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常用中草药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15
皮肤病中药配方大全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湿疹、疱疹、疖肿等。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皮肤病一直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配方,供大家参考。
1. 蔓荆子煎。
材料,蔓荆子30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2. 茯苓白术汤。
材料,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湿疹、疱疹等皮肤病。
3. 赤芍茯苓汤。
材料,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4. 猪苓汤。
材料,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5. 紫苏鳖甲汤。
材料,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风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以上所介绍的中药配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康复,拥有健康的皮肤。
六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今日介绍一下民俗上治牛皮癣的中草药材,如今时节也是皮肤病多发期,因此大伙儿明白怎么使用中草药材,它是很有必要的,这儿详细介绍5种治牛皮癣的中草药材,皮肤病病人能看哪一种药草合适你,干万已不用不对。
第一种:萝藦萝藦全身是宝,不含毒性,大伙儿喜爱叫他婆婆针钱夹、羊婆奶。
这类中草药材整株可当药,治牛皮癣实际效果是很好的。
它果子、地下茎、叶片、液汁均可药用价值,根能冶疗跌打损伤、蛇咬、疖痈、瘰疬、勃起障碍,液汁还能够用以蚊子、蜈蚣咬伤、瘊子及其丹毒等,萝藦医治湿疹也是很有实际效果的。
使用方法使用量:根、狼把草3~5钱;果核2~4钱;外敷适当,捣碎敷伤处。
第二种:土大黄土大黄的根、叶均可以当药,秋天挖根,清洗,切成片,晾干或鲜用。
活血消肿,对外开放伤出血,肿胀,疼痛较为有功效。
治疗银屑病,用土大黄实际效果非常好。
使用方法使用量:口服:煎汤,鲜者l~2两;或捣冲服用。
外敷:捣敷。
第三种:白鲜皮春天的白鲜皮最好,药力最好是。
针对一些风湿病类的皮肤病,用白鲜皮最好是了。
像寒湿疮毒、黄液淋沥、湿疹、疥癣等皮肤病。
使用方法使用量:4.5~9g;外敷适当,煎汤洗或研末敷。
艾叶草是一种野果,也是一种药草,能够服用,能够药用价值。
李时诊的《本草纲目》里便说,“艾草叶能灸万病”,作用是散寒祛毒,抑菌抗病毒治疗、抗敏、养肝利胆等。
活血化淤、通调血气的作用,对女性黄褐斑、脸黄很有改进功效。
伸筋草是大伙儿了解的舒筋草,山中天然的的一种药草,如今大约1零元一公斤。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消肿,除风温。
也可以浸酒饮看病。
其除根郁结疼痛,损害,金疮影响。
使用方法使用量:口服:煎汤,6~15g。
或入丸散、浸酒。
外敷:适当,或研粉敷。
治疗皮肤病的草药介绍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引起不适和疼痛,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症。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治疗皮肤病的草药,包括其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草药一: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痛的功效。
它可用于治疗水痘、疱疹、湿疹等皮肤病症。
使用金银花有以下几种方法:1.药膏:将金银花鲜花研磨成泥状,加入适量的凡士林,充分混合后涂抹于患处。
2.冲剂:将金银花鲜花或干花加入沸水中,煮沸后过滤,待温暖后用于冲洗或浸泡患处。
3.茶剂:将金银花鲜花或干花泡入沸水中,浸泡10分钟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金银花。
- 对金银花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 长期使用金银花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适度使用。
草药二:苦参苦参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杀菌作用的草药,常用于治疗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症。
使用苦参有以下几种方法:1.药膏:将苦参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凡士林,充分混合后涂抹于患处。
2.茶剂:将苦参研磨成粉末后,用沸水冲泡,饮用或用于冲洗患处。
3.浸泡剂:将苦参鲜草或干草加入温水中,浸泡患处20-30分钟。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苦参。
- 长期使用苦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应避免过量使用。
草药三:白芷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草药,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瘙痒等皮肤病症。
使用白芷有以下几种方法:1.药膏:将白芷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凡士林,充分混合后涂抹于患处。
2.香熏剂:将白芷粉末加入适量的热水中,用毛巾浸泡后敷于患处,缓解瘙痒。
3.茶剂:将白芷研磨成粉末,用沸水冲泡,饮用或用于冲洗患处。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白芷。
