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区——四川瓦屋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9
四川瓦屋山旅游区玉屏森林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名称:四川瓦屋山旅游区玉屏森林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委托单位:四川瓦屋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评审意见: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四川眉山洪雅县瓦屋山旅游景区玉屏度假区(前身为玉屏山庄)的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规划的成果内容由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两部分组成。
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是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整体,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划是统筹安排并指导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玉屏旅游度假区的生态林地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法规依据的专项指导性文件。
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在遵守总体规划的同时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
瓦屋山地区玉屏森林旅游度假景区由于未包括在之前瓦屋山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当中,所以本次针对该地的详细规划应对应于瓦屋山地区整体景区开发的框架内进行。
本规划也正是着眼于旅游大景区的旅游结构而进行的一次延伸于总规内容的详细规划。
本次规划年限为2019-2019年。
规划范围及规划面积规划范围原则上以规划委托方所提供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内之玉屏旅游度假区域1/500测绘地形图所包含范围为准,规划面积约为12.5公顷。
规划背景1、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背景:项目所在区域玉屏属四川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瓦屋山又称“居山”、“蜀山”,主山海拔3522米。
这里有动物470多种,其中有大熊猫20多只、野牛300多头。
植物有3900多种,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数的60%。
第四纪冰川保留下来的植物珙桐、桫椤、水青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满山皆是。
瓦屋山因其有面积达30万亩的天然珙桐林而被人誉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
其60万亩的天然杜鹃林,有杜鹃品种40多个,其中被英国皇家植物辞典收入并以瓦屋山命名的就达17种之多,瓦屋山因此又多了一个“世界杜鹃花王国”的美誉。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洪雅县境内,总面积达七百平方公里(105万亩)。
而本规划玉屏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由于地处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因此在规划上应持相当的谨慎态度。
通过旅游发展布局、相关能源产业联动、大项目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等多种手段,全面整合、盘活和优化瓦屋山各种显性和隐性旅游资源。
委托客户:四川瓦屋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区位: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西南部瓦屋山镇境内项目规模:24万亩完成时间:2006年核心资源:山林资源项目类型: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效/后续进展:有效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明确景区发展战略方向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支脉大相岭东南麓,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西南部瓦屋山镇境内(西部位于雅安境内),西临荥经县,北接雅安市,距成都180公里。
瓦屋山旅游区由瓦屋山森林公园和瓦屋山水库区共同组成,其中瓦屋山森林公园的前身瓦屋山自然保护区。
规划诉求:落实四川省和眉山市、洪雅县相关旅游规划,以及各级领导关于加快瓦屋山旅游业发展的指示精神。
明确瓦屋山旅游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中的准确定位,为更好发挥旅游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开发企业业务拓展方面提供战略性指导方案。
综合定位:生态山水度假区组成的以山水观光为重点、休闲度假为主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发展定位/形象口号:云雾方舟,山水瓦屋核心创意:通过旅游发展布局、相关能源产业联动、大项目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等多种手段,全面整合、盘活和优化瓦屋山各种显性和隐性旅游资源,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提高瓦屋山的综合竞争力,最大程度推动瓦屋山旅游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总体布局——一轴:旅游发展主轴两核:山林风貌圈层水体景观圈层一心:旅游接待枢纽中心七区:★仙台道教文化展示区★山顶台地森林观光区★水库休闲旅游体验区★山地溪瀑运动体验区★珙桐生态体验旅游区★综合旅游服务接待区★瀑布洞天风情游览区亮点项目:象尔山庄——以雪山、森林、云海、树挂等生态环境为大背景,将象尔山庄改造成为“生态型、特色型、环保型”的生态建筑与住宅,增添“雪景、雪情、雪趣”等戏雪活动。
太清宫——依托于张道陵在瓦屋山悟道的文化根基,建设太清宫,该宫殿的建设要符合“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彰显“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使瓦屋山的鸳鸯池和太清宫成为中华道教的朝祭“圣地”。
