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9号线施工BIM技术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13 MB
- 文档页数:73
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BIM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20T17:22:10.61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8期作者:沈洁[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经贸往来以及城市居沈洁河南省开封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经贸往来以及城市居民的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安全性、质量和使用寿命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形象密切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轨道工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工期的逐步缩短,导致今天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已成为多学科相结合的严格复杂工程。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为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进度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勘察;BIM技术;应用导言:在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所处的地区环境、施工专业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建设过程存在较高的难度。
而引入先进的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的施工问题,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1BIM技术概述1.1概念介绍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工作原理是以建筑中的三维模型为有效载体,连接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包含的前期设计、施工过程、项目管理等信息,使该技术贯穿于工程各施工部位的整个施工阶段,建筑中的所有信息都体现了集中与协作的效果。
1.2技术特点1.2.1信息整合BIM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利用数字信息,来有效地模拟建筑物的状态,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并更加注重直观的信息显示、关系设置、设备等要素。
此外,它还可以模拟建筑构件的整体性能和功能应用,通过信息显示显示建筑的连接方式。
这项技术的实质是利用数字信息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相应功能,建立与工程各方面相关的数据库,方便建筑师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1.2.2及物性BIM技术在构建相关数据时,能够保证应用数据信息的内部一致性和连通性。
可以看出,如果后期对不同时段产生的信息进行整改,BIM系统就能及时捕捉到变化,落实处理措施。
深圳地铁9号线深化设计中BIM应用1工程概况深圳地铁9号线(见图1)西起南山区红树湾站,东至罗湖区文锦站,经过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
线路全长约为25.38km,共设22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和线路。
本项目机电安装工程涵盖轨道工程、常规机电、装饰装修、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安防及门禁系统等多个专业。
图1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2BIM技术简介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
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把整个工程的三维数字模型建造出来,制作出一个只存在于电脑里面的数字工程模型,然后通过向这个模型中添加工程的所有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工程信息数据库。
利用BIM技术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用于施工及管理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施工管理并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BIM技术涵盖的范围见图2。
图2BIM技术涵盖的范围3BIM应用管理机制的建立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深化设计工作,利用现有的资源及组织架构,对本次深化设计工作BIM建模流程规范化。
深化设计工作流程见图3。
BIM建模工作流程见图4。
图3深化设计工作流程图4BIM建模工作流程在拿到设计院提供的送审版图纸及设计资料后,深化设计人员应熟悉设计内容,领会设计意图。
组织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对图纸表达不详尽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归纳整理,并及时向设计单位进行提交,经设计答疑确认后,进行下一步深化工作。
通过各方面比选,本次深圳地铁9号线采用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进行建模。
1)根据土建专业图纸完成初步土建模型(见图5),之后根据土建施工完成后的结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为后续的机电模型搭建工作打下基础。
2)机电建模工作根据各专业图纸进行建模,在车站土建模型内完成各专业设备、材料、管道的整合,形成车站整合模型,并进行第1次管线碰撞分析,统计出“差、错、漏、碰”等问题的错误清单,确认并提交图纸会审会议讨论优化决策。
BIM 技术在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尤其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办法,地下工程出现场地空间有限、资源配资复杂、工期紧、地下管线复杂等工程技术难题。
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参数化、虚拟模拟等诸多优势能有效地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本文结合深圳地铁9号线项目,在现阶段BIM技术很少应用于地铁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的背景下,创新性地将BIM技术在其全生命周期进行了应用分析:设计阶段,进行了模型优化,针对地铁工程涉及专业多现象,进行了碰撞检测,确定了地下管线综合方案;施工阶段,将模型信息文件导入至Navisworks中进行4D动画模拟仿真,确定了盾构机最佳施工方案,进行了3D可视化施工;运营维护阶段,基于BIM与私有云技术地铁施工管理应用平台,运用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电子集成化,动态监控地下设施的运营情况并进行了维护。
从而应用BIM技术的诸多优势来提高地铁轨道交通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及竣工后的运营维护。
关键词:BIM技术;设计变更;私有云;虚拟模拟引言随着社会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峻,为了解决这现象,全国各省市不断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入,以此来进一步的提升城市交通运行能力。
