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
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与结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9:08:15.4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3期作者:邬玲娟[导读] 对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进行横断面调研邬玲娟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目的对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进行横断面调研,为制订提高静脉治疗水平的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运用省护理学会静疗专委会组织制订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对我院34个临床科室46个病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横断面调研。
结果当日调查663人,其中正在输液治疗498人,使用输液钢针输液94人、浅静脉留置针294人、CVC79人、PICC29人、输液港2人。
前臂和手背是外周静脉穿刺的主要部位选择;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的主要部位选择。
404例静脉导管中,268例无导管固定与维护操作不当;293例无敷料固定与维护操作不当。
结论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还应继续加强,护士“钢针零容忍”的意识还有待提高;34个临床科室未全部开展PICC置管技术;CVC部分患者导管的选择与实际输液治疗需求不相符;避免或减少关节部位穿刺的情况;需继续加强静脉留置导管的日常维护。
【关键词】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护理质量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是护理质控和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遵循评估流程和操作规范,根据患者情况、治疗方案、药物性质、治疗时间等进行评估,通过合理选择输液工具、规范留置静脉导管、落实有效的导管维护措施,可以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自原国家卫计委颁布实施的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起,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开始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阶段[1]。
横断面调研是医疗治疗监控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开展调查,可了解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的现状,为监控和改进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提供依据,也为评价和概述措施及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2]。
为规范我院静疗行为、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2021年11月16日对医院34个临床科室进行静脉治疗的横断面调研,具体报告如下。
某三级医院2015年医院感染横断面的调查与分析曾芹;王娟;雷清锋;薛志春【摘要】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的方式,调查2015年5月2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128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8%;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ICU(25.00%),其次为神经外科(10.42%)和放疗科(10.0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和其他部位感染;共检出病原体35株,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8株(25.80%)、铜绿假单胞菌5株(16.12%)、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12.90%)、大肠埃希菌3株(9.68%)和克雷伯菌属3株(9.6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05%.结论本次调查简单快速地反映了医院感染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下一步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控.【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34【总页数】2页(P4-5)【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调查【作者】曾芹;王娟;雷清锋;薛志春【作者单位】宁德市医院院感科,福建宁德 352100;宁德市医院院感科,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市医院院感科,福建宁德 352100;宁德市医院院感科,福建宁德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我院已连续多年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工作,为动态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我院于2015年5月21日进行了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15年5月2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出院、转科及死亡的患者,不包括新入院患者)共1283人,实查率为100%。
17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8·临床研究·医院感染是公认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它的发生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安全及医疗质量安全,因此,各医院应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利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是监测医院感染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1]。
为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近4年医院感染现状变化趋势,对2015~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2015~2018年某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
