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99.59 KB
- 文档页数:3
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征用越来越多,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后建成了开发区或旅游区,由于在土地征用期间涉及到广大农民的生活、就业与土地补偿问题,因而土地使用绩效周期就比较长,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给国家带来大量的资金流失。
本文就目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土地征用,问题,对策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tate of the requisition of land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a large number of land requisition built after the development zone or tourist area, because in land requisition involves farmers during life, employment and land compensation and land use performance cycle is long, if poor management is an easy way for countries with lots of capital loss. This paper in China, such as the problems in land requisition is a discuss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Keywords: land requisi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实行土地征用的主体是国家,只有国家拥有土地征用权。
土地征用中的缺陷分析及改进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征用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来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
然而,在土地征用实践中,常常伴随着许多缺陷和问题,比如土地征用程序不严谨、政府部门权力过大、政府补偿不公等。
本文将对土地征用中的这些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土地征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一、土地征用中缺陷分析1.程序不严谨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缺乏明确的程序和规定,导致土地征用的权力被滥用。
特别是在人民群众的土地权益和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维权渠道并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征用不公的问题。
2.政府权力过大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部门强制推动土地征用事宜,使得被征地的村庄无法拒绝土地征用的程序,使得政府的权利过大,不能充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此外,导致政府过分集中控制征地的过程,民众的意见无法有效整合到政策实施中,从而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3.政府补偿不公在土地征用实践中,政府往往通过对被征地村庄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来减轻民众由于土地征用造成的损失。
然而,在征地过程中,政府很少公平地给出补偿的原则,往往各村庄之间的补偿差异非常大。
而在土地征用中,政府使得部分地区得到夹带利益,而且会在征地后取得更大的收益。
二、改进方案1.严格规定程序为了解决土地征用过程中程序不严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规定程序,对于土地征用的标准、程序、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确保土地征用的公正性,最终使得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居民能够得到充分的权利保障和保护。
2.确保民众参与为了解决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权力过大的问题,政府应该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利益,并且加强与地方协商和沟通。
需要加强民主监制机制,提高民众对土地征用政策和兴建项目的参与度,确保土地征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与民众的合理意见顾虑相衔接,实现民主征用,降低征收成本。
3.建立公平的补偿机制政府在征收土地时,必须合理地给予被征地居民补偿。
土地征收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如下:
1.借鉴国外经验,制定详细具体的征收程序,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
务,限制政府的征收行政行为,使土地征收程序明晰化。
2.增加完善保护被征收人的相关权利。
首先,设立征收土地的公告
或通知程序,保障农民的知情权。
其次,举行听证制度,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参与权、异议权。
最后,增加对被征收者的救济措施。
3.设立被征收土地买回权(返还请求权)制度。
对征收土地的利用
一旦发现问题,如未按照约定、承诺的使用用途利用时,应及时收回并返还被征收人。
4.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
对于落实不到位、事后查处属实的,给予
惩罚性的加收赔偿费。
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05月08日18:28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黄征学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
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必将导致大量的纠纷和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深入分析土地征用过程中各种不良现象产生的成因,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由于制度运行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征地制度越来越表现出了某种不适应性,从而引发了诸多的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将只讨论土地征用过程中几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而对土地征用后引发的各类后遗症等问题则不予讨论。
(一)农用地无序征用的问题尽管我国农用地资源已经十分稀缺,但是其无序征用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
以开发区土地征用为例,2003年国土资源部清查的开发区规划面积就达3.54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
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在全国省级以上900多家开发区中,规划了近2万平方公里(3000万亩)土地,已经开发的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3.51%,近1.73万平方公里(2600万亩)土地闲置荒芜,占规划总面积的86.5%。
农用地无序征用的现象非常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地方政府官员在利益驱动下有强烈的征地动机以GDP、引资额和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对政府官员进行考评的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官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管经济增长质量和不计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提供了诱因。
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的保护利用发生矛盾时,政府官员优先考虑经济增长。
开发区土地滥用的现象之所以非常严重也是因为政府官员的这种激励结构而引起的。
