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43.5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空气(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2. 掌握“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装置、步骤、现象、结论。
3.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理解)【学习重点】:空气的组成。
【学习难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预习领航】阅读书本,了解空气的组成研究历史;仔细阅读实验2-1,找出该实验的药品,操作步骤,实验关键操作【自我检测】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氦气3.我们可以在空气中呼吸,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氢气4.(11百色市)下列气体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5.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红磷;氧气;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3. 我的困惑二、课堂导学课前讨论:你还有哪些方法证明空气中的成分,说出你的方法。
【课堂实录】:科学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
1.药品的选择:;简述选择理由:2.装置的设计:;简述设计原理:教师演示的实验记录1.现象:2.实验原理(表达式):3.操作步骤:4.要点分析:继续探究:实验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什么?具有哪些性质?理解基本概念:(各举一例)纯净物:混合物:三、检测反馈【达标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2.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5∶l C.l∶5 D.l∶44.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5.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瑞典的舍勒 B.英国的汤姆生C.法国的拉瓦锡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6.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矫正反馈】1.(11百色市)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煤B.加碘食盐C.水D.酱油2.(11桂林市)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2.1 空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和设计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案不看不讲【学习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本课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我的疑问”处。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思考、交流、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学习【相关知识】1.法国的化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结论,其中约占1/5。
2.空气的组成按计算,为78﹪,氧气为,稀有气体为,二氧化碳为,其它气体和杂质为。
3. 纯净物由组成。
可以用专门的来表示。
混合物由组成,混合物中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各种物质各自保持着。
4、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化学符号是。
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
用到的药品有。
【预习自测】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 (C)21升(D)21%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1:4 (C)1:5 (D)4:5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氧气B.雪碧饮料C.河水D.生理盐水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五氧化二磷第二学习时间新知探究案不议不讲【学习探究】1、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2、污染空气有危害吗?3、什么叫纯净物?什么叫混合物?【典型例题】【例1】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先关闭活塞,把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热后,迅速插入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一小块白磷,同时塞紧单孔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2.1 空气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分析和研究空气的试验帮助理解定性和定量的概念。
2,掌握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理解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学习重点:设计实验测量空气的组成,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索导航:1知识回顾: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你是怎么知道的?2自主阅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你认为:(!)在拉瓦锡实验的装置中汞槽中汞的作用是什么?。
(2)拉瓦锡加热了12天,为什么加热这么长时间?(3)汞为什么要足量?(4)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5)空气中个气体的体积分数:在课本试验中用到的药品是:。
结论是:反应原理为:。
结果表明空气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1,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合作交流。
填写:(1)纯净物是如:混合物是:举例:(2)空气中氧气的用途是:氮气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稀有气体的用途是:。
(3)空气污染主要是指:和污染。
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空气措施有哪些?。
4自我检测:1保护空气,保卫环境,人人有责,你认为下列措施有利于净化空气,优化环境的是()A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产品,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二氧化硫污染, D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2.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A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氮氧化物 D 可吸入微粒物(TSP)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食用醋,B 蒸馏水C 冰红茶D 加碘盐。
4 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体的辩论会。
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A 病菌导致流感B 汽车鸣笛产生噪音C 燃放鞭炮产生烟雾D 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
5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A 海水、水银B 干冰、冰水混合物C 不锈钢菜刀、铁矿石D 石墨、氧化铁。
课题1 空气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学习用品】集气瓶、烧杯、燃烧匙、胶塞、乳胶管、直角导管、弹簧夹、红线、火柴、酒精灯、红磷、水。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占78% ,占21% ,占0.94% ,CO2占,其它占0.03%。
2.混合物:组成。
如;纯净物:组成。
如;3、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由和组成。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O2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二是。
如。
2.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是作,如。
3.稀有气体包括、、、、和,色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曾叫做,用途有。
(三)保护空气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和。
其中有害气体包括、、。
可通过加强监测;使用能源;植树造林等。
二、合作学习(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讨论:(1)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
(2) 空气的组成是怎样的?(3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课本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压强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课题1空气--导学案一、 自主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问题情境导学(一):“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唐朝诗人李峤歌咏风的诗,那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呢?形成风的这种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模块(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结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用品】(1)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胶塞、乳胶管(2)药品:红磷、水【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要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2)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3)检查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如果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待集气瓶冷却后,导管口内有一小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4)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进(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1空气1.经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察看、剖析、认识空气的构成。
