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北京版化学高考培优 专题十六 有机合成(讲解部分)
- 格式:ppt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39
有机反应类型与机理[考纲要求]通过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学习重点]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机理及应用[学习难点]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机理及应用[学习方法] 理解记忆练习[基础知识]1.取代反应:从取代反应的定义知,①是一类有机反应;②是原子或原子团与另一原子或原子团的交换;③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有上有下的;④该反应前后的有机物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⑤取代反应总是发生在单键上;⑥这是饱和化合物的特有反应。
常见化学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知识]参考答案1、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2.加成反应:从加成反应的定义知,①是一类有机反应;②加成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碳)原子上;③该反应总是发生在不饱和键中的键能较小的键;④该反应中加进原子或原子团,只生成一种有机物(相当于化合反应),只上不下的;⑤加成前后的有机物的结构将发生变化,炔烃变烯烃,结构由平面形变立体形;炔烃变烯烃,结构由直线形变平面形;⑥加成反应是不饱和化合物的较特有反应,另外,芳香族化合物也有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常见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烯、炔和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的加成,苯系芳烃的加成,油酸的加氢,油脂的加氢硬化。
热点题型十六有机合成与推断1.化合物F(异戊巴比妥)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已知:1)+R2Br+C2H5ONa+C2H5OH+NaBr(R1,R2代表烷基)2)R—COOC2H5+(其他产物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Ⅰ的化学名称是,化合物B的官能团名称是,第④步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第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试剂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结构简式是。
(5)化合物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G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醇和化合物H。
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高吸水性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2.“司乐平”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临床药物,其有效成分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遇FeCl3溶液显紫色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1 mol M完全水解生成2 mol醇(2)肉桂酸是合成M的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A B(C7H6Cl2)ⅠⅡⅢC()D(C9H8O)Ⅳ肉桂酸Ⅴ已知:+H2O①烃A的名称为。
步骤Ⅰ中B的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是。
②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步骤Ⅲ的反应类型是。
④肉桂酸的结构简式为。
⑤C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苯环上有一个甲基的酯类化合物有种。
3.聚乙烯醇与聚酯纤维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有机物A能与Na反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②。
(1)A的结构简式是,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C的结构简式是,D→E的反应类型是。
(3)F+A→G的化学方程式是。
(4)CH3COOH与化合物M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5)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 mol CO2气体4.化合物H是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H中的含氧官能团为和(填官能团的名称)。
专题十六化学常用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5分)1.(2020届深圳高级中学综合测试二,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B2.(2020届佛山实验中学适应性考试一,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KI溶液中加入淀粉,然后滴入少量稀硫酸,开始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溶液变蓝,则证明氧化性:H2SO4>I2B.图甲用于除去乙烯中的SO2C.用图乙装置蒸干明矾溶液制KAl(SO4)2·12H2O晶体D.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答案 D3.(2019广州外国语学校热身考试一,10)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图关于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A4.(2019肇庆统测二,3)一种从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
已知:Br2CCl4正十二烷密度/g·cm- 3 3.119 1.595 0.753 沸点/℃58.76 76.8 215~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5.(2019广州一模,1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以获得含I-的溶液B.用装置乙蒸干氯化铵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装置丙将Cl2与HCl混合气体纯化得到纯净的Cl2D.用装置丁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答案 A6.(2019广州调研,10)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 分离氢氧化铁胶体与FeCl3溶液过滤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B 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碘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C 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蒸发MgCl2受热不分解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答案 D7.(2019深圳调研,8)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B8.(2019揭阳联考,12)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C.用图③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 D9.(2019化州模拟二,7)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所选玻璃仪器A 除去KNO 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B 证明HClO 和CH 3COOH 的酸性强弱同温下用pH 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 -1NaClO 溶液和0.1 mol·L -1CH 3COONa 溶液的pH玻璃棒、玻璃片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 D 配制1 L 1.6%的CuSO 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 g/mL) 将25 g CuSO 4·5H 2O 溶解在975 g 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答案 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量取25.00 mL 的液体可选用移液管、量筒或滴定管等量具B.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要经过振荡、放气、静置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再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D.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盐酸和NaOH 溶液的总质量m g,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为t,反应液的比热容为cJ·g -1·℃-1,则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0.1 cmt J 答案 B10.