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小学3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信息。
(2)学会整理和分析信息,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访问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的学校1. 了解学校的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2. 学会收集和整理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料。
3. 培养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感。
第二章:我们的班级1.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点和特长。
2. 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3. 培养对班级的归属感和团结友爱的意识。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1. 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 学会调查和访问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
3. 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1. 了解社区的环境、设施和居民。
2. 学会调查和访问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困扰。
3. 培养对社区的关心和参与意识。
第五章:我们的节日1. 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
2. 学会收集和整理节日资料,如节日由来、习俗等。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
2. 学生作业、调查报告、实践活动成果等。
3.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
2. 互联网资源、图书馆资料。
3. 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士。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上全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课本上的实践活动部分,每个单元选取一个或多个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讨论,打开学生的思维。
步骤二:展示目标通过展示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步骤三:组织实践活动根据选取的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流程,明确学生的任务和目标。
步骤四:实践活动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讨论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分享思考和问题。
步骤六: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教学活动需要准备的资源包括:1.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三上全册》2.实践材料和工具,如实验器材、手工制作材料等3.学生小组的讨论和合作工具,如小组讨论桌、白板、笔等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操作情况、学生的讨论和合作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活动天地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活动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式,能够观察、动脑、创造,一起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成长。
课时:4课时活动一:活动给我们带来什么?1.有趣的活动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才干,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白付出的辛劳,让我们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2.让学生回忆开展过的活动。
1) 小组讨论,可以表演活动内容。
2) 汇报和互相评议。
3) 提问: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3.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哪些收获?小组讨论,汇报和互相评议。
活动二:怎样开展活动?1.成功的活动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齐心协力;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
2.让学生出主意,一起讨论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小组讨论,出主意,汇报和集体评议。
4.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请你提个醒。
5.活动结束后,我们应该进行哪些步骤?活动三:在活动中研究1.活动是一个大课堂,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开动脑筋研究问题,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2.提问:如果我们要开展一次观察小榕树的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什么?3.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4.在活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树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为什么?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和讨论。
5.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发现的有趣的事情。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活动、最有收获的活动和希望继续开展的活动。
单元二:生物圈寻趣一、猜谜语和动物交朋友。
二、活动一:动物特点告诉我1.动物王国中的成员都非常有趣,个个与众不同,让我们来寻找它们身上的特点吧!2.让学生分享自己从哪些动物身上发现了什么特点。
3.根据动物身上的特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
例如:我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四、动物的适应性动物身体的特点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例如,长颈鹿的生存秘诀是其长长的脖子,蝗虫的生存秘诀是其强壮的后腿,青蛙的生存秘诀是它们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存,鱼的生存秘诀是它们有鳞片和鳃,蝙蝠的生存秘诀是它们可以飞行和使用超声波。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与合作交流:学生分组,每组自我介绍并讨论如何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不同区域,介绍学校的各项设施和规章制度。
3. 科学实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凝固与融化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并观察实验现象。
4. 健康饮食:学习食物的分类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安排一天的饮食搭配,并进行分享与评价。
5. 排球运动:学习排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行简单的排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动物分类:学习不同类型的动物和它们的特征,设计动物分类的游戏,开展有趣的互动活动。
三、教学步骤1. 自我介绍与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自我介绍,然后讨论如何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确定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分工。
2.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各个区域,介绍学校的不同设施和规章制度,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
3. 科学实验:导入水的凝固与融化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他们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健康饮食:教师介绍食物分类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并组织学生分小组制定一天的饮食搭配方案。
