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 格式:pptx
- 大小:997.59 KB
- 文档页数:26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或土层空隙(包括空隙、裂隙和孔洞等)中的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的。
在干旱地区,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在岩石的空隙中凝成少量的地下水。
下面让我们看看地下水有哪些类型和特征吧。
一、地下水的类型
二、地下水的特征
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广泛,密切地联系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所以,充分的了解地下水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我们有效避开地下水的害处,充分利用它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被土壤、岩石等孔隙、裂隙和含水层储存的水。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下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并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1. 按水文地质条件分类(1) 单层地下水:指存在于单一的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属于非循环性地下水,在地层中运移缓慢,水质相对较稳定。
(2) 多层地下水:指存在于多层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属于循环性地下水,在地层之间交流迁移,水质可能受到不同地层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3) 洼地地下水:指存在于坑洼低洼地带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通常由于地表径流、降雨渗漏等原因集聚在低洼地带,分布范围狭窄。
2. 按水文地质类型分类(1) 流水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孔隙或裂隙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的含水层中有比较稳定的水流运动,水质相对较稳定。
(2) 胀缩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的含水层是宏观上连续的,但微观上存在明显的胀缩、透水性差等特点,因此水质易受到地层影响。
(3) 含油、含气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含油、含气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通常含有天然气、石油等成分,水质较差。
3. 按水质分为(1) 淡水:指含盐量低于1000mg/L的地下水,水质最好、最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
(2) 轻度咸水:指含盐量在1000-3000mg/L之间的地下水,水质较淡水略劣,但经处理后亦可作为用水。
(3) 中度、重度咸水:指含盐量分别在3000-10000mg/L和10000mg/L 以上的地下水,水质差,难以直接用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十分多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按照其特征和水质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一、包气带水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上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粘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水。
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是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涸。
包气带水对农业有很大意义,对建筑工程有一定影响。
二、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多雨,水位上升,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各种岩、土里,多数存在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坚硬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裂隙及洞穴中也有潜水分布。
潜水面随时间而变化,其形状则随地形的不同而异,可用类似于地形图的方法表示潜水面的形状,即潜水等水位线图。
此外,潜水面的形状也和含水层的透水性及隔水层底板形状有关。
在潜水流动的方向上,含水层的透水性增强;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方,潜水面就变得平缓,隔水底板隆起处,潜水厚度减小。
潜水面接近地表,可形成泉。
当地表河流的河床与潜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河水可以补给潜水,潜水也可以补给河流。
潜水的流量。
水位、水温、化学成分等经常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潜水的动态。
潜水的动态有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及多年变化。
潜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
人为因素主要有兴修水利。
修建水库。
大面积灌溉和疏干等。
这些因素都会改变潜水的动态,我们掌握潜水动态变化规律就能合理地利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大气降水是补给潜水的主要来源。
降水补给潜水的数量多少,取决于降水的特点及程度、包气带上层的透水性及地表的覆盖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