目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当中,普遍存在地下空间有限、工程量大、工期紧、涉及专业多、资源配置情况复杂等工程技术难点,而传统的设计-施工管理模式在轨道交通建设上经常出现大量的结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施工交底不明确、工期延误、成本难控制等建筑全生命周期诸多方面的问题。
这严重制约了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进程,现场施工管理水平以及成本控制。
因此,为了协调解决建筑全生命周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显得更具有应用价值。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建筑工程相关的各项有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通过建模软件建立与信息数据匹配的三维模型,并以此三维模型进行建筑在建设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动画展示,达到施工前“预演”效果,从而指导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1]。
深圳地铁9号线轨道工程亮点、难点和新技术应用情况发表时间:2018-03-28T15:30:01.1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徐建明[导读] 摘要:基于深圳地铁9号线轨道工程施工,介绍了深圳地铁9号线轨道工程亮点、难点,以及新技术在轨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40摘要:基于深圳地铁9号线轨道工程施工,介绍了深圳地铁9号线轨道工程亮点、难点,以及新技术在轨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地铁;道岔;轨道平顺性;高等减振、特殊减振;浮置板道床;CPⅢ测量1 深圳地铁9号线轨道工程亮点1.1道岔散铺,保证工期深圳地铁9号线全线道岔数量达98组,其中正线道岔数量41组,有3组交渡道岔,10组减振垫单开道岔。
由于道岔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繁杂,所以道岔施工是轨道工程施工中的控制性工程。
为减小道岔施工对工期的影响,9号线在所有岔区均预留了道岔下料口,道岔均采用提前散铺的方式进行施工,节约了正线施工的时间,为9号线顺利实现轨通目标创造了条件。
1.2热滑试验创全国之最成功轨道平顺性作为旅客乘车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16年5月8日进行的热滑试验过程中,在第二遍热滑中即实现了80Km/h的设计时速,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曲线地段、上下坡,还是低速运行,高速行驶列车全程运行平稳,没有颠簸等不适感觉,一天即完成了热滑试验,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热滑试验;1.3产值创城市轨道交通新高由于9号线洞通时间普遍较晚,轨通压力极大,为顺利实现轨通目标,为站后其它专业创造施工条件,中铁二局9201标段科学策划,加大投入,在全线开设了6个铺轨基地,最高峰时投入了1520人的劳动力,其中侨城东铺轨基地在深下区间右线施工时实现了日均130m的进度。
9201项目部实现了单月产值1.3亿的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产值记录。
2深圳地铁9号线轨道工程难点2.1高等减振及特殊减振道床施工9号线减振道床种类多,变化频繁,总量大,分布散。
深圳地铁9号线提升轨道平顺性的技术创新刘文武【摘要】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s in upgrading track smoothness of Shenzhen Metro Line 9 as follows:laying a double block sleeper with a truss,using new smooth railroad turnouts and roller sliding plate system,laying prefabricated floating slabs,using rail-based control network measurement techniques (CPⅢ),etc.They can solve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that the traditional cast 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s brought to the subway system so to provide sufficient technical reserves,greatly improve the track laying accuracy and smoothness,and reduce the maintenance work during the operation.%系统总结深圳地铁9号线全面提升轨道平顺性而研究实施的技术创新方案,主要包括:桁架双块式轨枕、高平顺地铁道岔及辊轮滑床板系统、预制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基础控制网建设测量技术(CP Ⅲ)等,可为地铁轨道系统解决传统现浇钢弹簧浮置板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提供技术储备,并大大提高轨道铺设精度和平顺性,降低后期运营部门养护维修量.【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7(030)001【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深圳地铁;轨道;高平顺性;桁架双块式轨枕;道岔;辊轮滑床板;预制浮置板;CP Ⅲ测量【作者】刘文武【作者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深圳地铁9号线主要经过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线路全长约25.5 km,共设22座车站,其中9座换乘车站,均为地下线路。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李招娣摘要:近些年,我国科技迅速发展,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应用广泛。
但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将简要探讨BIM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以促进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应用引言在城市化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也随之逐渐发展。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牵涉的层面较多,往往会利用到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技术和设备,这样就会对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沿用传统形式的设计规划方法是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的,所以要借助三维数字技术来对信息模型实施三维设计,将项目施工中涉及的各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管理,最终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切实运用BIM技术,促进建筑工程朝着集成化的方向迈进,带动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1概述BIM是一种用于指导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的信息系统,此概念的雏形为1975年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查克?伊士曼提出的建筑描述系统(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BDS)。
