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类型及特征(5)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29
一、常用的地下水分类方法(一)按赋存形式和物理性质划分1.结合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可抗剪切,不受重力影响,不能传送静水压力,在110°C消失,主要存在于粘土中,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
2.毛细管水赋存于岩土毛细孔中,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可被植物吸收,影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引起沿海地区和北方灌区的土地盐碱化。
3.重力水赋存于岩土孔隙、裂隙和洞穴中,不能抗剪切,受重力作用,可以传送静水压力。
结合水、毛细管水属专门研究课题,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所指地下水一般是重力水。
(二)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半固结的碎石土和砂性土的孔隙中。
2.碎屑岩类裂隙孔洞水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红色岩层的孔隙、孔洞中。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古、中生代灰岩、白云岩的裂隙溶洞中,分为:(1)裸露型:灰岩、白云岩基本上出露。
(2)覆盖型:灰岩、白云岩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3)埋藏型:灰岩、白云岩被非碳酸盐岩类覆盖。
4.火山岩裂隙孔洞水赋存于火山岩的裂隙、孔隙、气孔、气洞(熔岩隧道)中,在广东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
5.基岩裂隙水(1)块状岩类裂隙水赋存于侵入岩、混合岩、正变质岩的裂隙中。
(2)层状岩类裂隙水赋存于沉积岩、副变质岩的裂隙中。
(三)按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划分1.上层滞水位于不连续隔水层之上的季节性潜水。
2.潜水位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水。
3.承压水充满两层隔水层之间,具压力水头的水。
(四)按地下水矿水度划分1.淡水:M﹤1g/L。
2.咸水:M≥1g/L,分为:(1)微咸水:1g/L≤M﹤3g/L;(2)半咸水:3g/L≤M﹤10g/L;(3)咸水:M≥10g/L,可分为:①盐水:10g/L≤M﹤50g/L;②卤水:M≥50g/L。
(五)按地下水的出露温度划分1.冷水:水温低当地年平均气温(即常温带温度),一般t﹤25℃(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2.温水(低温热水):25℃≤t﹤40℃;3.温热水(中温热水):40℃≤t﹤60℃;4.热水(高温热水):60℃≤t﹤100℃(沸点);5.过热水(超高温热水):t≥100℃。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或土层空隙(包括空隙、裂隙和孔洞等)中的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的。
在干旱地区,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在岩石的空隙中凝成少量的地下水。
下面让我们看看地下水有哪些类型和特征吧。
一、地下水的类型
二、地下水的特征
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广泛,密切地联系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所以,充分的了解地下水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我们有效避开地下水的害处,充分利用它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地下水的基本特征一、上层滞水:在地下水位经上,贮存在包乞带中的水。
1、可直接与大气相通,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换的过渡带。
2、分布面积有限,决定于不透水透镜体的大小,水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3、补给区与排泄区分布相一致。
4、在干旱地区为高矿化水,一般地区为淡水或弱矿化水。
5、受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季节性暂时性,它能参予补给潜水,也可能被蒸发掉。
二、潜水: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
1、水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具有自由表面,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
2、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通,属无压水,与河水往往有水力联系。
3、具有自由,其形状随地形,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厚度,隔水野板的起伏而变化。
4、与地表大气相通,使补给区与排泄区分布相一致。
5、水位升降,廖定于地表水分的渗入和地下水的蒸发。
某些地方决定于水压传递。
三、承压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是承压水性质的饱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自流喷出地面。
1、具有隔水板,承受静水压力和隔板以上岩土压力,河流如切割到此含水层,承压水就会补给河流。
2、压力水面只有在含水层被揭穿才显示出来,其形状与补给区和排泄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补给区和排泄区分布一般不一致。
4、水位变化取决于水的压力的传递,动态相对稳定,水源补给区可以很远,补给时间较长。
四、裂隙水:分为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1、节理裂隙水。
2、断层裂隙水。
1、节理裂隙水:水量一般不大,含水是有区域性的,富水却有一定方向性。
2、断裂性裂隙水:当断裂带沟通数个含水层时,就成为具有丰富水源的地下水通道,但逆断层或逆掩断层往往是不含水或少含水的,只有通过坚硬岩石的大的正断层往往含有大量的地下水。
3、风化裂隙水:其含水量一般不大,无一定的主向,富水性也不具有方向性,在垂直方向上,富水性随深度而减少。
4、成岩裂隙水泄不通:只与一定的岩层有关,在石灰岩及石膏层中的成岩裂隙本身含水不大,但在玄武岩的成岩裂隙中,可以聚集相当数量的地下水,往往可以形成较大的潜力水量。
地下水五类标准答:我国的地下水质量共划分为五类。
其中I、II、III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低,可以作为饮用水;IV类水在一定水平上产生人体健康风险;V类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
