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经济学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8.89 MB
- 文档页数:18
一、边际分析边际的概念.如果一个经济指标y 是另一个经济指标x 的函数)(x f y =,那么当自变量有改变量x ∆时,对应有函数的改变量y ∆.在经济学中,当自变量在x 处有一个单位改变量时,所对应的函数改变量为该函数所表示的经济指标在x 处的边际量.例如当生产量在x 单位水平时的边际成本,就是在已生产x 单位产品水平上,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时总成本的改变量,或者可以说是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设x 的改变量为x ∆时,经济变量y 的改变量为y ∆=)()(x f x x f -∆+,则相应于x ∆,y 的平均变化率是xx f x x f x y ∆-∆+=∆∆)()( 由边际的概念,在上式中取1=∆x 或1-=∆x 就可得到边际量的表达式.但边际概念的定义和计算使我们想到能否用函数)(x f y =的导数作为y 的边际量呢?如果按纯粹的数学概念来讲,似乎行不通,因为导数定义要求自变量增量必须趋向于零,而实际问题中自变量x 的经济意义通常是按计件的产量或销量作为单位的,改变量为小数且趋于零不合乎实际.但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其产销量的数额和一个单位产品相比是一个很大数目,1个单位常常是其中微不足道的量,可以认为改变一个单位的这种增量是趋近于零的.正是这个缘故,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总是用导数xx f x x f x f x ∆-∆+='→∆)()(lim )(0表示经济变量y 的边际量,即认为)(x f '的经济意义是自变量在x 处有单位改变量时所引起函数y 的改变数量.1.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定义为产量为x 时再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成本.成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xx C x x C x C ∆-∆+=∆∆)()( 它表示产量由x 变到x +x ∆时,成本函数的平均改变量.当成本函数()C x 可导时,根据导数定义,成本函数在x 处变化率为xx C x x C x C x ∆-∆+='→∆)()(lim )(0 在经济上我们认为)(x C '就是边际成本.因此,边际成本)(x C '是成本函数)(x C 关于产量x 的一阶导数.,它近似等于产量为x 时再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增加的成本,即)()1()()(x C x C x C x C -+=∆≈'在实际问题中企业为了生产要有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在短期成本函数中作为固定成本0C ,它是常数,而生产中使用劳力,原料、材料、水电等方面的投入随产量x 的变化而改变,生产的这部分成本是可变成本,以)(1x C 记,于是成本函数可表示为)()(10x C C x C +=此时边际成本为)()()()(110x C x C C x C '='+'=' 由此,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无关,它等于边际可变成本.在实际经济量化分析问题中,经常将产量为x 时的边际成本)(x C '和此时已花费的平均成本xx C )(做比较,由两者的意义知道,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可以再增加产量以降低平均成本,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可以考虑削减产量以降低平均成本.由此可知,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可使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2.边际收入和边际利润在经济学中,边际收入定义为销量为x 时再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收入.设收入函数)(x R R =是可导的,收入函数的变化率是xx R x x R x R x ∆-∆+='→∆)()(lim )(0 同边际成本道理一样,我们认为)(x R '就是边际收入.因此,边际收入)(x R '是收入函数)(x R 关于产量x 的一阶导数.,它近似等于销量为x 时再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或减少)的收入.即)()1()()(x R x R x R x R -+=∆≈'设利润函数为)(x L L =,由于利润函数是收入函数与成本函数之差,即)()()(x C x R x L -=则边际利润是)()()(x C x R x L '-'='因此,边际利润)(x L '是利润函数)(x L 关于产量x 的一阶导数,它近似等于销量为x 时再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或减少)的利润.在经济学中还经常用到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劳动生产率等概念,它和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的经济解释方法大同小异,在此不再阐述.下面用具体例子说明边际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例 1 设某企业的产品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分别为52003000)(2x x x C ++=和20350)(2x x x R +=,其中x 为产量,单位为件,)(x C 和)(x R 的单位为千元,求:(1)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2)产量20=x 时的收入和利润,并求此时的边际收入和边际利润,解释其经济意义.解 由边际的定义有(1)边际成本 x x C 52200)(+=' 边际收入 10350)(x x R +=' 边际利润 x x C x R x L 103150)()()(-='-'=' (2)当产量为20件时,其收入和利润为702020)20(20350)20(2=+⨯=R (千元) 6070807020)20()20()20(-=-=-=C R L (千元)其边际收入与边际利润为3521020350)20(=+='R (千元/件)144208352)20()20()20(=-='-'='C R L (千元/件)上面计算说明,在生产20件产品的水平上,再把产品都销售的利润为负值,即发生了亏损,亏损值为60千元;而此时的边际收入较大,即生产一件产品收入为352千元,从而得利润144千元.这样以来,该企业的生产水平由20件变到21件时,就将由亏损60千元的局面转变到盈利8460144=-千元的局面,故应该再增加产量.二、弹性分析一个简单引例.设2x y =,当x 由10变到11时,y 由100变到121.显然,自变量和函数的绝对改变量分别是x ∆=1,y ∆=21,而它们的相对改变量xx ∆和y y ∆分别为 x x ∆=%10101= y y ∆=%2110021= 这表明,当自变量x 由10变到11的相对变动为10%时,函数y 的相对变动为21%,这时两个相对改变量的比为1.2%10%21==∆∆=x x y yE 解释E 的意义:x =10时,当x 改变1%时,y 平均改变2.1%,我们称E 为从x =10到x =11时函数2x y =的平均相对变化率,也称为平均意义下函数2x y =的弹性.