学生展示自己的饮食搭配,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排球运动:介绍排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球练习,分组进行比赛,并记录比赛成绩和反思。
6. 动物分类:教师呈现不同类型的动物图片,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设计动物分类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动物分类知识。
四、教学重点1. 学会自我介绍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 了解学校不同区域的设施和规章制度。
3. 掌握水的凝固与融化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的记录方式。
4. 学习食物的分类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 掌握排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全一册全部教学设计(共1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内容丰富,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12个主题活动。
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探索、心理健康等方面。
每个主题活动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易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模仿和探索。
但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各个主题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各个主题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针对难点,教师需耐心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具备基本的学习用品,如笔记本、文具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实践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趣味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实践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多彩的分数条》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分数条》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写法,以及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多少。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他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分数的写法和表示物品的多少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写法,以及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多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写法,以及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多少。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写法,以及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多少。
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写法,以及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多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
2.准备分数条,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多少?”让学生思考,引出分数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3变废为宝|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废物利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废物分类和再利用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关爱。
教学内容1. 废物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废物及其分类方法。
2. 废物再利用:探讨如何将废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废物分类和再利用的方法。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废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废物分类图表、废物再利用案例视频、PPT课件。
学具: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箱等)、手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废物分类图表,引导学生思考废物利用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废物分类和再利用的方法,通过案例视频加深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4. 作品展示: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板书设计变废为宝废物分类、废物再利用方法、环保意识图表:废物分类图表、废物再利用案例作业设计小组作业:设计一个废物利用的创意项目,并制定实施计划。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废物利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亲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小组活动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步骤,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活动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各种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箱、废弃布料等。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笔等。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如制作手工艺品、进行科学小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欲望。
(二)主题选择1、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方面,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
2、对学生提出的主题进行筛选和整合,确定几个具有可行性和教育意义的主题,如“校园植物的探索”“我家的节约小妙招”“社区环保行动”等。
(三)活动方案设计1、针对每个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包括活动的目的、步骤、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进行指导和完善。
(四)实践活动开展1、校园植物的探索(1)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各种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形态、生长环境等。
(2)指导学生制作植物标本或绘制植物图鉴。
(3)组织学生开展植物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我家的节约小妙招(1)让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的用水、用电、用纸等情况,记录浪费现象。
(2)与家长一起讨论并尝试采取节约措施,如使用节水器具、合理控制电器使用时间、双面用纸等。
(3)在班级中分享各自家庭的节约经验和成果。
3、社区环保行动(1)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如发放环保传单、制作环保海报等。
(2)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垃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一、我家的开心辞典
教学目标
1、培养家庭情感对于让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与家人在共忆家庭快乐时光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家庭情感,感受家庭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教学重难点
