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6.14 KB
- 文档页数:2
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企业职能部门内硫化氢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依据《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职能部门内全部硫化氢相关岗位的管理和操作。
第二章硫化氢安全管理标准第三条安全设备和设施1.硫化氢相关岗位必需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防护面罩、防护服、耳塞等。
2.岗位必需配备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
3.硫化氢相关区域必需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安全警示语。
第四条硫化氢操作规范1.硫化氢相关作业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
2.硫化氢操作必需在设定的操作区域内进行,严禁在办公区域或封闭空间操作。
3.硫化氢操作必需依照安全程序进行,严禁随便操作或擅自修改操作流程。
第五条应急预案和演练1.硫化氢相关岗位必需订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本领和应急反应本领。
第六条安全培训1.新员工入职时必需进行硫化氢相关安全培训,包含危害性、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三章硫化氢安全考核标准第七条安全设备和设施考核1.定期检查硫化氢相关岗位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全且处于良好状态。
2.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3.检查硫化氢相关区域的警示标识是否完好清楚。
第八条操作规范考核1.对硫化氢相关岗位的操作流程进行随机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
2.察看员工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第九条应急预案和演练考核1.对硫化氢相关岗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演练。
2.检查员工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应对突发情况的本领。
第十条安全培训考核1.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后,进行考核,评估其掌握情况。
2.对定期安全培训进行考核,评估员工的学习效果和安全意识。
第四章惩罚措施和嘉奖措施第十一条惩罚措施1.对违反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的员工,依据违规程度予以相应惩罚,包含警告、罚款、记过、降职等。
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易燃易爆的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有严重危害。
为了确保硫化氢作业的安全,应当制定以下安全管理规定:
1. 建立硫化氢作业管理制度:制定硫化氢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作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作业过程。
2. 完善硫化氢作业流程:制定详细的硫化氢作业流程,包括操作步骤、安全措施、应急处理等,确保作业过程中安全可控。
3.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硫化氢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4. 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为从事硫化氢作业的人员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罩、防爆衣服、化学手套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5. 定期进行作业环境监测:对硫化氢作业区域进行定期的空气质量监测,确保硫化氢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6. 严格控制作业时限:对硫化氢作业的时限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作业人员与硫化氢接触的时间。
7. 建立应急处理措施:制定硫化氢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人员疏散、紧急救治、泄漏源控制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8. 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对硫化氢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安全规定,保证作业的安全进行。
以上是关于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的一些规定,企业或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同时,硫化氢作业的安全管理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1.本规定旨在保障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并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并执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2.硫化氢危险场所指具有一定量及以上硫化氢存在的场所。
3.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主要职责由责任人负责,其所属部门和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所有工作人员有义务举报和阻止非法操作和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二、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1.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机构应设立,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熟悉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工作环境和装备,并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2.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和组织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向责任人报告安全管理情况,并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3.硫化氢危险场所的责任人应是具备相关经验和资质的人员,并拥有相应的管理权限。
责任人有义务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三、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安全设施和装备1.硫化氢危险场所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气体泄漏监测装置、防爆电气设备、防火设施、个人防护装备等。
所有安全设施和装备必须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新,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
2.硫化氢危险场所应设置标识,明确标示各类设施和装备的位置和作用,以便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快速地使用。
四、硫化氢危险场所的作业安全管理要求1.硫化氢危险场所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且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保护他人的安全。
2.维修和保养硫化氢危险场所的设施和装备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禁止无资质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
3.硫化氢危险场所的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在于规范硫化氢作业的安全管理,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接触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包括工业生产、实验室等。
二、安全责任1. 所有从事硫化氢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并对自己的作业安全负责。
2. 监督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硫化氢作业安全培训,确保工作人员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3. 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硫化氢作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理。
4. 工作场所应当建立硫化氢作业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三、作业前准备1. 完善硫化氢作业风险评估制度,对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工艺和场所进行安全评估。
2. 对所有从事硫化氢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不存在与硫化氢作业相关的疾病。
3. 确保工作场所内配备完善的硫化氢泄漏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四、个人防护措施1. 所有从事硫化氢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2. 工作人员在进入硫化氢作业区域前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个人防护措施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在硫化氢作业中,工作人员应当注意观察气体泄漏情况,并立即采取逃生行动。
四、硫化氢泄漏应急处理1. 发现硫化氢泄漏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和安全人员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在硫化氢泄漏事故中,不得盲目扑救,必须遵守逃生原则,确保自身安全。
3. 泄漏事故处理组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封堵、扑救等处理措施,争取最早消除事故隐患。