首先,在征用土地设立开发区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土地征用就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
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当前土地收益分配框架下,被征地的农民仅得5%-10%,村一级得25%-30%,政府得60%-70%,征地收益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土地征用问题整理(大全5篇)第一篇:土地征用问题整理土地征用问题一、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土地征用过多、过滥,失地问题严峻(二)征而不用现象普遍,土地大量闲置(三)开发用地获得困难,成本过高(四)补偿标准偏低,农民损失严重(五)补偿方式单一,难以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六)补偿金发放监管不力,克扣、贪污现象严重(七)腐败现象严重、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二、影响(一)极大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二)严重影响耕地保护(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四)严重危及社会稳定三、原因分析1、畸形的政绩观在作怪。
部分领导干部缺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观念,急于把眼前的形象工程搞起来。
对地方干部的政绩考核主要是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成果,而在保护耕地、保护农民权益方面缺乏相应的考核内容。
这就难免造成部分领导重经济发展,轻耕地保护;重为政府创收,轻农民权益;重自身升迁,轻农民的生计。
2、土地征用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当前造成土地征用中种种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政府征地的权力受不到有效的制约,可以随意决定是否征地、如何征地、是否给予或给予多少补偿:3、宪法对补偿未作明确规定,补偿立法漏洞较多。
由于没有宪法的明确规定,也没有其他的统一立法,导致许多应当予以补偿的情形没有相应立法规定,使失地农民所遭受的重大损失有时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偿。
5、政府单方定价导致补偿标准不合理。
政府单方定价是导致补偿标准偏低、农民损失严重的根本原因。
6、补偿金发放程序存在缺陷,监管不力。
现行补偿金发放程序环节过多,时限不明确。
补偿金被克扣、贪污及滥用现象严重。
7、行政法制监督制度不健全,缺乏司法监督。
由于监督制度不健全,即使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在征用与补偿时也不依法办事。
其中最关键的是缺乏公正的司法监督。
8、土地税费制度不适当。
按照当前国家的有关规定,土地收益大部分留给地方,就使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收费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解决土地征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认真领会并全面贯彻十六大报告,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认真落实全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决定。
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滥用征地权力,征收范围过宽,缺乏透明度,对非法占地行为的处罚过轻、监管不力,补偿费用不合理、不到位,司法保护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完善土地征收立法,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原则,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土地征收的司法程序。
关键词土地征收问题立法执法司法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强制取得私人土地所有权,并给予适当补偿的一项法律制度。
在我国,由于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只有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类型,因而土地征收是发生在国家与农民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转移,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批准程序,并给予征地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
通过本学期学习《建设用地管理》这门课程和对一些资料的查阅,我就如何规范对集体土地征收,保护农民权益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
一、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一)滥用征收权力,征用范围过宽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共利益”缺乏明确界定。
《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对“公共利益”的规定都是不清晰的,仅出现了诸如“依照法律规定”等一些原则性的提法,对什么是“公共利益”没有明确界定。
因此,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公共利益”这一本来旨在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立法规定,由于立法本身的漏洞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在征地申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成为了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1、伪造、虚报征地申报材料,骗取审批在即使扩大解释“公共利益”也不可能获得审批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伙同开发商、集体组织、村委会篡改、伪造材料骗取审批。
比如,把基本农田区域改成荒地、山地,把工厂用地写成大学用地,将无后备土地的开发写成有后备土地的开发等等。
2、违法越权审批、变相越权审批有些地方政府无视法律、法规,明目张胆地超越权限,批准自己在法律上无权审批的用地申请。
浅谈征地拆迁工作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国家为了进行经济基础设施和市政等建设,有时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上世纪末,曾有人戏称计划生育工作是的“天下第一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征地拆迁工作则取代计划生育成了城市和农村工作的第一难。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征地、拆迁成了近郊农村、工业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园区基层组织面临的主要工作。
能否正确地应对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围绕这一课题,水富县楼坝国土中心所全所工作人员在王新铭所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积极探索。
一、征地拆迁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⑴征地拆迁对象抵触情绪较大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征地拆迁会使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丧失依附土地的相关权益。
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下岗”,失去了劳动的对象,会使农民生活来源没有着落,而且要失去祖辈留下来或自己辛苦一生积蓄换来的房产,同时要改变他们熟悉的生存环境,打破或影响他们原有交往的社会关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对农民来说,征地拆迁无疑是一件天大的的事。
就是对城市的拆迁户来讲,虽然没有土地问题,但房屋一旦被拆,可能买不到或买不起自己认为合适的住房,也要改变早已习惯了的生活环境,对一个家庭无疑也是一件头等大事。
这就使得农民或居民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需要花力气进行宣传、解释与化解。
