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2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一、桩基础数量计算1.桩基数量计算的基本公式为:N=L/(S+P),其中N为需要的桩数,L 为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S为桩的间距,P为桩的排距。
该公式适用于桩基的平面布置情况。
2.桩基数量计算的细化公式为:N=(L+l)/S,其中N为需要的桩数,L 为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l为建筑物两端的投影长度,S为桩的间距。
该公式适用于桩基的非对称布置情况。
3.桩基数量计算的考虑因素包括建筑物的荷载、土壤的承载力和桩的承载力。
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规范和现场调查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桩基的稳定和安全。
二、桩基础材料计算1.桩基础材料计算包括桩的长度、直径和总体积的计算。
桩的长度一般要求超过地下水位,以确保钢筋不会被腐蚀。
桩的直径一般根据桩的类型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桩的总体积通过桩长和桩的截面积计算得出。
2.桩基础材料计算还需要考虑桩的原材料消耗,包括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
钢筋的计算一般遵循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根据桩的直径、长度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的计算一般按照桩的长度和截面积来确定,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用量。
三、桩基础人工计算1.桩基础人工计算包括桩的施工人工和机械设备的计算。
施工人工的计算一般按照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时间来确定。
机械设备的计算一般根据施工工艺和现场条件来确定,包括起重机械、打桩机和挖掘机等。
2.桩基础人工计算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其他人工费用,如运输费用、安全费用和临时设施费用等。
这些费用一般通过现场调查和施工管理来确定。
综上所述,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涉及桩基数量计算、桩基材料计算和桩基人工计算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确定桩基础工程的数量和材料用量,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方式条形基础计算方法(1)素土垫层工程量外墙条基素土工程量二外墙素十中心线的长度x素十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素土工程量=内墙素土净长线的长度x素土的截面积(2)灰土垫层工程量外墙条基灰土工程量=外墙灰土中心线的长度x灰土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灰十工程量=内墙灰十净长线的长度x灰十的截面积(3)砼垫层工程量外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x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x砼垫层的截面积(4)条形基础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x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x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①砖条形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②砼条形基础按分层净长线计算有些地区(天津)计算规则规定,条形基础以地圈梁顶为分界线,这就造成了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加上+-0.000以下的高度;而且一个工程条形基础同时出现不同标高的圈梁时候,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区分出墙的底标高,对手丁诰成了麻烦。
(5)、砼垫层模板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垫层模板按砼垫层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垫层模板=砼垫层的侧面净长x砼垫层高度(6)、砼条基模板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条基模板按砼条基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条基模板=砼条基侧面净长x砼条基高度.(7)、地圈梁工程量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x地圈梁的截面积内墙地圈梁的工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X地圈梁的截面积(8)、地圈梁模板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地圈梁模板按地圈梁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地圈梁模板=地圈梁侧面净长x地圈梁高度(9)基础墙工程量外墙基础墙的工程量=外墙基础墙中心线的长度x基础墙的截面积内墙基础墙的工程梁=内墙基础墙净长线的长度x基础墙的截面积(10)基槽的土方体积基槽的土方体积=基槽的截面面积x基槽的净长度。
基础设计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子截面尺寸为b h ⨯=500×500,基础采用C30混凝土,c f =14.3N/mm 2,t f =1.43N/mm 2。
钢筋采用HRB335级钢,y f =300N/mm 2,基础埋深d =1.5m ,地基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ak f =200kpa 。
2.13 A 柱基础尺寸图 2.14 B 柱基础尺寸图设计基础的荷载包括:①框架柱传来的M 、N 、V②基础自重和回填土重 ③底层地基梁传来的M 、N地梁尺寸边梁b h ⨯=250×500,中梁b h ⨯=250×400。
2.6.1外柱独立基础设计 (1)荷载计算(A 柱)框架柱传来:158.6211.940.774.81122.93M =++⨯=kN m ⋅11273.83189.890.616.11454.06N kN =+-⨯= 134.827.090.724.7859.28V kN =---⨯=- 地基梁传来:20.250.592528.13N kN =⨯⨯⨯=247.250.1 4.73M kN m =⨯=⋅122.93 4.73127.66k M kN m =+=⋅ 1454.0628.131482.19k N kN =+=59.28k V kN =-(2)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宽度大于3米或埋置深度大于0.5米时,需按下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既设计值。