五、事故调查与处理1. 处理一起硫化氢泄漏事故后,应及时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 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3. 在处理硫化氢泄漏事故中,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确保事故处理工作的透明和公正。
六、安全培训和演练1. 工作场所应定期组织硫化氢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工作人员在新进或调岗时,必须参加硫化氢安全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2023年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硫化氢(H2S)的防护安全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硫化氢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及其相关人员。
第三条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安全可控、主体责任”的原则。
第二章硫化氢的危害性与防护技术要求第四条硫化氢为无色、有毒、可燃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性,易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0%时即可引发火灾,浓度达到1000ppm时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五条硫化氢的防护技术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加强硫化氢的检测与监测: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安装硫化氢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确保硫化氢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二)建立硫化氢泄漏应急预案:生产、储存、运输单位应建立硫化氢泄漏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制定应急措施。
(三)采取有效的排气措施: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并确保正常运行,确保室内气氛中硫化氢浓度低于安全标准。
(四)强化个人防护设备:工作人员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第三章硫化氢的安全管理措施第六条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建立与硫化氢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单位的日常管理体系当中。
第七条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加强对从事硫化氢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能力,确保能够正确、迅速地应对各种事故。
第八条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建立相应的安全档案。
第九条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建立硫化氢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硫化氢泄露、事故进行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四章硫化氢的事故应急处置第十条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建立硫化氢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明确责任人,提前做好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硫化氢泄露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切断火源,封堵通风系统,保护环境。
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加工高含硫原油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公司炼制高含硫原油的特点,为切实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防止硫化氢中毒,消除硫化氢对职工的危害应从设计抓起,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防止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作业环境中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第三条对生产、储运硫化氢的生产装置、罐区等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装固定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并配备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其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应设置在50mg/m3。
硫化氢监测报警仪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
第四条生产、储运硫化氢的生产装置、罐区等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完善适用的预防硫化氢中毒的防护器材,当硫化氢浓度低于50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氢浓度大于50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防毒用具,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装置有多种型号过滤式防毒用具时,应在滤毒罐表面注明适用物质。
第五条在生产、储运等过程中,接触或产生硫化氢单位,要掌握本单位硫化氢的分布情况,建立硫化氢分布图,使单位职工人人掌握硫化氢的分布情况,并在危险点设置警示牌。
第六条公司职防部门应在含硫化氢的装置设置检测点,并定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受检单位,对于硫化氢浓度超标点应立即查清原因并及时整改。
第七条开好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搞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含硫化氢的气体排放大气;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第八条必须将生活污水系统与工业污水系统隔离,化验室、实验室等与工业污水系统相连的室内排水系统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防止硫化氢窜入,发生中毒事故。
第九条对生产过程中的介质和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含量,须定期组织检测与评价,对因原料、加工流程改变、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常规含量时,主管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生产车间、班组或岗位,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2023年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引言硫化氢(H2S)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物质,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气体。
其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易燃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重大威胁。
鉴于硫化氢的危险性,为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制定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二、硫化氢作业环境的风险评估1. 所有进行硫化氢作业的场所都应该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硫化氢的扩散范围和各工作区域的危险等级。
2. 风险评估应包括硫化氢的浓度、通风情况、作业人员的暴露时间等因素,并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和可能出现的事故情形。
三、硫化氢作业的参与人员1. 所有参与硫化氢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证书。
2. 硫化氢作业的参与人员应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并具备处理事故的能力。
四、硫化氢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1. 所有参与硫化氢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鞋具和安全帽等。
2. 硫化氢作业的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并配备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抢险物资。
3. 硫化氢作业的场所应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 每个硫化氢作业场所都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处置措施和救援流程。
2. 每个参与硫化氢作业的人员都应接受定期的应急演练,以保证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应对,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六、硫化氢作业的监测和控制1. 硫化氢作业场所应安装和使用合适的气体检测仪器,定期检测硫化氢的浓度。
2. 硫化氢作业的发生阈值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紧急疏散、切断供气等。
七、硫化氢作业的管理责任1. 硫化氢作业场所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作业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2. 硫化氢作业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并能够对作业场所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八、硫化氢作业的事故报告和调查1. 所有硫化氢作业的事故都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2023年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一、前言硫化氢是一种极其有毒、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的气体,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中广泛使用。
