国队和法国队足球赛开赛10min后中国队攻入一球D.刘翔用完成110m跨栏,成为28届奥运会冠军2.甲乙两辆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辆车均以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B.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地面C.如果以在甲车中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D.如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的位移跟所需时间的比值B.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加末速除2C.平均速度是矢量D.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标量4.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末的速度为10m/s,第二秒末的速度为15m/s,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B.第一秒内的位移为5mC.头2s内的位移为25mD.第二秒内的位移为5.如图所示的两条斜线分别代表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前10秒内,b的位移比a的位移大;B.b的加速度比a的加速度大;C.a出发后10秒追上b;D.10秒时两物体的即时速率相等.6.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2t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0、4m/s2 B.4m/s、2m/s2C.4m/s、1m/s2 D.4m/s、4m/s27.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分别从4h 和h 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 B .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 C .甲、乙两物体同时落地D .甲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是乙的2倍 8.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 ∝t 的困难是 A .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 B .不能很准确地测定下落的距离 C .不能测出下落物体的瞬时速度9.如图1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 .大小可能等于零 D .大小可能等于F10.如右图所示,小球A 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A 所受的力是A .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B .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 .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D .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11.物体b 在力F 作用下将物体a 向光滑的竖直墙壁挤压.如图所示,a 处于静止状态.则:A .a 受到的摩擦力有二个B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随F 变化C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F 的增大而增大D . 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12.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 .m 1g/k 1B .m 2g/k 1C .m 1g/k 2D .m 2g/k 2第Ⅱ卷共52分二、填空题第13题每空1分,第14、15、16题每空2分,共20分13.平板受压弯曲后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 平板,指向 的物体;绳索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 ,指向绳索 的方向. 14.一质点沿ot 坐标轴运动,t =0时位于坐标原点,下图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由图可知,1该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s =____;1 k 2m 1 m 22在时间t=_____s时质点距坐标原点最远;3从t=0到t=20s内质点的位移是_____;通过的路程是______.1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________m/s,小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4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16.以 v = 10 m /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第 2 s 末关闭发动机,第 3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9 m / s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 m / s2 .汽车10 s 内的位移是____ m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32分17.8分一物体在做直线运动先从A点以v1=10 m/s的速度运动了时间t1=2s到达B点,再反向以v2=5m/s的速度到达C点,用了时间t2=3s.求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18.10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m/s,第7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末的速度.19.14分有1,2,3,4和5完全相同的小滑块,从斜面底端A点以相同初速度υ0先后依次相隔秒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个滑块沿斜面上滑80厘米时,速度恰好减小为零,此时为第5个滑块开始从A点滑出,如图所示.求:1滑块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每个滑块从A点上滑时的初速度;3第5个滑块开始从A点上滑时,第3个滑块沿斜面上滑的位移及速度.命题人:石亚莉检测人:2009年9月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及试卷说明附后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有一个或多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多选的不得分二、填空题第13题每空1分,第14、15、16题每空2分,共20分13.