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被动式建筑及配套保温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用现状及前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伴随国家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逐渐有了一席之地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因素影响和问题。
本文通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出讨论分析,对当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影响因素以及质量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整体水平提升起到助力作用。
标签: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用;发展前景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国家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内容。
国家住建部在2010年时,就和德国能源署共同制定了关于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合作方案,近年来我国建筑方面的高端人才也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领域做出了深入研究,相关的技术层面知识已经了解得十分透彻。
但就针对某些施工项目的现场勘查可以看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整体建设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针对问题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构建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良好的发展前景。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述和价值分析1.1概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思想,通过对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天气特点综合分析,进而建造出符合该地区四季变化的建筑,采用隔热保温技术和高气密性技术,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营造出环保舒适的建筑,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降低能耗的工作[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构造初衷是针对西方国家的多变气候以及环保节能理念而产生,在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于是大多数国家便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大力引进,特别是针对我国当今建筑行业,更需要引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做出建筑理念的创新和建筑技术的提高,我国虽幅员辽阔,但建筑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更需要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以此来减少资源流失。
1.2价值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世界先进建筑技术的创新产物,通过自身科学的环保理念和先进建筑技术相结合,为居民构建出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
被动式节能建筑应用现状及在推广使用的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Despite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passive energy buildings, their widespread adoption still faces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Limited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among designers, builders, and policymakers, as well as the perceived higher initial costs, can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design solutions. Additionally, the lack of clear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passive building practices further complicat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1.2 问题提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仍然采用传统的能耗较高的建筑技术,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被动式节能建筑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我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建筑师和设计者对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政策上的支持不够到位等。
如何更好地推广被动式节能建筑,促进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全球和我国的应用现状,可以为提出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建议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对被动式节能建筑在全球和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建设中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
通过对比全球和我国的应用情况,找出推广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其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建设节能环保的社会做出贡献。
我国保温材料现状及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建筑能源消耗的日益凸显,保温材料作为一种能够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关键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在我国,保温材料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保温材料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从传统的矿物保温材料到新型的有机保温材料,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选择。
目前,我国主要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聚氨酯泡沫、玻璃棉、岩棉等。
其中,聚苯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保温材料,具有结构稳定、保温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建筑外墙、屋面、楼板等部位的保温。
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则因其导热系数低、隔热性能好等特点,在冷库等特殊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
玻璃棉和岩棉是比较成熟的无机保温材料,具有不燃性、导热系数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建筑墙体、屋顶等部位的保温。
然而,目前我国保温材料市场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上的保温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合格的产品被混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保温材料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老旧建筑的保温改造方面,技术和经济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保温材料的回收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需要重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实现保温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保温材料市场的监管,严格质量检测,遏制低质量产品流入市场。
同时,加强对保温材料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行业规范的培训和宣传。
其次,加大对新型保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积极探索新的保温材料技术和产品,提高保温材料的性能和环保性。
再次,加大对老旧建筑的保温改造力度,推广使用高性能保温材料,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最后,加强对保温材料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理,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我国保温材料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强监管,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保温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被动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其节能减排的任务日益紧迫。
被动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体系,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那么,被动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呢?被动式建筑的理念起源于德国,它强调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采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物对主动式能源供应系统(如暖气、空调)的依赖,从而实现显著的能源节约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种建筑理念与中国当前的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传统的建筑模式往往依赖大量的能源输入来维持室内的舒适度,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被动式建筑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政府对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被动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
这些政策为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推动。
例如,一些地区对符合被动式建筑标准的项目给予每平方米数百元的补贴,大大降低了开发商的建设成本,提高了他们采用被动式技术的积极性。
