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490.60 KB
- 文档页数:6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校企联合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教育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本文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措施1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现状1.1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设备及校外实训基地的现状。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地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高等院校。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一直制约着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发展。
高职教育的实训、实习基础建设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近几年来,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实训基地建设却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实训设备缺乏,使实训环节的教学过程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升。
目前,从学院的现状分析,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校内实训基地效能有待提高,如已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三个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室,绝大部时间只充当公共机房的效能;校外实训基地效果欠佳,只是挂个牌,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训、实习基地的师资能力较弱。
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2 经济欠发达地区it产业的现状。
本地区信息产业普遍存在的特点是:it企业以经营硬件为主,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软件水平低,没有大规模的软件企业。
以汕尾城区为例,绝大部分的企业主要经营计算机硬件及相关设备为主;从事网站开发和网页制作的企业大概有10家,员工人数均在10人左右;单独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更加少,运营形式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运营,其余是经营元部件和耗材的个体商户。
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摘要]我国高职教育正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文章以欠发达地区为着眼点,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资金投入、观念理念等方面分析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目前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职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带来了许多问题。
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在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第一线急需既懂理论又熟悉现代技术与工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缺乏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合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体制上来看,我国高职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系列,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上习惯处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高等学校大环境中,政府相关部门往往以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体制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
从运行机制看,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普通本科院校为示范,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运行机制。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喜欢把院校定位在“大学”行列,不少高职院校领导想尽办法申本。
现有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而来,计划体制影响明显,由于原有体制的惯性,许多学校仍满足于晋升高职的阶段性成绩,“市场性”先天发育不足,加之缺少对办好高职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在办学过程中表现为办学理念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及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需要。
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在升格后,确实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合并学校、增设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等,但在体制上基本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发展模式,没有深入改革教育教学体制,继续沿用普教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考核考试评价办法等,没有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中心和目标,探索和建立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忽略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