为了确保硫化氢的使用安全,保护工人和环境,制定了如下的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
二、硫化氢使用单位的责任1. 硫化氢使用单位应建立硫化氢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硫化氢使用管理方案,培训员工并提供安全防护设备。
2. 硫化氢使用单位应进行硫化氢风险评估,确保所有工作环境符合硫化氢使用的安全要求。
3. 硫化氢使用单位应确保硫化氢的储存、运输和处理设施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三、硫化氢使用人员的责任1. 硫化氢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措施。
2. 硫化氢使用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
3. 硫化氢使用人员应注意气体泄漏和浓度的监测,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气体泄漏,并上报相关部门。
四、硫化氢储存和运输的安全要求1. 硫化氢的储存应采取密闭容器,并设有适当的泄漏探测装置和报警系统。
2. 硫化氢的运输应使用专用的运输设备,确保气体不泄漏,并采取防火措施,防止火源接近。
五、硫化氢事故应急措施1. 硫化氢使用单位应制定硫化氢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时,应迅速采取措施迅速疏散人员,并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
六、硫化氢废气处理和排放标准1. 硫化氢废气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确保排放的废气达到环保要求。
2. 硫化氢废气的排放浓度应定期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超标排放。
七、硫化氢安全培训和技能考核1. 硫化氢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硫化氢安全培训,确保所有使用人员了解硫化氢的安全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置要求。
2. 硫化氢使用人员应定期进行技能考核,确保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八、硫化氢安全监管与罚则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硫化氢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监督和检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硫化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储存、使用硫化氢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硫化氢危险场所是指存在硫化氢的工业生产、仓储、使用等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石油、煤矿、化工厂、油田等。
第四条硫化氢危险场所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风险控制、法制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完善的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程序。
第六条本规定由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岗位职责第七条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岗位分为以下几类:(一)场所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组织、领导和督促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工作。
(二)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制定安全生产计划、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和事故应急演练等。
(三)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监管、巡检、隐患排查,提出安全改进建议。
(四)作业人员:负责根据工作职责和操作规程正确操作硫化氢设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八条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场所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应具备相关的岗位资质,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各安全管理岗位的职责应当明确,责任人应当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十条安全管理岗位人员应自觉接受监督,及时报告危险情况,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
第三章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一条硫化氢危险场所的建设、改扩建、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批准。
第十二条对于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硫化氢危险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改造和改进。
第十三条硫化氢危险场所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
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易燃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在工作中遇到硫化氢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的一些规定:
1. 设立硫化氢作业区域:应将含硫化氢的作业区域与其他区域分隔开,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并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识。
2. 工作人员培训:必须确保所有从事硫化氢作业的工作人员都接受过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硫化氢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耳塞等。
4. 通风设备:硫化氢作业现场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以减少气体浓度。
5. 气体监测:应定期进行硫化氢气体浓度监测,确保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6. 紧急救援预案:应制定紧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7. 禁止吸烟和明火:硫化氢作业现场严禁吸烟和明火,以防止引发火灾和爆炸。
8.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硫化氢作业现场的设备和防护措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以上是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的一些规定,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请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随时关注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最新整理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
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SY)的有关规定执行;销售企业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生产管理
第一条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
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
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
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四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五条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六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调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
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
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七条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账。
第八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
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
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
第九条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
其低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mg/m3。
现场需要24小时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设计规范进行布置。
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并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有检测质资的部门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备查。
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
在生产波动、有异味产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员昏倒及在隐患部位活动(包括酸性水、瓦斯的逸出部位、排液口、采样口、储罐计量等)时,均应及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