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备课教案第1单元+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doc
- 格式:doc
- 大小:135.30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政治导学案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学习重难点1、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感知教材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经济、政治和文化是____的三个基本领域。
____是基础,____是经济的集中表现,____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____、____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____。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____、培养各种____、提高劳动者____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
反对文化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____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怎样?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____,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____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____,越来越成为____竞争的____。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不竭的____和强大的____4.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
第2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2)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展示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状况的数据调查,提高自己的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比较的能力、实践参与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2)增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预习检测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①。
2.文化影响的双重作用: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②。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⑤的重要因素。
2.提高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选择题1.2014年福建省将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安排75.37亿元支持教育事业综合发展。
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
A.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D.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逐渐增强,但也有人仍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问题。
这说明( )。
A.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趋势加强3.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的演出,改变以往“登山观景、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增加了全新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再次推动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二上册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政治备课活动一直被看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教学内容】:《文化与经济、政治》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框涉及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实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动材料,化理性为感性,变抽象为具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活动。
【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什么是文化?社会生活一般包括哪几个领域?教师指导并引入新课。
回顾知识思考问题巩固基础并启发思考,进入本节学习主题。
《复仇者联盟2》预告片播放播放视频观看视频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调动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观看完视频,思考问题多媒体展示学生要思考的问题:1、美国为什么能“导演”《复仇者联盟》等一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大片?2、《复仇者联盟》系列被成功地搬上大银幕,圆了谁的梦?3、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教学内容 (⼀)课题:普通⾼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政治第三册《⽂化⽣活》第⼀单元第⼀课第⼆课时——“⽂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化是社会⽣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于经济、政治,不同⽂化的作⽤,影响是不同的。
⼆、学⽣分析:在⾼⼀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框题中懂得了⽂化的含义,对⽂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
三、设计思想 (⼀)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活化,让学⽣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边” 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作为学习主体的作⽤,⾃主学习 (三)教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标 (⼀)知识⽬标:1、识记⽂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能⼒⽬标:提⾼运⽤马克思主义全⾯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1、培养学⽣重视⾃⾝⽂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化的地位和作⽤,培养为增强综合国⼒贡献⼒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活动 1、经济、政治和⽂化是社会⽣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导⼊新课:引导学⽣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化的作⽤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开门见⼭直奔主题 请学⽣推荐对⾃⼰影响⼒或最喜爱的⽂化活动或⽂艺形式 积极发⾔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边”,锻炼学⽣的语⾔表达能⼒,并过渡到下⼀步内容 2、⽂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 引导学⽣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高中政治优异教案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例外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例外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或最喜爱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积极发言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过渡到下一步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引导学生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点评:这段话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阅读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问:你对《三国演义》印象如何?积极发言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能达到通俗易懂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映经济和政治(幻灯片演示①)的效果反问: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思考并回答问题反问往往能带来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巨大影响引用名言: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进一步体会三者的关系。
高二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讲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要进行讲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剖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 3 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
在此以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会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所以,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拥有不容忽略的重要的地位。
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此后的知识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并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楚理解,对此后剖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正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剖析能力。
并且经过学习本课,让学生理解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为努力学习,未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课目的课程标准要求:评论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想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的意义。
依据本教材的构造和内容剖析,联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构造及其心理特色,我拟订了以下的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影响和互相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育学生的辩证剖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交融。
(3)能够领悟文化已成为各公民族凝集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停增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讲堂学生列举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加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剖析研究,让学生课后采集当地文化家产发展的有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剖析资料、综合比较、实践参加、采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的特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建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课要点与难点及依照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课要点和难点。
2015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一、新课推进二、课堂小结本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理解发展文化事业,特别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三、板书设计四、布置作业(一)选择题1、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从此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而日本虽然在战后也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对法西斯文化的清算不彻底,否认侵略历史,给东亚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以上材料说明A.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道路 B.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C.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D.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2、2008年12月6日到7日,缅北地区2008年度汉语水平考试(HSK)于在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举行,来自缅北曼德勒、腊戌、东枝、眉苗等地的考生共计906人参加了此次考试, “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于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
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只有39人参加,而今年刚刚结束的HSK,在中国40多个城市举行,共有3.5万名外国考生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汉语热”由此可见一斑。
这表明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在上升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3、2008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涉及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体造型为“折断的军刀”一举夺魁,获准实施。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文化与经济、政治目标展示: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2、知道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方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部分点拔一.自学指导:〔一〕知识体系:〔二〕知识梳理: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和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迅速崛起,更加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随着某某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2〕世界X围内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和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的重要因素。
2、积极搞好文化建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人民,提高国家,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竭的和强大的。
快乐探究:材料一: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入太空,并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漫步。
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
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说明,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三.课堂检测:1、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焕发青春活力的中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
一、新课推进
教学过程:
二、课堂小结
文化与经济、政治
本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理解发展文化事业,特别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
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三、板书设计
四、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从此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而日本虽然在战后也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对法西斯文化的清算不彻底,否认侵略历史,给东亚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以上材料说明A.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道路B.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C.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D.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
2、2008年12月6日到7日,缅北地区2008年度汉语水平考试(HSK)于在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举行,来自缅北曼德勒、腊戌、东枝、眉苗等地的考生共计906人参加了此次考试, “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于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
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只有39人参加,而今年刚刚结束的HSK,在中国40多个城市举行,共有3.5万名外国考生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汉语热”由此可见一斑。
这表明
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B.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在上升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3、2008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涉及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体造型为“折断的
军刀”一举夺魁,获准实施。
军刀折断,象征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将侵略者送上历史的审判台。
这说明
①正义最终必将战胜邪恶②日本的罪恶永远不可饶恕,要坚决抵制日货③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④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2008年10月30日,市场报指出,目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而我国却不到1%。
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5、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实的科技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以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
我国重视科技发展是因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进步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③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先进文化的发展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产业,是指文化部门所管理和指导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如今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不同国家对待法西斯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国家产生了不同影响,这表明文化影响国家的发展道路。
B、C、D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选A
2.【解析】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在提高。
A、D言过其实,C无从体现。
选B
3.【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以艺术品“折断的军刀”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表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军刀折断蕴含的象征意义说明正义最终必将战胜邪恶。
①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③不符合材料中心。
选A
4.【解析】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存在巨大差距,这启示我们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材料中心并未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文化安全问题。
A、D不当选。
C不符合题目指向。
选B
5.【解析】本题考查重视科技发展的原因,实则是考查科技作为一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个选项分别从科技的地位和发展的意义角度予以表述,皆当选。
选A
6.可以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