- 对白芷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草药四:当归当归是一种中药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症,包括湿疹、痤疮和脱屑等。
使用当归有以下几种方法:1.茶剂:将当归饮片浸泡于沸水中,浸泡10分钟后饮用。
止痒中草药名大全止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由于皮肤过敏、虫咬、湿疹、荨麻疹等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中草药来缓解止痒的症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止痒中草药名大全。
1. 罗布麻。
罗布麻,又名荆芥,为唇形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痒镇痛的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疥疮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不适。
2. 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它常用来治疗风热感冒、疮疖肿毒等症状,也可以用来缓解皮肤瘙痒。
3. 苦参。
苦参,为豆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
它常用来治疗湿疹、疮疖、疥疮等病症,对于瘙痒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疥疮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不适。
5. 荷叶。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功效。
它常用来治疗湿疹、疮疖等病症,对于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 薄荷。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痒镇痛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状,对于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7. 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疥疮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不适。
8. 桑叶。
桑叶,为桑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痒的作用。
它常用来治疗湿疹、疮疖等病症,对于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9. 荆芥。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疥疮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不适。
10.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为马鞭草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痒镇痛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疥疮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不适。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止痒中草药名大全,这些中草药在治疗皮肤瘙痒症状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当然,在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时,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希望大家在面对止痒症状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进行治疗,祝大家身体健康!。
沙蒿子贴的用法沙蒿子贴的用法沙蒿子是一种中草药,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
而沙蒿子贴则是将沙蒿子制成贴剂,外敷于皮肤上,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沙蒿子贴的用法。
一、适应症沙蒿子贴主要适用于以下皮肤疾病:1.湿性湿疹:湿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点是皮肤潮湿、红肿、渗出等。
使用沙蒿子贴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2.牛皮癣: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特点是出现红斑鳞屑、局部增厚等。
使用沙蒿子贴可以减轻红斑鳞屑和局部增厚。
3.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的一种皮肤反应,特点是皮肤瘙痒、红肿等。
使用沙蒿子贴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4.皮肤湿疹:皮肤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点是皮肤干燥、起屑、发红等。
使用沙蒿子贴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二、用法1.准备工作:将沙蒿子贴取出,撕开保护膜,粘贴于患处。
2.涂药前处理:患处应清洁干净,并用温水或药物清洁后再涂药。
3.涂药方法:将沙蒿子贴取出后,直接粘贴于患处即可。
每日使用1-2次,每次15-30分钟。
4.注意事项:(1)不宜在伤口、溃疡处使用;(2)不宜在眼部周围使用;(3)对沙蒿子过敏者禁用;(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谨慎使用。
三、效果沙蒿子贴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通过外敷于皮肤上,可以有效缓解湿性湿疹、牛皮癣、过敏性皮肤炎等皮肤病的症状。
