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图像压缩的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21
多媒体技术第二讲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1—2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二讲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1—2节)学习时间: 4月4日--4月10日内容:第二讲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一节多媒体数据和信息转换一、多媒体间的信息转换为了便于交流信息,需要对不同的媒体信息进行转换。
下表是部分媒体之间说明:*易**较困难***很困难二、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很多,下表介绍常用文件格式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三、多媒体数据的信息冗余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主要采用数字化方式,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处理。
数字化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巨大的数据量。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中存在以下种类的数据冗余:1)空间冗余:一些相关性的成像结构在数字化图像中就表现为空间冗余。
2)时间冗余:两幅相邻的图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这反映为时间冗余。
3)信息熵冗余(编码冗余):信息熵是指一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量。
如果图像中平均每个像素使用的比特数大于该图像的信息熵,则图像中存在冗余,这种冗余称为信息熵冗余。
4)结构冗余:有些图像从大域上看存在着非常强的纹理结构,例如布纹图像和草席图像,我们说它们在结构上存在冗余。
5)知识冗余:有许多图像的理解与某些基础知识有较大的相关性。
这类规律性的结构可由先验知识和背景知识得到,我们称此类冗余为知识冗余。
6)视觉冗余:人类视觉系统对于图像场的任何变化,并不是都能感知的。
这类冗余我们称为视觉冗余。
7)其他冗余:例如由图像的空间非定常特性所带来的冗余。
以上所讲的是多媒体数据的信息冗余。
设法去掉信号数据中的冗余,就是数据压缩。
第二节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一、数据压缩编码方法1)根据解码后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来进行分类:① 可逆编码(无失真编码),如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长度编码等。
② 不可逆编码(有失真编码),常用的有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
2)根据压缩的原理进行划分:① 预测编码:它是利用空间中相邻数据的相关性,利用过去和现在出现过的点的数据情况来预测未来点的数据。
多媒体压缩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信息如音频、视频、图像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在线视频播放到手机中的照片存储,从远程会议到虚拟现实体验,多媒体数据的生成和传播呈爆炸式增长。
然而,大量的多媒体数据需要占用巨大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这给存储设备和网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压缩技术应运而生,它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够在不损失太多质量的前提下,将庞大的多媒体数据变得小巧玲珑。
多媒体压缩技术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是我们收拾行李时把衣物尽可能紧凑地叠放起来,以节省空间。
在多媒体世界里,数据也可以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被“压缩”。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图像压缩。
图像是由一个个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都包含了颜色和亮度等信息。
在图像压缩中,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做无损压缩。
无损压缩就像是把一个拼图完整地放进一个小盒子里,虽然盒子变小了,但拼图的每一块都还在,没有任何缺失。
比如说,行程编码就是一种无损压缩方法。
它通过记录相同像素值连续出现的次数来减少数据量。
假设一幅图像中有一大片蓝色区域,使用行程编码就可以只记录“蓝色,连续出现 100 个像素”,而不是逐个记录每个蓝色像素的信息。
除了无损压缩,还有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就像是为了把更多的衣服塞进箱子,稍微牺牲一些不太重要的衣物。
在图像有损压缩中,JPEG格式是非常常见的。
它会根据人眼对颜色和细节的敏感度,去除一些不太容易被察觉的信息。
比如,人眼对亮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但对颜色的细微差别不那么敏感,JPEG 压缩就会更多地保留亮度信息,而对颜色信息进行较大程度的压缩。
接下来是视频压缩。
视频本质上是一系列快速播放的图像帧。
视频压缩不仅要考虑每一帧图像的压缩,还要利用帧与帧之间的相似性。
比如,在一段视频中,如果背景几乎不变,只有人物在移动,那么就不需要对每一帧的背景都进行完整的记录,只需要记录第一帧的背景,后续帧只记录人物移动的变化部分。
这种方法被称为帧间压缩。
浅淡多媒体的压缩技术媒体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也就是信息的载体,简称媒介。
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课本上它的定义是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媒体的压缩和编码。
多媒体数据之所以能够压缩,是因为视频、图像、声音这些媒体具有很大的压缩力。
以目前常用的位图格式的图像存储方式为例,在这种形式的图像数据中,像素与像素之间无论在行方向还是在列方向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而整体上数据的冗余度很大;在允许一定限度失真的前提下,能对图像数据进行很大程度的压缩。
1.多媒体技术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促进多媒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包括计算机本身在内,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需求这一重要条件。