在技术方面,中国的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
虽然被动式建筑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材料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外技术交流的加强和自主研发的推进,相关技术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例如,高性能的保温材料、气密门窗、热回收通风系统等产品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质量和性能也在逐步提升。
市场需求也是影响被动式建筑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要求越来越高。
被动式建筑能够提供恒温、恒湿、恒氧、低噪的室内环境,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也愿意投资建设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策略被动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策略摘要:被动式建筑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策略。
本文从被动式建筑的定义和原理出发,分析了被动式建筑在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包括其市场规模、应用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等。
同时,本文提出了促进被动式建筑发展的策略,包括政府政策、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加快被动式建筑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1. 引言被动式建筑是指通过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建筑能耗需求,以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策略。
被动式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包括高效隔热材料、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和冷却等,以实现能量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被动式建筑的定义和原理出发,分析被动式建筑在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并提出促进被动式建筑发展的策略,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被动式建筑的定义和原理2.1 被动式建筑的定义被动式建筑是一种能够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能源的依赖,以达到节能、环保、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策略。
它主要通过优化建筑结构和形态、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性能,实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2.2 被动式建筑的原理被动式建筑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高效隔热材料: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如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可以减少热量传输和散失,提高建筑的热工性能。
2.2.2 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来供暖、照明和热水等,通过合理的太阳能装置和太阳能集热器等设备,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
2.2.3 自然通风和冷却: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通风系统,调节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湿度,减少建筑物内部的能耗。
2.2.4 能源管理: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建筑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建筑能源的可持续管理和监控。
我国建筑外保温材料何去何从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建筑外保温材料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建筑行业。
然而,在保温效果的同时,一些外保温材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
那么,我国建筑外保温材料应该何去何从呢?一、外保温材料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建筑外保温材料主要包括有机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和复合保温材料三类。
有机保温材料以聚苯板、聚氨酯泡沫等为代表,具有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易燃、释放有害气体等缺点,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
无机保温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保温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等。
相对于有机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具有不燃、耐高温等特点,但在一些技术参数上还有待提高。
复合保温材料是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的综合应用。
其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保温效果和耐久性。
但由于其制作过程相对复杂,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二、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建筑外保温材料在提高建筑节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首先,一些有机保温材料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有机保温材料会释放出一定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由于材料本身容易燃烧,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部分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出现老化、脱落等问题,影响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最后,建筑外保温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问题和挑战,我国建筑外保温材料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健康环保和持久耐用。
首先,应大力推广使用无机保温材料。
无机保温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而且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建筑中使用无机保温材料。
其次,加大对复合保温材料的研发和推广。
复合保温材料结合了有机和无机保温材料的优点,可以提高保温效果和使用寿命。
同时,工程技术人员需继续研究和解决复合保温材料制作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高其生产工艺和施工方便性。
国内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探讨了国内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通过对外墙外保温的背景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外保温材料在提高建筑能效、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和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能效、环保、发展前景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行业在减少能耗、提高能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建筑能效中,外墙外保温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措施,在提高建筑隔热性、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论文旨在分析国内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现状1.1 现有外保温材料分类与特点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根据其性质和成分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特定的特点和适用领域。
常见的分类包括聚苯板、聚氨酯泡沫、岩棉板等。
聚苯板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保温材料,以其低导热系数、轻质、易加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隔热领域。
聚苯板的优势在于其出色的保温性能,可有效减少热能传输,提高建筑的能效。
此外,聚苯板的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施工。
聚氨酯泡沫作为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其闭孔结构赋予了其出色的隔热性能。
聚氨酯泡沫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还具备较高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
这使得它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稳定发挥作用,从而满足了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多样需求。
岩棉板作为无机保温材料,其耐高温、防火性能突出。
岩棉板不仅在保温方面表现出色,还能有效隔音,为建筑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其材料的耐久性也使得岩棉板成为一种可持续的选择,减少了维护和更换的频率。
1.2 外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各种外保温材料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中,聚苯板被广泛用于外墙隔热,有效提升了建筑的能效。
在寒冷地区,聚氨酯泡沫作为保温层,使建筑内部温暖如春。
岩棉板在高温工业区域的工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保证了室内温度稳定,还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被动房——中国未来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被动房是一种以被动设计策略为基础,实现高能效和低能耗的建筑形式。
相比传统建筑,被动房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建筑结构和环境特点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在中国,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被动房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节能建筑发展形式,已逐渐受到关注。
未来,中国被动房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创新和研发。