使用沙蒿子贴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患处的恢复。
四、注意事项1.不宜在伤口、溃疡处使用:因为沙蒿子贴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局部红肿和渗出。
2.不宜在眼部周围使用:因为沙蒿子贴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眼部不适。
3.对沙蒿子过敏者禁用:如果有过敏史或对沙蒿子过敏者禁止使用。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谨慎使用:因为沙蒿子贴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
如需使用,请先咨询医生意见。
五、总结沙蒿子贴是一种中药外敷剂,主要用于治疗湿性湿疹、牛皮癣、过敏性皮肤炎等皮肤病。
使用时应注意清洁患处,并遵循使用方法。
【每日中药】荆芥--治疗皮肤病必用药荆芥JingjieSCHIZONEPETAE HERBA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相关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图片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北、浙江、江西等省。
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
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饮片荆芥呈不规则的段。
茎呈方柱形,外表面淡黄绿色至淡紫红色,被短柔毛。
切面类白色。
叶多以脱落。
穗状轮伞花序。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荆芥炭为不规则的段,长5mm。
全体黑褐色。
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
略具香气,味苦而辛。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发散,微温不烈,药力平和,入肺、肝经。
生用长于发散,善散风解表、透疹止痒,为解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
炒炭性变收敛,善止血,治各种出血可选。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荆芥穗发汗力强。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位年过30的妇人,初次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全家高兴不已,就像庆祝盛大节日一样,招待家族亲朋,近邻好友,持续几日。
功效最强的止痒中草药皮肤发痒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疾病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一些皮肤疾病常常会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的症状表现,这时候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药来达到止痒的作用,副作用比较低,对皮肤的影响也比较小,比如说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都是比较常见的止痒的中草药。
★功效最强的止痒中草药★1、枯矾枯矾是中药当中止痒杀菌效果最好的之一,它具有消炎、祛湿、解毒、止血、杀虫的效果,同时还能治疗肝炎、黄肿、舌头生疮、痔疮皮癣。
其止痒杀菌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2、苦参苦参星微凉,能降火祛湿,利尿。
对于治疗皮肤湿疹皮癣、痔疮、皮肤瘙痒等各种皮肤疾病,是常见的中草药,很多中药里面都包含有苦参,屎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功能,止痒杀菌屎它的强大功能之一。
★3、蛇床子蛇床子又称野胡萝卜,它是蛇床的果实,性温热。
用于治疗各种外阴瘙痒、滴虫性阴道炎,也能治疗宫寒,主要功效就是杀虫、祛湿、杀菌。
因此治疗皮肤疾病,蛇床子的必选的中药,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杀菌止痒。
★4、地肤子:性寒,味辛、苦,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阴道瘙痒、湿疹及荨麻疹等。
多煎汤熏洗。
★5、苍术:性温,味辛苦,有祛风燥湿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糜烂渗出期及其他瘙痒性皮肤病。
可煎汤外洗或研末外用。
★6、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有杀虫止痒作用,常用于疥疮、皮肤癣病、蛲虫病及虱病等。
可泡酒配成酊剂外搽患处,亦可水煎外洗,还可以将其研末或浓煎后配成膏状外用。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注意皮肤湿疹,就只注重瞬间的止痒,因此皮炎湿疹会越来越严重,找到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是各位皮肤疾病患者应该立刻做的,以上是胃大家提供的一些中草药用来杀菌止痒,大家都可以用起来。
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中草药,其在皮肤性病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通过抗炎、
抗菌、抗过敏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病症,如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以
下将详细介绍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研
究表明,甘草酸苷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产生,并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
