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酸对断奶仔猪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43
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措施仔猪的肠道是消化汲取养分的要紧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发育还很不完善,对外部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断奶带来的巨大应激及饲料形态的改变使肠黏膜破坏,造成养分的消化汲取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影响了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因此,通过分析仔猪肠道结构与功能,研究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因素及调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1猪肠道结构与功能1.1形态结构猪消化道各段尽管粗细、厚薄不一致,外形也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消化道从内向外可分为4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成年猪的小肠长度为15-20m,为体长的11-12倍。
黏膜层由上皮、固有膜与黏膜肌层结构构成,黏膜层表面存在大量的皱褶、绒毛与微绒毛等功能性结构。
肠黏膜要紧由上皮细胞与分散其间的杯状细胞构成,是动物汲取营养物质的要紧部位。
胚胎时期,肠道上皮细胞由肠黏膜下层的细胞分化,分化的细胞停留于隐窝,并在这里进行有丝分裂。
完成有丝分裂的细胞在其他细胞的推动下逐步从隐窝向绒毛移行,最后到达肠绒毛顶端并脱落,脱落的肠上皮细胞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通过不断的分裂与脱落,肠道上皮细胞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这个过程称之肠黏膜细胞的迁移,迁移所需的时间称之细胞周转。
回肠的转移速率比空肠高,由于其绒毛较短。
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上皮细胞不断更新,其周转率在所有组织中最高。
成年动物肠上皮细胞3-4d完全更新一次。
成熟的肠上皮细胞突出在绒毛的顶部,新生的动物其细胞周转大约需要7-10d,因而其上皮细胞假如被损坏则比成年动物更难恢复(李德发,2003)。
1.2功能1.2.1消化汲取肠黏膜表面有无数绒毛,绒毛的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这种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汲取能力,在上皮细胞的肠腔边缘排列着数百条微绒毛,使汲取面积增加了数百倍。
肠内总的表面积随黏膜皱褶、绒毛与微绒毛的增加而增加。
一个10日龄、3kg体重的仔猪小肠肠道有114m2的汲取面积。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3):507-514C hi ne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 l N ut ri t i ondoi:10.3969/j.is s n.1006-267x.2012.03.017有机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张旭晖1王恬h冀凤杰2郭福存2曹宏2(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2.诺伟司国际研发中心,北京100085)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有机酸化荆组合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微生物茵群的影响。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540头28日龄平均体重为(8.23±0.40)kg 的断奶“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
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有机酸化剂组(I、I I、I I I、I V和V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的有机酸化剂A、有机酸化荆B+c、有机酸化剂A+C、有机酸化剂A+仙人掌提取物(cE)、有机酸化剂A+C+C E。
试验全期28d。
结果表明:在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有机酸化剂A和B+C极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o.01)。
添加有机酸化荆A、A+C E和A+c-I-C E显著改善仔猪料重比(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添加有机酸化剂A、B+C、A+C均可显著(P< O.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腹泻率;各组有机酸化剂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茵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
在38和45日龄时,添加有机酸化剂A、B+C和A+c对金色葡萄球茼均有显著(P<o.05)或极显著(P<o.01)抑制作用。
在35、38和45日龄时,对照组与各有机酸化剂组间乳酸杆茵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
上述结果提示,在仔猪饲粮中添加有机酸化剂A和B+c组合能够有效地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降低肠道有害茼总数。
断奶是猪一生中经历最大的应激之一,包括许多急性和慢性疾病的接触增加,仔猪从母猪分离、从采食液体到固体的改变、环境改变及不同个体之间的混合等。
食物形态的变化对肠道局部免疫状态、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有很大影响。
断奶初期胃液中盐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问题(Tsiloyiannis 等,2001)。
为了预防腹泻和改善生长性能,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已在饲料工业中应用几十年。
但抗生素带来的风险,如细菌耐药性及畜产品的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评价不同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上。
其中,有机酸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之一。
有机酸的抑菌性和杀菌性能取决于其使用剂量,一方面可以降低肠道pH,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另一方面抑制病原菌的增殖(Grilli 等,2010)。
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必需达到降低饲料系酸力,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机酸在到达消化系统的后段前解离会使其抗菌能力大大降低。
出于这个原因,微胶囊化技术是为了使有机酸到达胃肠道的后段部分。
因此,本试验在两种营养水平日粮基础上添加包被有机酸,考察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粪便细菌和有害气体含量的影响,为有机酸在断奶仔猪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添加包被有机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粪便有害气体含量的影响王小建,李 伟*,布登付,王国强(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 473003)[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添加包被有机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粪便有害气体含量的影响。
试验选择720头健康、体重一致[(6.55±0.47)kg]的(28±1)d 杜洛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
采用2(高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3(0、0.1%和0.2%包被有机酸)多因子设计试验,试验共进行42 d。
结果显示,日粮添加0.2%包被有机酸较其他各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42 d 平均日增重 (P <0.05);高营养水平日粮组较低营养水平日粮组显著提高了试验全期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 <0.05),但添加0.1%和0.2%有机酸较其他各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P <0.05);在试验1~21 d,22~42 d 及1~42 d,高营养水平组断奶仔猪饲料报酬均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 <0.05);日粮营养水平与有机酸对断奶仔猪各阶段生长性能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 >0.05)。