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2017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一)主要职能。
一是受县政府委托履行景区管理职能,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牵头制定实施瓦屋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办法,对景区进行管理服务。
二是根据县政府委托,负责牵头制定景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审批、监督、管理景区的建设项目提供服务;负责景区土地的规划、征用、开发、管理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出租、转让等工作。
三是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实施景区的道路、通讯、电力、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四是对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服务。
五是负责景区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
六是负责景区的招商引资、整体营销、对外宣传和会节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
七是负责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7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夯实要素保障。
完成朝田坝区域45户和相大坪区域60户征地搬迁工作;建成投用35KV输变电站、10KV输电线路、CNG配气站、通信基站等项目,王坪、场镇、金花桥污水处理厂正在加速推进。
二是抢抓配套项目。
完成王坪花海打造和大坝观景平台及停车场,正在加快推进石岗湾安置区项目、环雅女湖游步道、温德姆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瓦屋山特色场镇、王坪花海等项目。
三是景区快速推进。
建成投用游客中心、瓦屋山居、朝田坝广场等9个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瓦屋山金花桥-珙桐脱挂式索道(1号索道)、古佛坪综合接待区项目、象尔综合接待区项目和鸳鸯池改造工程等10个项目。
四是完善推进机制。
深化“看板”“清单”“亮灯”管理制度,做到及时催办、按时销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二、部门概况瓦屋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是洪雅县政府派出机构,内部设置4个机构,包括:办公室、规划和工程建设部、招商和市场营销部、景区管理部。
属于一级预算单位,无下设机构。
三、收支决算总体情况说明2017年瓦屋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本年收入合计425.6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425.66万元,占100%;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0万元,占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0万元,占0%;事业收入0万元,占0%;经营收入0万元,占0%;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万元,占0%;其他收入0万元,占0%。
中国最可怕的原始森林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普通的旅游已经越发的满足不了一些朋友了,因此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喜欢户外探险。
我国地大物博,可以探险的旅游景区有很多,但有一处,却一直是旅游探险者的禁区,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三角”,更是列为世界旅游禁地!它就是我国四川省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迷魂凼。
由于瓦屋山迷魂凼与百慕大魔鬼三角同处“死亡纬度线”上,因此,瓦屋山迷魂凼又被很多地质工作者和探险者们称为“陆地上的百慕大三角” ,它是我国的六大禁区之一。
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距成都180公里,距乐山100公里,占地面积105万亩,气势恢弘,在大地上突然崛起,是最大的方山。
海拔2830米的瓦屋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山顶是一座大平台,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四方的山形酷似一座房屋,别具特色。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最大的原始天然林,由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组成。
风景美不胜收,以落叶乔木等为主,植被资源丰富,丛林茂密;是杜鹃花的王国,拥有世界上最多品种的杜鹃花;拥有被称为“植物熊猫”的鸽子花——珙桐;还有五花八门的珍稀动物等,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博物馆。
这里还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据说春秋时期,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就是在瓦屋山隐居。
汉代张道陵在瓦屋山创立五斗米教,并且留下《张道陵碑》。
明朝时期,张三丰到瓦屋山修行,并且创下“屋山派”。
从古至今瓦屋山都吸引了很多名人骚客来访,因此也为瓦屋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名句,和以秀美闻名天下的峨眉山遥相辉映,并称为“蜀中二绝”。
但谁能想到,它竟被称为“妖山”,在明清两朝被封山四百多年。
传说瓦屋山居住着很多妖怪,常年被黑雾笼罩,经常发生一些离奇惨剧。
很多进山采药、打猎的人,或是信男信女,都无缘无故地在山中死去。
当地人认为是山中的道士谋财害命,群起抓住了观中的道士报官,并且烧掉了道观。
当地官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与道观毫无关系,而且都是死在同一个地方的。
瓦屋山下古镇景点介绍
瓦屋山下古镇景点有:
老街:老街保存完好,青石板路、木结构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充满了历史的气息。
古桥:瓦屋山下古镇的古桥也是一大看点,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古桥上长满了青苔和杂草,但依然坚固耐用。
寺庙:古镇的寺庙也是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有的寺庙香火鼎盛,有的寺庙则幽静宁谧,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古民居:瓦屋山下的古民居也是值得一看的景点,这些民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距成都180公里,占地面积104万亩,由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组成。
核心景区瓦屋山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兵家必争之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的来说,瓦屋山下古镇景点众多,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都值得一游。
四川瓦屋山旅游区太清宫及道教文化体验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四川瓦屋山旅游区太清宫及道教文化体验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209一、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四川眉山洪雅县瓦屋山旅游景区太清宫组群及道教文化体验区的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规划由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两部分组成。
规划说明书和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划是指导瓦屋山顶道教文化进行保护与更新并进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规划区内的各项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法规依据的专项指导性文件。
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在遵守总体规划的同时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
二、规划背景瓦屋山概况瓦屋山一带是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眉山市洪雅县境内,总面积700平方公里(105万亩),园内最高海拔3522米,山清水秀,自然景观非常幽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
瓦屋山是公园内面积最大、景观资源最为丰富的景区。
自唐宋以来,瓦屋山因其神奇的景观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享誉华夏。
三、规划原则1、生态的原则2、人文的原则3、综合效益及首选效益的原则四、规划总平面布局分析本次规划,场地设计的原则及空间打造是项目的重中之重。
本规划的选址及设计,要做到言之有物,理在其中,建设的目的并不在于将山顶鸳鸯池以实体的方式充盈和占据,而应强调奥与旷的辩证法,空间虚与实的变化,突出气场,将道教审美观与阴阳观、时空观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出来。
总平面图需要在设计当中着重突出的是:风水环境的内涵,道教义理的真谛,以及游客体验道教的最佳方式。
1、总体空间结构:葫芦为底,两翼包夹2、西侧一线北斗七星图式3、东侧一线人体养生图式4、鸳鸯池腹地的“葫芦——大太极”图式五、旅游服务设施系统规划鸳鸯池道教文化体验区规划是服务于人的旅游活动的,因此不可避免地需适当满足正常活动应提供的便利服务设施,完善各类环境的设施,如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交通指标设施、宣传设施、环境艺术小品及其他设施,为人们置身其中提供设施支持,营造各类人性空间与各类设施对人的亲近感,体现人本的关怀。
四川眉山瓦屋山大酒店整体改造熊涛【摘要】通过对瓦屋山风景区瓦屋山大酒店的保护与更新改造,探讨旅游宾馆的开发策略、改造模式、开发主题.同时介绍了酒店建筑群各个功能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2页(P116-117)【关键词】风景区;改造;酒店【作者】熊涛【作者单位】北京中奥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市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46.31 项目背景1.1 项目概况瓦屋山大酒店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境内,是瓦屋山风景区的重要接待场所,由于酒店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其设计理念落后于时代,建筑老化严重,酒店已经停止营业数年,为覆盖需求与提升整个景区品味,本项目对酒店客房、公共区、辅助用房及景观绿化进行量身改造。
1.2 酒店现状酒店现状功能分为客房区、接待区、餐饮区、办公区、后勤辅助区。
大部分建筑为上世纪90年代初所建。
除客房楼为砖混结构外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图框架结构。
各区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酒店内现状交通布局通畅度较差,场地高差比大,道路分为5m和3m两级,路面质量老化。
但酒店内部主要道路绿植茂盛,树种丰富,景观层次分明。
酒店内部原有的设施保存完好,具有较好的风景区建筑的风貌,特别是酒店周边的峡谷和绵延不断的山脉,构成了独特的空间体系和景观氛围,如图1所示。
2 改造策略和模式瓦屋山风景区是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有着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瓦屋山大酒店的改造中应尽可能的突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现眉山文化的精髓,彰扬眉山的文化精神。
2.1 改造目标瓦屋山大酒店是我国早期开发旅游资源的产物,见证了瓦屋山风景区的时代变迁,由此确立了改造目标为:①将眉山丰富的历史资源与瓦屋山风景区的自然资源紧密结合——提升景区文化底蕴,打造地标式风景名片;②将促进景区的产业转型与环境保护结合——提升风景区功能品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案例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是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南大门,幅员面积731.4平方公里,海拔1154米至2830米,山顶平台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亚洲最大桌山,2017被《中国地理》评为“最美桌山”。