各类水有相应的化学含量限值,如溶解性总固体I类水小于或等于300 mg/L,II类水小于或等于500 mg/L,大于300 mg/L,III类水小于或等于1000 mg/L,大于500 mg/L;IV类水小于或等于2000 mg/L,大于1000 mg/L;V类水大于2000mg/L。
一、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评价地下水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溶解氧:溶解氧是评价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含量越高,水质越好。
一般来说,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应大于4毫克/升。
2. pH值:pH值是反映地下水酸碱性的指标,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
3. 硬度:硬度是评价地下水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一般来说,硬度越低,水质越好。
适宜的硬度范围为200毫克/升左右。
4. 硝酸盐:硝酸盐是评价地下水营养物质含量的指标,含量过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硝酸盐含量应低于10毫克/升。
5. 细菌指标:细菌指标是评价地下水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饮用水源中的细菌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水量指标水量指标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水量丰度:水量丰度是指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一般用单位面积上的地下水资源量来表示。
我国各地的水量丰度不同,一般来说,南方地区的水量丰度较高,北方地区的水量丰度较低。
2. 水位变化:水位变化是指地下水位在一定时间内的升降变化,是反映地下水资源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水位变化越大,说明地下水资源量越丰富。
3. 水力联系:水力联系是指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是影响地下水资源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力联系越紧密,地下水资源量越丰富。
三、水温指标水温指标是评价地下水温度状况的重要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水温变化:水温变化是指地下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水利工程思考题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1、丹江口大坝新老混凝土接合措施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手段主要有哪几点?答:丹江口大坝新老混凝土接合措施采取直接浇筑为主,宽槽回填为辅。
根据各类坝段特点,相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及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新浇混凝土施工分缝分块,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2)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措施,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贴坡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不超过26~28℃,加高部位新老混凝土上、下层温差标准采用15~17℃)。
(3)为加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强度,所有的老混凝土面风化层全部凿除,凿毛深度棚应加大。
(4)为避免应力集中,改善新老混凝土接合面工作条件,拆除原坝体下游施工栈桥等老坝体突出部位混凝土。
(5)接合面未设置键槽的部位补设键槽,周边布置锁口锚筋(φ32@20cm),接合面埋设锚固筋(1φ32/2m。
),接合面预设灌浆系统。
(6)在新浇混凝土与老坝顶面之间的上游部位设置止水及排水观测廊道。
(7)适当提高新混凝土标号,使其弹模值接近老混凝土。
2、什么是土壤质量?其评价指标有哪些?答:土壤质量或土壤键康是指土壤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和环境稳定性,以及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它是衡量和反映土壤资源与环境特性、功能和变化状态的综合体现与标志。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质量现状与状态变化高低或优劣的对比和等级类别的定性与定量评定,是进行土壤生产与环境管理的基础。
一般来说,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基本定量指标体系应涉及以下内容。
(1)土壤肥力指标;(2)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3)土壤环境质量指标;(4)土壤生态指标;(5)土壤退化指标。
3、据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多年冻土区的地下水可分为几类?答:一般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气候和水文等多种自然因素的控制,但在多年冻土地区,多年冻土构成了区域隔水层,连续分布的多年冻土是控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导因素。
地层中的水分类
地层中的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浅层地下水:潜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其水面称为地下水位。
由于经过地层的渗滤,这种水质的物理性状较好,浑浊度小,细菌数也较少。
然而,在流经地层的过程中,它可溶解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变硬。
此外,由于水中溶解氧被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所消耗,所以水中氧含量较低。
2. 深层地下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
由于地层起伏不平,含水层内水位不同,某些深层地下水可受有压力,形成承压地下水。
这种水因受压力大,能沿井管涌出水面,也被称为自流井。
深层地下水由于覆盖地层厚,不易受地面污染,所以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较少、盐类含量高、硬度高,且水量较稳定,常作为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
3. 泉水:由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地层水方面的书籍或咨询地质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