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春朱自清教案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3篇春朱自清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体会美感。
⑴能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作者从春这一背静中,分离出哪些图景来写的?并体会作者对春景的特殊感悟与喜爱之情。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物的技巧,来学习作者调动感官来感知春的方法,并找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句等,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语言的精妙之蕴。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朗读,能复述课文,体会美感。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的技巧,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及语言的精妙。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⑴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热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1、重点:⑴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感知过程中所蕴涵的情韵。
⑴品味绘春图中所含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及优美的语句。
2、难点:⑴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方法。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技巧,学习并掌握作者调动感官感知周围、感知世界的方法。
3、教学突破:⑴读通、读懂课文,品味文章的意蕴和情韵。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原理及分想思维技巧,形成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地联结起来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春天是绚丽多彩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曾对春怀有特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描绘的一幅幅春天的图画吧,同作者一起领略和感悟春天的美!2、在学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是怎样的?3、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2页,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作者笔下的春是怎样的一幅图画?与我们大家心中的春是否相同呢?学生活动:1、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心中的春天的景象。
There is no desperate situation in the world, only people who are desperat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朱自清《春》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朗润酝酿卖弄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朗润卖弄呼朋引伴黄晕舒活花枝招展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涨藏二、能力目标学习__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盼春第二部分(2-7)绘春(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颂春三、写作思路《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
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
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__的主旨。
四、写作特点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
例如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
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春天,抓住了春的特征进行描写。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难点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释词、熟读课文、初步分析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朱自清的《春》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朱自清的《春》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朱自清春教案9篇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板书文题)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
(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2)释义。
(结合注解,理解词义)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
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朱自清《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朱自清的散文《春》,位于教材第八章“散文欣赏”第二节。
文章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对春天氛围的感受以及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特点,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2. 领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阅读,指导学生注意散文的写作特点。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描绘的春天景色,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2)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题,选取文章中的另一段描写,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春》2. 作者:朱自清3. 散文的写作特点4. 春天的美好景色5. 例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2. 答案:(1)比喻:如“春雨绵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拟人: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母亲笑逐颜开”。
(2)示例:春天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万物生长的喜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收集关于春天的诗句、名言,进行分享。
朱自清《春》优秀说课稿(精选10篇)朱自清《春》优秀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春》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朱自清《春》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朱自清《春》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朱自清《春》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品味语言,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学习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可以朗读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可以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学习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她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用他们那颗敏锐的心灵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今天我就要带同学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心中的春天——板书课题《春》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朱自清————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嗡嗡散在草丛里酝酿应和黄晕蓑笠抖擞卖弄眨眼你认为重要的生字新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组朗读:(每四人一组)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3.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请再次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回答)四、品味语言,学习修辞(形式:合作探究)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春》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朱自清《春》教案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
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
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
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
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查字典。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1)东风来、脚步近(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3)春草(4)春花(5)春风(6)春雨(7)迎春(8)新(9)美(10)壮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
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
(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
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
朱自清原文《春》(优秀9篇)在中国只要提到写春天的现代散文,似乎没有人能绕开朱自清的《春》。
这一篇貌似中学生习作的文章何以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春》--朱自清
个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
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
A、学习文中比喻、拟人、衬托的写作手法。
B、能够复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图。
C、理解文章末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三、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你们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
波澜壮阔的大海,喷薄而出的红日,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心旷
神怡,充满期待,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春天更是大自然
的杰作。
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都赶着去赞美去歌颂,你们也
经历过十几个春天了,有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诗甚至一首
歌来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
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
《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
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
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
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
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
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
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草、花、风、雨、人。
)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2)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它又是哪几幅画拼接而成的呢?每幅画又展现了怎样的内容呢?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A、看到了山,水,太阳。
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B、文章哪些词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特点呢?(“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运用了比喻你人,形象生动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
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
(教师明确:嫩、绿、多)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草悄无生息的生长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最后要求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春草图这一自然段)
春花图:(自由阅读第四段)思考:第四段描绘了春天花的哪些特点?(花多,争艳,花香)
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呢?
春风图:(抽同学朗读)提问:
(1).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2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
3、4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
(2).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追问:用哪些词呢?(.小鸟的鸣叫声写得最详细。
追问: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宛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
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并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
第二课时
个人教学设计:春雨图:
1.齐读第6段,读后看老师出示的投影片上所提的问题,思考、
准备回答。
问题: [问题解答(提示)]
(1).文中是怎样描写春雨图的?(先写春雨的特点:细密和
轻盈,再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
(2).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像牛毛”
写雨丝的紧密;“像花针”写细雨的闪光;“像细丝”写细雨的
细长。
)
迎春图:
.指名读第7段,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 [问题解答(提示)]
(1).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是什么?(.写人,画出一幅
人们迎春的图画。
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
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农村。
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
了。
)
(2).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舒活”、“抖擞”
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
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
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的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人
勤奋、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
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3.齐读文末三段。
学生质疑,然后老师提问。
问题: [问题解答(提示)]
(1).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这个比
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突出
了春天的“新”和它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
(2).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花枝
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
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3).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这是揭示春
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
)
小结: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的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
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三).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
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
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颂扬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前,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