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经典案例推荐-黄龙溪古镇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2
“黄龙溪”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是成都市双流县辖下的一个古镇,距成都市区40公里,位于成都乐山黄金旅游线上。
黄龙溪,顾名思义,一个跟水有关的地方。
这水的闻名,应该是它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氛围。
古镇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幽静秀美。
颇有民居特色的飞檐翘角木房泰然立于溪流河畔,别有一番浮于水云间的韵致。
古镇的美透着纯朴自然,那条溪清得让人心醉,纯得让人了无尘念。
看流水无意,逐浪轻淌,日暮西下是种美;看游人嬉戏水中,戴绿草娇花编制的帽子也是一种美;走进店铺,把玩五花八门的工艺品是种美;踏进书画世界,赏品骚人墨客的飘逸字画是种美;随便坐于溪流石凳上,吃一碗古镇的风味小吃是种美;那种美的感觉也是爽透骨髓的……
夏季到黄龙溪玩水也成了成都市民清爽短途游的“重头戏”,约上三五好友,或家人一起,带上泳衣或雨衣或直接赤膊上阵,在黄龙溪古镇浅浅的水边,或用水枪、或用小盆子,或直接用手,跟熟悉的朋友或者陌生的游客打起水仗,在水花飞溅间嬉闹,欢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愿意加入这声势浩大的水仗中,如孩童般忘我融入其中,在炎炎夏日,享受那酣畅淋漓的清凉感觉。
一、规划名称:黄龙溪景观规划设计二、规划单位:四川天华景观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三、甲方:黄龙溪当地政府乙方:四川天华景观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四、规划地点:黄龙溪五、区域尺度:300亩六、规划时间:2010年七、规划提纲:根据黄龙溪古镇依山傍水的地形特点,强化象征自然的要素“水“和”绿“,突出山、水、镇的和谐统一。
在沿街部分设计文化广场等活动区域,府河沿岸规划亲水休闲活动区域、以及船坞、码头等具有参与性的景观节点,并规划了一块湿地区。
突出古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把人、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使古镇与现代文明有机统一,促进古镇的繁荣兴旺。
(一)规划确定一条景观视线走廊:茶文化休息广场——民俗文化广场——龙文化景观广场(二)民风淳朴的老街风韵和别具特色的仿古建筑(三)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碑刻文化(四)岁月沧桑的古渡、古桥古道(五)休闲娱乐为主的现代休闲消费区茶文化:千年古镇黄龙溪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世界上最早的茶市也出现在这里。
到镇观光的游客在看完景点后都会沿河而坐,叫来店家泡上一碗当地产的盖尔热茶,一边品茶一边聊天。
以黄龙溪当地茶文化的历史痕迹和艺术韵迹、茶馆文化的地方特色、茶制品的千姿百态为内容,打造黄龙溪的茶文化旅游。
民俗文化:古镇黄龙溪的古风民俗带给游人特别的惊喜: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灯;正月初八放生会;端午节赛龙舟等等。
手工一品、小商品、饮食服务、绝技表演等。
龙文化:黄龙溪因龙得名,因龙而灵,龙佛、龙寺、龙灯、龙舟,构成丰富多彩的龙文化主体,经过不断改造、丰富,黄龙溪的“火龙灯舞”逐步得到了完善,成为全国著名的“火龙之乡”。
龙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结合作为黄龙溪古镇旅游的品牌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此参观。
八、规划目录内容: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第二章战略目标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第三章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总体开发框架、与区外发展的协调与统筹)、第四章城镇发展与布局(合理城镇布局、协调城镇功能、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第五章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加快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兴产业、巩固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支柱产业)第六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内交通通道建设、加快综合枢纽建设)第七章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八章区域发展政策和机制(国家支持政策、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慢游与慢游小镇拓展案例慢游与慢游小镇拓展案例慢游是一种注重深度体验、低碳环保、关注当地文化、崇尚自然美景的旅游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旅游需求也逐渐转向了慢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文化和历史,追求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近年来,慢游小镇的兴起,更是成为慢游的一种新体验。
慢游小镇是将当地自然、文化、历史完美融合,打造出的一种旅游目的地,既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还有富有特色的民俗传统。
这样的小镇通常不大,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理想的慢游目的地。