这个大小度量了)(x f 对x 变化反应的强烈程度.特别是在经济学中,定量描述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对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如果极限00000000/)(/)]()([lim /)(/limx x x f x f x x f x x x f y x x ∆-∆+=∆∆→∆→∆ 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x f y =在点x 0处的点弹性,记为x x Ex Ey =,=∆∆⋅=→∆=x y x f x Ex Ey x x x )(lim 0000)()(000x f x f x ' 称)()(x f x f x Ex Ey '=为函数)(x f y =在区间Ⅰ的点弹性函数,简称弹性函数.而称00000/)(/)]()([/)(/x x x f x f x x f x x x f y ∆-∆+=∆∆ 为函数)(x f y =在以x 0与x 0+x ∆为端点的区间上的弧弹性.弧弹性表达了函数)(x f 当自变量x 从x 0变到x 0+x ∆时函数的平均相对变化率,而点弹性正是函数)(x f 在点x 0处的相对变化率.例2 求指数函数)1,0(≠>=a a a y x 的弹性函数.解 因为a a y x ln ='所以a x ax a a y x y Ex Ey x x ln ln =⋅='=.1. 需求弹性函数的弹性表达了函数)(x f 在x 处的相对变化率,粗略来说,就是当自变量的值每改变百分之一所引起函数变化的百分数.需求弹性就是在需求分析中经常用来测定需求对价格反应程度的一个经济指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量Q 是价格p 的函数:)(p Q Q =,)(p Q 是可导函数,则称Q Qp p Q p Q p Ep EQ '='=)()( 为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记为p ε.可以这样解释p ε的经济意义;当商品的价格为p 时,价格改变1%时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为什么不使用变化率而要使用这种相对变化率来表达价格改变对需求量的反应呢?由弹性定义看到,弹性与量纲无关,需求弹性与需求量和价格所用的计量单位无关.以对水果的需求为例,在我国将以m 公斤/元来度量,在美国将以n 公斤/美元来度量,这就无法比较两国需求对价格的反应.正因为弹性可不受计量单位的限制,所以在经济活动分析中广泛采用,除需求价格弹性,还有收入价格弹性,成本产量弹性等.由经济理论知道,一般商品的需求函数为价格的减函数,从而0)(<'p Q ,这说明需求价格弹性p ε一般是负的.由此,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1%时,需求量将下跌(或上涨)约%p ε,因此在经济学中,比较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时,是指弹性的绝对值p ε,一般在经济分析中将需求弹性记为p p εε-=. 当1=p ε时,称为单位弹性,此时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相等;当1>p ε时,称为高弹性,此时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高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当1<p ε时,称为低弹性,此时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低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影响不大.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经营者关心的是提价(0>∆p )或降价(0<∆p )对总收入的影响,利用需求弹性的概念,可以对此进行分析.设收入函数为R ,则pQ R =,此时边际收入为Q p Q p R '+=')()1(Q Qp Q '+=)1(p Q ε+= (2) 当p ∆很小时,有p Q p p R R p ∆+=∆'≈∆)1()(ε p Q p ∆-=)1(ε (3)由此可知,当1>p ε(高弹性)时,商品降价时(0<∆p ),0>∆R ,即降价可使收入增加,商品提价时(0>∆p ),0>∆R ,即提价将使总收入减少. 当1<p ε(低弹性)时,降价使总收入减少,提价使总收入增加. 当1=p ε(单位弹性)时,0=∆R ,提价或降价对总收入无影响. 上述分析使我们看到,根据商品需求弹性的不同,应制定不同的价格政策,以使收入快速增长.例3 设某种产品的需求量Q 与价格p 的关系为p p Q )41(1600)(= (1)求需求弹性;(2)当产品的价格10=p 时再增加1%,求该产品需求量变化情况.解 (1)由需求弹性公式'⎥⎦⎤⎢⎣⎡⋅='=p pp p Q Q p )41(1600)41(1600ε p p 39.141ln -≈= 需求弹性为-1.39p ,说明产品价格p 增加1%时,需求量Q 将减少1.39p %.(2)当产品价格10=p 时,有9.131039.1-=⨯-=p ε这表示价格10=p 时,价格增加1%,产品需求量将减少13.9%;如果价格降低1%,产品的需求量将增加13.9%.这也表明此商品的需求弹性是高弹性的,适当降价会使销量大增.例4 已知某企业的产品需求弹性为2.1,如果该企业准备明年降价10%,问这种商品的销量预期会增加多少?总收益预期会增加多少?题中价格的改变量是相对量,所以所求的销量和总收益的改变也采用相对改变量.解 由需求函数弹性定义知,当p ∆较小时pQ Q p dp dQ Q p p ∆∆⋅≈⋅=ε 即p p Q Q p ∆≈∆ε故当1.2=p ε,1.0-=∆pp 时,有 %21)1.0(1.2=-⨯-≈∆QQ 因为R =PQ ,由(3)式有p Q p Q R R p ∆⋅-≈∆)1(εpp p ∆-=)1(ε 当1.2=p ε时,有%11)1.0()1.21(=-⨯-≈∆RR 可见,明年企业若降价10%,企业销量将增加21%,收入将增加11%.(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边际效用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描述个体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如何权衡不同选择。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或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或效用的变化。
边际效用原理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1.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原理基于一个基本观察,即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度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人们往往更愿意先满足基本需求,然后再考虑满足次要需求。
2. 比较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原理强调了在不同选择之间进行比较时,应该比较它们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