2.经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
空气的构成阅读课本第26— 27 页的相关内容,达成以下问题:1. 拉瓦锡实验的原理:(1) 汞+氧气加热氧化汞(2) 氧化汞加热汞 +氧气实验现象剖析:实验(1) 中的现象是银白色的液态汞变为了红色的粉末。
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 ,耗费掉的是氧气;容器里节余的约4/5 体积气体是氮气。
实验 (2) 中的现象是红色的粉末变为了银白色的液态汞。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构成。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只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
b. 装置要求:装置的气密性优秀;装置内加水是为了汲取五氧化二磷,防备燃着的白磷掉落瓶底,使集气瓶破碎。
c. 现象:有大批白烟产生,冷却后,广口瓶内液面上涨约集气瓶容积的 1/5 。
d. 红磷焚烧的化学反响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e. 结论:空气是混淆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可支持焚烧; N2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不支持焚烧,也不可以焚烧,难溶于水。
1.焚烧匙伸入的速度为何要快?为何要待红磷冷却后再翻开止水夹?焚烧匙伸入的速度要快,是为了防备瓶内外气体互换影响实验结果;而待红磷冷却后再翻开止水夹是为了防备焚烧后集气瓶内温度高升,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变小,致使实验结果偏小。
2. 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何进入的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未待冷却就翻开了止水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所选物质只好与空气成分中的氧气发生反响,生成物应为固体,不可以是气体。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空气第2课时导学案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3〕知道如何保护空气和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用途的学习,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认识,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保护空气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习重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空气的措施[学习难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提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引导:1、空气由哪些物质组成?答: .2、什么是混合物?答: .混合物中各成份间〔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氧气曾叫做〝养气〞,它的主要用途是:○1;○2。
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它的化学性质,因此常用作。
3、稀有气体都是、的气体,化学性质,曾把它们叫做,主要用途○1;○2;○3。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和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保护空气的措施有○1;○2。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探究点一:氮气的性质[小组讨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1、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填〝继续〞或〝不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填〝难〞或〝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填〝能〞或〝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
由上述推出氮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题1 空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情境导入】猜谜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检查气密性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总结实验结论: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导学案(无答案)新人
教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
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
二、自主探究: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
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
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
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
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阅读】课文P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比较归纳】
【阅读】课本P30~32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⑴空气的污染源:
①(可吸入颗粒物)
②主要有、、、等。
(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
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
)
⑵空气污染的危害
①;
②等。
⑶保护空气的措施
①改善燃料结构,尽量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②化石燃料进行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清洁能源)。
④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我净化能力。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周报
空气质量日报内容包括:、、等。
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暂定:、、、和。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P 33.1~6
1.空气的成分以 和 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 .二氧化硫
B .稀有气体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④冷却到室温 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⑦⑥②⑤④③①
B .⑦⑥③②⑤①④
C .⑦⑥①③④⑤②
D .⑦⑥①③②④⑤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雪碧饮料
C .河水
D .洁净的空气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海水
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 6.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7.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
B .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
C .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
D .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氮气
C.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D.氮气 氧气 一氧化碳 9.氮气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
A .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B .灯泡中充氮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 .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D .医疗上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中考直通车】
10.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休 1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12.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 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
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
进后的优点是: 。
【拓展延伸】 14.如果在课本实验中用蜡烛代替红磷,可不可以?为什么? 1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
种小面包的塑料袋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样包
太光 图1
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保鲜。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作步骤。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什么?【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