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值a f 为(3)(0.5)a ak b d G f f b d ηγηγ=+-+-a f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b η、d η—基础宽度和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所求承载力的土层土的重度,b —基础底面宽度,G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d —基础埋置深度。
重度计算:杂填土1γ=16kN/m 3,粘土2γ=20kN/m 310.450.50.7252h m =+=2 1.50.51h m =-= 加权平均重度3112212160.72520118.32/0.7251m h h kN m h h γγ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深度修正:(0.5)200 1.618.32(1.50.5)229.31a ak d m f f d kPa ηγ=+-=+⨯⨯-=(3)基础底面尺寸确定按中心荷载作用下计算基础底面积'A 为21482.197.44·229.3120 1.5k G N A m f d γ'===--⨯G γ—基础与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
条形基础的计算规则1、条形基础⼯程量包括:(1)、素⼟垫层⼯程量(2)、灰⼟垫层⼯程量(3)、砼垫层⼯程量(4)、砼垫层模板(5)、条形基础⼯程量: 砖基; 砼条基(6)、砼条基模板(7)、地圈梁⼯程量(8)、地圈梁模板(9)、基础墙⼯程量(10)基槽的⼟⽅体积(11)⽀挡⼟板⼯程量(11)槽底钎探⼯程量2、条形基础计算⽅法(1)素⼟垫层⼯程量外墙条基素⼟⼯程量=外墙素⼟中⼼线的长度×素⼟的截⾯积内墙条基素⼟⼯程量=内墙素⼟净长线的长度×素⼟的截⾯积(2)灰⼟垫层⼯程量外墙条基灰⼟⼯程量=外墙灰⼟中⼼线的长度×灰⼟的截⾯积内墙条基灰⼟⼯程量=内墙灰⼟净长线的长度×灰⼟的截⾯积(3)砼垫层⼯程量外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线长度×砼垫层的截⾯积内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积(4)条形基础⼯程量外墙条形基础的⼯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积内墙条形基础的⼯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①砖条形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②砼条形基础按分层净长线计算有些地区(天津)计算规则规定,条形基础以地圈梁顶为分界线,这就造成了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加上+-0.000以下的⾼度;⽽且⼀个⼯程条形基础同时出现不同标⾼的圈梁时候,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区分出墙的底标⾼,对⼿⼯造成了⿇烦。
(5)、砼垫层模板①计算⽅法之⼀:天津2004年建筑⼯程预算基价砼垫层模板按砼垫层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法之⼆: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垫层模板=砼垫层的侧⾯净长×砼垫层⾼度(6)、砼条基模板①计算⽅法之⼀:天津2004年建筑⼯程预算基价砼条基模板按砼条基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法之⼆: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条基模板=砼条基侧⾯净长×砼条基⾼度 . (7)、地圈梁⼯程量外墙地圈梁的⼯程量=外墙地圈梁中⼼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积内墙地圈梁的⼯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积(8)、地圈梁模板①计算⽅法之⼀:天津2004年建筑⼯程预算基价地圈梁模板按地圈梁以体积计算。
(一)联合基础的计算⑴双柱联合基础的偏心计算:程序在进行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由于两根柱子上部荷载不一致而产生的偏心的情况。
因此算出的基础底面积是对称布置的。
这种计算方法对于两根柱子挨得很近,比如变形缝处观柱基础计算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两根柱子挨得稍微远一些的基础,则会有一定误差。
此时需要设计人员人为计算出偏心值,在独基布置中将该值输入过去。
然后再重新点取“自动生成”选项,程序可以根据设计人员输入的偏心值重新计算联合基础。
⑵双梁基础的计算:建议直接在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然后再在梁下布置局部筏板。
(二)砖混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砖混结构一般都做墙下条形基础,构造柱下一般不单独做独立基础。
有的时候设计人员会发现JCCAD软件在构造柱下生成了独立基础。
这主要是因为读取了PM恒十活所致。
这种荷载组合方式没有将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平摊到周边的墙上。
设计人员可以在荷载编辑中删除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并在附加荷载中在周边的墙上相应增加线荷载值。
或者设计人员也可以直接读取砖混荷载,因为砖混荷载自动将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平摊到周边的墙上了。
(三)浅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浅基础如墙下条基等,在对基础底板配筋时是否该考虑最小配筋率,目前在工程界还有争议。
《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规定柱下独基底板的最小配筋率,而《混凝土规范》对于混凝土结构均有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目前JCCAD软件对于独立柱基没有按最小配筋率计算,对于墙下条基缺省情况下按照0.15%控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四)基础重心校核⑴“筏板重心校核”中的荷载值为什么与“基础人机交互”退出时显示的值不一样?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对于梁板式基础,由于有些轴线上没有布置梁或板带,造成荷载导算时没有分配到梁或板带上,从而使两种方式所产生的重心校核值不一致。
②地下水的影响:“筏板重心校核”中的荷载值没有考虑地下水的影响,而“基础人机交互”退出时显示的值考虑了地下水的影响。
独立基础计算
独立基础计算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公式,包括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独立基础垫层模板、独立基础体积、独立基础模板、基坑土方工程量以及槽底钎探工程量等。
1. 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垫层体积= 垫层面积× 垫层厚度。
