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及职责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直接接触产妇及新生儿。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4.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要求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二)建筑布局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临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刷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更衣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等。
3.墙面、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三)消毒隔离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过滤网至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门窗、墙面每周擦拭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助产开始前和分娩结束后,应对产房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孕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进行待产和分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分娩结束后,应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应密闭包装,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3.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不在产房和走廊上清点使用后的织物。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
5.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柜内,无菌柜应保持清洁,每周至少擦拭清洁一次;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无菌物品间;产包、手术包打开后限4h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开24h内使用。
感染产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感染产房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感染产房的工作管理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感染产房管理小组,由产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负责人、医务科负责人等组成。
2. 感染产房管理小组负责感染产房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修订,以及感染产房工作的监督和评价。
四、工作内容1. 感染产房的设置和管理(1)感染产房应设在独立区域,与其他区域应有明确的隔离。
(2)感染产房应设有专用通道,标识清晰,限制人员出入。
(3)感染产房内的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设施。
2. 感染产房的工作流程(1)患者入住感染产房前,应进行全面的感染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防控方案。
(2)患者入住感染产房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患者出院后,应对感染产房进行彻底消毒,确保下一位患者安全入住。
3. 感染产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感染产房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
(2)感染产房人员应严格执行感染产房的工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3)感染产房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岗位要求。
4. 感染产房的消毒和灭菌(1)感染产房应严格执行消毒和灭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清洁。
(2)感染产房内的医疗器械、设备和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
(3)感染产房内的空气、地面、床单元等应定期进行消毒。
五、监督与评价1. 感染产房管理小组应对感染产房的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感染管理科应对感染产房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3. 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感染产房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提高感染产房的工作水平。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感染产房工作制度、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1. 引言产房和母婴室是新生儿和产妇照料的重要场所,为保障母婴的健康与安全,有效管理和防控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明确感染防控的措施和责任,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2. 感染防控原则感染防控是在尽可能减少或阻断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传播的基础上,综合施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行为手段。
本部分介绍产房母婴室感染防控的原则。
2.1. 感染源控制•所有产妇和新生儿入院前需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定期对产房和母婴室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洁净度。
•采取措施控制抗生素的滥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2.2. 传播途径控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确保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手卫生的推广教育,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需要进行正确的手卫生,避免细菌交叉传播。
•鼓励产妇和探视者佩戴口罩,避免呼吸道传播。
2.3. 易感人群防护•制定探视产房和母婴室的规定,减少来访者的数量,避免感染源进入。
•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教育,提醒其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
3. 感染管理措施为了有效防控感染,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
本部分列举一些常见的感染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3.1. 产房和母婴室入口管理•设置入口门禁,并要求产妇和探视者进行身份登记,记录出入时间。
•防止产房和母婴室的人员滞留,控制人员流动。
3.2. 清洁和消毒管理•建立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制定清洁消毒频次和程序,确保环境的卫生。
•选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进行正确使用。
3.3. 医务人员感染防护•医务人员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定期接受感染防控培训。
•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并按规范操作。
3.4. 婴儿喂养管理•母乳喂养应遵循严格的消毒和洗手原则,以防止交叉感染。
•母婴室内应设置合适的喂养区域,保证私密性和干净度。
医院产科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产科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确保患者在产科手术和生产过程中不受感染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分工1. 医院领导班子对产科感染管理工作负总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颁布相关规章制度。
2. 医务部门建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产科感染管理工作。
3. 产科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操作,做好产科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感染管理措施1. 产房消毒:产房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检测,保持干净整洁,确保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产房一次性用具和器械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2. 手术室无菌操作:产科手术室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过程中无菌状态。
3. 医护人员洗手:医护人员在进行产科护理和手术前后必须进行洗手,禁止使用手套代替洗手。
4. 患者感染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乙型肝炎患者等,在入院时应进行感染筛查,确保不会传播感染。
5. 废物处理:产房和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按照规定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感染管理监督1. 审核: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对产科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核,确保各项措施得以贯彻执行。
2. 应急处理:一旦发现感染事件,医院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3. 收集整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对近期产科感染事件进行汇总、整理,并向医务部门上报,以便进一步改进管理措施。
五、培训与教育1. 培训:医院应定期对产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2. 宣传教育:医院应定期开展产科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防范意识。
3. 意识提高:医院员工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遵守感染管理规定,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和修改。
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违反,将依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产房院感染管理制度产房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产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有效预防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产房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产房院感染是指在医院产房内发生的感染,可能由多种感染源引起,若管理不当,会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产房院感染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范,减少院感染的风险;2. 规范产房环境消毒、无菌操作等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3. 加强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4. 提升患者和家属对院感染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院感染传播。
三、组织机构1. 产房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产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科主任等组成,负责制定院感染管理计划、监督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2. 院感染防控小组:由赤峰新生儿早期听、产科护士长、院感染科护士、环卫工等组成,负责产房院感染防控的日常工作;3. 医务人员:需参加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院感染防控工作。
四、院感染预防措施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程,及时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2. 环境清洁消毒:定期对产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3. 消毒器械设备:对产房器械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检查,确保器械无菌;4. 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需穿戴整洁、符合规定的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5. 感染控制:对产房患者进行感染控制防范,隔离感染源,减少院感染的传播;6. 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进行规范的护理管理,保持环境清洁,防止院感染的发生。