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甲液面读数为12.20 mLB.装置乙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C.装置丙可检验乙烯的生成D.装置丁可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答案 B11.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性KMnO4溶液B.验证SO2的漂白性C.制NH3的发生装置D.排空气法收集CO2答案 B12.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B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者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答案 A14.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任何溶液pH时都可使用广泛pH试纸或精密pH试纸B.无水氯化钙可干燥CO2、Cl2、NH3、CO等常见气体C.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烧杯、试管时都需要垫石棉网D.萃取、过滤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答案 D1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配制100 g 4%的NaOH溶液称取4.0 g NaOH放在烧杯中,再加入96.0 mL水,搅拌均匀B 分离KClO3与MnO2制取氧气后的残渣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O3C 证明K sp(BaSO4)<K sp(BaCO3)向BaCO3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D 检验Al和Fe2O3反应后固体中是否含Fe2O3取样,溶于足量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不含Fe2O3答案 A16.下列操作及其描述错误的是( )A.①为萃取时的振荡操作,振荡过程中应打开活塞放气B.②为酸式滴定管排气操作,排气后记录初始读数C.③为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无论有毒无毒都不能将鼻孔凑近瓶口D.④为配制溶液过程中摇匀的操作,摇匀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也不能再加水答案 B17.下列实验操作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均正确的是(加热装置略)( )A B C D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制硝基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制乙烯中和热的测定蒸馏分离水与乙醇的混合物答案 A18.钌(Ru)是一种硬而脆、呈浅灰色的多价稀有金属,性质很稳定,且耐腐蚀性很强。
有机推断与合成1.(2020·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月考)双功能手性催化剂在药物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种催化剂I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R-NH2+一定条件−−−−−−→(1)A可与Na反应可生成H2,则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与乙醇互为同系物b.与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c.发生消去反应的试剂和条件是:NaOH的醇溶液、加热(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5)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6)已知:NH3+→H2N-CH2CH2OH,NH3和物质K发生反应可以制备试剂a,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7)F与对苯二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制备尼龙MXD6的衍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8)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羟基 (2)b(3)HOOC-CH2-COOH + 2C2H5OH浓硫酸C2H5OOC-CH2-COOC2H5 + 2H2OΔ(4) (5) 取代反应 (6)(7)n+n一定条件−−−−−−→+(2n-1)HCl(8)【解析】根据已知反应R-NH2+一定条件−−−−−−→,由F在一定条件下与试剂a反应生成G以及F的分子式C5H6O2Cl2,可推出F为,而a为,E与SOCl2反应生成F,可知E为,根据逆推示可知D为,C为C2H5OOCCH2COOC2H5,B为HOOC—CH2—COOH,A 为HOCH2CH2CH2OH,加成反应生成H,H脱去水生成,加成时应形成环,推出H为。
(1)A为HOCH2CH2CH2OH,可与Na反应可生成H2,则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2)A为HOCH2CH2CH2OH,a.与乙醇所含有羟基数目不相同,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错误;b.与B分别为二元醇和二元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故正确;c.发生消去反应的试剂和条件是:浓硫酸、加热,故错误;答案选b;(3)B→C是HOOC—CH2—COOH与C2H5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2H5OOC—CH2—COOC2H5C2H5OOC—CH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H2—COOH + 2C2H5OH浓硫酸Δ—COOC2H5 + 2H2O;(4)D的结构简式是;(5)E→F是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6)已知:NH3+→H2N-CH2CH2OH,NH3和物质K发生反应可以制备试剂a,为开环加成,则K的结构简式是;(7)F与对苯二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制备尼龙MXD6的衍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n一定条件−−−−−−→+(2n -1)HCl;(8)H的结构简式是。
2021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化学部分)(北京卷)一、选择题.1.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 AB. BC. CD. D3.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4.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 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5.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 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6.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 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 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7.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 a、d处:2H2O+2e﹣═H2↑+2OH﹣B. b处:2Cl﹣﹣2e﹣═Cl2↑C. 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2)试剂a是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7)已知:2CH3CHO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9.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铁的最终物质形态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Ⅰ.Fe2+直接还原NO3﹣;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__.(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表: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10.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1)过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i: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ii:…①写出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b.________.(3)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A.减小Pb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B.重复利用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增加Na2SO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②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作:________11.