1.2 调查方法由院感专职人员和临床感控小组成员组成调查组(每50张病床配备2名调查人员),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采用查阅病历、床旁调查和必要时询问管床医生三者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填写统一设计的调查表。
1.3 统计学方法调查表回收后进行审核纠错,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2015~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共调查住院患者8 991例,实查率99.67%;发生医院感染268例,平均现患率2.98%。
调查当日有患者存在多部位感染,感染例次率为3.23%。
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
见表1。
表1:2015~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医院感染部位分布[n(%)]监测年月2015.102016.092017.122018.09合计调查例数 2 069 2 280 2 381 2 2618 991感染例数63(3.04)58(2.54)69(2.90)78(3.45)268(2.98)感染例次67(3.24)65(2.85)73(3.07)85(3.76)290(3.23)感染部位下呼吸道31(46.26)32(49.23)54(73.97)47(55.29)164(56.55)泌尿道12(17.91)7(10.77)5(6.85)15(17.65)39(13.45)手术切口10(14.92)7(10.77)8(10.96)15(17.65)40(13.79)血液4(5.97)2(3.08)2(2.74)2(2.35)10(3.45)腹腔内组织0(0.00)7(10.77)2(2.74)1(1.18)10(3.45)皮肤软组织2(2.98)1(1.54)0(0.00)0(0.00)3(1.03)器官腔隙4(5.97)5(7.69)0(0.00)0(0.00)9(3.10)胃肠道1(1.49)0(0.00)1(1.37)0(0.00)2(0.69)上呼吸道2(2.98)0(0.00)0(0.00)4(4.71)6(2.07)烧伤感染0(0.00)0(0.00)0(0.00)1(1.18)1(0.35)其他1(1.49)4(6.15)1(1.37)0(0.00)6(2.07)2.2 2015~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横断面日使用率为43.69%,其中治疗性用药占75.48%,预防性用药占18.92%,治疗+预防性用药占5.6%;单一、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分别占93.00%、6.75%、0.25%;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67.46%。
重庆市区县医院静脉输液质量横断面调查彭燕;赵红;熊成敏;李元静;赵希;蔡奕宏【摘要】[目的]调查本市区县级综合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目前所处水平及存在问题,为临床开展相关培训,提高输液质量管理,降低输液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本市3家区县级综合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护理单元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84个临床科室,2 214例输液病人,静脉输液率为77.99%;输液工具选择中,钢针使用率为45.98%,留置静脉针使用率为44.26%,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6.87%,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仅为2.89%。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者为22.00%;选择输液工具不当者为43.45%;相关并发症占调查人数的11.97%。
[结论]我市区县级综合医院,静脉输液在其临床应用普遍,且呈现多途径、长留置的趋势,但钢针使用现象尤为突出,在选择穿刺部位上存在风险,输液工具的选择和导管相关维护的正确率较低,增加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因此,护理人员的培训、输液工具的正确运用、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和导管相关维护质量管理已迫在眉睫。
【期刊名称】《循证护理》【年(卷),期】2018(004)011【总页数】4页(P1020-1023)【关键词】区县级医院;静脉输液;横断面研究;输液工具;静脉输液率;穿刺部位【作者】彭燕;赵红;熊成敏;李元静;赵希;蔡奕宏【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402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1],在疾病治疗和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临床实践的深入和护理服务的发展,静脉输液技术已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渐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知识与技能的临床实践,呈现出专业性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复杂、技术风险性日益增加的趋势[3]。
静疗小组横断面调查报告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依从性核查数据分析一、核查科室情况共核查19个科室,科室包括:PICU、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一区、ICU二区、结直肠外科、肝胆外科一病区、肝胆外科二病区、神经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胃肠腺体外科一病区、胃肠腺体外科二病区、器官移植科、中医科、EICU、急诊内科、急诊创伤、儿科三病区。
二、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肠外营养及输注及专用维护包使用情况所有科室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除心脏外科、儿科三病区未使用专用维护包外,其余均使用,使用率89.4%;除急诊内科和EICU未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剂外,其余科室均采用,使用率89.4%。
三、中心静脉导管的类型6个科室使用PICC,占31.5%,18个科室使用CVC,仅EICU未使用,占94.7%,1个科室使用输液港,占5.5%。
四、CVC固定方法有18个科室使用CVC,这18个科室的CVC都未采用免逢固定;除急诊内科未使用固定翼外,其余科室均采用(94.7%);有12个科室的CVC进行缝线固定,包括:急诊内科、器官移植科、中医科、胃肠腺体外科二病区、神经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PICU、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心脏外科、CCU、结直肠外科,儿科三病区,缝线率高达66.6%。