在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中,外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明显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促进
患处的舒缓和恢复。
复方甘草酸苷还具有抑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实验研究发现,甘草酸苷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并减少其产
生的毒素。
在痤疮等含脓性皮肤感染中,外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有效地抑菌,减少炎症及
感染的扩散。
复方甘草酸苷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研究发现,甘
草酸苷可以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和组织修复,增加伤口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溃疡等慢性皮
肤损伤中,外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病治疗中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通
过外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减轻炎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过敏反应,促进伤口
愈合。
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有效的中草药,在皮肤性病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不过,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治疗皮肤病的中草药关于《治疗皮肤病的中草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皮肤病在日常生活之中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病症,皮肤病包括的类型也是非常的多,例如湿疹,皮炎,牛皮癣,白癜风这些,全是较为普遍的皮肤疾病,中草药材在治牛皮癣层面的实际效果是十分优异的,尤其是针对一些较为难除的皮肤病,通常可以做到非常好的医治功效,同是中草药材在副作用层面相对性也较为小。
治牛皮癣的中草药材中草药材做为中华文化的出色文化艺术的承传,在其中的医疗器材使用价值为全球所注目。
在这个追求完美安全健康的时期,在药用价值层面很多人都是采用传统式的中草药材,在其中所蕴涵的例如蛋白、糖原和营养元素等皮肤所需的营养元素,不仅是自然界的赠予,另外具备安全性整治症结的实际效果。
因此,我们在应用中草药材时,可对于皮肤症状调节服药,而更强的充分发挥功效。
那麼,让网编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一些治皮肤的中草药材吧。
1、治皮肤的中草药材的樟脑丸茯苓功效:辛,热,有害。
功效:外敷有去湿,除虫、消痒,止疼,消肿作用。
主冶:皮炎,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参照: 本产品为香樟木馏制而成的结晶体,是一种右旋性酮。
对皮肤粘膜有部分刺激效果,能改进部分血液循环系统,推动黏膜代谢,因其刺激性冷效应器,故有很弱的局部麻醉功效,外抹后皮肤有清爽感,能奏消痒止疼的实际效果。
2、治皮肤的中草药材的地肤子茯苓功效:苦,寒。
功效:袪风消痒,除虫祛毒。
主冶:湿疹,瘙痒症,荨麻疹,划痕症,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参照: 本产品带有皂甙及维他命 A 类化合物,所以作发痒性皮肤病的外敷中药制剂。
对细菌有一定抑制效果。
3、治皮肤的中草药材的茯苓茯苓的主要成分是木薯淀粉,除此之外带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而且带有身体需要的十多种碳水化合物和十多种营养元素。
对于丰胸美颜的健康保健使用价值,是由于茯苓中的大豆异黄酮是现阶段在分子式上与身体本身代谢的雌性激素更为类似的一种植物雌性激素,因而,它能与人体各系统、人体器官组织体细胞表层的雌激素受体融合,充分发挥效用。
功效最强止痒中草药有哪些
文章导读
皮肤搔痒情况可以说是非常难受的,而且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这种症状,所以如何有效的止痒,当然是患者所希望了解的,而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中草药,其实止痒效果比较明显,例如冰片,松香,蛇床子,花椒等,这些中草药如果能够正确使用的话,都有很好的祛风止痒效果。
1、冰片
又称龙脑,味辛、苦,性微寒,对于热性皮疹有良好的止痒作用。
使用时可将冰片研粉后加入其它药物制成散剂,亦可制成1%-2%的洗剂或酊剂。
2、松香
性温,有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慢性皮炎等皮肤病。
研末撒于患处或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亦可。
3、蛇床子
性温,味辛、苦,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作用,常用于治疗肛门瘙痒、女性阴痒、阴囊湿疹、滴虫性阴道炎等症。
可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4、地肤子
性寒,味辛、苦,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阴道瘙痒、湿疹及荨麻。
大飞扬草介绍—内外用【药用部位】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辛酸,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烈。
”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