被动房的发展需要建筑、材料、工程、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合作。
未来,中国可以加大在节能建筑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推动被动房技术的创新和完善。
例如,改进建筑外立面材料,提高热阻性能,增强保温隔热效果;研发智能化的建筑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等。
技术创新的推动将为被动房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
其次,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被动房的特点和优势,制定鼓励和支持被动房建设的政策。
例如,配套建立被动房建设技术标准,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奖励措施;在建筑用地政策中优先考虑被动房项目,给予相应的优惠和支持等。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将为被动房的推广和普及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
被动房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其概念和技术对广大民众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中国可以加强对被动房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知度;通过举办大型的宣传活动和展览,向公众普及被动房的概念和优势。
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的工作将有助于提高被动房在中国的认可度和推广程度。
最后,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
被动房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未来,中国可以鼓励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被动房的建设和使用,共同推动节能环保的发展。
例如,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被动房项目的实施;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共同打造节能环保的社区。
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的理念将为被动房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综上所述,被动房是中国未来节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被动式节能建筑应用现状及在推广使用的建议被动式节能建筑是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来实现节能的一种建筑模式。
它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和自然条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能源消耗的建筑模式。
被动式节能建筑具有不同于传统建筑的优势,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被动式节能建筑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欧洲国家和美国是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德国的“被动房”,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三层窗户和热回收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建筑自身的低能耗和高效能防护。
瑞士的“被动房”则注重建筑的整体能量平衡和自然通风原理的运用。
美国的“被动房”则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光热发电技术,实现了内外热量的互补利用。
在我国,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进步为其应用提供了条件。
被动式建筑的高效隔热材料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先进的节能建筑项目也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如上海的“零能耗大厦”和北京的“被动式办公楼”。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被动式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被动式建筑的推广仍然面临一定的难度。
缺乏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支持也制约了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发展。
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相关人员在被动式节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相对不足。
1. 政府应加大对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应用。
2. 加强对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被动式节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建立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示范项目,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宣传推广,增加公众对被动式节能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4. 加强对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济可行性。
5. 建立被动式节能建筑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标准化和认证,以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2024年建筑保温材料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建筑保温材料是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材料,用于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并节约能源。
随着人们对节能和环保的重视,建筑保温材料市场正在迅猛发展。
本文将对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2. 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的总销售额达到X亿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X%的增长率。
2.2 市场结构建筑保温材料市场主要由聚苯板、岩棉、聚氨酯泡沫等材料组成。
聚苯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约占市场总额的X%。
岩棉和聚氨酯泡沫也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份额。
3. 市场驱动因素3.1 节能政策的推动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政策,鼓励建筑行业采用保温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
这些政策的推动为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保温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相比传统的保温材料,建筑保温材料更环保、更具节能性,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3 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的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保温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发展趋势4.1 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在建筑保温材料市场,新型保温材料逐渐取代传统材料成为发展的趋势。
例如,生物质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等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温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4.2 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的推动,智能建筑保温材料逐渐受到关注。
智能建筑保温材料具有自动调节温度等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可持续发展也是未来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人们对环保和生态可持续性的要求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5. 市场挑战5.1 技术标准和认证建筑保温材料市场面临着技术标准和认证方面的挑战。
10∣建设科技研究探讨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年6月上总第361期我国被动式建筑及配套保温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国爱丽 冯秀艳(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0)[摘要]本文通过对被动式建筑及配套的保温材料国内发展现状研究,对被动建筑和配套保温材料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得出了被动式建筑作为节能舒适健康的新型建筑,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加大其本土化及特性化的研究,是我国未来建筑发展主要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保温材料;发展现状;趋势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Passive Buildings andMatched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in ChinaGuo Aili Feng Xiuyan(Beijing Building Materials Testing Academy Co., Ltd., Beijing 100040)Abstract: By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assive buildings with matched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and predicting the trend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conclusions are shown that, as an innovative type of buildings characterized by energy-saving,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the passive buildings will be the main topic i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a big potential to develop passive buildings in China . And the research on loc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Keywords: Passive buildings,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development status, trendsDOI: 10.16116/ki.jskj.2018.11.0011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随着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推进,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被动式建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实现室内环境舒适性,节能减排,减少资源耗费,与中央提出的“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相契合[1]。