⑵在利益调整过程中,部分群众心态失衡引发冲突在利益调整过程中,部分群众心态失衡引发冲突。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一部分社会成员、阶层、群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没有受益或受益较少的群众出现心理不平衡,出现了赔偿、补偿、漫天要价等不合理要求。
当要求不能满足时,部分群众就采取上访或闹事等形式争取其利益,存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以及“法不责众”的错误心态,认为聚众闹事是唯一可以解决问题,获得实际利益的途径,进而故意扩大事态,给政府部门施加压力,达到个人目的。
当前征地拆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征地拆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在推进城市化、加速城市建设、改变城市面貌的工作进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征地拆迁问题。
在很多地方,征地拆迁已经成为基层党委、政府的经常性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
由于征地拆迁直接牵扯到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被拆迁户的利益,因此日益成为当前各种矛盾的焦点,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一、征地拆迁存在的问题当前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政府方面,主要是违法征地、未征先占、以租代征以及未按法律规定进行补偿、滥用权力,滋生腐败等问题。
表现在被拆迁户方面,主要是嫌补偿低,乱搭乱建乱装修乱栽树,以尽可能多地套取补偿款。
具体问题如下:1、由于受土地指标的限制,很多地方普遍存在未征先占、以租代征、强迫流转等问题。
据统计和估算,国家分配给一个中等县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大约200亩,而各个县实际上占用的土地,包括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每年都在近万亩,这些被占用的土地大都是基本农田。
以此推算,全国每年新占用耕地约在2000万亩左右,5年就要减少近1亿亩耕地。
而所谓的土地开垦复耕、土地指标增减挂钩等,纯属文字游戏和掩耳盗铃,对控制耕地的被占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相反成为地方上滥占耕地的借口。
2、房屋拆迁货币补偿不按法律规定办事,补偿太低。
房屋拆迁补偿,可以以旧换新,也可以实行货币补偿,实行货币补偿的,按照同区位新房价格进行补偿,拆迁户有选择补偿形式的权利。
但是,在一些地方,为了帮助开发商销售商品房,政府往往站在开发商一边,如果被拆迁户选择货币补偿,就按旧房的评估价补偿,而评估价往往压得很低。
被拆迁户为了不至于损失太大,只好放弃选择货币补偿,不情愿地选择旧房换新房。
但是,被拆迁的旧房面积往往小于新建住房的面积,拆迁户还需支付巨额差价,加重了拆迁户的经济负担。
3、征地拆迁有谈判、讨价还价的性质,双方交易比较隐蔽,往往产生权力寻租,容易滋生腐败。
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是指政府依法依规对国有土地和房屋进行征收,以满足城市建设、公共建设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增加,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也日益频繁。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征收程序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方在征收过程中存在程序不透明、程序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导致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征收补偿不合理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征收对象因为信息不对等或者权益保障不到位而无法获得应有的补偿,导致公平性受到质疑。
征收资金管理不透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征收部门在资金使用和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缺乏公开透明度,容易引发贪污腐败等问题。
对于这些存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的征收程序和审批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以及加强征收资金管理和公开透明度。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征收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2 问题意识在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问题意识十分迫切。
征收程序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地方在征收过程中存在程序不严谨、规定不明确的情况,导致征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征收补偿不合理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很多被征收者在面临房屋征收时,由于补偿标准不合理导致权益受损,甚至引发纠纷。
征收资金管理不透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地方在征收资金管理上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容易引发腐败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急需建立更加规范和透明的征收程序和审批机制,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加强征收资金监管和公开透明度,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正文2.1 存在问题一:征收程序不规范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征收程序不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存在违规操作或程序不清晰的情况,导致征收程序的规范性受到质疑,给被征收人造成困扰和不公平待遇。
土地征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土地征用也已纵深延展到了农村地区,农村征地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征用过程的突出问题及其危害,并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转变观念和改革制度两个方面,给出了解决土地征用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征用失地原因分析对策建议一、土地征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土地征用过多,失地问题严峻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根据规划纲要,2010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100万公顷(1500万亩)和300万公顷(4500万亩)以内。
中国耕地面积从2005年的18.31亿亩,到2020年的18.05亿元,差额只有2600万亩地,新增建设用地1亿多亩,必然要突破占地红线。
据卫星遥感资料显示,近几年,违法用地数量一般占用地总量的20%-30% 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80% ,失地问题已相当严峻。
(二)征而不用现象普遍,土地大量闲置目前,在各地的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和相关土地制度的滞后和不足,广泛存在着征用不用,多征少用的现象。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由于盲目外延发展,城市容积率仅为0.3,近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在全国省级以上900多家开发区中,规划了近2万平方公里土地,已经开发的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3.5% ,闲置荒芜土地占总规划面积的86.5%。
(三)征地补偿不尽如人意,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土地征用过多使用行政手段,对农民的补偿只限于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补偿没有充分考虑。
而且,即使是对直接损失的补偿,也是按土地农业值来计算,以粮食的价格来计算补偿。
我国对农民现有的补偿方式是“买断式”一次性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