BIM技术将信息融入实体模型之中,通过信息在模型中的集成流转,将建筑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维护等相关环节联系起来,实现对各个阶段的精细化管理,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可信赖的数据参考,还能实现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相关方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协同作业。
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量大、时效性强、快速便捷、绿色环保、节省土地资源等一系列优势,成为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将BIM技术整合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是必然趋势。
2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1)缺乏软件支持BIM技术的实现除了技术人员要素的适用范围外,还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持。
简而言之,没有相应软件就无法实现BIM技术的应用。
BIM核心建模软件由几何造型软件、可持续分析软件和可视化软件等部分组成,这些软件因居于同一系统中具有联系性,缺一不可。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轨道交通工程作为市政基础设施,与民生联系紧密。
由于社会各界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关注度较高,按时保质成为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要求。
将数据化工具BIM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借助模型参数,全面整合各类数据信息,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科学保障。
基于此,文章以 BIM 技术在深圳地铁14号线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例,探讨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BIM 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应用1、BIM技术特点(1)精确性。
BIM 技术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数字化是其技术的核心,对以往的三维效果图进行了升级,为人们呈现的是能够直接精确调控的模型。
与此同时,还能及时更新数据,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施工提供了比较准确的依据。
(2)三维可视性。
利用 BIM 技术可以设计三维图形,有效弥补了二维图纸设计的不足,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三维可视化便利,为相关工作人员呈现了更直观的画面,有利于促使施工顺利进行。
(3)协调性。
BIM 技术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等。
2、工程概况深圳地铁14号线一工区及停车场工区,包括“一场、两站、五区间”,线路正线里程长约10km,其中“一场”为公园南停车场,“两站”为黄木岗站、清水河站,“五区间”为11号线同步实施福田站~岗厦北枢纽区间、出入场线、岗厦北枢纽~黄木岗站区间、黄木岗站~清水河站区间、清水河站~布吉站区间。
黄木岗站位于华富路、笋岗西路及华强北路三条市政主干道、5叉路口、4层立交正下方设置,建成后为既有运营地铁7号线、拟建地铁14号线及远期规划同步实施地铁24号线三站换乘的大型地下换乘车站;其中14号线黄木岗站为长256m、标准段宽28.2m的地下三层盖挖车站,24号线黄木岗站为长201m、宽24m的地下四层半盖挖车站;车站周边紧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市政设计大厦、实验学校、中成体育大厦及居民区,环境较为复杂。
BIM技术在深圳市地铁9号线装饰项目中的协同应用陈汉成;胡羽升;罗兰【摘要】本项目是基于Revit建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地铁装饰BIM应用案例.地铁装饰对功能要求较高,多专业协调配合量大,因此整个项目周期内的协同管理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通过建立BIM模型,基于Autodesk-forge协同平台,其协同管理应用能够把控整体系统的协调状况.具体体现在与各参与方协同进行方案优化、碰撞检查、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材料统计、饰面材料排版下单、机电末端协调配合、标识标牌定位展示、现场管理、族库二维码共享平台及积累常用族库文件等方面.利用协同平台能基本实现工程管理由传统点对点的沟通方式到多方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协同工作的转变,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施工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借鉴参考.【期刊名称】《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年(卷),期】2017(009)006【总页数】8页(P34-41)【关键词】BIM技术;可视化;协同管理;信息化【作者】陈汉成;胡羽升;罗兰【作者单位】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 10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7;TU391.91 引言1.1 应用背景近年来,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了工程建设业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一系列创新和变革,将会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期。
工程项目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尤其是超大型工程项目层出不穷,使企业和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
然而,当前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都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应用BIM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和各专业系统间信息断层问题,从设计、施工技术到管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阶段的应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地铁工程行业迎来了相关技术的革新,在这之中,BIM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不仅能够深化技术创新,还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一条可行性较强的道路。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历史趋势,且契合了国家提倡的节能建设理念,为国家实现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建设良性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受到国家政府和地铁行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标签:BIM技术;地铁车站;施工技术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BIM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整合多种信息资源,通过其独特的协调性、模拟性在地铁车站设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运用BIM 技术,能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减轻项目工程施工的风险,建立多样化的施工思路,有效提供施工的质量。
