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6
吉林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课诗三首《归园田居》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6题;共20分)1. (4分)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2. (2分)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并释义。
涸辙:(________)________3. (2分)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误落尘网中B . 开荒南野际C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 . 狗吠深巷中4.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谄谀(chán)稼穑艰难(sè)譬如(pì)如蚁附膻(shān)B . 子衿(jīn)趾高气扬(zhǐ)堑壕(zhán)绕树三匝(zā)C . 龃龉(jǔ)运筹帷幄(wò)羁鸟(jī)风声鹤唳(lì)D . 谈(yàn)唾手可得(tuò)吐哺(bǔ)叽叽喳喳(chā)5. (5分)《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6. (5分)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二、同步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少无适俗韵韵:本性、气质B . 方宅十余亩方:方圆、面积C . 一去三十年去:离开D . 榆柳荫后檐荫:遮蔽(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樊笼:比喻囚牢般的社会制度B . 尘网: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C . 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D . 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3)对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误落尘网中②狗吠深巷中③久在樊笼里④依依墟里烟A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第7课诗三首(一)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弹奏D.山不厌.高厌恶E.周公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2第7课《诗三首》精选同步习题2(含答案)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涉江采芙蓉①《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③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④终老。
(注)①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芙蓉,荷花。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送。
④以:连词,表示结果。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注)。
攀条折其荣,将以遺所思。
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滋:繁盛。
1.下列各项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
2.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
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子衿.(jīn)樊.笼(fán)譬.如(bì)弄巧成拙.(zhuō)B.筵.席(yán)鼓瑟.(sè)吐哺.(pǔ)大模.大样(mú)C.巷.道(hànɡ)暧.暧(ài)赠遗.(yí)下乘.作品(chénɡ)D.机杼.(zhù)羁.鸟(jī)三匝.(zā)暴殄.天物(tiǎn)解析A项,“譬”应读“pì”;B项,“哺”应读“bǔ”;C项,“遗”应读“wèi”。
答案D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留,保存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本性、气质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昏暗,模糊..解析B项,存:问候,怀念。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所”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项,赠送;B项,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项,名词作动词,遮蔽。
5.对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项,“及时行乐”理解有误。
该句虽然有对时光易逝的忧思,但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因此激起他招揽人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28分)1. (0分)名句默写: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枉用相存。
________ ,心念旧恩。
《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 ”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2. (2分)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并释义。
涸辙:(________)________3. (6分)刘志成,男,________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3年生于________神木秃尾河上游的一个小村。
刘志成是贫瘠、荒凉的陕北边地走出来的一个吃够子苦、受够了罪的民工和“盲流”。
这样的人生历练让作者始终以一种________的情怀来感知世界,以一种________的沧桑情愫来体察着人生。
他的作品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表现出一种发自肺腑的________与终极________。
4.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采之欲遗谁食野之苹B . 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 . 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 (2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自伐者无功A .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B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C .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D . 伐无道,诛暴秦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世界名著《百万英镑》《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牛虻》的作者分别是美国的马克·吐温,英国的雨果、莎士比亚和伏尼契。
B . 明代主要有两种戏剧样式:一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明杂剧,一是由南曲戏文发展而来的明传奇戏剧。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C . 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是一篇台阁名胜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人事杂记。
课时作业7[基础演练]1.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造房B.心远..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C.悠然..见南山安闲自得D.飞鸟相与.还互相参与【解析】应该是“一起,成群结队”。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忧从中来,不可断绝..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解析】A“多少”;C“感情深厚”;D“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答案】 B3.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西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西晋”应该为“东晋”。
【答案】 C4.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
——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解析】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答案】 D5.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
黑龙江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51分)1. (9分) (2017高一下·武城期中) 名著导读。
(1)“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出自《________》中________之口,此诗的名字是《________》,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__,我们所熟知的关于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_、过五关斩________、水淹________、败走________。