社会需求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刺激着各个领域中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不满足于计算机对文字进行单一形式的处理和进行数学运算,希望计算机能做更多的事情,要求计算机在多领域、多学科处理多种信息。
这种越来越迫切的需求,造就了一门全新的技术—多媒体技术。
1.1图形和图像处理的需求图形和图像是人们辨别事物最直接和最形象的形式,很多难以理解和描述的问题用图形或图像表示,就能或得一目了然的效果。
1.2大容量数据存储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处理范围的扩大,被处理的媒体种类不断增加,信息量加大,如何保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成为多媒体技术需要解决的有一个问题。
1.3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处理的需求使用计算机处理并重放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是人们对计算机技术提出的新要求。
计算机与使用者之间的操作层面叫做界面,它是计算机与人类沟通的重要渠道。
1.4信息交换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流动和交换的渴求,计算机被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互相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
图像压缩毕业论文图像压缩毕业论文图像压缩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篇毕业论文旨在探讨图像压缩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图像压缩的原理图像压缩是通过减少图像数据的冗余性来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实现存储和传输的效率提升。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1. 无损压缩:无损压缩是指在压缩过程中不丢失任何图像信息,即压缩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完全一致。
常见的无损压缩算法有Run Length Encoding (RLE)、Lempel-Ziv-Welch (LZW) 等。
无损压缩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医学图像、卫星图像等。
2. 有损压缩:有损压缩是指在压缩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信息丢失,但在人眼感知上不明显。
有损压缩可以通过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降低色彩精度等方式来实现。
常见的有损压缩算法有JPEG、GIF等。
有损压缩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场景,如网页图片、社交媒体图片等。
二、图像压缩的方法图像压缩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变换的压缩方法和基于预测的压缩方法。
1. 基于变换的压缩方法:基于变换的压缩方法是将图像转换到另一个表示域,通过对表示域的系数进行编码来实现压缩。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
DCT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通过保留重要的低频系数,去除高频噪声,从而实现图像压缩。
2. 基于预测的压缩方法:基于预测的压缩方法是通过对图像的像素进行预测来减小冗余信息。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差分编码(Differential Coding)和运动补偿(Motion Compensation)。
差分编码通过计算像素与其邻域像素之间的差异来进行编码,而运动补偿则是利用图像序列中的运动信息来进行编码,从而实现图像压缩。
三、图像压缩的应用图像压缩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到许多领域。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概述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是一种通过减少或去除冗余数据来减小多媒体文件的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的过程。
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数据。
下面将对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的主要方法进行概述。
1. 无损压缩编码:无损压缩编码技术可以将多媒体数据压缩到较小的大小,而不会丢失原始数据。
该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数据中的冗余和统计特性来实现压缩效果。
其中,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和Lempel-Ziv编码等是常用的无损压缩编码方法。
2. 有损压缩编码:有损压缩编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丢失原始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较小的文件大小。
这种压缩方法适用于某些多媒体数据,如音频和视频等,因为人类的感知系统对这些数据中的一些细微变化不太敏感。
有损压缩编码方法包括离散余弦变换(DCT)、小波变换、运动补偿和预测编码等。
3. 基于上下文的压缩编码:这种压缩编码技术利用多媒体数据内部的上下文信息来实现更高的压缩效果。
上下文信息包括像素点的位置、颜色和周围像素点的关系等。
基于上下文的编码方法有助于提高压缩比,并减少信号的失真。
包括了一些流行的基于上下文的压缩编码算法,如JPEG(图像)、MP3(音频)和H.264/AVC(视频)。
4. 神经网络压缩编码: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在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多媒体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并使用这些模式进行压缩编码。
神经网络压缩编码方法通常能够在保持较高视觉和听觉质量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综上所述,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是一种通过减少或去除冗余数据来减小多媒体文件的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的过程。
该技术涵盖了无损压缩编码、有损压缩编码、基于上下文的压缩编码和神经网络压缩编码等方法。
这些技术在多媒体数据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有效地处理和传输大量的多媒体数据。
5.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中的一个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