培养家庭情感对于让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与家人在共忆家庭快乐时光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家庭情感,感受家庭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发现班级同学的优点,学习他们,取长补短。
通过评选独具慧眼奖,懂得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向他学习这一闪光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1、懂得远足的意义;
2、学会在远足中自我保护,认识地图、图例;
3、知道要安全、文明地远足;
4、注意搜集远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懂得远足的意义,学会在远足中自我保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完整)第一章:我们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的基本布局: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
2. 校园的设施: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建筑和设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校园布局和设施的合理性。
4. 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校园设施的改进设计。
5.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大家共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校园布局和设施的了解程度。
2. 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章:我们的班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班级的基本情况:班级人数、班级纪律、班级文化等。
2. 班级的合作: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等。
三、教学步骤:1. 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班级中的合作经历。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班级合作的优点和不足。
4.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班级合作的建议。
5. 每组选取一个建议,进行班级合作的实践。
6.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大家共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班级情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家庭收入等。
2. 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爱、兄弟姐妹的陪伴等。
三、教学步骤:1.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亲情体验。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家庭亲情的意义。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1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树立对班集体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愿意为争创优秀班集体而努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学校从哪些方面评价优秀班集体,反思集体生活,对自己班集体的状况有正确的定位。
3、行为与习惯:认识到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集体的荣誉需要每个同学用实际行动来争取。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交流问题1、同学们在这个问短的集体中度过了3年,可是近来学校内出现了这些现象,使我们的校园变得不和谐了。
2、较适合班级“纠察队”出示学校班级抓拍的不良的现象,这些行为现象好吗?会有怎样的影响?3、作为班级、学校的小主人,每个人都可能发现在班级或校园里的一些问题和不好的现象,谁能说给大家听听?4、请几位同学交流在校园、班级中发现的不良现象。
二、梳理归类1、小组内交流,要求组内没人把不良现象归纳为一句话,写于长纸条上,避免重复。
2、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教师、学校、学习、活动等字样。
提出要求:在组长组织下,讨论你在纸条上所列举的问题和现象,应归为哪一类。
小组讨论、树立,在组长带领下,分组上台将纸条贴在相应的类别中。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对产生的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正确归类。
三商讨措施1、你们的火眼金睛竟然发现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破坏我们美好的家园,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去除这些不良现象?2、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简要记录下来。
3、由组长向全班汇报解决方法和措施,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和建议,完善“我们献计献策”。
四征求意见①看来同学们都是认真负责的小主人,为学校和班级献计献策,那么那么这些方法和措施可行吗,该向谁或学校什么部门征求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还有更好地建议和想法?②、师生商讨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对象、部门。
A针对吃饭、食堂饭菜、卫生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可以向后勤处征求意见。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第一章:我们的校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的环境和文化,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1. 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环境和文化。
2. 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采访学校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4.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采访,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5.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采访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活动准备:1. 准备校园地图,方便学生参观和了解学校环境。
2. 准备一些关于校园动植物的资料,方便学生观察和了解。
3. 准备一些关于学校工作人员的资料,方便学生采访和了解。
活动过程: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活动。
2. 组长带领组员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环境和文化。
3. 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4. 学生采访学校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5.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采访,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6.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采访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活动评价:1. 学生对校园环境和文化了解的程度。
2. 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3. 学生对学校工作人员的尊重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爱好。
2. 学生观察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了解他们的习惯和特点。
3. 学生采访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愿望和期待。
4.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采访,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5.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采访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成员的资料,方便学生了解和认识。