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疗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忌用。
【用药配伍】配金银花,清热解毒;配夏枯草,清热解毒;配苍术,燥脾湿;配当归,清热解毒;配王不留行,行气活血;配木通,宣通血脉。
【相关选方】①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
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②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
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③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握,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⑤治乳痈: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另取鲜草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加热水外敷。
⑥治小儿烂头疮,黄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飞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涤。
⑦治小儿疳积:大飞扬草一两,猪肝四两。
炖服。
(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⑧治带状疱疹: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五分调匀,涂抹患处。
(《福建中草药》)⑨治脚癣:鲜飞扬草三两,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
(云南)千里光的作用—内外用【药用部位】千里光的全草。
【性味归经】苦,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
”②《本草图经》:“味苦甘,寒,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涩苦,性平,微寒,无毒。
”入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风燥湿。
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两)。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熬膏涂。
【用药忌宜】《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勿服。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产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地。
【药材鉴定】干燥全草长60~100厘米,或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
茎圆柱状,表面棕黄色;质坚硬,断面髓部发达,白色。
叶多皱缩,破碎,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
有时枝梢带有枯黄色头状花序。
显微鉴定: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壁深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6个;非腺毛多数,尤以叶脉处为多。
上表皮细胞壁微波状或波状弯曲,气孔少数,有非腺毛。
非腺毛2-12个细胞,多弯曲,长约至270μm,直径12-31μm,基部细胞膨大,顶端细胞渐尖或钝圆,有的膨大成椭圆形、半圆形或类圆形,有的中部或顶部细胞缢缩,细胞内常含淡黄色油状物;细胞壁稍增厚,具疣状突起,下部细胞有的具细条状角质纹理。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图经①《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李时珍以千里光、千里急并为一种,极确。
惟黄花演花与此草同,而叶异。
南安人以其花洗目,呼为黄花母,云有毒,不可入口,非此草也。
”②《滇南本草图谱》:“《滇本草》出自九里光治症略同于《本草拾遗》之千里及,而《图考》千里及条云,滇医以洗疮毒,正与《滇本草》合。
与今湘、赣之九里明,滇之九里光,形状治症均同,《图考》所图尤肖。
据此,诸名之为一物,而此物必是本种可无疑义。
‘光’、‘明’义同,‘千’、‘九’音近,而‘及’、‘急’、‘芨’,并从一声转讹,以‘及’为正,喻其恢复目力可及千里也。
”【相关选方】①治烂睑风眼:笋箬包九里光草煨熟,捻入眼中。
(《经验良方》)②治风火眼痛:千里光二两,煎水熏冼。
(《江西民间草药》)③治鸡盲:千里光一两,鸡肝一个。
同炖服。
(《江西民间草药》)④治痈疽疮毒:千里光(鲜)一两,水煎服;另用千里光(鲜)适量,水煎外洗;再用千里光(鲜)适量,捣烂外敷。
(《江西草药》)⑤治干湿癣疮,湿疹日久不愈者:千里光,水煎二次,过滤,再将两次煎成之汁混合,文火浓缩成膏,用时稍加开水或麻油,稀释如稀糊状,搽擦患处,一日二次;婴儿胎癣勿用。
《江西民间草药》)⑥治脚趾间湿痒,肛门痒,阴道痒:千里光适量,煎水洗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⑦治鹅掌风,头癣,干湿癣疮:千里光、苍耳草全草等分。
煎汁浓缩成膏,搽或擦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⑧治阴囊皮肤流水奇痒:千里光捣烂,水煎去渣,再用文火煎成稠膏状,调乌桕油,涂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⑨治疥疮,肿毒:千里光水煎浓外敷,另取千里光一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⑩治流感;千里光鲜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白花蛇舌草防风—内外用;⑥防风丸(《圣济总录》):防风、蝉壳、天麻、猪牙皂荚,治疗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