五、CVC留置数量及管腔使用情况有15个科室CVC留置1跟,3个科室留置2根,为:PICU、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CCU;所有使用CVC的科室均留置双腔通道,其中有11个科室的双腔通道正常使用,有4个科室的双腔通道只用一腔,另一腔闲置,为:胃肠腺体外科二病区、中医科、ICU一区、心脏外科;有3个科室的双腔通道存在另一腔堵塞情况,为:胃肠腺体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
六、中心静脉导管输液附加装置使用情况所有调查科室都使用了中心静脉导管,除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及儿科三病区未采用无针街头外,其余科室均采用;还在使用肝素帽街头的科室有: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一区、ICU二区、儿科三病区;有5个科室的中心静脉导管采用三通街头: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一区、ICU二区、EICU、CCU、心脏外科,多以重症病房为主,其中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一区、CCU、心脏外科的三通接头直接连接输液器或注射器。
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横断面调查摘要:随着静脉治疗安全意识的逐步深入,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传统输液工具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在临床广泛运用,已成为护理人员必备的临床技能。
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护士的留置针穿刺与维护技术密切相关,研究证实,不规范的护理是导致留置针并发症、留置针非正常中止及患者拒绝再次使用留置针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新入职护士由于职业防护意识不健全,还存在使用时针刺伤概率大大增加的危险。
重复穿刺与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护士工作量,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护患纠纷的风险。
为此,评估从事留置针操作与维护的护理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相关认知、行为与技术水平需引起护理管理者的关注与重视。
国内外围绕外周静脉留置针开展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留置针在各类病人中的应用体会、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观察与干预、护士操作技术的改进及留置针材料改进等方面。
现有研究中以护士应用留置针的能力与认知行为为研究内容的较少,而关于护理人员对留置针的态度与行为研究、尤其临床中普遍参与留置针护理的新入职护士留置针知识、态度、行为、技能状况的调查研究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周静脉留置针;横断面;知识;技能Abstract: with intravenous therapy and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security awareness, peripheral vein indwelling needle as traditional tools of infusion scalp needle replacement products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 has become a necessary nursing staff of clinical skills. The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nurse of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y confirmed, not standardized nursing is lead to indwelling needle complications, indwelling needle terminated abnormally and patients refused to use agai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dwelling needle. Especially the newly recruited nurses due to the awareness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still using the hour stabbed greatly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risk. Repeated puncture an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not only increase the pain of patients The bitter and the workload of nurses, an increase of more economic burde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risk of nurse patient disputes. To this end, assessment in cathet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nursing staff whether they have the necessary cognition, behavior and technology level to cause of nursing management concern and attention.At home and abroad on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o carry out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focused on: indwelling needle in patients with all kinds of application experience, indwelling needle related complications observation and inter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chnique of nurses and indwelling needle material improvement. Existing research to nurse should with indwelling needles and cognitive behavior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is less, and on the nursing staff of indwelling needle on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especially in clinical universal participation of needle nursing of newly recruited nurses indwelling catheter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skills of research has not been reported.Key words: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ross section; knowledge; skills1.