2.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成员的问卷调查表,方便学生进行采访和了解。
苏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制作彩虹手链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剪纸、编织。
2. 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态度,锻炼学生手部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正确地将不同颜色的纸条编织在一起,形成彩虹手链。
2. 学生能够通过手作,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正确地剪纸、编织,并且按照顺序排列颜色。
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纸条、剪刀、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讲故事、演示、图片等方式引入彩虹手链的制作,并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2. 制作
(1) 把不同颜色的纸条剪成约6厘米的长度。
(2) 选出七种颜色的纸条,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顺序排列。
(3) 将两条相同颜色的纸条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
(4) 把相邻两个颜色的纸条交错编织在一起。
(5) 最后把两端的纸条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制作完成。
3. 展示
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彩虹手链展示给全班同学。
4. 总结
(1) 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加以解释。
(2) 引导学生感受制作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述,评价学生制作的彩虹手链是否按照颜色顺序排列、是否能熟练地剪纸、编织,是否能培养出学生耐心、细心的态度,以及对学生成果的认可和表扬。
三年级上册全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我们的学校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布局和设施,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内容:1. 观察学校的建筑布局,了解各个楼层的功能。
2. 观察学校的设施,如操场、图书馆、教室等。
3.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个区域的设施和功能。
4. 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
二、活动主题:我们的家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文化。
2. 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活动内容:1.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职业。
2. 学生分享家庭的文化和传统。
3.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4. 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
三、活动主题:我们的社区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布局和设施。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活动内容:1. 观察社区的布局,了解社区的各个区域。
2. 观察社区的设施,如商店、公园、医院等。
3.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个区域的设施和功能。
4. 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
四、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
2. 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活动内容:1.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和原因。
2. 学生分享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3.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个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4. 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
五、活动主题:我们的环境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内容:1. 观察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环保措施。
2. 观察社区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保问题。
3.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个环保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4. 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
六、活动主题:我们的身体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秋天2.第二单元:观察植物3.第三单元:爱护环境4.第四单元:感恩父母5.第五单元:快乐运动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认识秋天(2课时)2.第二单元:观察植物(2课时)3.第三单元:爱护环境(2课时)4.第四单元:感恩父母(2课时)5.第五单元:快乐运动(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秋天第1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秋景,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活动:分组进行秋游,观察秋天的变化,记录所见所闻。
4.作业:以绘画形式表现秋天的景色。
第2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秋天的特点。
2.活动:制作树叶贴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展示:学生展示树叶贴画,互相欣赏、评价。
4.作业: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二)第二单元:观察植物第1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教室内的绿植,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活动:每人挑选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特点。
4.作业:制作植物观察日记。
第2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植物的生长特点。
2.活动:进行植物种植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展示:学生展示种植成果,互相欣赏、评价。
4.作业:写一篇关于植物种植的作文。
(三)第三单元:爱护环境第1课时1.导入:讨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2.活动:分组进行校园环保行动,如捡拾垃圾、擦拭公共设施等。
4.作业:制作环保宣传标语。
第2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环保意识。
2.活动: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展示:学生展示环保知识竞赛成果,互相欣赏、评价。
4.作业: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
第一单元考察探究第二单元社会服务第三单元设计制作2.小结出示课题“打字小能手”挑战赛(二)、挑战活动:第一关热身活动,认识字母键位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在键盘纸上,填写键盘中的英文字母。
2.填写顺序为左食指、右食指、左右中指、左右无名指、左右小拇指。
3.完成的小组到讲台前展示,评出获胜小组。
获胜小组获红旗一面。
小组成员正确的得到一颗星能手标志星.4.我们一起来朗读“击键歌”第二关输入英文句子录入四年级英语下册《let’s chant》)在进行第二关之前呢,我们要做一些准备!调整输入法;Delet删除键Enter回车键Esc退出Shift上档键CapsLock大小写锁定键活动规则:1、打字指法正确,奖励一颗星。
2、打字速度第一名并全部正确的奖励五颗星;第二名奖励三颗星;第三名奖励两颗星;其他录入正确,奖励一颗星。
3、在限定时间完不成的,便闯关失败。
录入内容:Let’chant I like tomatoes.I like potatoes.Carrots I will try.I love to eat green beans,But onions make me cry.要求: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并充当小老师,替老师检查并发放能手标志星。