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0.2 mol•L(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已知:Cu+Cu+Cu2+,Cu2+CuI↓(白色)+I2.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步骤二:________(按图形式呈现).b.假设ii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有关.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B【考点】化学史【解析】【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分析】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史,只要关注时事,平时注意积累,就能轻松回答.2.【答案】C【考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解答】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B错误;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故选C.【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物质和液体,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密切联系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3.【答案】A【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解析】【解答】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故选A.【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则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答案】B【考点】苯的同系物及其性质【解析】【解答】A、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B错误;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较低,冷却后容易形成固体,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D正确;故选B.【分析】A、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沸点比二甲苯低;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用蒸馏的方法分离;D、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较低,冷却后容易形成固体.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反应类型、沸点高低比较,考查学生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5.【答案】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解析】【解答】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A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B正确;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B正确;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错误.故选D.【分析】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由实验②、④可知Cr2O7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乙醇,而CrO42﹣不能,以此解答该题.本题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目所给信息,易错点为D,注意Cr2O72﹣、CrO42﹣氧化性的比较,难度不大.6.【答案】C【考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 (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 点溶液溶质为NaOH,所以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正确;C.c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②中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C错误;D.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性,故D正确;故选C.【分析】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C.c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D.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识图能力,明确发生的反应及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是解答本题关键,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题目难度中等.7.【答案】B【考点】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解答】解:A.d处试纸变蓝,为阴极,生成OH-,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故A正确;B.b处变红,局部褪色,是因为Cl2+H2O=HCl+HClO,HCl的酸性使溶液变红,HClO的漂白性使局部褪色,故B错误;C.c处为阳极,发生了反应:Fe-2e-═Fe2+,故C正确;D.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左边铜珠的左侧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右侧(即位置m处)为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同样右边铜珠的左侧为阳极,右侧(即位置n处)为阴极,因此m处能析出铜的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B.【分析】实验一a、d处试纸变蓝,说明生成OH-,为电解池的阴极,b处变红,局部褪色,为电解池的阳极,生成氯气,c处无明显变化,铁丝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实验二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左侧生成氢气,右侧生成氧气,两个铜珠的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n处有气泡产生,为阴极,以此解答该题。
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合成和推断1. (2021·全国甲卷)近年来,以大豆素(化合物C)为主要成分的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而备受关注。
大豆素的合成及其衍生化的一种工艺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2)反应生成E至少需要_______氢气。
(3)写出E中任意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
(4)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由G生成H分两步进行:反应1)是在酸催化下水与环氧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则反应2)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6)化合物B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填标号)。
a.含苯环的醛、酮b.不含过氧键()c.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四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2∶1A.2个B.3个C.4个D.5个(7)根据上述路线中的相关知识,以丙烯为主要原料用不超过三步的反应设计合成下图有机物,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
答案:(1). 间苯二酚(或1,3-苯二酚)(2). 2(3). 酯基,醚键,酮基(任写两种)(4). +H 2O(5). 取代反应 (6). C(7).2.(2021·浙江)某课题组研制了一种具有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P ,合成路线如下:已知:请回答:(1)化合物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化合物E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化合物B 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 B .化合物D 的分子式为121264C H N O C .化合物D 和F 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 D .聚合物P 属于聚酯类物质(3)化合物C 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在制备聚合物P 的过程中还生成了一种分子式为201886C H N O 的环状化合物。
用键线式...表示其结构_______。
(5)写出3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化合物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体):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