2. (8分)巴金获某项大奖,下面是某人为巴金先生写的颁奖词,其中有字形、标点、语病、句式不工整等错误,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苍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永远将在文学史册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他在掌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向黑暗荷一杆长戟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①错别字: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标点:________改为:________;③语病:________改为:________;④句式: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14分)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国别)最伟大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
代表作有历史剧________、________等,喜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悲剧有“四大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译作《麦克白》),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哈姆莱特》也译作________,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第7课诗三首(一)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弹奏D.山不厌.高厌恶E.周公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7诗三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导学号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荷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
C.第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E.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诗歌采用比喻的手法,用芙蓉花赠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
解析D项,“含蓄”的说法不当,诗歌的结尾两句,是直抒胸臆。
E项,“采用比喻的手法”错误,“芙蓉”是诗歌中的一个美好意象,诗人用这一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答案DE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解析对这首诗结构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
正是因为这看似不连贯的结构,才造成了蒙太奇般的审美效果。
参考答案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
前一种理解,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4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20高一上·汪清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缝补裁缝夹缝漏缝B . 纳闷愁闷苦闷闷热C . 解恨解冻解剖辩解D . 寄宿宿营归宿星宿2. (2分)选出对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A . 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B . 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C . 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D . 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3. (2分) (2020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例句“之”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未之有也A . 蚓无爪牙之利B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 填然鼓之4. (2分)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予因以求时夜B .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C .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D .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E .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5. (2分) (2017高一下·天水期末)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子卿尚复谁为乎?B . 何以知之?C .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 自书典所记,末之有也。
6. (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A .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 .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 .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 .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辽宁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39分)1. (13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在不同时代都表现了不同形式,如唐诗宋词元曲。
以宋词为例,又显示不同的风格,苏轼开创了________派词风,其代作品是《________》,其中能够表现其豪放风格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垒西边,________,________ 。
而苏轼的这首《浣溪沙》词的风格属于________。
(2)此词历来为人赞颂,有人说上片写得跌宕起伏,有动态感;有的人说下片融情人景,耐人寻味,有的人说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请你针对这三种观点之一种,作出简析。
2. (2分)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并释义。
涸辙:(________)________3. (4分)孙犁(1913——2003),现代作家。
原名________,________安平县人。
他的小说作品追求________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这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________”。
4. (2分)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B . 性本爱丘山性:天性,本性C . 少无适俗韵适:迎合D . 枉用相存存:保存5.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谄谀(chán)稼穑艰难(sè)譬如(pì)如蚁附膻(shān)B . 子衿(jīn)趾高气扬(zhǐ)堑壕(zhán)绕树三匝(zā)C . 龃龉(jǔ)运筹帷幄(wò)羁鸟(jī)风声鹤唳(lì)D . 谈(yàn)唾手可得(tuò)吐哺(bǔ)叽叽喳喳(chā)6.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诗三首第三课时归园田居练习一、基础梳理1、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2、给字注音故渊()榆柳()后檐()守拙()暧暧()墟里()狗吠()颠()樊笼()3、解释重要词语误落尘网:守拙:暧暧:依依:4、重要句式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5、朗读课文,谈谈读后感(学生谈最初感受)二、师生赏析本诗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讨论、明确:3、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⑵、为何归来?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4、总结本诗主题及思想意义。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诗三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芙蓉(fú)譬如(pì)呦呦鹿鸣(yōu)B.羁鸟(jī)吐哺(bǔ)鼓瑟吹笙(shēng)C.三匝(zā)暧暧(ài)何时可掇(duó)D.枉用(wǎng)樊笼(fán)越陌度阡(mò)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仿徨守拙溘死视死如归B.樊笼缤纷灵修夙兴夜寐C.羁鸟青袊马鞍信誓旦旦D.驱谴窈窕鸳鸯载笑载言3.下列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暧暧(昏暗)B.枉用相存(问候,怀念)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C.山不厌高(满足)俗韵(本性,气质)D.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6.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名余曰正则兮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又非君所详7.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C.蚓无爪牙之利D.狗吠深巷中8.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C.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D.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山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33分)1. (8分) (2017高一下·长安月考) 填空题(1)宝黛二人“木石前盟”前世已定,宝玉前世曾是赤霞宫的________,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的________,这株仙草受天地精华,脱去草胎木质换成人形,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心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词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