绪论 41.1研究背景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5 2资料与方法 52.1一般资料52.2材料52.3封管方法62.4评价方法62.5统计学方法 63结果与讨论 63.1结果63.2讨论74结论8参考文献81.1研究背景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73%~90%的住院病人接受输液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传统输液工具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于1958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90年代静脉留置针被引入国内,因其安全、方便、可靠、能减少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能保证静脉合理用药,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民行为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24 227.[26]胡悦,何园园,石秀杰,等.护理管理者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2):56 58.[27]胡校云,李再云,汪新菊,等.护士精神薪酬满意度与工作 投入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4):519 520.[28]BlauPM.Exchangeandpowerinsociallife[M].NewYork:WileyPublication.1964:352.(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34.006工作单位:410011 长沙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郭亮:女,硕士,主管护师李灵: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9-04-26※调查分析湖南省某三甲医院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分析郭 亮 高竹林 李 灵摘要 目的 调查湖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静脉治疗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
方法 按照静脉治疗小组设计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表》调查内容,对某三甲医院2018年12月26日115个临床科室的静脉治疗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输液率为55.04%。
目前临床输液工具以留置针为主,占71.47%,同时存在一次性钢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输液港等多种输液装置;1539例外周静脉导管患者中穿刺部位选择关节和下肢的分别为174例(11.31%)和28例(1.82%);296例PICC患者中肘上穿刺的有251例(84.80%);1236例输液前留置外周留置针患者中,889例(71.93%)固定不规范;1773例使用留置针、PICC、CVC患者中,敷料维护不规范的有543例(30.63%),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有288例(16.24%),输液接头使用肝素帽的有55例(3.10%);115个参与调查的科室使用安全型留置针的有66个(57.39%)。
临床研究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横断面调查与分析何红梅,曹林英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重庆400010)㊀㊀[摘㊀要]㊀目的㊀通过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横断面的调查,了解该院静脉滴注治疗的现状.方法㊀选取2017年11月28日该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面对面调查患者静脉滴注治疗相关情况.结果㊀在静脉滴注治疗工具的选择㊁静脉滴注连接㊁穿刺部位的选择㊁血管通路装置的固定与维护㊁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结论㊀应加强医院内的督促检查及培训,规范静脉滴注治疗行为,以达到安全㊁有效的目的.[关键词]㊀住院病人;㊀输注,静脉内;㊀横断面研究;㊀医院管理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08.024中图法分类号:R472.9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08G1201G03文献标识码:B㊀㊀静脉滴注治疗是指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方法[1].2003年对我国156所医院静脉滴注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的平均静脉滴注治疗率为73.4%.而护士是静脉滴注治疗的主要执行者,如何安全㊁高效地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是临床一线护士重点关注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4年5月出台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为检验3年来规范的执行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11月28日对本院住院患者静脉滴注治疗现状进行了横断面调研,现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调查对象㊀选取2017年11月28日本院所有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1.2㊀方法1.2.1㊀调查内容㊀调查表由本院静脉滴注治疗小组负责设计.调查内容包括病区患者总数㊁静脉滴注治疗患者数㊁穿刺工具的选择㊁静脉滴注连接㊁穿刺部位的选择㊁血管通路装置的维护与固定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1.2.2㊀调查方法㊀调查人员由本院静脉滴注治疗小组成员㊁护理学专业研二学生组成.调查人员在患者静脉滴注治疗开始前先进入病房检查患者静脉滴注工具[输液港(P O R T)㊁中心静脉导管(C V C)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I C C)㊁留置针]的保留与固定情况及有无回血㊁卷边等;在患者静脉滴注治疗开始后再次进入病房检查新增静脉滴注治疗患者静脉滴注工具的选择㊁静脉滴注的总量及药物的性质等.使用访谈㊁查看㊁拍照等方法.调查时间为上午8:00开始.1.3㊀统计学处理㊀应用S P S 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2㊀结㊀㊀果2.1㊀一般情况㊀本院有29个科室,开放床位数1411张.