应用BIM技术优势,能够构建地铁车站施工中的信息模型,有效减少施工进度、质量和管理效益方面的影响。
1、BIM技术的简述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三维模型,为地铁行业的施工建设和方案规划提供施工策略,在工程项目的地铁车站施工过程和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讲,BIM技术是将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施工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并在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设置可行性高、安全、合理的方案规划,采用科学的技术使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够达到工程项目所需的标准。
同时,BIM技术广泛应用在地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设计工作、施工作业、管理工作之中,能够契合地铁工程项目的每一步,能够融入总体的地铁车站环境之中。
该技术能够在有效融合的基础上,提高作业质量和管理效率,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达到规定标准,为地铁行业的长期发展以及项目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2、应用优势BIM技术具备可视化功能,其可视化是指此技术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信息模型,能够直观看到该项目的所展现的空间效应,有助于对施工管理进行整体的管控与把握。
BIM技术在深圳地铁9号线鹿丹村站的应用1BIM应用概况:鹿丹村站是深圳地铁9号线第19个车站,建筑面积为16039㎡,为防空洞三层岛式结构,共设置4个出入口、3组风亭。
站后桥梁工程包括强电、弱电、通风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等。
2BIM应用范围2.1可视化设计基于传统CAD平台的二维设计,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
传统的平面设计成果为一张张的平面图,并不直观,工程中的综合管线只有等工程完工后才能呈现出来,而采用三维三维的BIM技术却可以使工程完工后的状貌在施工前就呈现出来,表达上直观清楚。
BIM应用的首要步骤是对二维进行解析,将图纸内容转化成静态转化成模型,即各个专业的建模过程。
建模的心理因素速度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BIM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二是族库的丰富程度。
在BIM小组成立之初,项目部便拟定了BIM人才培养计划,对外与业主及其他施工单位交流学习,对内参与公司组织组织的咨询服务,不断持续提升软件水平,目前项目BIM工程师已经达到了快速建模的要求。
另外,借由公司广阔平台,实现丰富的部族库资源共享,解决了软件自身族库不完善的问题。
图1鹿丹村模型效果2.2碰撞检测碰撞检测是BIM软件中同一项非常重要且应用软件实用的功能,通过对模型成功进行碰撞检测,可以提前见到图纸中一些不合理之处,BIM技术员即可及时调整优化,提出可行方案。
从施工的角度来看,碰撞检测能够对模型提前进行模拟分析,即此后可以令安装后的管线别具一格,又可以减少在施工过程发现问题而导致返工的想象。
在深化设计阶段,鹿丹村站经碰撞检测共发现182个碰撞点,其中站厅五层管线碰撞共有59个问题,设备两层管线碰撞共有86个问题,站台层竖井碰撞共有37个问题。
部分碰撞调整前后变更效果对比:BIM综合模型在经碰撞检测后发现,碰撞问题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常规机电管线之间。
在BIM模型中调整后,依然会存在部分碰撞问题,这便是常规机电专业多,管线复杂,难免会有遗漏之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提纲:1.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现状2.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所遇到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1.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现状BIM技术将设计建模、设计协同、项目管理、数字化资产管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各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使其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重要应用工具。
BIM技术的应用使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得以更加流畅和透明,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计质量、工期控制和投资收益率。
目前,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的BIM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部分施工单位和服务提供商在探索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国內市场存在較為嚴重的技術障礙。
2.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人协同设计,强化设计效率及协作;二是优化设计流程,大幅降低出错率;三是可随时检测和优化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效率;四是便于资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五是可支持智能运营管理,提高安全性和运营质量。
与此同时,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企业对于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缺乏足够技术人员培训及管理等问题。
BIM技术也存在着高成本,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3.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实际案例展示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比如,北京地铁16号线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建模、构建、施工监管等各个阶段,从而实现了施工速度、安全性、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全面提升。
BIM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北京地铁19号线,天津地铁2号线和深圳地铁9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获得了显著的效益。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3D建模和可视化效果,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车站的真实展示和空间分析。
其次讨论了施工进度管理,BIM可帮助项目团队有效规划和监控施工进度。
接着探讨了冲突检测和协调,在设计阶段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然后讨论了信息共享和协作,BIM技术促进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最后讨论了安全管理,通过BIM技术可以预防施工事故。
结论指出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重要性,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推广和应用将助推地铁建设的发展。