案例一:黄龙古镇黄龙古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镇。
这里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和湿地生态资源,还有独特的侗族文化和美食,是贵州慢游的理想选择。
游客在黄龙古镇可以参观博物馆、古街、庙宇、民居等,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还可以参加各种特色活动,如侗族歌舞、寨子宴、刺绣等。
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在黄龙古镇周边的森林、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中漫步,获得心灵的放松和慢节奏的体验。
案例二:泸沽湖慢游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北部,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高海拔淡水湖,也是摩梭人的聚居地。
这里清水环绕、草木葱茏,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慢游和文化交流的天堂。
在泸沽湖慢游中,游客可以乘坐木船在湖面漫游,欣赏迷人的景色;还可以在村寨里探访摩梭人的文化,了解他们的饮食、习俗、传统手工艺等。
此外,泸沽湖的周边还有独特的原生态景区、古老的寺庙、主题公园等,可以丰富游客的慢游体验。
结语慢游小镇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舒适、更丰富的旅游方式,使人们体验到了真正的旅游快乐。
旅游业在慢游时代,也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倡导低碳环保、文化交流、和谐发展,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川成都黄龙溪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
以下是该景点的简介:
1. 古镇建筑:黄龙溪古镇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保存完好。
古镇建筑多为木结构,采用传统的斗拱、榫卯等建筑技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黄龙溪古镇的“三大堂”,分别是“文庙”、“武庙”和“财神庙”,是黄龙溪古镇的精华所在。
2. 自然风光:黄龙溪古镇位于黄龙溪山脉脚下,自然风光秀美,有着独特的山水景观。
古镇周围有许多自然景点,如溪流、瀑布、山峰等,非常适合自然观光和徒步旅行。
3. 文化遗产:黄龙溪古镇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古城墙、古街道、古桥梁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黄龙溪古镇的重要景点,也是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4. 特色美食:黄龙溪古镇有着独特的川西美食文化,有着各种美食小吃和特色菜肴,如豆腐脑、麻辣烫、串串香等。
这些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而且价格实惠,非常适合游客品尝。
5. 节庆活动:黄龙溪古镇有着丰富的节庆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古城灯会、文化艺术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欢乐和欢聚。
浅析古镇黄龙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现状黄龙溪住宿攻略黄龙溪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的双流、彭山和仁寿三县交界处,距离成都市区40公里。
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镇、四川十大古镇、四川省特色文化乡镇,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黄龙溪镇在秦汉时代属于犍为郡武阳县(今彭山县)。
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需要与古蜀文明中的牧马山区联系在一起来考察。
”而根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之际,有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黄龙溪因此而得名。
20世纪80年代,古镇旅游逐渐兴起。
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推出了“四川十大古镇”,而黄龙溪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域文化,位列十大古镇之首。
既为古镇旅游,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以“古”为重点。
黄龙溪古镇旅游文化产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有形的十古:古街、古庙、古树、古建民居、古码头、三县衙门、古崖墓、古战场、古佛洞、古佛砚,一是烧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打更等民间习俗。
一、黄龙溪古镇的建筑景观开发现状黄龙溪现今的古建筑群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古镇由最初形成的东西向的黄龙正街、上下河街和南北向的新街、复兴街、仿清街等主要街道构成。
现存明清时代古街坊7条,保留完整,街面由石板铺成。
街巷空间是黄龙溪古镇的骨架,不仅是黄龙溪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其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巷空间的要素包括形态、结构、比例与尺度、空间界面四个方面。