垂直,压它,绳索,收缩14. 1-4t+0.2t2 210 s30;40 m15. 0.405 ; 0.75616. 2 ; 45三、计算17.8分解:s1= v1×t1=10×2m =20m 1分s2= v2×t2=5×3m =15m 1分v =1121t t s s ++ =321520+-m/s =1 m/s 3分 方向由C 指向A 1分 v 率=2121t t s s =+=321520++m/s=7 m/s 2分 答:略.18. 10分解:1由s=v 0t+21at 2得S 5=v 0t 5+21at 52 2分S 7=v 0t 7+21at 72 2分且s 7-s 5=4 1分 带入数据有:s 5=×5+21×4-21a42=+21a52-42s 7=×7+21×6-21a62=+21a72-62解出a=2m/s 2 1分 2 由v=v 0+at 得 2分 V 5=+2×5=s 2分答:略. 19.14分解:1由题知,第1个滑块速度为零时经历时间为t 1=2s 1分 由逆向思维法得s 1=21at 12 2分所以有 a=2s 1t 12=2×22= m/s 2 1分方向沿斜面向下 1分 2由a=v 0/t 得 2分v 0=at=×2= m/s 2分3当第5个滑块开始上滑时,第3个滑块已运动了t 3=1s 1分 所以s 3=v 0t 3-21at 32=×1m-21××12m= 2分V 3=v 0-at 3= m/s 2分答:略.试卷说明1.命题意图:为了积极配合我区教研室的工作,达到提高我区教育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了解学生对前半学期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命此试题.命制此题本着“重视基础,考查能力,体现导向,注重发展”的命题原则,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做到基础性,适当性,思想性,科学性.本试题根据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编排的要求命制.内容以高一物理必修1中的第一、二、三章为主.重点考查物体直线运动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同时涉及到力学里的几个简单的知识.考点如第一章里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参考系的判定,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方向的判定,v-t图像的认识和运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数据的处理;第二章里匀加速直线运动里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计算规律和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第三章力学里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考虑到力学学的内容较少,第三章考查比例相对较少.2. 试卷结构特点根据以往金台区期中质量检测的考试模式,试卷共分第Ⅰ卷、第Ⅱ卷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主要考查物理概念和简单的物理规律的判定,有很基础的题,也有较有难度的题,比较有梯度.第Ⅱ卷有填空题和计算题.填空题4道,共20分,相对简单,得分应该较好.计算题3道,第一道较简单,大多学生应该会做.第二道题也基础,但相对灵活,要求学生的能力比第一道题要高一点.第三道题看似较难,实际也只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里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学生应该牢牢掌握的,只是多问了一问,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有了难度.3.典型试题例说如第19题以斜面上的滑块的运动为物理情景设置了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模型.经典之处是:看似5个滑块的运动,实则是一个滑块的运动过程.第2、3、4滑块的运动只是重复第1个滑块.就像用一张照片起到了一段录像的作用.考查了匀减速直线运动里计算位移、速度的公式,同时可考查学生熟悉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解决此题可用逆向思维法解,也可用平均速度去求解.详细解析如下:解:1由题知,第1个滑块速度为零时经历时间为t 1=2s 1分由逆向思维法得s 1=21at 12 2分所以有 a=2s 1t 12=2×22= m/s 2 1分 方向沿斜面向下 1分2由a=v 0/t 得 2分v 0=at=×2= m/s 2分3当第5个滑块开始上滑时,第3个滑块已运动了t 3=1s 1分所以s 3=v 0t 3-21at 32=×1m-21××12m= 2分V 3=v 0-at 3= m/s 2分答:略.。
江苏省震泽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1、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1 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2、下列名称中,属于活细胞的是()A、植物的导管B、木纤维C、花粉D、抗体3、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是()A、生态系统B、分子C、个体D、组织4、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A、生殖细胞B、神经元C、血细胞D、受精卵5、HIV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它能直接破坏人体的()A、神经元B、淋巴细胞C、血细胞D、呼吸器官6、小民正在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A、血液B、神经元C、大脑D、神经系统7、下列四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种生物存在明显区别()A、草履虫B、衣藻C、酵母菌D、破伤风杆菌8、2003年全国部分省爆发流行的非典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大肠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A、有无真正的细胞核B、有无细胞结构C、有无细胞壁D、有无遗传物质DNA9、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A、细胞的多样性B、细胞结构的复杂性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生物界的多样性10、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这些生物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B、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2、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扩大光圈、换凹面镜可把视野调亮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13、关于细胞学说的论述错误的是()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细胞学说是在观察了大量的动植物结构后提出的C、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D、细胞学说在修正中不断前进1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这一生命活动,这一事实说明了()A、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噬菌体只有增殖这一生理活动依赖于寄主细胞,其他生命活动可以自主完成D、细胞结构是噬菌体的增殖免受外界因素干扰15、在植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是()A、C