通过本文,读者能深入了解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多方面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BIM技术、地铁车站、施工、3D建模、可视化效果、施工进度管理、冲突检测、协调、信息共享、协作、安全管理、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技术推广、应用。
1. 引言1.1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在这一背景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应用成为地铁车站施工中的重要趋势。
BIM技术通过将建筑模型、施工进度、材料管理等数据整合到一个模型中,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可视化展示。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包括3D建模和可视化效果、施工进度管理、冲突检测和协调、信息共享和协作、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未来地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3D建模和可视化效果在地铁车站施工中,BIM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通过3D建模和可视化效果来帮助施工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展示设计方案。
通过BIM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查看整个地铁车站的设计方案,包括建筑结构、管道系统、电气设备等细节。
这种三维建模技术可以让施工团队更直观地了解整个工程的结构和布局,从而更好地规划施工流程和资源分配。
BIM技术在地铁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吴思航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地铁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体型越来越复杂,同时城市人口密集给地铁建设带来巨大的风险,因而地铁项目需要合理的规划设计、科学的施工组织。
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已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显著作用,不仅可以加强管理者的进度控制能力,减少工程延误风险,而且能够节约施工时间,为项目进度管理带来方便,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关键词:BIM技术;地铁施工管理;应用为了能够建立更好地、更舒适、更安全的地铁工程,BIM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BIM技术将整个工程作为管理系统,综合不同指标与不同工序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一BIM技术的特征与要求1.1信息交互性BIM技术的主要核心在于关键信息搜集和工程模型构建,即以信息模型为基础的信息交互过程。
地铁施工从项目初期立项再到后期的竣工验收环节,都可以采用BIM技术创建模型进行模拟。
在不同阶段,子信息模型可以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形成资源和信息库,并达到数据交互与数据存储的相关标准。
传统软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只能通过两个软件来进行,信息互动只能在两者之间展开,数据交换并不能发挥显著的作用。
BIM技术可以为众多软件提供有效的数据文件格式[1]。
1.2信息集成模式随着更多工程施工项目要求工程建设方使用BIM模式。
很多企业开始加速BIM相关的数据挖掘,聚焦BIM在工程量计算、投标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并实践BIM的集成项目管理。
从效率要求来看,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传递效率较低,信息丢失情况普遍存在。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信息需要结合项目对象的变化来进行无差别描述。
BIM技术能够将时间、造价、施工资源等形成有效的多维度信息管理,以集成化模式来计算施工的详细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消耗,推动工程施工的精密化发展。
从功能要求来看,施工项目等大体量的项目需要精细建模和专业模型的整合,此时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会相对较高,但BIM平台仅仅需要进行轻量化处理。
基于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邱香港发表时间:2020-05-29T11:33:18.86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作者:邱香港[导读]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摘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而且由于该类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技术较多,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整个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工程质量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本文对BIM 技术在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轨道交通车站;应用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着城市内和城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等重要作用,其安全性、质量和使用寿命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形象等息息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对于轨道工程建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建造工期的逐渐缩短,导致如今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为了结合多门学科的严格复杂工程。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运用,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提供有效保证。
1BIM概述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BIM)是将建筑物三维数字化建立的建筑物信息集,其能够将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需要的信息相关联,实现各专业协同工作。
BIM技术具有信息集成、工作可传递、支持协同工作等技术优势,以工作可传递性为例,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工程数据在创建之后就具有随时保持一致的相互关联性,对工程中一项内容进行修改后,系统就会自动将修改后全部受到影响的图元表现出来,无需设计人员手动处理,这一特点使得BIM的项目工作具有连续性,能够降低成本,节省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来BIM技术从最开始的概念转变为可以实际应用的设计工具,这为建筑的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管理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BIM技术当前已经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中,在车站管线综合碰撞检查以及地铁车站与周边环境的可视化设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