断奶小猪喂什么料?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概述:断奶仔猪的饲养非常精细,需要做好饲养,**饲养营养全面,而仔猪还很容易出现拉稀。
因此,断奶仔猪的饲养与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断奶小猪喂什么料?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断奶仔猪拉稀怎么办?针对这几要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①能量饲料:在谷类饲料中,玉米和小麦的适口性**;但小麦中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需要与小麦专用酶配合使用,并且用量不宜超过20%为宜;另外,含高乳糖的乳清粉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保育猪特别对乳糖仍然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保育猪肠道良性菌群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②蛋白饲料:淡鱼粉、血粉、血浆蛋白粉是良好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大豆粉的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炒熟后有香味,可**适口性;奶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③油脂的选择以豆油、玉米油、椰子油及棕榈油等为主,要求纯度高,并使用抗氧化剂,其中豆油、椰子油的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般添加1%~5%,使用时应注意高含量油脂对压粒的不利影响。
④添加剂:为了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减少下痢,促进生长,日粮中经常加入抗生素、驱虫剂和促生长剂等。
常用的抗生素有杆菌肽锌、土霉素、抗菌肽等。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生素,可以使仔猪的日增重**12%~15%,饲料报酬**5%~6%。
另外,为了增加仔猪体内胃肠道的酸度,**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在仔猪日粮中加入1%~2%的有机酸(如柠檬酸、延胡索酸等)可促进生长。
在仔猪日粮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可帮助消化。
适当加入调味剂,可改善日粮的适口性,但不要过量添加,否则仔猪采食太多、也易引起拉稀。
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1、开食前调养。
哺乳仔猪使用开食料的效果与母猪有关。
如果仔猪有足够的机会吃到母乳,仔猪就不愿意采食开食料。
所以,适当把母猪与仔猪分隔一段时间,可以促进仔猪采食开食料。
如果在断奶前能采食大量的含有大豆粉的开食料,则免疫系统将会产生耐受适应并**断奶以后的过敏反应。
相反,如果在断奶前采食的开食料很少,则可能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使断奶以后的仔猪长时间由于小肠过敏性反应而造成下痢的顽疾。
丁酸钠的作用丁酸盐的作用丁酸盐是结肠上皮最好的氧化底物,占结肠细胞氧耗量的80%,丁酸无需经过肝胆吸收和复杂的三羧循环系统,可以直接为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是肠上皮细胞的快速能量源,尤其是肠细胞(盲肠和结肠细胞)首选的能量,且极易从肠腔内吸收。
仔猪断奶时,由于饲粮的改变、母源抗体的缺失、转群和断奶等应激因子抑制了肠上皮细胞绒毛膜的生长,造成对肠黏膜的损伤。
对于断奶仔猪,丁酸钠有降低小肠隐窝深度,提高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降低绒毛宽度的作用,从而提高其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
肠道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学屏障、分子筛、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而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丁酸钠可以提高肠道黏膜免疫力,从而提高动物的免疫水平。
仔猪断奶后受到营养、心理和环境三方面的应激,尤其是营养应激的影响最大,直接导致仔猪体增重降低,养分吸收不良,腹泻加剧。
而抗生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等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
但是随着抗生素无节制的滥用,导致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致残、致畸、致癌”,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丁酸钠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对肠道微生物屏障的影响。
肠道的有益菌群主要是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研究表明,丁酸钠对肠道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17%丁酸钠,可高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的滋生,尤其是对盲肠菌群的作用,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丁酸钠具有特殊的奶酪酸败气味,对仔猪具有一定的诱食效应。
在仔猪饲粮中添加丁酸钠,还可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从而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与抗生素合用时效果更佳。
总之,作为有机酸,丁酸钠具有为肠黏膜提供营养,促进肠道绒毛结构的修复和生长,增强肠黏膜免疫力,促进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增殖,改善肠道环境,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等作用,可替代抗生素,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包被型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应用试验摘要:在2个不同管理水平的猪场,分别选取21~25日龄、体重在5.8~7.3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69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研究不同类型酸化剂对断奶仔猪日采食量日增重和腹泻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包被型酸化剂比未包被型酸化剂能更好地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
日采食量可提高10 %,日增重可提高6 %~10 %,料重比降低3.0 %~5.3 %。
关键词:包被型酸化剂;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从营养学角度而言,酸化剂是指通过与饲料或水结合,经动物采食后,能改变动物消化道pH 值,可以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起到预防疾病的一类物质。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动物营养学家通过酸化剂在乳仔猪上的应用研究,发现酸化剂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饲料利用率、保护动物胃肠道黏膜健康、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等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酸化剂已从单一酸发展为有机复合包被缓释型等酸化剂。
该试验旨在验证包被型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酸化剂应用于乳仔猪的主要作用1.1降低胃肠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日粮消化率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当日粮从母乳转为饲料时,其胃肠内酸液分泌不足,达不到正常的酸度水平(pH值为2﹒0~3﹒5),而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充满消化道而过度发酵,导致仔猪下痢。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pH值从6降低到3~4,从而激活胃蛋白酶,促进蛋白质分解。
试验表明,添加1.5 %~2.0 %的延胡索酸可提高仔猪日增重9.0 %、采食量5.2 %、饲料利用率4.4 %。
1.2调控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胃肠道内病原菌生长的适宜pH值都偏碱性,如大肠杆菌宜pH值为6.0~ 8.0;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则适宜于酸性。
仔猪断奶后2d内,回肠内乳酸菌几乎降为零,回肠内pH值升高。
王万祥报道,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酸化剂,可使粪中大肠杆菌降低5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