个体通常会选择在边际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进行消费或生产。
3. 理性决策:边际效用原理假定个体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边际效用来做出最优决策。
这意味着个体会考虑每个选择的成本和收益,以最大化他们的总效用。
4. 有限资源:边际效用原理也考虑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个体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权衡,以满足他们最紧迫的需求。
边际效用原理在微观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用于解释消费者行为、生产者决策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
它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购买一种商品而不是另一种,为什么生产者会生产特定数量的产品,以及在市场上价格如何形成。
这一原理对经济学的分析和决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如何权衡选择。
本文将对边际效用理论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理论。
一、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是指通过一单位增加或减少某种物品或服务所得到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变化。
在经济学中,人们对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基于其能够带来的满足感。
然而,随着物品或服务的增加,其对个体的满足感递减。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每个额外单位所带来的满足感递减是由于个体需求的有限性引起的。
二、边际效用与决策边际效用在个体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考虑额外单位的边际效用来判断是否继续增加或减少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需求。
当额外单位的边际效用大于或等于其成本时,个体会选择增加需求;当额外单位的边际效用小于其成本时,个体会选择减少需求。
三、边际效用与经济效益边际效用理论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在企业决策中,企业会通过边际效用理论来评估投入资源与产出效益的关系。
当资源的边际效用高于其成本时,企业会增加投入;当资源的边际效用低于其成本时,企业会减少投入。
边际效用的有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用理论还与边际成本密切相关。
边际成本是指获得额外单位物品或服务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当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除了考虑边际效用之外,还需要考虑边际成本。
当额外单位的边际效用大于其边际成本时,个体会选择继续增加需求;当额外单位的边际效用小于其边际成本时,个体会选择停止增加需求。
因此,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在决策中共同作用,帮助个体实现在效用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五、边际效用的应用边际效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消费决策中,个体可以通过评估边际效用来决定是否购买某种物品;在生产决策中,企业可以通过评估边际效用来决定是否增加产量。
此外,边际效用理论还可以应用于公共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比较优势确定了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贸易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和市场势力)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长期中,货币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1.货币量增加,社会总支出增加,需求增加2.需求增加,企业提高物价,雇用更多工人生产更多物品与劳务3.失业率下降循环流量图模型:货币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物品与劳务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PPF)供给与需求模型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百/价格变动百分百决定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时间等(长期弹性〉短期弹性)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曲线:价格低,数量多,缺乏弹性供给曲线:价格低,数量少,富有弹性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市场效率价格管制、数量管制和供给与需求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一个楔子,使其销售量下降,税收归宿取决于供应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因为该方较难通过改变购买量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无谓损失是市场扭曲引起的总剩余减少,其大小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故为减少税收导致的无谓损失,应选择对供给和需求相对缺乏弹性的物品征税拉弗(Laffer)曲线是税收规模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曲线税制的设计税收两个原则: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国际贸易出口国进口国出口国: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进口国: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总剩余增加贸易保护:关税和进口配额(减少进口量)进口配额和关税类似,唯一差别是:关税增加了政府收入,而进口配额为得到进口许可证的人创造了剩余外性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税(庇古税)与补贴、可交易的许可证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科斯定理:如果私人能够无成本地谈判,那么,总可以达成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的协议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产权的重要性: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消费中的竞争性是否排他性是私人物品自然垄断否公共资源公共物品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生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反映了生产者将资本用于次优选择时可能实现的收入总成本T©=固定成本FC +可变成本VC平均总成本ATC = TC/Q (有效规模:使ATC最小的产量)边际成本MC= A TC/ A Q平均固定成本AFC = FC/Q:扩散效应,AFC越来越小平均可变成本AVC = VC/Q:边际产量递减效应,AVC越来越大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点(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产出水平较低时,由于专业分工的效应,使得边际成本降低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企业有足够时间调整其投入量,所以在长期中没有固定成本,只有在短期中才有固定成本一般来说,对于每一个产出量都有一个使平均总成本最低的固定成本,即给定产量,可以通过调整固定成本使给定产量等于有效规模点(故:提高产出量一提高固定成本)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LRATC:说明了成本如何随企业的经营规模一即大小一而变动经济规模:LRATC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原因是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经济不规模:LRATC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原因是协调问题增加了规模收益不变:LRATC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竞争市场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价格=平均收益(MR=P = AR)利润最大化产量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MC = MR)P〉ATCmin,企业盈利,进入行业P = ATCmin,企业收支平衡P V ATCmin,企业亏损,退出行业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MC曲线位于ATC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P V AVCmin,企业继续生产,可补偿全部可变成本及部分固定成本,实现亏损最小化P = AVCmin,企业继续生产或停产无差异P〉AVCmin,企业停产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MC曲线位于AVC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沉没成本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在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利润为零。
边际效用:理性人决策的重要参考中国有个民间笑话,有一个人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回家,肚子很饿,他的老婆已经为他做好了馒头。
他抓起一个就吃,吃了没饱,再吃一个。
随着他一个一个吃下去,直到吃了7个馒头,方才饱了。
这时他懊悔地说:“早知如此,我一开始就吃这第7个馒头就好了。
”在他看来,前面6个馒头都是白吃了。
或许听了这个笑话的人一定会忍俊不禁,被故事中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前面6个馒头垫底,光吃最后一个馒头是不可能吃饱的。
这个故事在我们看来只是个笑话,在经济学家看来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哲理——边际效用原理。
“边际”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其含义是导数,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也就是两个变量改变量的比。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特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动量。
在上文的故事中,馒头的效用依赖于馒头的数量。
当馒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它带给人的总效用在逐步增加,但每个馒头所带来的效用的变动量——边际效用却有所不同。
虽然这几个馒头的大小、质量都是相同的,但事实上,这个人吃的7个馒头中,第1个馒头的效用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因为他那个时候最饿,也最需要馒头,吃了它就可以免于被饿坏甚至是饿死。
而第2个馒头的作用已经略微减小了,后面吃下去的馒头一个比一个的作用小,最后一个的边际效用已经为零。
如果再吃下去,撑坏了肚子撑出病来,就会引起总效用下降,那个馒头的边际效用就是负值了。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事物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发生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就是理性人在作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这就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知道一块土地上的庄稼收成的产量,除了客观因素以外,主要是受到农民往这块地施加肥料的影响,也就是,产量随着施肥量而变化。
农民刚开始开垦土地时,由于地广肥稀,或许第一次向土地施肥所能增加的产量不大,以后第二次、第三次的施肥会较大地增加产量。
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定义】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
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汽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
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在数学上,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用总成本(TC,total cost)和数量(Q,quantity)的偏导数来表示:边际成本定价是销售商品时使用的经营战略。
其思想就是边际成本是商品可以销售的最低价,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维持下去。
因为固定成本几乎沉没,理论上边际成本可以使企业无损失的继续运转。
【拓展】其他的成本的定义固定成本指不随着产出变化的成本,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看成变量。
变动成本指营业成本、最初成本、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等。