2. 独立基础垫层模板的计算公式为:垫层模板= 垫层周长× 垫层高度。
3. 独立基础体积的计算涉及长方体和棱台公式,具体公式根据基础形状(矩形、阶梯形、截头方锥形)有所不同。
4. 独立基础模板的计算公式为:独立基础模板= 各层周长× 各层模板高。
5. 基坑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公式为:基坑土方的体积应按基坑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其中,基坑底面积应以基坑底的长乘以基坑底的宽,而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
如有排水沟,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
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
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6. 槽底钎探工程量的计算以槽底面积为基础。
这些公式和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同时,如果遇到复杂的计算问题,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计算机基础的所有计算公式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许多基础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在程序设计、算法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基础公式,包括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公式。
一、时间复杂度公式。
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执行效率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大O表示。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公式包括:1. 常数时间复杂度,O(1)。
常数时间复杂度表示算法的执行时间与输入规模无关,即算法的执行时间是一个常数。
例如,对一个数组进行索引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1)。
2. 线性时间复杂度,O(n)。
线性时间复杂度表示算法的执行时间与输入规模成正比。
例如,对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进行遍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
3. 对数时间复杂度,O(log n)。
对数时间复杂度表示算法的执行时间与输入规模的对数成正比。
例如,二分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log n)。
4. 平方时间复杂度,O(n^2)。
平方时间复杂度表示算法的执行时间与输入规模的平方成正比。
例如,对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进行双重循环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2)。
5. 指数时间复杂度,O(2^n)。
指数时间复杂度表示算法的执行时间与输入规模的指数成正比。
例如,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2^n)。
二、空间复杂度公式。
空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所需内存空间的指标,通常也用大O表示。
常见的空间复杂度公式包括:1. 常数空间复杂度,O(1)。
常数空间复杂度表示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与输入规模无关,即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是一个常数。
例如,交换两个变量的值不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其空间复杂度就是O(1)。
2. 线性空间复杂度,O(n)。
线性空间复杂度表示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与输入规模成正比。
例如,对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进行遍历操作并存储结果的空间复杂度就是O(n)。
3. 对数空间复杂度,O(log n)。
对数空间复杂度表示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与输入规模的对数成正比。
杯形基础计算公式:°v杯型基础=下部立方体+中部棱台体+上部立方体-杯口空心棱台体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 以内的挖、填、运、找平.1 、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 )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 )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 、平整场地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 )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3 、注意事项(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 2 米计算。
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 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 米的中心线X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 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
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
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 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
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X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一)联合基础的计算⑴双柱联合基础的偏心计算:程序在进行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由于两根柱子上部荷载不一致而产生的偏心的情况。
因此算出的基础底面积是对称布置的。
这种计算方法对于两根柱子挨得很近,比如变形缝处观柱基础计算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两根柱子挨得稍微远一些的基础,则会有一定误差。
此时需要设计人员人为计算出偏心值,在独基布置中将该值输入过去。
然后再重新点取“自动生成”选项,程序可以根据设计人员输入的偏心值重新计算联合基础。
