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解比例
- 格式:docx
- 大小:12.13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解比例》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安排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4、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5、说学情、学法:学生是在学习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解比例的,对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已经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要采用了以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想)现在跟老师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园去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说图片的认识,适当教育)(这样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注意。
)复习引新出示按1:25制成,模型高度是5.86米,实际高度是146.5米的金字塔图片(1)同学们请用这四个数写一个比例,(请学生展示作品)。
(2)比例同学们已经写出来了,那么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3)(表扬学生)(4)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齐说)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方程及答案x : 10= 4 : 0.4 : x=1.2 : 2111 2: 5 = 4: x 0.8:4=x:8 x=3:121.25:0.25=x:1.6224 4.5 6x : 3 =6: 25x := 2.245:x=18:26解比例:1232.8:4.2=x:9.610 :x= 8:2.8:4.2=x:9.63 1x : 24= 4 : 38:x=8 ■ 6 _ —X.122.4 = x36 54 x = 30.6 1.0. 6 : 4 = 2.4 : x 6 : x=-12 =x1、工程队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修完。
修10天后,每天多修40米,再修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2、 农场挖一条水渠,头5天挖了 180米,照这样速度,又用了 16天挖完 这 条水渠。
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3、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行了 350千米,照这样计算,共要行 9 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 4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32千克,照这样计算,7吨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 克?5、机床厂4天能生产小机床32台,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20台小机床需几天?=X • =:511 4 2511:xx :0.712 5 3614210 : 50= x : 40 6 : 181.3 : x = 5.2 : 20 x : 3.6 =16 204.6 = 8 02 = x 3 x 8= 646、测量小组把一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它的影子长度是同时测得电1.6 米,线杆的影子长度是4米,求电线杆高多少米?标杆直立在地面上,量得影子长度是1.2 米,这棵树高是多少米?8、修路队修一段路,头3 天修了135 米,照这样速度,又修了8 天才修完这段路,这段路长多少米?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甲乙两地相距405 千米,头4 小时行驶了180 千米,剩下的路程还要行多少小时?10、某印刷厂计划三月份印刷课本20000 本,结果上旬就印刷7000 本,照这样速度,三月份可以多印刷多少本?11、用5 辆同样汽车运粮食一次能运22.5 吨,照这样计算,要把36 吨粮食一次运完,需要增加多少辆这样的汽车?12、服装厂生产制服,前3 个月生产0.48 万套,照这样计算,今年可以生产制服多少万套?13、农场用3 辆拖拉机耕地,每天共耕225 公顷,如果用5 辆同样的拖拉机,每天共耕在多少公顷?14、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 千米,12 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航行4 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15、100 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 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 吨,需黄豆多少吨?6、一个房间,用边长3 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32 块,如果改用边长4 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9、把3 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影长1.2 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 米,求旗杆的高是多少米?40 .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 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 千米。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方程及答案解比例:1113 2: 5 =4 :x 0.8:4=x:84 :x=3:122244.5 6x : 3 =6: 25x : = 2.245:x=18:263 14 35 11x :24= 4 : 38:x= 5 : 48: 6 =x: 121 10.6 1.0. 6 : 4 = 2.4 : x6 : x=- •12 = 5 3x1 1x :10= 4 :0.4:x=1.2:212 32.4 = x1.25:0.25=x:1.62 8 36 54 9 = xx = 32.8:4.2=x:9.61 1 110:x= 8:2.8:4.2=x:9.61.3 : x = 5.2 : 20 x : 3.6 =6 : 18天多修40米,再修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2、 农场挖一条水渠,头5天挖了 180米,照这样速度,又用了 16天挖完 这条水渠。
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3、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行了 350千米,照这样计算,共要行 9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 4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32千克,照这样计算,7吨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 克?5、机床厂4天能生产小机床32台,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20台小机床需 几天?6、测量小组把一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它的影子长度是 1.6 米,同时测得电线杆的影子长度是 4 米,求电线杆高多少米?2=x :511 4 25 1 1— :x x : 一 0.7 :— 12 5 36 14 210 : 50= x : 4016204.6 = 8 02 = x3 x 8= 641、工程队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360米,30天修完。