五、院感染应急处置1. 发现院感染病例时,立即向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采取隔离措施,尽快制定应急处理方案;2. 对院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查清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加强院感染控制;3. 落实患者感染者的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者及时开展进一步检查和治疗;4. 制定院感染疫情通报和处置计划,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汇报疫情情况,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房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护士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监督和评估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3.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4.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合格。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产房应配备充足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并做好记录。
3. 产房内的物品表面、空气和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
4. 产房应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
5. 产房医护人员应按照诊疗规范操作,防止病原体传播。
6. 加强产房感染监测,对感染病例进行报告、分析和控制。
7. 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
四、培训与教育1. 产房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防范意识。
2. 新入职医护人员应进行岗前感染管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水平。
4.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感染管理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五、考核与奖惩1.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对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价。
2. 对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感染管理规定,造成感染事故的个人和集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科。
3. 原《产房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废止。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产房感染管理水平,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产房及其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实行全面、全程、全员管理。
第四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确保感染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组长由产房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产房护士长、医生、消毒供应室人员等。
第六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防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和考核,监督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及时处理感染事件。
第七条产房负责人应当认真履行感染防控管理职责,确保感染防控制度落实到位,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八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防控监测指标,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第三章感染防控措施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处理污物前后等情况下必须进行手卫生。
第十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控制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加强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产房空气质量。
每日结束后,应当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患者及家属应当遵守感染防控规定,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第十四条产房应当建立感染防控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感染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感染防控培训与考核第十五条产房应当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产房应当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评估医务人员感染防控能力。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督促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修订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
2.认真履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兼职人员职责,每月组织自查,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工作会议,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督查和科室自查存在的问题及科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体现持续改进。
遇有医院感染特殊问题及时上报。
3.组织参加医院内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每月对科室人员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详实记录。
同时做好保洁员、患者家属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5.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6.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内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及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分娩时面积≥22㎡。
半限制区内设正常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非限制区设办公室、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及车辆转换处。
7.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痕,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8.分娩前须常规检测HBsAg、抗HCV及抗HIV。
9.对患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合并传染性病产妇胎盘按医疗废物处理。
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10.治疗准备室参照《治疗准备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
11.医疗废物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12.其他参照《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并履行职责。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建立培训记录。
三、布局合理,严格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半限制区内设置待产室、隔离待产室、XX待产室;非限制区设置更衣室、办公室、器械准备间、污物间、卫生间等。
四、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开关用非手触式;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消毒液开启时需注明时间,按规定更换。
六、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换产房的工作衣、帽、口罩、鞋;手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职业防护。
七、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和分娩,用后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剖宫产室、治疗室等应用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X鲜。
室内操作X面、地面湿式擦拭和清扫。
九、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诊疗过程中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人体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所有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十、婴儿磅秤、操作台等使用后应保持清洁,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产床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消毒液擦拭后才能再次使用。
十一、按规定要求定期对灭菌器进行监测,监测资料存档备查。
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生物学监测1次并记录,且不得有致病菌检出。
不合格者,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后再次监测,直至合格,确保医疗安全。
十二、严格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运送。
交接登记内容完善、资料保存齐全。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产房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房感染预防控制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技术和方法。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八条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制定和改进感染管理措施。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条产房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四、人员培训与教育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产房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五条产房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产房感染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九条违反本制度,造成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七、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产房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及职责
1.产房感染管理监控小组
组长:
成员:
2.监控小组职责
2.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结合产房感染特点,制订产房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1负责产房感染质量控制工作,并对当月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总结,次月5号前反馈感染管理科。
2.3发现有感染流行趋势时,保护现场,保存可疑感染源物品和临床标本,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医教部,并积极协助调查。
2.4组织本科室预防和控制感染知识的培训。
2.5督促检查本科室人员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
3.产房各级人员职责
3.1科主任、护士长职责
3.1.1落实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组织实施本科室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1.2设置本科医院感染兼职助产士,督促其完成各项工作,定期召开科室感染监控小组会议。
3.1.3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
3.1.4及时传达医院感染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
3.2产房监控护士职责
3.2.1按要求进行各项医院感染监控及微生物学监测、登记工作,按时填写并交感染监测报表,并于次月5号前报感染管理科当月科室控感综合信息。
3.2.2督促产房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预防医院感染规章制度的落实。
3.2.3熟练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和技术,指导各类人员正确实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3.2.4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协助专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3.2.5配合科室护士长监督保洁员、护理员、卫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环境、食品、卫生制度。
3.2.6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科研工作。
3.3产房工作人员在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3.3.1认真做好手卫生工作。
3.3.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3.3遵守产房门禁管理有关规定。
3.3.4认真做好产房卫生保洁工作。
3.3.5分类、规范处置科内医疗废物。
3.3.6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3.3.7掌握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预防锐器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