当天住院患者1742例,床位使用率为123.5%;另有门诊静脉滴注治疗患者6例;总患者数1748例.1748例患者中因外出未接受调查254例,接受调查1494例(85.5%),其中接受静脉滴注治疗1180例,静脉滴注治疗率为79.0%.2.2㊀穿刺工具的选择㊀选择钢针比例大于24.3%(医院总体钢针比例)的科室有眼科(93.1%)㊁中医皮肤科(77.3%)㊁耳鼻喉科(66.7%)㊁风湿免疫科(60.5%)㊁心内科(40.0%)㊁神内科(33.8%)㊁感染科(30.9%)㊁老年科(26.4%)和肾内科(25.8%).见表1.有科室存在刺激性药物使用钢针输注的情况.287例使用钢针输注的患者中非单次输液使用钢针78例(27.2%),>4h静脉滴注使用钢针75例(26.1%).2.3㊀静脉滴注连接㊀无针连接率达48.1%,无针静脉滴注的理念得到很大提高.见表2.2.4㊀穿刺部位的选择2.4.1㊀外周静脉穿刺㊀前臂穿刺比例为38.0%(333/876),关节部位穿刺占9.8%(86/876),下肢穿刺占2%(15/876).2.4.2㊀中心静脉穿刺㊀P I C C穿刺以上臂为主,占69.4%(59/85);C V C穿刺以颈内静脉为主,占92.9%(39/42).2.5㊀血管通路装置的维护与固定㊀1180例患者中血管通路装置的维护与固定不规范321例(27.2%).见表3.大部分科室使用的是专用血管通路冲洗装置.有1个科室使用现配的肝素封管液封管P I C C,1个使用P O R T的科室也使用的是现配的肝素液.浓度均符合要求.2.6㊀静脉滴注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㊀118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68例(5.8%),其中外周静脉穿刺点发红52例(76.5%),渗出/外渗5例(7.4%);穿刺部位疼痛9例(13.2%);静脉炎2例(2.9%).使用P I C C患者中发生穿刺点发红7例.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c l y l y c2005@s i n a.c o m.表1㊀㊀各科室穿刺工具的选择比较[n(%)]科室名称n钢针留置针C V C P I C C P O R T 重症监护病房130(0.0)3(23.1)6(46.2)4(30.8)0(0.0)产科130(0.0)13(100.0)0(0.0)0(0.0)0(0.0)妇科260(0.0)18(69.2)3(11.5)5(19.2)0(0.0)神外科350(0.0)32(91.4)3(8.6)0(0.0)0(0.0)血液科371(2.7)17(45.9)2(5.4)17(45.9)0(0.0)消化内科331(3.0)30(90.9)0(0.0)2(6.1)0(0.0)泌尿外科301(3.3)28(93.3)0(0.0)1(3.3)0(0.0)肿瘤科211(4.8)15(71.4)0(0.0)5(23.8)0(0.0)海扶科322(6.2)24(75.0)0(0.0)6(18.8)0(0.0)骨科604(6.7)49(81.7)5(8.3)2(3.3)0(0.0)胸心外科151(6.7)8(53.3)2(13.3)4(26.7)0(0.0)胃肠外科434(9.3)14(32.6)14(32.6)11(25.6)0(0.0)肝胆外科8111(13.6)44(54.3)12(14.8)14(17.3)0(0.0)急诊科507(14.0)32(64.0)2(4.0)9(18.0)0(0.0)康复科71(14.3)5(71.4)0(0.0)1(14.3)0(0.0)三腺外科275(18.5)6(22.2)0(0.0)8(29.6)8(29.6)血管外科255(20.0)18(72.0)1(4.0)1(4.0)0(0.0)呼吸科9720(21.6)71(73.2)2(2.1)4(4.1)0(0.0)内分泌科92(22.2)7(77.8)0(0.0)0(0.0)0(0.0)肾内科318(25.8)23(74.2)0(0.0)0(0.0)0(0.0)老年科7219(26.4)51(71.8)1(1.4)1(1.4)0(0.0)感染科11034(30.9)74(67.3)0(0.0)2(1.8)0(0.0)神内科7425(33.8)47(63.5)0(0.0)2(2.7)0(0.0)心内科12048(40.0)67(55.8)2(1.7)3(2.5)0(0.0)风湿免疫科3823(60.5)15(39.5)0(0.0)0(0.0)0(0.0)耳鼻喉科3020(66.7)9(30.0)0(0.0)1(3.3)0(0.0)中医皮肤科2217(77.3)5(22.7)0(0.0)0(0.0)0(0.0)眼科2927(93.1)2(6.9)0(0.0)0(0.0)0(0.0)合计1180287(24.3)727(61.6)55(4.7)103(8.7)8(0.7)表2㊀㊀静脉滴注连接(n=1180)静脉滴注连接方式n构成比(%)头皮针连接肝素帽57849.0无针连接56748.1直接使用钢针353.0表3㊀㊀血管通路装置的维护与固定(n=321)血管通路装置的维护与固定方法n构成比(%)固定方法欠妥10532.7敷料卷边㊁松动5216.2敷料有积血渗液6720.9标识无签名/日期5216.2敷料上写字51.6胶布遮盖穿刺点134.0胶布缠绕过多278.4导管内有陈旧性回血13943.3延长管未U型固定3410.6Y型接口未朝外216.5小夹子未夹/远端夹闭4413.73㊀讨㊀㊀论3.1㊀穿刺工具的选择㊀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静脉滴注工具的选择方面使用钢针287例(24.3%).钢针虽操作方便,但增加了液体渗漏到皮下的概率,甚至可发生严重并发症[3G4].本研究发现,有科室存在刺激性药物使用钢针输注的情况,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4年5月出台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且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不利于保护患者血管;非单次输液使用钢针78例(27.2%),>4h静脉滴注使用钢针75例(26.1%),表明钢针的使用不符合短期或单次给药的要求,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针刺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一,M I S C H K E 等[6]研究表明,每年有200万医务人员遭受经皮损伤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因此,更应控制钢针的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无针连接率达48.1%.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保证了护士的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专业化[7].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除具有普通密闭式留置针的优点外,还设计了针尖保护装置,当穿刺成功后撤除针芯时针芯被自动收纳到保护套内,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及针刺伤的危险.开放式留置针具有血液暴露的风险,操作中需额外重视自我防护.为保护护士群体免受针刺伤和患血源性疾病的危险,建议应用密闭式防针刺伤无针静脉滴注留置针.有研究表明,防针刺伤装置可将伤害减少23.0%~100.0%,平均减少71.0%.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可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护士应使用具有被动或主动安全装置的外周静脉G短导管,以防止针刺伤[8].3.2㊀静脉滴注连接㊀静脉滴注治疗的护理是最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护士的静脉滴注治疗职业安全防护不容乐观,有86.5%的护士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曾被针刺伤[9].