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 格式:wps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它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得以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多角度介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对外贸易现状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看,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对外贸易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4.57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居世界首位。
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服装和纺织品等传统出口商品。
此外,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板块。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7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等知识产权收入增长31.4%,证明中国在知识创新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
二、中国对外贸易存在问题尽管中国对外贸易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以出口为主,并且出口产品陈旧、低端。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是品质、技术、服务等高附加值内容的增加,但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其次,中美贸易摩擦和其他地区贸易争端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贸易量下降,其中中国对外投资也受到影响,这对中国外贸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最后,虽然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服务贸易发展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竞争力不足。
服务业开放水平不高,外资服务提供商的进入难度较大,制度和管理上的限制也影响到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中国对外贸易未来发展方向面对上述问题,中国应积极应对和解决,为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制定规划。
首先,发展高质量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通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面临了许多变数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两年来对外贸易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表现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5%;进口总额为2.0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
虽然增速比较低,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压力。
第二,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下降。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顺差,但近两年来,贸易顺差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
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速放缓以及政府在外贸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以促进贸易平衡。
第三,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正在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型态转变为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为主的型态。
据统计,2024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分别为58.1%和29.6%,同比增长5.9%和9.1%。
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服务出口额达到891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
这一转变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第四,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限制性贸易政策,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制造业转移也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等,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推动贸易平衡。
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一直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02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2.16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总贸易额的13.2%。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本文将从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1. 贸易结构不断升级目前,中国贸易产品结构逐渐升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持续增加。
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2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4.7%。
机电产品、电子产品、高新技术制造业等行业的出口增长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市场不断拓展,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中国对非洲、拉美地区的出口增长达到了7.9%和6.7%。
在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贸易合作的同时,中国也在加快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努力探寻新的贸易增长点。
2.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伴随着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中国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6%。
其中,旅游、文化、电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成为了服务贸易的主要领域。
未来,中国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服务将成为服务贸易的新亮点,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其境外投资额不断攀升。
据统计,2020年,中国企业在境外实际投资额达到了110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此外,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在加强国际化合作与融合。
大量中小企业通过参加展会、拓展贸易伙伴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并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模式实现全球化运营。
二、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1. 高质量、创新驱动的贸易随着科技和创新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速度转向质量。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9年全年外贸总额达到31.5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
其中,出口18.13万亿元,进口13.41万亿元,贸易顺差4.72万亿元。
1.1 出口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鞋帽、家具、塑料制品等。
其中,机电产品占比较大,2019年出口1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此外,纺织品、鞋帽、家具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额也有所增长,但增速较慢。
1.2 进口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包括原油、天然气、铁矿石、汽车、芯片等。
其中原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占比较大,2019年进口额分别为5.9万亿元、1.8万亿元和0.9万亿元。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2.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当前,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正在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巨大压力。
特别是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中国应对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做好准备,加快国内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2.2 服务贸易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益革新,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组委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到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
因此,中国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应加快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发展。
2.3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型引擎,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中国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和协议。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计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这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服务贸易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1.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规模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31.54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额为17.23万亿人民币,进口额为14.31万亿人民币。
这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 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稳固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东盟国家。
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3. 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升级的趋势。
过去,中国以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正在向中高端产品转变。
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景分析1.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对外贸易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
然而,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等问题也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贸易便利化将持续推进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措施。
这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贸易环境等。
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推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创新驱动将成为新亮点未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将加大投入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服务贸易等领域。
这将带动贸易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首先,中国的出口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中国制造的产品以其良好的品质和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中国的出口商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
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出口市场,与许多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