教师小结:第三关比赛有效速度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活动规则:1、打字指法正确,奖励一颗星。
第二课时一、导入1.和学生聊一聊:你自制过泡泡液吗?使用效果怎么样?2.交流:能用洗涤剂直接吹出泡泡吗?(不能。
不管使用什么泡泡液,都要能形成包裹着气体的薄膜,这就需要加入水进行发泡。
)二实验活动——泡泡液中辅助材料功能探究。
1教师介绍实验步骤。
1)任选一款洗衣剂,配制出一千毫升浓度为20%的洗洗涤剂溶液。
2)取出四份250毫升的洗涤剂溶液,其中三份分别加入50毫升胶水、50克白糖和50毫升甘油。
3)比较四种溶液在发泡能力方面的不同。
2.学生分小组操作。
3.实验总结与交流。
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计划贴春联1对春联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案序号新授2、大胆探索并发现春联的特征和种类,体验张贴春联的的乐趣。
3、初步了解春联的演变。
大胆探索并发现春联的特征和种类,体验张贴春联的的乐趣物质准备:1、春节里学生与家长一起贴春联的照片。
2、红纸、毛笔、砚台等。
经验准备:1、学生有贴春联的经验2、了解春联的由来和传说。
3、联系会写春联的家长助教贴春联春联的贴法怎样区分上下联站立在门外观看贴在门上的春联,右手边是上联,左手边是下联六、体验写春联。
1、家长现场表演写春联,并请说学生出其名称和贴的位置。
2、体验学生用毛笔画春联福娃。
七、组织给班级学生的活动室贴上春联,巩固对春联的认识。
课时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课时教学计划1教师出示折纸作品,引起学生折纸的兴趣。
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折纸,老师也是很喜欢,看,老师折了这么多作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2、提出问题,引导发现学生老师折纸的方法。
(1)老师折了这么多,其实也是请了一个好帮手,要不,老师也记不住这么多方法。
(2)你们把手里的折纸作品打开,看看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交给学生基本的折纸方法。
教师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基础上,教认识折线(),箭头(T),教给幼儿基本的折纸方法。
4、教师出示《帆船》的折纸示意学生图,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完成作品。
(1)教师按顺序出示示意图,并用简单的语言给与提示。
(2)难点:第4步,向后折为这次活动的难点,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范来辅助幼儿理解。
(3)第一遍作品完成之后,老师给学生与肯定和表扬,并让学生看着图示再次完成作品。
5、活动延伸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折纸的示意图,我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自己来进行折纸创作,好不好?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课时教学计划1学生游戏《许多小鱼游来了》引题,引起学生兴趣2、将范例发给每组小组,让学生观察,并拆开看看是怎样折的。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4家庭节能小窍门|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家庭节能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节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家庭节能的小窍门。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家庭节能的重要性2. 家庭节能的小窍门- 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节约用气- 节约用纸3. 家庭节能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家庭节能的重要性2. 家庭节能的小窍门教学难点1. 家庭节能小窍门的实践应用2. 家庭节能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展示2. 学具:记录本、调查表、实践报告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家庭节能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家庭节能的小窍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节能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家庭节能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家庭节能的重要性2. 家庭节能的小窍门- 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节约用气- 节约用纸3. 家庭节能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1. 列举出你家庭中可以实施的节能小窍门。
2. 设计一个家庭节能实践活动,并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了家庭节能的重要性,掌握了家庭节能的小窍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理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家庭节能的小窍门”。
家庭节能的小窍门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家庭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节水小窍门:1. 修复漏水:定期检查家中的水管、水龙头、马桶等是否有漏水现象,并及时修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段目标:1、知识与能力:(1)我与自然:接触自然,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2)我与社会: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包括村镇变化等,增长社会沟通能力。
(3)我与生活: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大热情,积极锻炼身体。
2、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
三、具体要求: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我家的开心辞典教学要求:1、让学生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和开心,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做一份家庭的开心辞典,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爱好以及这样的原因。
3、办一次“我家的开心辞典物品展”,使学生共同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开心。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记录了自己以及家长快乐生活时光的物品。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搜索开心。
1、学生回家搜集各种记录了自己快乐生活时光的物品,如:照片、玩具、某一纪念品。
2、发动家长搜集各种记录他们快乐生活时光的物品。
3、填写家庭开心辞典并展示与班内。
二、探究开心。
1、参观同学填写的家庭开心辞典,适当记录下自己新的发现及最深的感受。
2、与家长共同探讨自己家的开心辞典说明的问题,结合参观完成分析报告。
三、大话开心。
1、展示分析报告。
2、展示搜集到的记录全家共度快乐时光的照片,并配以简短文字介绍。
3、主题谈话:我读开心辞典。
围绕以下话题:(1)读了各家的开心辞典后我的最大发现是……(2)读开心辞典让我明白了……(3)我最喜欢的辞典中宝物是……。
因为,……(4)我为什么选择这幅全家福张贴与开心辞典中?2、慧眼识“珍珠”【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别人的优点。
2、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搜集其他同学的优点。
【活动过程】一、一、激趣定标1、课前,我们身边的同学有优点吗?今天,我们談谈同学们的闪光点,好吗?二、学生讨论发言1、最好学的同学?2、最懂礼貌的同学?3、最热心的同学?4、最讲卫生的同学?…………三、判断书中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大组讨论,明确要求:四、尝试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作“赞美树”。
分工要求:(1)可以一人在一张纸的上部分写,另一人观察。
(2)也可以一人完成一张。
2、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五、展示成果,表扬先进:1、先是各小组交流,相互欣赏各组成果。
2、优秀作品展览。
六、推荐网站。
3、我们去远足教学要求: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让学生知晓祖国文化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指导学生制作指南针,增加生活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教学过程:一、调查了解。
