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匆匆》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3篇PEP six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2 "hurry" teaching plan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匆匆样本(最新版)2、篇章2:匆匆样本最新版3、篇章3:匆匆范文(基础版)篇章1:匆匆样本(最新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具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课件。
教学设计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出示课件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出示课件3】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导语】《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案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
六年级下册《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 层次清楚,转成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还巧妙地使用叠词,使文章显出简朴、轻灵来,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适合有感情地朗读。
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紧扣课题,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应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评、讲、写让学生自我感悟,体会作者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教学时要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去达成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本年级阶段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读写训练,在识字、读文、理解表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迅速识字,并通过老师的引导较好地理解词文情感。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通过学生的学习和表达及仿写练习,把握本单元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真正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2.理清文章脉络,体会第一小节问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好文章中难读的句子,体会第一小节问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出示《人生》这首小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匆匆》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2课时板书设计:匆匆留无痛深恋奈苦思不甘虚度此生一、问题导入,感受“匆匆”。
1.师导入课题: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薛老师却想问大家两个数学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沉默一分钟后)刚才,我们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此时,一分钟时间又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想留也留不住。
第二个问题是你们算算,你们走过多少日子?面对悄然流逝的时光,你们有何感受?有带相片的同学可以结合相片谈谈。
2.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齐读课题,问:文中指什么匆匆?请大家展开想象,日子像什么一样匆匆?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请大家打开课本80页,听录音朗读。
一边听一边用笔划出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
(播放配乐朗读)二、深情感悟,体味“匆匆”。
(一)指名回答: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洗手的时候……在叹息里闪过了。
)1.在这几句话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2.轻声朗读这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3.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板书:留恋、无奈、痛苦)4.指导朗读(1)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几句话美美地读一读呢?(2)谁来建议一下,我们该怎样读好这几句话?(怀着留恋、无奈、痛苦的心情,速度稍慢)。
(3)你来示范一下?学生评价。
(4)哪个同学愿意跟他比一比?学生评价,全班齐读。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匆匆》作为习作单元的首篇课文,需要承担篇章页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在阅读品味文章中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习得方法后能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把这篇文章定位在阅读——指向表达层面。
从阅读的角度看,阅读要素是要学生掌握“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它所指向的不是要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而是要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更直白地理解就是:作者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的。
这一语文要素明确指向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力。
本节课我将重点设在落实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求上。
基于散文自身的文体特点,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潜心文本的表达,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一是作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品悟以追问的形式抒发真情;二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受。
立足在文体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可以放手让他们合作自学、交流方法。
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较好,但对文章写的抽象的语句,理解起来就有难度,特别是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有什么样的好处,学生是无法准确把握的,需要发挥生生间、师生间的合力,共同学习探究。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考虑,虽然在前面五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散文,但对于散文的文体特点,多数学生还是不明了,不清晰。
口头上都知道散文有“形散而神散”的特点,但如果想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学生也只能是哑口无言。
本文是散文中的经典文章,是一篇最佳的学习范例,是学生识文体,学表达的佳作。
教学时,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巧”用文本,帮助学生构建文体意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能力,习得方法。
教学目标:1.能准确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挪移”“徘徊”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明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
2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并体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疑引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匆匆》。
2、有什么问题吗?老师的板书写错了,错在哪?
3、请学生上台更正。
老师在板书位置上重新更正。
一点之差,有点读什么?组一个词。
是什么意思?无点读什么?组一个词。
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课文以“匆匆”为题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
老师也收集了他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展示课件)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2、这篇课文只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这两个字。
(师范写,生书空)
3、形近字组词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5、分组读课文。
6、练习把课文读熟。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8、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9、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10、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11、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读第一自然段,自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朗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感悟深的词语和句子,在能读懂的语句旁边写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2、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3、就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师生重点品味句子
3、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匆匆流逝,但日子是怎样流逝的呢?共同学习第三自然段。
2、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指名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呢?
4、这一段中那些句子是你认为含义深刻或者是你特别喜欢的?你读了它们有什么感受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怎么想?又怎么做呢?我们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男生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回答:作者怎样做的?什么是徘徊?
4、课件展示
五、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是与第一自然段首位照应,想突出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六、学习运用,仿写
1、看到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三题。
题目第一问是“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这一问的答案是第几自然段?
2、找到相关的句子,仿写几句话。
3、展示、交流、评价。
七、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