OB、O HC、C HD、H O16、羊吃草获得营养物质,那么羊和草的化学元素种类以及含量上的特点分别是()A、种类含量都相差很大B、种类含量相差不大C、种类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多相差很大17、肽键的正确表示为()A、—CO—NH2—B、—CO—NH—C、—CH—NO—D、CO—NH1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盐城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命题人:顾琴审题人:杨德明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翘.首(qiào)侘傺. (chì) 安土重.迁 (zhòng) 按捺.不住(nà)B.嗥.叫(háo)思忖.(cǔn)酾.酒临江 (shī) 恪.尽职守(kè)C.粗犷.(guǎng)吮.吸(shǔn)桑梓.之情 (zǐ)自怨自艾.(ài)D.饿殍.(piǎo)低徊.(huái)曝.背谈天(pù)铩.羽而归(sh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王宝强炉火..纯青..的演技更为其增色不少。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B. 财政部长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在财务大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他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这次财务检查不走过场。
C. 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D. 这次寒假学术研讨班的学员,除我们本校的教师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湖北省孝感高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A =,集合Φ=B ,则=B AA .}1{B .}2{C .}2,1{D .Φ2.不等式112x <的解集是 A.(,2)-∞B.(2,)+∞C.(0,2)D.(,0)-∞⋃(2,)+∞3.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0(≥=x x y 是同一个函数A.2)(x y = B.xx y 2= C.33x y = D.2x y =4.函数21)(--=x x x f 的定义域为 A.),1(+∞B.),2()2,1[+∞C.)2,1[D.),1[+∞5.2x <是11x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6.已知命题p :若m>0,则关于x 的方程x 2+x-m=0有实根.命题q 是p 的逆命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 .p 真q 真B .p 假q 假C .p 真q 假D .p 假q 真7.如果命题“非p 或非q ”是假命题,对于下列各结论 (1)命题“p 且q ”是真命题 (2)命题“p 且q ”是个假命题(3)命题“p 或q ”是真命题(4)命题“p 或q ”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是A .(1)(3)B .(2)(4)C .(2)(3)D .(1)(4)8.设U 为全集,下列四个命题:(1)若U B C A C B A U U =⋃=⋂)()(,则φ; (2)若φφ===⋂B A B A 则,; (3)若φ=⋂=⋃)()(,B C A C U B A U U 则; (4)若φφ===⋃B A B A 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9.已知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和一次函数()(0)g x kx m k =+≠,则“()()22b bf g a a-<-”是“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交点”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0.函数c bx ax x f ++=2)(的图像如图,且ac b ac b 242-=-,那么A .442<-ac b B .442>-ac b C .442=-ac bD .ac b 42-与4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姜堰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答案 A D B C 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正确选项。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6 7 8 9 10答案CD BD AC BCD A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5分)三、简答题(33分)11.(每图2分,共8分)略12.(每空2分,共6分)利用斜面冲淡重力将斜面倾角逐渐增加到900 A 13.(1分+1分+1分+3分+3分=9分)低压 0.02 0.1 0.6 0.45 14.(每空2分,共10分)图象见右图F = 30L-1.8表示弹簧的原长k=30N/m表示弹簧被压缩1cm时的弹力四、计算题(52分) 15.(10分)如下图,将球所受的重力进行分解如图甲:0145tan =GF ΘG G F ==∴0145tan (2分) 0245cos =F GΘG G F 245cos /02==∴(2分) 如图乙:0145sin '=GF ΘG G F 2245sin '01==∴(2分) 0245cos '=GF ΘG G F 2245cos '02==∴(2分) 因此:2'2211==GGF F (1分),22'2222==GGF F (1分) 16.