这些都随着产出而直接变化,例如劳动力,燃料,能源和原材料成本。
平均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固定成本。
平均变动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变动成本。
【应用】运用边际成本法取得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避免操纵短期利润,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定义】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
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汽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
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在数学上,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用总成本(TC,total cost)和数量(Q,quantity)的偏导数来表示:边际成本定价是销售商品时使用的经营战略。
其思想就是边际成本是商品可以销售的最低价,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维持下去。
因为固定成本几乎沉没,理论上边际成本可以使企业无损失的继续运转。
【拓展】其他的成本的定义固定成本指不随着产出变化的成本,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看成变量。
变动成本指营业成本、最初成本、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等。
这些都随着产出而直接变化,例如劳动力,燃料,能源和原材料成本。
平均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固定成本。
平均变动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变动成本。
【应用】运用边际成本法取得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避免操纵短期利润,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经济学边际定义经济学边际定义经济学边际定义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于某一特定行动或决策,考虑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之间的差异。
这种考虑是基于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权衡利益和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概述1.1 经济学边际概念的来源经济学边际概念最早源于19世纪末期奥地利经济学派,后来又被美国芝加哥学派等其他流派所接受和发展。
这个概念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经济学边际概念的基本要素经济学边际概念包括三个要素:边际效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其中,边际效用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意度;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付出的额外成本;而边际收益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1.3 经济学边际概念的应用领域经济学边际概念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企业经营、市场供求、资源配置等方面。
在企业经营中,经济学边际概念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最优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在市场供求中,经济学边际概念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最优的购买决策;在资源配置中,经济学边际概念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最优的公共政策。
二、边际效用2.1 边际效用的定义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意度。
换句话说,它是指人们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每增加一份所感受到的额外满足程度。
2.2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总效用是指人们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所感受到的总体满意程度。
而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意度。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来解释,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意度会逐渐减少。
2.3 边际效用与价格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增加时,其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然而,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的存在,人们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每增加一份所感受到的额外满足程度会逐渐减少。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价格与边际效用呈现出反比例关系。
我的经济学思维课
一、经济学核心概念
(一)经济学前提
资源是有限的,做任何事都面临权衡
(二)机会成本
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是另外所有选择里你认为最好的那个,是你所放弃的那个“机会”。
(三)边际成本
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四)边际收益
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五)理性人假设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二、用经济学思维看生活
(一)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
很多事情可以外包,一个人依然可以生活得像一个家庭的状态
成本与收益不对等,结婚和不结婚没有差别,感觉不到两个人结合所产生的更大的利益
(二)为什么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奋斗?
相比于安逸,年轻人对奋斗的估值更高
工业革命改变了经济版图,资源集中在大城市
(三)应该选择创业还是打工?
个人信息是隐藏的,取决于对自己的判断
三、用经济学思维看财富
(一)经济学家的投资能力比一般人强吗?
