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阅读《晚春》教案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
《晚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积累关于借景抒情写法的相关知识,能试写一段文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借景抒情写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
(出示图片)看着这样的美景,你想起了哪句古诗?大自然的美说也说不尽,今天让我们随着韩愈的脚步,去感受郊外的晚春美景。
引出课题--《晚春》二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读与说1. 听录音,跟读古诗(板书)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
2.朗读古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示例:春天不久就要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的姿色,只好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板书)写景:草树、杨花、榆荚3.男女生交替朗读古诗。
4.说说读出了什么?用这是一首的诗,从内容和写法上总结。
示例:这是一首写晚春季节的诗。
这是一首运用了拟人比喻修辞的诗。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
教学板块二:读与悟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在哪里?从字里行间体悟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我从___(字或句)中,感受到了___的情感。
”示例:我从“知、斗”中感受到了花草对春天的挽留之情。
我从“无才思”“惟解”中感受到了杨花榆荚它们的不自卑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
我从整首诗中感受到了花草树木、杨花榆荚珍惜时光、珍惜春天的情感。
……(板书)抒情:珍惜时光、珍惜春天谈启示人言草木无情,诗人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 (4)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通过学习本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意象和情感的表达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够理解诗文的大意,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能够领悟诗人的情感寄托,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3.诗人的情感寄托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2.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文,体会诗文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了一身还满”等,理解诗人对春天的描写。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加强对于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诗人的情感寄托,如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晚春》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晚春》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一,课外古诗词诵读设计重在拓展学生阅读面,与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相融合,学生能根据借助文后“赏析”及旁批自学,读懂诗意。
根据统编教材设计理念、学校历史(学校前身为“景韩书院”,景韩即“景仰韩愈”之意)、校本国学课程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跨界融合课程,从立德树人、提高语文素养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拓宽学生课文经典古诗阅读,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德育,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农村的学生亦能珍惜青春,奋发向上,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加深对国学的积淀,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
2.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加深对国学的积淀,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难点体会诗文蕴含的情理,进而联想珍惜到自身的时光,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校史导课,你知道韩愈有哪些作品吗?你能说几句韩愈的名言名语吗?(校本国学课上,学生有接触韩愈《师说》、《进学解》、《马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作品,请学生背诵这首诗。
有背诵韩愈部分名言名句,如: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6.圣人无常师。
--《师说》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9.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晚春》“自主—导学”课堂导学设计学内容:《晚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早春和晚春拓展进行比较阅读,积累经典古诗名句,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通过早春和晚春拓展进行比较阅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提到晚春,我们的眼前往往会出现残花落红,杨花子规。
心中顿时涌起不尽的伤感,失意惋惜与惆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李煜的苦恼,“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易安的愁绪。
但是人的心态不尽相同,同样面对晚春,韩愈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晚春》。
(板书:晚春)二、自主学习【过渡】这是一首课外诗词,主要考察大家的自学能力。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已经给予的注释和阅读提示,快速地自由地朗读课文。
1、请生朗读。
2、师评:从画面感,流动感和景物的情态等方面评价。
3、思考并回答:自主学习——抓景物、品情感①《晚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景物:花草、树木、杨花、榆荚画面:百卉千花争奇斗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师评:我们学习诗歌经常会有这种想象画面的题目,我们要用散文化的语言把画面说得生动、形象、唯美。
②“知春不久归”时,草树、杨花、榆荚是怎样做的?作者对这些景物持什么态度?预设:争妍斗艳,漫天飞舞。
赞许、肯定。
③作者赋予晚春的景物一反常见的动作,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情感?预设:“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
师评:情感把握很好,但是分析还不够。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但晚春这首诗中杨花榆荚却尽情绽放,拼命留住春天,一个“斗”字可看出,传递的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
4.竞答与点评【小结】花草本无情,榆荚更无才,但他们依旧想为美好献出一份力量,为春天展现一份精彩。
初中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晚春》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首诗,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是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二、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注重指导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怎样通过谴词用句,来表达情感,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重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
四、说学情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的诗歌学习基础,学生对写景抒情诗歌好奇心强,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
五、说教法学法积极创设情境,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学习兴趣和探求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加强语言积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实现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大多的孩子都是从小听着并读着唐诗长大的,可见唐诗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提到唐诗,我们总是要提起诗仙李白,同学们,能不能吟诵李白的诗歌?一代诗仙李白仙逝之后,唐朝又出现了一位伟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诗以描写春天傍晚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很好的古诗文教学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诗文的语言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同时引导他们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难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感受诗的意境。
2.欣赏教学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注释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诗的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他们对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呈现诗歌的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晚春的景色、拟人手法等。
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加深对诗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诗的意境是什么?诗人的情感是什么?学生回答,巩固对诗的理解。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晚春》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
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板书:草树知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板书: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
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2、大家想学吗?下面老师一句一句教给大家,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唱。
(3——5遍)
3、师生齐唱。
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推荐给大家一个网站,那上面有几百首小学生古诗文新唱。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早春》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季节的古诗?
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晚春
草树知春斗芳菲
珍惜时间
杨花榆荚作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