即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也曾是四川省级挂牌督办的10个突出环境问题之一。
洪雅县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把整治、保护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康养旅游,努力践行“两山”理念,创新建立了“治山、护山、养山、富山”长效工作机制,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主要做法与成效⑴政府主导“治山”一是领导挂帅,重拳“治山”。
成立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洪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抽县级各部门精英、业务骨干、执法人员150余人,分设矿山退出组、水电整治组、依法调查组,每周定期研究自然保护区整改工作,迅速推进保护区内采(探)矿权全面退出、水电整改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科学“治山”。
印发《关于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电、采(探)矿企业环保问题整改方案》《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矿山退出实施方案》等文件,详细安排落实保护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明确保护区内所有矿权退出办法。
坚持“一站一策、一站一档”,分类制定整治措施、处置方案。
严查严办,依法“治山”。
依法对自然保护区内30家水电站进行执法调查,发放《告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电站业主书》,全面推进整治自然保护区14家矿山和30家小水电。
目前,14家矿山企业52个矿硐,地面生产生活设备设施已全部拆除,29家水电站关闭拆除、1家水电站保留整改,恢复生态植被338亩。
⑵全民参与“护山”一是落实责任,干部带头。
出台《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洪雅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乡镇党政“一把手”目标考核的通知》,与乡镇、部门签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把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占全年党政实绩考核比例的20%。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和《新五大旅游区建设试行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1•【字号】川办函[2006]196号•【施行日期】2006.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和《新五大旅游区建设试行标准》的通知(川办函[2006]196号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和《新五大旅游区建设试行标准》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二○○六年八月)近年来,我省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对于塑造我省旅游品牌形象,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间,我省以“中国第一山”等五大旅游区为重点,突出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完善、创汇创收能力强的旅游精品,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大旅游区3年累计投入250亿元,建设162个项目,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53.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31.93亿元。
2005年五大旅游区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6%,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93%,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政府赴云南考察团关于赴云南省考察旅游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川委厅[2006]7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省政府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发展的“3354”规划,提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内涵,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新五大旅游区,努力实现我省旅游由观光型为主向观光度假综合型转变,从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转变,促进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瓦屋山旅游攻略2016瓦屋山旅游攻略大全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境内,距成都180公里,占地面积104万亩,由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组成。
核心景区瓦屋山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道教发源地,中国鸽子花的故乡,世界杜鹃花的王国。
公园1993年5月建立以来,通过9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生态景区,并荣获了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称号。