1、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调查了解活动。
分为两个方面:唱歌远足、放松心情。
2、了解远足的好处。
开阔眼界,积累广博的知识;增强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意志,获得勇于攀登的力量;二、交流。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形成汇总表。
2、全班交流。
3、推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举办远足图片展览会。
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贴在展览板上。
并为每种图片配上解说词。
三、观察在线1、了解指南针。
2、制作指南针。
3、说说指南针的用途。
四、点击问号。
远足时,遇到意外情况该怎么办?五、携手共享将印象最深的事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
4、迷人的冬天活动背景:充分挖掘园艺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冬天的特征,认识冬天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1.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冬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训练,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说话能力的培养。
活动成果形式:展示优美词句、优秀片段、优秀绘画、活动准备:1.带领学生外出冬游。
2.上网收集描写冬天的词、句、诗。
活动过程:一. 情境导入.二. 明确要求.甲组:让学生来到校园里去观察花、草、树、木,去仔细观察,去发现内容,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写成几句话或一小片段。
乙组:让学生来到果园里去寻找或去水果摊前调查,了解冬天成熟的水果有那些?把了解的情况记下来。
丙组:让学生来到田野里去寻找,去看看稻田怎么样啦?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
丁组:让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好词、好句、好诗。
三、交流汇报四、活动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亲眼目睹了冬天给我们带来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此时你们的心中一定涌起对大自然的无限感激之情,请你把感受写下来,可以是几句话,可以是一篇小文章,也可以创作一幅画。
5、校园安全警示教学要求:1、了解危险发生的原因。
2、设计安全标志。
学会自救。
教学重点:了解安全隐患,设计安全标志。
教学过程:一、芝麻开门。
1、自由读课文,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汇报交流。
3、老师归纳:校园的安全隐患多达20多种。
二、观察在线。
1、校园里你见过这些现象吗?互相交流。
2、你准备向学校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呢?3、填写表格。
三、点击问号。
1、看图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2、想一想有有些阻止的办法。
四、巧手作坊。
1、模仿文中的标志,动手做几个标志。
2、还能设计出更好的标志吗?五、携手共享1、听校医讲急救方法。
2、开展一次模拟急救活动。
6、科学认识“非典”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非典”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方法。
2、让学生做小小宣传员,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非典”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1、挂图。
2、搜集“非典”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调查。
划分小组,明确任务,制定计划,搜集有关“非典”的资料,如:“非典”病如何传播和如何诊断,如何预防等。
二、交流。
对搜集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辩论,再设计场景演示,从而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形成怎样认识“非典”,怎样防治以及自己得了怎么办的正确认识。
1、小组内交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共识。
2、就“非典”系列课题开展讨论。
3、场景演示。
三、宣传。
1、设计宣传提纲。
2、模拟宣传。
3、尝试做一个小小宣传员,向家庭其他成员、邻居、伙伴宣传防治“非典”传染病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向学校、教师、家长建议一些预防的措施。
4、举行“非典”主题班会。
四、总结。
7、快乐的中秋节教学要求:1、了解本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搜集有关中秋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
2、到商场、超市调查月饼的生产、价格、类型、规格、口感、评价等,再试着自己设计喜欢的月饼,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当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
1、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你能讲几个吗?2、在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二、交流故事。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来的故事。
2、推选代表上台向全班讲述。
3、交流感受,填写“点击问号”。
三、讲述家乡风俗习惯。
1、学生讲述家乡中秋节的风俗。
2、说一说你家今年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完成“携手共享”,记录下整个过程。
四、汇报调查情况。
1、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调查市场的情况。
2、讲述有关月饼的故事。
五、导练自创。
设计自己喜欢的月饼,并画出来。
8、流动的公益广告教学要求:1、了解公益广告。
2、设计公益广告,阻止违反规范的行为。
教学重点:了解公益广告,设计公益广告。
教学过程:一、芝麻开门。
1、自由读课文,了解公益广告。
2、汇报交流。
3、老师归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遵守行为规范,争当文明市民,那么我们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观察在线。
1、生活里你见过这些现象吗?互相交流。
2、你准备怎么做呢?3、填写表格,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点击问号。
1、看图说说:这样做对吗,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2、想一想有有些阻止的办法。
四、巧手作坊。
1、动手设计一张广告。
2、还能设计出更好的广告吗?五、携手共享1、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社区打扫卫生。
2、开展一次广告展评,评出最佳作品。
9、会斜眼的小猫咪【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木板、卡纸、剪刀、棉线、锥子、锤子、尖嘴钳、铅笔、水彩笔、废圆珠笔芯、直尺等【活动过程】一、激趣定标大家请看这个会斜眼的小猫眯,喜欢吗?想做吗?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会斜眼的小猫眯。
二、学生质疑,解决知识点:1、学生提出不明白之处?2、师作知识讲解:三、激发欲望,明确方法:1、想不想自己来做?2、要想制作好会斜眼的小猫眯,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3、大组讨论,明确要求:四、尝试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作会斜眼的小猫眯。
分工要求:(1)可以一人在钉,另一人剪。
(2)也可以一人完成一张。
2、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五、展示成果,表扬先进:1、先是各小组交流,相互欣赏各组成果。
2、优秀作品展览。
六、总结其中的道理。
10、走钢丝【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木板、铁丝、水彩笔、橡皮泥、胶带、细线等【活动过程】一、激趣定标大家一定见过杂技演员高空走钢丝的精彩表演吗?知道为什么掉不下来吗?想做一个吗?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丑走钢丝”。
二、学生质疑,解决知识点:1、学生提出不明白之处?2、师作知识讲解:三、激发欲望,明确方法:1、想不想自己来做?2、要想制作好“小丑走钢丝”,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3、大组讨论,明确要求:四、尝试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作“小丑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