(2)“________,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________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居于赤霞宫中。
因有红尘之念,后被空空道士、渺渺真人念咒变成一块美玉带入红尘,在富贵温柔之乡上演了一出“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最终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后来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句诗中的“山中高士晶莹雪”指的是________。
(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她的形象特点是:柔美多情、________、聪颖多才。
2. (4分) (2019高一下·平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意,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①pēi tāi________,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②rù________。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旧林”“故渊”即篇末的“自然”,指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
C.“开荒南野际”,是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
“守拙”是和官场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自身好的清高品质。
D.“樊笼”即诗中所说的“尘”,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答案】C(“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理解太实。
)7.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答案】C(“表达思乡之情”不对。
)8.《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尘”“羁鸟”“池鱼”“樊笼”词语所用修辞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现实、仕途生活的情感。
B.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官场生活,逃避现实生活的情感。
C.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封建制度的束缚,意在冲破封建思想的困扰的情感。
D.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的统治,不满不合理的制度的情感。
【答案】 A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9~11题。
归园田居(其一)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9.下列加点字均有多项意义,请加以辨析。
(1)A.桃罗.堂前( ) B.天罗.地( )C.门可罗.雀( ) D.星罗.棋布( )(2)A.户.庭无尘杂( ) B.门当户.对( )C.户.枢不蠹( ) D.环村居者皆猎户.( )(3)A.守拙归.园田( ) B.完璧归.( )C.咸归.附之( ) D.津泽皆归.其根( )(4)A.守.拙归园田( ) B.守.株待兔( )C.能守.其土( ) D.谪守.巴陵郡( )【答案】(1)A.排列,B.捕鸟的,C.捕,D.列(2)A.门,B.门第,C.门,D.人家(3)A.回,B.归还,C.归顺,D.归聚(4)A.安守,保持,B.守候,C.保卫,D.做……太守10.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眷恋故土的思乡感情。
B.说明关在笼中的鸟都喜欢飞回树林里,养在池塘中的鱼都盼望着游回江河之中。
C.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人摆弄,任人驱使的主。
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里,怡然躬耕的心愿。
【答案】 D11.对具体诗句及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和情趣。
——诗人开门见山就写出了自己要归园田的理由,即与世俗不和。
韵,指气韵、气质、个性、情趣等。
B.“误落尘中”,我错误地,并非故意地落入了庸俗污浊的官场。
——诗人把许多人孜孜以求的官场比作罗,将官场生活视为污秽不堪,呼应前句,构成了诗人的整体性格。
C.“一去三十年”,诗人从393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做江州祭酒在405年,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挂冠辞去泽令,共13年。
——诗人却把十三年写作三十年,表明诗篇不大计较数字的运用。
D.“户庭无尘杂”,我家大门的外没有世上那种乱糟糟的使人厌烦的事情。
——这一句正好与《饮酒》中“心远地自偏”相印证。
户庭即门庭,包括门外及院子,此处侧重指门外。
【答案】 C三、延伸提高阅读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完成12~13题。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答案】 D13.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D.以“沾衣”代写躬耕的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乐趣远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答案】B(“艰难”不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至虚庵:书房名。
②籯:竹笼。
③明月:这里指珠。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不慕荣利的清高品格。
(或胡逸老的诗礼传家、不慕荣利的清高品格令人仰慕)②也披露了诗人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
(或安贫乐道、志在山水、追求闲适、清高等均可)15.本诗的颈联脍炙人口,被前人评述为“奇语”。
你认为奇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化静为动。
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②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图画尽可以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也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
③情景交融。
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读者自能体会到。
(或衬托出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视听结合。
运用比喻等均可)四、高考热点1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畴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⑤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⑤②⑥③④17.下面是某种发光中性笔的产品介绍,请你据此写两句能反映该产品特点的广告词,每句要求采用一种修辞手法,总字数控制在50字以。
本产品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笔帽上端设一开关体,通过打开开关可实现照明功能。
本产品在保留了中性笔原有的书写功能的同时,满足了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照明使用的功能。
本产品采用上圆盘形灯座与下圆盘形灯座的结构大幅度的提高了照明的围和光线的强度。
广告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告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广告词1:一笔于身,光明随行。
广告词2:在黑暗中书写光明,在书写中照亮人生。
18.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请你从以下四位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渊明徐志摩桑地亚哥巴金示例: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