山顶平台山顶基本为一平台,山顶平台面积极大,长宽均超过三公里,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南北长3375米,东西宽3475米,平均海拔2830米,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山顶平台(世界最大的山顶平台是南美洲的罗赖马山的山顶平台)。
山顶步游道一圈有十几公里,步行一圈需要5~6个小时。
最好第一天上午到达,下午登上山顶住在象尔山庄别墅里,第二天再在山顶转上一圈,第三天下山。
有时间的人士也可在山顶常住避暑、疗养之类的。
山顶象尔山庄别墅区(中国最高的山顶木屋别墅)后瓦屋山顶滑雪场有很大的草甸,只要获得允许,也可以搭帐篷。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禁止徒步。
车票往返40元。
司机都是林场的老师傅,技术极好,山路比较险,下山的时候在雾中还开得相当的快,坐的人手心冒汗。
据说瓦屋山存在一条“迷魂道”,一般人走进去出不来,很多探险家在里面迷失甚至饿死。
瓦屋山迷魂凼,纬度大约在北纬29°32'—29°34'之间。
这个纬度正好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神奇无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这是被探险家称作的“死亡纬度线”。
迷魂凼地形复杂,地质异常,入内常常出现罗盘失灵、钟表停摆等令人迷失方向的现象。
由于迷魂凼的神秘恐怖,当地政府在开发瓦屋山资源时,不得不将其划为旅游禁区,防止游人误入迷魂凼。
也由于它处的地理位置与百慕大三角在同一纬度上,被国内的地质工作者和探险者称为陆地上的“百慕大三角”。
四川瓦屋山导游词5篇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境内,距成都180公里,占地面积98.8万亩,由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组成。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瓦屋山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瓦屋山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眉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苏东坡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嵋翠扫雨余天”就是对瓦屋山的赞美。
瓦屋山四季可观日出、云海、神光、圣灯及“三个太阳”等奇观。
春看万亩杜鹃,夏观飞瀑流泉,秋赏满山红叶,冬睹南国冰雪。
看点瓦屋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空气湿度,风向等条件,极易出现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等神奇的天象景观,景观出现的几率比峨眉山金顶还要大,山顶象尔岩是观景的最佳位置。
瓦屋山植被茂密,种类繁多。
山上动物很多,在秋冬季节可在“野牛街”观赏羚牛群活动的壮观场面。
森林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也很丰富,既有庙宇殿堂,又有摩崖石刻,还有自唐以来的著名文人如岑参、陆游、苏轼、田锡、苏辙等在游历瓦屋山时留下的大量文化珍品。
传说瓦屋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传说当年太上老君骑着青牛出关“寻青羊之肆”,由草原故道入蜀,沿着青衣江流域来到瓦屋山传教布道,最后在瓦屋山升天,现在鸳鸯池畔的太上老君木雕神像虽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栩栩如生。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沿着太上老君足迹来到瓦屋山麓,尊奉太上老君为鼻祖,和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最后因为民出害斩蟒牺牲于瓦屋山,至今瓦屋山仍留有“张陵降蟒沟”遗迹。
介绍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山市洪雅县境内,占地面积104万亩,包括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区、玉屏人工-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
瓦屋山台顶海拔2800米左右,曾与峨眉山齐名天下,是历史上著名道教圣地,有“东有峨眉,西有瓦屋”之誉。
环抱山顶有82座山峰、84条岗峦,顶上可东望峨眉,西看贡嘎山,北望邛崃山,南眺晒金山。
瓦屋山台顶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四周悬崖峭壁。
(一)项目名称四川省崴螺山森林公园项目规划(二)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的原则:旅游区的界线范围,是根据旅游资源条件和区域旅游发展构想,确定合理的旅游区管辖范围而划定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是划定旅游区范围的主要依据,首先考虑到以自然的地貌、水文、植被等环境单元为基础,同时,为方便于管理,适当参考行政界线,并尽量少包括村镇建成区。
2、四川省崴螺山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边界与面积:规划区域行政范围包括长寿村、德中村、长缨村、英雄岭村,即自和新场沿县道往北至英雄岭的狭长地段,涵盖北端白湾水库(水口山水库)、观音洞水库,面积为368.78公顷。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质条件改善,旅游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高速增长,同时,现代生活越来越大的压力,也迫使人们寻求通过旅游等方式进行疏解,因此,旅游市场的需求日趋旺盛。
近郊休闲和假日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的主导,和新镇具有较好的发展近郊休闲旅游的区位优势。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和新镇周边如绵竹、什邡等地旅游资源破坏严重,短时间内旅游生产力难以恢复到灾前水平,造成了德阳市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需要新的景区提供新的产品满足旅游需求。
所以和新镇应抓住这次机会,提供优质产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GB/T17 77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德阳市旅游总体规划》;《德阳市旌阳区旅游总体规划》;《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总体规划》等。