古镇老街区空间格局的控制和引导是古镇整体空间环境保护盒‘场所精神’保护的核心,也是古镇保护中集成和延续古镇风貌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黄龙溪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我国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极易损坏,一部分古建筑发生了坍塌、破损的问题。
为提高古镇的接待能力,黄龙溪在原有的古建筑基础上,翻新了部分老建筑,新建了仿古建筑。
现在在古镇景区内的建筑群大部分是仿古建筑,且民居极少,多为商用。
街道旁商铺、餐馆林立,一些商铺采用了现代感非常强的装潢方式,与古镇整体营造的古朴氛围格格不入。
成都黄龙溪古镇一、景区简介黄龙溪古镇古名武阳县,是一个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山水小城镇,位于双流县西南部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处,距成都市中心约45公里。
这里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见证过一个王朝的陨落;这里曾是刘备登基的舆论策源地,见证过蜀汉政权的兴起;这里曾是唐宋明清码头重镇,舟楫如梭、商贾云集……自从蜀汉政权建立以后,黄龙溪日见繁荣,水上交通也更加繁忙,渐渐成为商贾繁荣、流传至今的千年水码头。
悠久的历史铸就了黄龙溪古镇厚重的文化底蕴,水文化、茶文化、蜀汉文化、民俗文化……诸多文化支流在这里兼容并蓄。
虽然历经数代王朝的变迁,这里明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无不给人以幽静古朴的感受。
古镇没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息。
民居的门前屋顶细部装饰尤为精彩,木雕、砖雕、绘画等工艺技术精湛,造型生动。
镇内还有六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榕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它们不仅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与沧桑,也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
古街、古树、古寺庙、古码头、古牌坊、古民居与古民俗浑然一体,一起构成这座独具川西魅力的历史古镇。
因为古镇风光秀丽、古韵十足,吸引了众多影视界朋友,先后有《芙蓉镇》、《海灯法师》、《秦淮世家》等多部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
黄龙溪古镇被誉为天府第一名镇。
游客可按景区大门—川西民居文化街—龙潭广场—真龙街—黄龙古桥—仿清街——黄龙正街的顺序依次游览。
川西民居文化街是黄龙溪的入口走廊,模仿乡村集市而建,街两边大多是商家店铺,街内汇集了川西平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院落建筑精华,是游客了解川西建筑文化的好去处。
川西民居文化街的东端就是龙潭广场,据说这里就是黄龙溪的“龙头”所在。
这是一个下沉式广场,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广场周围有九根黄龙图腾柱,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的图腾。
龙潭广场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个一直被水喷着的巨大无比的鼎了;沿着一边的墙,是用字模组成的黄龙溪赋。
远景景观设计研究院经典案例——黄龙溪古镇
远景景观设计打造精致黄龙溪景观
在古色古香的街道品茗,戏水,逛街,享受美食,细心的游客们发现,“五一”小长假期间,黄龙溪古镇又“变”了——硬件设施上处处精雕细琢,服务提升更加贴心周到,在文化的传承上,更加突出特色和游客参与性,黄龙溪古镇不仅变得更加温馨,也更有魅力了。
笔者了解到,黄龙溪古镇紧扣“天府第一名镇”的定位,按照“五一小变样,十一大变样”的目标,自今年2月起,景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精细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启动了黄龙溪古镇提升工程,在巩固和提升“天府第一名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除了在现有景致上的完善提升外,黄龙溪古镇改造工程二期涵盖了5大类34个项目,目前其形态建设,文态建设、业态建设、生态建设和管理服务的提升工程均已全面启动。
黄龙溪古镇改造工程二期主要以“清明上河图”为规划蓝本,修建了“上河衢田园水村”、“七星伴月古院落群”等各类仿古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上河衢田园水村”为黄龙溪二期景区的核心区域,其河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所有建筑均临水而建,以川西民居风格为基调,极具明清风情。
黄龙溪“上河衢田园水村”——景观设计理念
根据对黄龙溪原有建筑风格,我们设计团队确立了将黄龙溪所有建筑体设计为传统的川西院落式民居风格,不是单纯的明清式样,而是简洁大方、古朴自然,外观虽无华丽,却有古典淳朴之美。
运用大小不一的四合院、三合院、多进院、牌坊、照壁、阙楼、露台、耍坝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的街坊里巷,再现出“百年老成都”的风情与繁华。
所有建筑及公共区域用材和工艺粗中有细、自然协调,具有高雅精致之美,横平竖直的人工堆砌痕迹。
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本案结合黄龙溪千年传承的龙文化、三国文化、商贸文化、古蜀文化、民俗文化等于建筑景观中巧妙布局,相得益彰。
如:民俗灯笼、撑弓吊瓜、石鼓地雕、八阵树林、竹海长廊、民俗画舫等。
同时本案配套系列廊房、露台、门坊、阁楼、封火墙、过街楼、涌泉井、舂米车以及具有黄龙溪文化特色的各式岛屿、码头、石雕、石作、桥梁等小品景观,赋予其文化内涵,形成本案“外形与灵魂”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