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第四章:杜甫 (1)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48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1. 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
2宫廷文人:魏征,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
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其中以杜审言的成就最高,杜审言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一、自觉的批判齐梁文风。
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
二、内容上都有较大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5. 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
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
第二章盛唐诗歌1.王维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书P170-173识记篇名和重点句子)2. 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与王维分辨开)3.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
4 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被称为“七绝圣手”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中国文学史:第四章杜甫第四章杜甫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使诗歌深入地走向现实生活,走向人民。
他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这一转变关头的苦难岁月,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
从诗歌的表现对象到艺术方法,从体裁到修辞,都对前人遗产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是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同时,他以富有开创性的创作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进雕赋表》)的家庭,先祖杜预人称“杜武库”,祖父杜审言乃“文章四友”之一。
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
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
这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诗风浪漫豪放,与盛唐气象合拍。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天宝五载(746)杜甫入长安求仕,次年,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以上者”到京城应试,结果李林甫搞了一个“野无遗贤”的骗局,使应试者全部落选。
这是杜甫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机。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屈辱生活,使他开始透过社会表面的繁荣认识到朝廷的黑暗腐朽。
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便始于此时。
在屡遭挫折之后,直到天宝十四载(755)他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
这一时期杜甫既周旋于上层,又接触下层,开始用诗歌反映现实,富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 盛唐诗歌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中唐诗歌绪 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581 618 907 960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隋代文学隋代存在的时间很短(581~618),在文学上没有什么建树。
隋代文人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⑴北齐、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等。
⑵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北方:雄浑刚健;南方:清丽绮靡)。
在文帝时期,两种诗风并存。
到了隋炀帝时期,文学就明显偏向更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了。
隋炀帝所作的诗歌中,也有一些清丽之作,‚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意象配臵巧妙,画面简单而富有情趣。
)第二节唐代文学概述从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来看,古希腊艺术(古希腊神话、悲剧、荷马史诗等)代表着奴隶制社会艺术文化的颠峰;十九世纪的西欧(法:司汤达、雨果、巴尔扎克,英:狄更斯、雪莱、拜伦)和俄国(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代表着资本主义社会文学发展的高潮;唐代文学无疑代表着封建制社会文学发展的顶点。
一、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唐代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体现在:1、数量上:清代《全唐诗》收唐诗人2000多家,诗歌48900多首。
这比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歌总和还多两三倍。
2、体制的完备:⑴诗歌方面,古体诗: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五言、七言律、绝,我国汉魏以后古典诗歌的主要体裁此时已经应有尽有。
⑵散文方面,除了沿袭旧的骈文传统之外,又有大量散体文章出现。
⑶文言文小说也在此时成熟起来,出现唐传奇。
⑷词也从中唐开始出现,到晚唐五代进入发展阶段。
3、题材广泛,内容深厚:唐代文人遍及社会各个阶层,他们笔下的内容也互不相同。
从山川风貌到边塞战争,婚姻恋爱到朋友交往,现实斗争到政治集团的腐败等等无所不有反映。
唐代文学反映生活之广泛,挖掘社会矛盾之深刻,表现人民感情愿望之真切,都大大超过了以往历代的文学作品。
二、繁荣的原因1、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
(使得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反映到文学中便使文学充满了一种昂扬的情调。
)2、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和初唐诗歌隋代诗坛的作者构成:1、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北朝诗风的代表)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虞世基、许善心等。
(把南朝诗风带入北朝)诗风的相互影响显示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
以薛道衡为例:出塞诗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
人日思归诗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年轻时师事邢劭,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
隋开皇元年卒。
《卢思道传》评价其“聪爽俊辩,通脱不羁”、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隋书》)从军行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思妇——征夫”的内容结构第二节初唐诗坛概述:完成律诗、转变诗风、追踪风骨、创造诗境一、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格,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
……可以说平和仄是汉语声调中最低限度的差别,也可以说是古典诗文声律中最基本的因素。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