被动式建筑同时符合目前提出的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要求。
可以预测,被动式建筑以舒适、健康、环保的独特优势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2 被动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被动式建筑的思想来自于瑞典隆德大学的阿达姆森,在1986年参加中瑞合作项目工作时,为改善我国长江流域室内建筑环境恶劣的现状提出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被动房”(Passive House )的雏形。
两年后,德国菲斯特教授提出“被动房”概念。
被动式建筑可以由“被动房”引申得出:通过节能设计,建筑依靠自身优越的保温性能及气密性,从建筑技术层面综合利用建筑物可获得的包括太阳、照明、人体、电器散热等所有自然的热方式,以及余热回收新风系统,从而达到同时实现较高的实用舒适性和较低的能源消耗,也可称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被动式”借鉴了我国陕北窑洞、福建土楼等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居住文化理念,与主动建设科技∣11 2018 No.11国爱丽等:我国被动式建筑及配套保温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探讨需要提供能源的建筑比较,被动式建筑是真正实现节能、环保及宜居的绿色建筑。
有专家指出,我国被动式建筑的定义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指通过最大限度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被动式技术手段,将供暖和空调需求降到最低,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2.1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相关政策从“十三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了多项被动建筑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大大推动了我国被动建筑的发展。
2016年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气候[2016]245号)要求:“积极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高性能外墙保温系统和门窗,提高建筑气密性。
”2017年3月1日,住建部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建科[2017]53号)要求:“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示范,提炼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节能标准提升进程,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街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集中连片建设。
鼓励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
”2017年4月26日住建部下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市[2017]98号)要求:“积极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
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2017年8月17日,住建部发布《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建科[2017]166号)要求:“形成环境性能目标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具,发展城区建设和改造的生态规划设计技术。
加快研发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传承的绿色建筑整装成套技术和产品,发展新型高性能建筑结构体系和机电设备系统。
”2018年1月22日,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印发《2018年工作要点》(建标[2018]11号),其中“制定以近零能耗建筑标准为代表的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分区复制推广”被明确写入工作要点中。
“十三五”规划中对“被动式建筑”的规定及强调,充分说明国家对发展“被动式建筑”的决心,指明了“被动式建筑”发展的方向。
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落实“被动式建筑”发展的各项办法,如,江苏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继续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鼓励重点房地产企业、国家与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县、区)等参与试点工程建设,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100万平方米。
重点探索适宜江苏省气候特点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技术路线与方法,为分地区分步骤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奠定技术基础。
广西《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
五年新建建筑争取实现累计节能约296万吨标准煤。
发展低能耗、超低能耗等绿色节能建筑,尽快建设一批近零能耗示范建筑工程。
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在绿色生态发展上,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建设被动式低能耗建筑20万平方米。
郑州、宁夏、河北、北京等地也相继出台”十三五”的奖励补贴制度,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省份都在积极行动[3]。
2.2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研究现状2.2.1 设计研究国内关于被动式建筑设计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成果中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及大型的建筑设计机构,同时很多研究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多有交叉。
对于特定气候区的被动式建筑设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色建筑研究中心提出的针对陕南山地气候特点和当地民居基本形态的新型夯土生态住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对于被动式建筑设计气候分区研究中,《中国建筑节能气候分区及适用技术》提出:根据中国各地的气候特点,以HDD18、CDD26 为主要指标,冬季太阳辐射热、夏季相对湿度等为辅助指标提出了中国建筑节能气候分区,并探讨了各个分区的特点以及所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
对于被动式建筑评价研究中多以评价建筑的绿色性能居多。
目前,我国被动式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呈现碎片化、套路化状态,而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基础理论体系。
因此,构建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概念分析、设计方法研究及设计实践探索,对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4]。
2.2.2 技术标准研究被动房关键技术包括:(1)高效保温隔热系统;(2)高效门窗系统;12∣建设科技总第361期建设科技研究探讨(3)无热桥的设计与构造;(4)卓越的建筑气密性;(5)带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 (6)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辅助供热制冷。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被动房标准见表1。
表1 我国发布的被动房标准Table 1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assive house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施工评测规范,被动房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缺乏比较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施工管理,同时也没有被动式建筑的相应的评估体系,目前,应立足我国国情,吸收和借鉴欧洲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情况、建筑特点的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
2.3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建设现状2008年,住建部与德国能源署成立战略性工作小组,开展“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合作,2009年双方启动了秦皇岛“在水一方”和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两个示范项目,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汉堡之家的建立,成为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
此后,建筑的“十三五”逐渐被人们知晓,示范项目已经在我国发展迅速,2015年12月,全国已建和计划建设的被动房项目已经有50多个,国内整个被动房己覆盖到11个省市(区),而进入2017年,被动房在全国蓬勃发展,河北省15个项目竣工,建筑面积达11.83万平方米,另有10个项目150万平方米的被动房开始建设。
张家口将建设8万平方米的紫金湾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小区。
山东省有30多个项目,总计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
济南市汉峪海风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小区开工建设,总计10.6万平方米。
江苏省海门市规划了20万平方米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产业园。
北京地区首批9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通过项目评审,正在建设当中。
3 被动式建筑配套保温材料的发展现状被动式建筑计理念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热量损失,为达到设计的标准,主要重在于加强建筑围护体系的保温性、提高建筑的气密性、新风及热回收三个方面,而加强建筑围护体系的保温性能是被动房建筑设计和建造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