蝉衣(蝉蜕)—内外用透骨草—内外用、蛇床子—内外用、白藓皮—内外用黄柏---内服为主紫草—内外用黄芩---内服用徐长卿--【异名】石下长卿、逍遥竹、一枝箭、土细辛、竹叶细辛、铃柴胡、蛇草、蛇利草、生竹、天竹、蜈蚣草、铜锣草。
治疗皮肤病对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以及顽癣等均有效果。
用法:每次用徐长卿2~4钱,水煎服,亦可外洗。
或制成注射剂、酊剂等应用。
紫汤组成土获菩15-30 g,紫草15-30 g,荆芥10 g,防风一0 g,前胡12 g,浮萍一5 g.蝉衣6g,白鲜皮15 g,苦参15 g,当归12 g,川芍9g,甘草10 ge用法水煎内服。
功效清热祛风。
燥湿止痒。
主治风隐疹(荨麻疹)、湿疹、痒风(皮肤痰痒症)。
加减上半身疹多而痒者,加羌活;下半身疹多而痒者,加独活;皮疹红润、舌质赤、脉数者,加丹皮、赤芍;湿疹分泌物多,皮肤红肿感染者,加黄柏、银花、连翘。
治疗皮肤划痕症三偏方很多人在经过长期的皮肤划痕症治疗之后,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失去信心。
在此,特提供一些治疗皮肤划痕症偏方:拔罐:用东西夹好棉花球,然后在95%的酒精中蘸一下,挤干净(防止酒精滴落而烫到),点燃,在4号大玻璃罐内闪一下(注意不能烤边,也易烫到),迅速拔于肚脐上(神阙穴),拔5-10分钟,每日一次(用抽气式拔罐器也可以,但是拔的力量要小一点)。
再配合服用防风通圣丸,疗效较好。
如果较重可以配合甲氰咪胍、维生素C、扑尔敏(都是每日三次一次一片,如果服用扑尔敏发困可以服用开瑞坦)等抗过敏、提高抵抗力有一定疗效!不过还有复发可能。
此方法优点在于自己操作方便易于长时间治疗,可抗过敏、提高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少吃海鲜、羊肉、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外用偏方(洗):地肤子12克、白芷9克、防风9克、川椒9克、透骨草9克、赤芍9克、一支蒿9克、独活9克,荆芥9克。
用水3斤、煎沸、洗全身。
洗时注意避风保暖!疗效不错。
内服偏方(吃):何首乌9克/石菖蒲9克/威灵仙9克/胡麻仁9克/苦参9克/荆芥9克水煎服,出微汗,注意不能受风。
效果较好。
美国CBH 划痕症套装”——敏清粉剂2瓶+排毒清1瓶+疹康清2瓶,该产品本着消炎治其表,排毒除其根,修复调免疫,脱敏抗复发”的原则,运用植物免疫脱敏疗法强力排除毒素,深入细胞,快速有效的清除分布在皮肤、淋巴、血液、大脑神经系统等地方的深层毒素,抑制毒素再生,既高效排除毒素,又补充所缺乏的营养。
消除体内自由基,迅速改善过敏体质,改善细胞活力,改善血液质量,有效治疗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化学过敏等各种过敏症状,可迅速消除划痕症,恢复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
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
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
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
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
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
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
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荆芥【性味与功效】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解表,炒炭止血。
【传统应用】主治感冒发热、恶寒,与辛温解表药或与辛凉解表药配伍,用于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麻疹透发不畅。
荆芥炭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赤苓、川芎、甘草,治疗疮疡寒热;②荆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桔梗、甘草,治疗风热,咽喉肿痛;③消风散(《医宗金鉴》):荆芥、防风、生地、苦参、当归、石膏、知母、苍术、蝉衣、牛蒡子、胡麻仁、木通、甘草,治疗湿疹、风疹、瘙瘁皮肤划痕症民间验方1、拔罐疗法处方:凡士林、酒精各适量,火罐一个用法:先将凡士林一薄层于脐部,再将酒精滴数滴与火罐内,棉球引燃,火旺时将罐扣在脐眼侧位,5-10分钟拔罐,日拔3次。
疗效:拔罐1天,有效率达96.1%2、药酒疗法处方:薄荷、苦参各30克,樟脑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去渣滤酒,加入樟脑粉混匀,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
日3次疗效:用药3天,治丘疹样荨麻疹,有效率100%。
治愈率92%。
3、中成药疗法药名: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险子1粒,日服3次。
儿童用量酌减,不服保险子。
疗效:服药1-4天,有效率90.62%4、熏洗疗法处方:鲜红萝卜全株1000克用法: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
日洗1次疗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愈率86%3、银花10克,连翘10克,升麻8克,甲根12克,赤芍8克,甘草5克,蝉衣6克,防丰8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紫花地丁12克,荆芥6克,牛蒡子(大力子)8克。
4、冬归90克,黄芪30克,荆芥60克,赤芥里6克。
一般需两个疗程,每个疗程服用1至2帖民间治疗荨麻疹的绝招1:拔罐疗法处方:凡士林、酒精各适量,火罐一个用法:先将凡士林一薄层于脐部,再将酒精滴数滴与火罐内,棉球引燃,火旺时将罐扣在脐眼侧位,5-10分钟拔罐,日拔3次。
疗效:拔罐1天,有效率达96.1%2:药酒疗法处方:薄荷、苦参各30克,樟脑10克,白酒6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