投资市场充满着大量的不确定性。
经济学家自己也摆脱不了运气在投资上面的影响,也可能会失败。
投资是个时点的概念。
什么时点进?什么时点出?要成功必须踩点踩得比较好。
但踩点好这件事情,是个极小的概率。
(二)如何让手里的钱保值、增值,跑赢通胀?
你手上有多少钱,跟经济状况有关。
经济状况影响通胀,通胀反过来也影响经济状况。
(三)普通人如何摆脱贫困?
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就是教育
从家庭来讲,要不断地去投入人力资本,教育会让你变成一个生产力有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
从一个国家来说,唯一能够缩小贫富差距的就是教育的均等。
经济学中“边际”概念边际分析即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
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
边际分析法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是寻求最优解的核心工具。
主要应用如下:1、无约束条件下最优投入量(业务量)的确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决策考虑的根本目标。
由微积分基本原理知道:利润最大化的点在边际利润等于0的点获得。
利润(或称净收益)为收入与成本之差,边际利润亦即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差,即:MB=MR-MC。
由此可以获得结论:只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这种经济活动就是可取的;在无约束条件下,边际利润值为0(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资源的投入量最优(利润最大)。
2、有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分配的确定:对于有约束情形可以获得如下最优化法则:在有约束条件下,各方向上每增加单位资源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且同时满足约束条件,资源分配的总效益最优。
这一法则也称为等边际法则。
当所考虑的资源是资金时,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每增加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如果资金是用来购买资源,而各方向的资源价格分别都是常数,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的边际效益与价格的比值都等于一个常数。
3、最优化原则的离散结果: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增加行动;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行动;最优化水平在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前一单位水平达到。
4、提倡使用增量分析。
增量分析是边际分析的变形。
增量分析是分析某种决策对收入、成本或利润的影响。
这里"某种决策"可以是变量的大量变化,包括离散的、跳跃性的变化,也可以是非数量的变化,如不同技术条件、不同环境下的比较。
跟边际有关的概念是什么边际是指每一单位的变化所引起的额外收益或额外成本。
在经济学中,边际在分析决策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概念,用于帮助人们做出最优决策。
下面将详细讨论几个与边际有关的概念。
首先是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指的是一项活动或投资的额外收益。
例如,一家公司在投入额外的资金或资源之后,能够获得的额外的收入或利润就是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可以帮助人们判断是否继续增加投资或资源,以追求更大的收益。
边际成本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成本。
例如,生产一台汽车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
当公司决定增加生产一辆汽车时,需要考虑到该辆汽车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人们评估增加生产是否划算,以及决策是否应该停止或继续生产。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额外消费一单位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或效用。
例如,当一个人吃第一块巧克力的时候,会有很高的满足感,但当吃第二块、第三块时,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这显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特征。
边际效用的概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考虑到成本效益的平衡。
边际分析则是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来做出决策。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帮助人们优化决策。
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是明智的;当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则应该停止或减少该项活动。
边际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生产、消费、投资、贸易等。
通过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最大化利润,个人最大化福利。
边际替代率是指一个因素相对于另一个因素的边际变化率。
例如,当一个人从消费a数量的商品转向消费b数量的商品时,边际替代率就是a和b之间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在个人消费决策和生产决策中都有应用。
在个人消费决策中,边际替代率可以帮助人们评估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
在生产决策中,边际替代率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如何将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以最大化产量或利润。
边际税率是指增加额外收入所需要缴纳的额外税费。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三用到一个明显的假设: 人是理性的。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举个例子:现实生活中,很多决策不是黑与白的选择,而是往往介于期间的灰色地带,比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选择不是在完全不吃和大吃一顿之间的选择。
更多的时候可能是你自己问“是否能在多吃一点”或者在面临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或者一天24小时学习,而是是否多花1个小时复习功课而不是看电视。
上述的决策变化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边际变动—描述的是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信增量的调整。
“边际“指的是“边缘”,边际变动数围绕你所做的事情的边缘进行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边际决策还能解释另外一些经济现象。
比如最为经典的问题: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但是很便宜,钻石并不是生命的必须,但是却很昂贵。
原因就是水很容易取得,多增加一杯水的边际收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
钻石太少,人们认为额外增加一颗钻石的边际收益是很大的。
当且只有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