⑵双梁基础的计算:建议直接在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然后再在梁下布置局部筏板。
(二)砖混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砖混结构一般都做墙下条形基础,构造柱下一般不单独做独立基础。
有的时候设计人员会发现JCCAD软件在构造柱下生成了独立基础。
这主要是因为读取了PM恒十活所致。
这种荷载组合方式没有将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平摊到周边的墙上。
设计人员可以在荷载编辑中删除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并在附加荷载中在周边的墙上相应增加线荷载值。
或者设计人员也可以直接读取砖混荷载,因为砖混荷载自动将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平摊到周边的墙上了。
(三)浅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浅基础如墙下条基等,在对基础底板配筋时是否该考虑最小配筋率,目前在工程界还有争议。
《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规定柱下独基底板的最小配筋率,而《混凝土规范》对于混凝土结构均有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目前JCCAD软件对于独立柱基没有按最小配筋率计算,对于墙下条基缺省情况下按照0.15%控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四)基础重心校核⑴“筏板重心校核”中的荷载值为什么与“基础人机交互”退出时显示的值不一样?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对于梁板式基础,由于有些轴线上没有布置梁或板带,造成荷载导算时没有分配到梁或板带上,从而使两种方式所产生的重心校核值不一致。
②地下水的影响:“筏板重心校核”中的荷载值没有考虑地下水的影响,而“基础人机交互”退出时显示的值考虑了地下水的影响。
⑵对于带裙房的主体结构,筏板重心校核该如何计算?对于带裙房的主体结构,“筏板重心校校”主体应该与裙房分开计算,而且主要是验算主体结构的重心校核。
(五)弹性地基梁结构5种计算模式的选择弹性地基梁结构在进行计算时,程序给出了5种计算模式,现对这5种模式的计算和选择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⑴按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不考虑上部刚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工程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只有当该方法时基础设计不下来时才考虑其他方法。
⑵按考虑等代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该方法实际上是要求设计人员人为规定上部结构刚度是地基梁刚度的几倍。
该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基础发生整体弯曲的程度。
而上部结构刚度到底是地基梁刚度的几倍并不好确定。
因此,只有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荷载分布不均匀,并且用模式1算不下来时方可采用,一般情况可不用选它。
⑶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式3与模式2的计算原理实际上最一样的,只不过模式3自动取上部结构刚度为地基梁刚度的200倍。
采用这种模式计算出来的基础几乎没有整体弯矩,只有局部弯矩。
其计算结果类似传统的倒楼盖法。
该模式主要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很大的结构,比如高层框支转换结构、纯剪力墙结构等。
⑷按SA TWE或TAT的上部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架计算: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最理想,因为它考虑的上部结构的刚度最真实,但这也只对纯框架结构而言。
对于带剪力墙的结构,由于剪力墙的刚度凝聚有时会明显地出现异常,尤其是采用薄壁柱理论的TAT软件,其刚度只能凝聚到离形心最近的节点上,因此传到基础的刚度就更有可能异常。
所以此种计算模式不适用带剪力墙的结构。
另外,设计人员在采用《JCCAD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附录C中推荐的基床反力系数K时,该值已经包含上部刚度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考虑一次。
⑸按普通梁单元刚度的倒楼盖方式计算:模式5是传统的倒楼盖模型,地基梁的内力计算考虑了剪切变形。
该计算结果明显不同与上述四种计算模式,因此一般没有特殊需要不推荐使用。
(六)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筏板基础时,倒楼盖模型和弹位地基梁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很大,为什么?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⑴弹性地基梁板模型采用的是文克尔假定,地基梁内力的大小受地基土弹簧刚度的影响,而倒楼盖模型中的梁只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粱,其内力的大小只与核板传递给它的荷载有关,而与地基土弹簧刚度无关。
⑵由于模型的不同,实际梁受到的反力也不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支座反力大,跨中反力小。
而倒楼盖模型中的反力只是均布线载。
⑶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了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而倒楼盖模型的底板只是一块刚性板,不受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
⑷由于倒楼盖模型的底板只是一块刚性板,因此各点的反力均相同,由此计算得到的梁端剪力无法与柱子的荷载相平衡,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计算出来的梁端剪力与柱子的荷载是相平衡的。
(七)为什么同一个梁式筏板基础,采用梁元法计算和采用板元法计算二者之间会相差较大?工程实例:某工程采用梁式筏板基础,基础布置如图1所示(图略),基床反力系数均取20000Kn/m3,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图略)通过图2所示的结果可知,两种计算模式所产生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计算模型的假定不同。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⑴梁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的计算是按照带翼缘的T形梁计算的,梁翼缘宽度确定的原则是按各房间面积除以周长,将其加到梁一侧,另一侧再由那边相应的房间确定,最后两侧宽度叠加得到梁的总翼缘宽度。