(12分)⑴(4分)⑵设:运动员自由落体历时t 1,匀速运动历时t 2,减速运动历时t 3, 4s 末的速度为v m ,45°甲45° 乙 G F 1 F 2 F 2’F 1’G O t/s v/ms -1 4 8 27 40 2着地速度为v=2m/s,则: v m =gt 1=40m/s∴ 23/219402s m t v v a m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大小为2m/s 2(4分) ⑶跳伞员离开飞机时的高度:)(63922321m t vv t v t v H m m m =+++=(4分) 17、(14分)(1)g m g m T OA 1145cos ==θ(2分) g m g m T OB 1143tan ==θ(2分) (2)g m T OB143f ==(2分) 方向水平向左(2分) (3)Ng m f m 12403.02=⨯==μ(2分) 当12431===m OBf g m T N 时, kg m 6.11=,即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能超过1.6kg (4分)18、(16分)(1)由表格数据不难得出:分)(得由分)速阶段(相遇时,甲车还处在加所以,位移甲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的此时甲的位移位移时的乙开出的时间乙加速到最大速度需要的时间甲加速到最大速度需要分)(分)(甲甲甲甲甲甲乙乙甲乙甲46814142455.22121x 2s 824532021x m 24585160x 16064521x 8s s10550s165.240)2(2/m 5630;2/m 5.212300222,22s t st t t a m m t a mt t s a s a =-=∴==⨯==>===+==⨯⨯=========(3)乙开出8s 时,v 甲=at=35m/s ,v 乙=at=40m/sO乙 甲A BθT OAT OBm 1g显然此时由于v 甲< v 乙,而本来甲在乙的后面,甲追上乙时应该有v 甲> v 乙,所以在此之前甲已经追上乙,此时相遇是后来乙反超甲的时刻,所以此前还有一个相遇的时刻,设此时刻是乙出发后ts , 相遇时x 甲=x 乙+85 即:8521)62122+=+t a t a 乙甲( (3分) 解得:t=4s 或t=8s所以另一个相遇时刻是在乙开出4s 时。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素质测试
物 理 试 题
命题人 徐海宏 审题人 钱智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全对得满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
共48分。
)
1、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设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 停止,共前进
了36m ,乙经1.5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
A. 9m
B. 18m
C. 36m
D. 27m
2、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的图像的是( )
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平均速度
4、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 1.2m B. 3.6m C. 6.0m D. 10.8m
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6、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 ,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 ,那么可以知
道( )
A.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
B. 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 2
7、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东运动t s 后,加速度变为向西,大小不变,再经
过t s 时,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速度为零
B. 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继续向东运动
C. 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为零
D. 物体回到出发点,运动方向向西
姓名 班级 座位号
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 1,车尾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
v 2,则列车在中点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 ) A. 221v v + B. 21v v C. 22
221v v + D. 21212v v v v + 9、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m 距离时,速度增
加了10m/s ,汽车驶过第二个100m 时,速度的增加量是( )
A. 4.1m/s
B. 8.2m/s
C. 10m/s
D. 20m/s
10、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
的一半, g 取10m/s 2,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5m
B. 11.25m
C. 20m
D. 31.25m
11、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则( )
A.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甲物体的加速度比乙物体的加速度大
C. 如果甲乙在同一地点出发,则t 1时刻二者相遇
D. 在t 1以后的任意时刻, 甲物体的速度大于同时刻乙物体的速度
12、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 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物体
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v/2
B. v/(2g )
C. )2/(2g v
D. )2/()22(g v -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在实验中,得到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
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C 点的速度为 __________ 。
.A .B .C .D .E .F cm
2.10 4.10 6.10 8.10 10.10
1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
三、计算题:(15、16题各13分。
17题14分。
共40分)
15、火车长100m ,从车头离桥头200m 处由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桥长为150m 。
求:
(1)整个火车通过全桥的时间.
(2)整个火车通过桥头的时间.
16、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米/秒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
时,一辆摩托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驶来,与汽车同向行驶,汽车在后追摩托车,求:
(1)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17、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5米/秒2加速度前进,同时在车后20米处一人骑车以6米/秒的
速度做匀速运动追赶汽车,骑车者能追上汽车吗?若追不上,则两车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