四川瓦屋山旅游区太清宫及道教文化体验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名称:四川瓦屋山旅游区太清宫及道教文化体验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委托客户:四川瓦屋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评审意见: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四川眉山洪雅县瓦屋山旅游景区太清宫组群及道教文化体验区的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规划由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两部分组成。
规划说明书和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划是指导瓦屋山顶道教文化进行保护与更新并进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规划区内的各项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法规依据的专项指导性文件。
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在遵守总体规划的同时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年限为2007-2012年。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委托方所提供瓦屋山山顶鸳鸯池区域1/500测绘地形图所包含范围,规划面积15.23公顷。
瓦屋山概况瓦屋山一带是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眉山市洪雅县境内,总面积700平方公里(105万亩),园内最高海拔3522米,山清水秀,自然景观非常幽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
瓦屋山是公园内面积最大、景观资源最为丰富的景区。
自唐宋以来,瓦屋山因其神奇的景观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享誉华夏。
瓦屋山区植被丰富,有野生植物3500多种,被子植物科数占世界被子植物总数的60%,被誉为世界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
珍禽异兽野生动物达470多种。
目前这里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监测区。
由于地质作用,瓦屋山形成了向东向西两侧略倾的屋脊状地形,从任何角度望去,此山整体上都状如瓦屋,因此得名“瓦屋山”,因此有南宋著名文人李焘写下“瓦屋如庑平,金仙辟光景”的名句来形容瓦屋山的主峰山形。
山顶平台约11平方公里,南北长3375米,东西宽3475米,平均海拔2830米,高出著名的内蒙古“桌子山”681米,被有关地质专家认定为中国最高、最大的方山。
通过旅游发展布局、相关能源产业联动、大项目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等多种手段,全面整合、盘活和优化瓦屋山各种显性和隐性旅游资源。
委托客户:四川瓦屋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西南部瓦屋山镇境内
项目规模:24万亩
完成时间:2006年
核心资源:山林资源
项目类型: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规划成效/后续进展:有效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明确景区发展战略方向
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支脉大相岭东南麓,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西南部瓦屋山镇境内(西部位于雅安境内),西临荥经县,北接雅安市,距成
都180公里。
瓦屋山旅游区由瓦屋山森林公园和瓦屋山水库区共同组成,其中瓦屋山森林公园的前身瓦屋山自然保护区。
规划诉求:
落实四川省和眉山市、洪雅县相关旅游规划,以及各级领导关于加快瓦屋山旅游业发展的指示精神。
明确瓦屋山旅游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中的准确定位,为更好发挥旅游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开发企业业务拓展方面提供战略性指导方案。
综合定位:
生态山水度假区组成的以山水观光为重点、休闲度假为主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发展定位/形象口号:云雾方舟,山水瓦屋
核心创意:
通过旅游发展布局、相关能源产业联动、大项目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等多种手段,全面整合、盘活和优化瓦屋山各种显性和隐性旅游资源,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提高瓦屋山的综合竞争力,最大程度推动瓦屋山旅游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总体布局——
一轴:旅游发展主轴
两核:山林风貌圈层
水体景观圈层
一心:旅游接待枢纽中心
七区:
★仙台道教文化展示区
★山顶台地森林观光区
★水库休闲旅游体验区
★山地溪瀑运动体验区
★珙桐生态体验旅游区
★综合旅游服务接待区
★瀑布洞天风情游览区
亮点项目:
象尔山庄——以雪山、森林、云海、树挂等生态环境为大背景,将象尔山庄改造成为“生态型、特色型、环保型”的生态建筑与住宅,增添“雪景、雪情、雪趣”等戏雪活动。
太清宫——依托于张道陵在瓦屋山悟道的文化根基,建设太清宫,该宫殿的建设要符合“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彰显“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使瓦屋山的鸳鸯池和太清宫成为中华道教的朝祭“圣地”。
观光电梯——建造一条与兰溪瀑布同长的人造景观――瓦屋观光电梯,使其本身成为一大奇观,使得观光电梯与兰溪瀑布共同构成四川的“蜀中双绝”。
双洞溪亲水长廊——开辟“双洞溪——燕子洞——兰溪瀑布”之间的游览线路,打造一条以“瀑布、叠水、溪流”为景观主体,以“鸟语林、猴园”为活动主题的双洞溪旅游线路。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经验,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评价指标、申报程序等有深入研究,并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成功案例,旨在打造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创意休闲旅游综合体,阐述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