⑵板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的计算仅按照矩形梁计算,没有按照T形梁计算。
⑶梁元法计算筏板时,板仅仅是按四边嵌固的楼盖方式计算它的内力和配筋,不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的作用。
⑷板元法计算筏板时,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楼板进行内力计算,能够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作用的影响。
(八)基础沉降计算时,为什么会出现沉降计算值为0?这主要是因为基础埋置太深,基底附加应力为0,甚至于负数所致。
(九)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计算⑴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物理意义:单位面积地表面上引起单位下沉所需施加的力。
⑵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①静载实验法:(有一张压力-沉降曲线图,图略)计算公式:K=(P2-P1)/(S2-S1)其中,P2.P1——分别为基底的接触压力和士自重压力,S2、S1——分别为相应于P2.P1的稳定沉降量。
②经验值法:JCCAD说明书附录二中建议的K值。
(十)单桩刚度的计算⑴竖向刚度:①根据《桩基规范》附录B确定:ρNN=1/(ξNh/EA 1/C0A0)②根据静载试验Q-S曲线计算:ρNN=ξ×Qa/Sa⑵弯曲刚度:根据《桩基规范》附录B中表B-3提供的弯曲刚度公式K=[αEI(A2B2-A1B2)]/(A2C1-A1C2)式中,α--桩的水平变形系数(按《桩基规范》第5.4.5.1条计算)A1、B1、C1、A2、B2、C2等分别为函数影响值,详见附录B中表B-6。
第十九章其他问题(一)结构周期比的计算⑴结构第一平动振型的选择①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平动系数所占百分比;②结构空间振型图中所显示的振动为整体平动;③该振型所对应的地震剪力值为最大。
⑵结构第一扭转振型的选择①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扭转系数所占百分比;②结构空间振型图中所显示的振动为整体扭转。
⑶将第一扭转振型的所对应的周期值与第一平动振型所对应的周期值相比即得周期比。
(二)为什么SATWE软件在调整0.2Q0系数时要默认最大值为2.0?如果想突破最大默认值该怎么办?SATWE软件在调整0.2Q0系数时将最大值默认为2.0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各层地震剪力都一样的情况,从而使计算结果失真。
此外,如果不控制最大值,也可能使某些层的构件内力过大而无法设计。
如果设计人员想突破该默认值的限制,可以直接建立0.2Q0文件(文件名为SATINPUT.02Q),程序合自动读取设计人员输入的调整系数。
(三)为什么有时候弹性楼板下的位移值小于刚住楼板下的位移值?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人员定义了弹性板6,当其结构的变形由面外变形控制时,由于定义了弹性板6,其面外刚度大于刚性板的面外刚度,则位移就减小。
当某结构的变形由面内变形控制时,弹性板6的面内刚度小于刚性板的面内刚度,则位移就增大。
(四)模拟施工1、模拟施工2和一次性加载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高层建筑结构当竖向恒载一次加上时,其上部的竖向位移往往偏大,为了协调如此大的竖向位移,有时会出现拉柱或架没有负弯矩的情况。
而在实际施工中,竖向荷载是一层一层作用的,并在施工中逐层找平,下层的变形对上层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结构的竖向变形在建造到上部时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因此不会产生一次性加荷所产生的异常现象。
程序对竖向恒载作用专门做了处理,可以考虑施工加荷的这种因素。
施工模拟1:它就是上面说的考虑分层加载、逐层找平因素影响的算法;施工模拟2: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放大10倍后再做施工模拟l。
采用算法2时,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较为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轴力远大于往轴力的不合理情形。
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将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竖向位移差减小,从而其剪力减小,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约而导致的重分配,所以施工模拟2的荷载分配结果,更接近千手算结果。
一次性加载:各种荷载一次性加到结构中。
(五)如果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规定中的值该怎么办?对于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中规定的值的这种情况,一般在地震报告中都会提供地震最大影响系数α值,设计人员只要在SATWE软件中将该值输入进去即可。
(六)混凝土柱的单、双偏压计算该如何选择?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桩桩的受力状态都是双偏压。
但规范并没有要求所有的政柱都按双偏压计算。
是否应按双偏压计算应根据规范决定。
比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6.2.4条规定,角柱应按双向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目前的SATWE软件提供了两种方式计算双偏压。
第一种是在“设计信息”里按双偏压计算,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值多解,而且计算结果较大;第二种是设计人员可以先按单偏压计算,然后再在“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按双偏压验算。
这种方法得出的计算值是唯一的,而且结果也不大。
一般来讲,该结构能够通过双偏压验算也就可以了。
(七)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该如何选择?“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此项选择对结构的刚度、周期、位移、梁的内力计算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梁的弯矩值。
一般而言,对于异型柱结构,宜采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对于矩形柱结构,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安全储备而不选择它。
(八)结构振型数的选取振型组合数既不能大小,也不能过大,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地震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会消耗掉很多计算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