修10天后,每7、要测量一棵树的高度,量得树的影子长度是8.4 米,同时用一根2 米长的标杆直立在地面上,量得影子长度是 1.2 米,这棵树高是多少米?8、修路队修一段路,头3天修了135米,照这样速度,又修了8 天才修完这段路,这段路长多少米?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头4小时行驶了1 80 千米,剩下的路程还要行多少小时?10、某印刷厂计划三月份印刷课本20000本,结果上旬就印刷7000 本,照这样速度,三月份可以多印刷多少本?11、用5 辆同样汽车运粮食一次能运22.5 吨,照这样计算,要把36 吨粮食一次运完,需要增加多少辆这样的汽车?12、服装厂生产制服,前3 个月生产0.48 万套,照这样计算,今年可以生产制服多少万套?13、农场用3 辆拖拉机耕地,每天共耕225公顷,如果用5 辆同样的拖拉机,每天共耕在多少公顷?14、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 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航行 4 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15、100 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 吨,需黄豆多少吨?6、一个房间,用边长3 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32块,如果改用边长4 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9、把3 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影长1.2 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 4.8 米,求旗杆的高是多少米?40.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 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解比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3. 比例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比例的特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2)解比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生活,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技巧。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等。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面试试讲设计(10
分钟)
(内含教学设计和答辩题目参考答案)
面
试
试
讲
必
备
(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在最后)
一、面试试讲要求。
题目:解比例
内容:解比例。
基本要求:
(1)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要有师生互动;
(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六年级数学 比例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 ×1。
5=y ×1.2可知x :y=1。
2: 1.5.4、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5 、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 和x 成正比例,因为:y ÷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一定)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说教学过程: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
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练习巩固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3篇】教学内容:解比例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说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解比例。
51=25x x 2=5.311.2 32=15x x 5.2=4.01二、填空1.车轮直径一定,所行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 )比例。
2.因为每度电的价格一定,所以电费和用电的度数成( )比例。
3. 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路程÷( )=时间 路程÷( )=速度总价÷( )=数量 总价÷ ( )=单价 三、判断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3.X 和Y 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 -7Y =0,X 和Y 不成比例。
(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 四、解决问题 1.2.小明买9本练习本花了4.5元,如果买同样的练习本20本需要付多少元?3.小明买9本练习本花了4.5元,如果用20元钱买同样的练习本,可以买多少本?4.运一批煤,18次运了90吨,照这样计算,14次可以运多少吨?5.运一批煤,18次运了90吨,照这样计算,多少次才能运完140吨煤?6.用8辆卡车每天可运货128吨,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卡车11辆,每天可运货多少吨?7.一种水管,40米重60千克。
现称得一捆水管重270千克,这捆水管共长多少米?8.华南服装厂3天加工西装180套,照这样计算,要生产540套西装,需要多少天?9.王师傅生产25个零件需要1.5小时,照这样计算,生产125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10.把一根3m长的标杆直立在地上,测得影长2.7m,同时测得旁边一棵树的影长比标杆影长多3.6m,这棵树高多少米?1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0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12.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400m,15天可以修完。
结果12天就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参考答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解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书本第42面的例题2.思考:
1、先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未知数。
3、会解两种形式的比例。
三、学生全面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学,教师巡视,重点关注学困生。
1、先要求学生熟悉比例的基本性质,万一忘记了的可以看书;
2、让学困学生分步计算,对简易方程解法不熟练的要优秀学生帮教。
四、自学检测
1、判断下面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2、什么叫解比例?
3、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
五、当堂训练
(一)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43~43第8~11题。
(二)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