发生针刺伤可能发生诸多的职业危害.静脉滴注治疗的护理风险;其中静脉滴注连接占半数以上.美国已将护士的静脉输液治疗职业安全防护工作作为强制性项目推荐给全美国所有的医院[10].医院普通输液器㊁输血器均为直口,有意外脱落的风险,指南和行业标准均推荐选用螺口输液连接装置.本研究结果显示,部分科室虽然使用了无针静脉滴注留置针,却依然选择钢针插入肝素帽,增加了静脉滴注的风险,也浪费了成本.故建议输液器均换成螺口连接者,并加强对无针连接的培训工作.3.3㊀穿刺部位的选择㊀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穿刺部位的选择方面多数科室选择了前臂㊁手背,但一些科室仍存在选择了下肢㊁关节部位穿刺的情况,尤其以腕关节多见.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 N S)指南中也发生了变化:2011年I N S标准是应在上肢的末梢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从末梢至近端;而2016年I N S标准是在前臂部位,可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护理,并可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4年出台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建议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㊁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㊁炎症㊁硬结等静脉;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2].3.4㊀血管通路装置的固定与维护3.4.1㊀留置针正确的固定方法㊀正确的固定方法要求:(1)敷贴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穿刺点透明可见;(2)胶布或记录应帖在隔离塞处;(3)延长管U型固定,且与血管平行,肝素帽或接头高于导管尖端;(4)固定直行或 Y 型接头段的胶布,高举平台法,且不要贴在无菌敷贴上.在敷贴固定方面,本研究中有27.2%的留置针固定不规范,尚需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敷贴的固定.因为留置针在医院使用较为普及,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因此,需制作留置针固定的模板,在全院告知.3.4.2㊀P I C C的固定方法㊀本研究结果显示,P I C C 固定均符合要求,与护理部㊁科室均较重视,从业人员均进行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授权有关.因此,为减少其他项目的不规范现象,通过加强管理与培训监督,应能达到既定目标.3.4.3㊀留置针导管内陈旧性回血㊀本研究结果显示,留置针导管内陈旧性回血占34.7%,与护士冲封管手法㊁小夹子的夹闭㊁患者肢体的用力情况等有关.表明需进行留置针使用的专项教育.3.5㊀静脉滴注治疗并发症㊀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为5.8%,其中穿刺点发红占76.5%.与留置针穿刺后未待干燥就直接贴上敷贴㊁导管刺激㊁导管的材质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表明在护士操作流程规范方面㊁厂家导管材质的选择方面需引起重视.有研究表明,危重㊁一级护理及使用刺激性药物患者应全部使用留置针,可能是静脉并发症少的原因之一[12].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秉承钢针零容忍的理念.3.6㊀改进措施㊀在静脉滴注治疗横断面调查后护理部㊁静脉滴注治疗小组分别组织各科室静脉滴注治疗联络员和全院护士进行了静脉滴注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改善的办法:(1)加强常用静脉滴注工具使用的管理,以图片和文本的方式制定留置针操作及固定的标准操作规程,张贴于全院每一个护理单元,让每名护士均知晓;(2)制定静脉滴注治疗质量评价指标,每季度开展1次静脉滴注治疗质控检查,每半年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不良事件分析;(3)规范静脉滴注工具的选择,重点关注钢针输注比例高的10个科室,合理使用静脉滴注工具.参考文献[1]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G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S].2014G12G12.[3]韦莲丝,唐姣燕,黄名贵.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9(7):131G132.[4]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6G17.[5]吴月丽,许晨耘,陈克妮,等.临床科室静脉输液现状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4):2154G2155.[6]M I S C H K EC,V E R B E E KJ H,S A A R T O A,e ta l.G l o v e s,e x t r ag l o v e s o r s p e c i a l t y p e s o f g l o v e s f o r p r e v e n t i n g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e x p oGs u r e i n j u r i e s i nh e a l t h c a r e p e r s o n n e l[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s y s t R e v,2014(3):C D009573.[7]刘宏锦.静脉治疗小组在推广安全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管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8G119.[8]G B Z/T213G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O L].(2009G09G01)[2018G5G12].h t t p://w w w.z b g b.o r g/2/S t a n d a r dGD e t a i l2238430.h t m.[9]纪国侠,静脉输液治疗职业安全认知调查[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7(2):245G246.[10]戎敏之.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7,13(25):2428G2430.[11]河南安琪职业培训学校.2011版与2016版I N S指南标准对比[E B/O L].(2016G06G17)[2018G6G18].h t t p://w w w.v c c o o.c o m/v/e3370b.[12]张晓丽.心内科临床静脉输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12):945G946.(收稿日期:2018G08G22㊀修回日期:2018G12G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