其次,中国的进口贸易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中国对世界各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能源产品和高端技术设备,满足了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时,中国也积极扩大进口市场,降低了进口关税,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另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投资海外市场。
这些投资既包括并购其他企业,也包括在海外建厂和设立分公司等形式。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仅促进了海外市场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机会。
不过,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倾向的上升也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总体上是积极向好的。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这份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着重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2.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
其中,出口总额为17.93万亿元,进口总额为14.27万亿元。
此外,中国的贸易伙伴也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入。
然而,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不断加大,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人民币汇率也在不断上升,对中国出口产生了压力。
未来趋势分析在未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将会更加复杂。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趋势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有可能加大,特别是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情况下,美中经贸关系面临不确定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将会朝着更加优质、创新、绿色、平等的方向前进。
具体而言,未来几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 服务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增长将会继续加速。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些新兴服务领域的领跑者,有望成为未来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2. 创新驱动的贸易将逐渐成为主流。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从生产效率低下、低技术含量的阶段转向了高端、高价值、高品质的阶段。
在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推动下,未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会更加注重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创新型产品的输出。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分析,我对中国对外贸易形势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此份报告。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1.全球贸易脆弱性增加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全球贸易环境面临了严重的挑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全球贸易量在过去的几年内增长率持续下滑。
2024年全球贸易的增长率仅为1.7%,相比于2024年的增长率已经大幅下降。
此外,贸易摩擦和贸易战的影响造成全球供应链受到破坏,企业对投资和进出口的积极性下降,增加了全球贸易的脆弱性。
2.中国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之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对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近期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量同比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此外,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出口面临的下行压力。
3.进口结构持续优化尽管中国的出口面临压力,但中国的进口市场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增长。
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消费的升级带动了中国对高质量进口商品的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开放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准入,吸引了更多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促使进口结构持续优化。
4.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在全球贸易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此外,政府在推动内需的政策和措施下,不断提升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减缓了对外贸易形势的压力。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认识到全球贸易脆弱性的增加,以及中国出口面临的下行压力。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进口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内外贸协同,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和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一直扮演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压力。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以及对策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分析1.出口表现:中国的出口一直占据国际市场份额较大的位置,但是近年来出口增速放缓。
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加等因素造成的。
2.进口表现:中国的进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进口产品多样化。
中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以扩大进口,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
但是进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进口结构尚需优化。
3.贸易结构:中国的贸易结构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利用低成本劳动力进行加工再出口。
这导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附加值较低,对贸易形势的变化较为敏感。
4.贸易摩擦:中国在与一些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中面临着压力。
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两国之间的关税战对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对策分析1.创新驱动:中国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贸易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品牌竞争力。
2.多元市场拓展: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依赖度较高,因此需要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拓展。
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拓宽贸易渠道,减少对少数市场的依赖。
3.优化进口结构:加大进口力度,提高进口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鼓励国内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进口产品的附加值。
4.处理贸易摩擦: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沟通合作,寻求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同时,扩大对外投资,建立自由贸易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5.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对外贸易能力。
总结起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面临一些挑战,但是也有一些对策可以采取。
通过创新驱动、多元市场拓展、优化进口结构等手段,可以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应对当前复杂的贸易环境。
当前外贸发展的新特点(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排名上升至第5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3年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507.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达到2284.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进口2223.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特别是单月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远远大于2002年。
(二)2002年至2003年1-7月受关税下调和世界市场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进口持续大幅增加,但对经济冲击不仅小于预期,而且对推动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从总体来看,入世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1799.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达到50%。
占全部进口增量的54.6%。
2003年1-7月加工贸易进口85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
占进口增量的23%。
加工贸易设备进口1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
先进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占进口比重进一步上升。
由于入世后我国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口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加大。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从出口结构来看,2002年我国制成品出口297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出口的比重为91%。
2003年头7个月制成品出口20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
从进口结构来看,2002年我国制成品进口2459.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进口的比重为83%。
2003年头7个月制成品进口1823.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
从贸易平衡来看,2002年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511.5亿美元,初级产品进出口呈现逆差207.9亿美元,说明我国的制成品出口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初级产品则主要是受我国加工贸易进口用料较大的影响。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加工贸易出口1995年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以来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第一大贸易方式,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02年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占出口的比重达到55%,进口1222.2亿美元,增长30%,占进口的比重47%,加工贸易顺差577亿美元。
2003年1-7月加工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5%,加工贸易迄今仍是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一般贸易方式和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速度加快。
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贸易方式。
2002年一般贸易出口1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出口的比重42%,进口1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占进口比重为49%,过去一般贸易一直逆差,现在转为顺差,达到71亿美元。
2003年1-7月一般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5.2%,进口增长53.2%,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逆差达121.9亿美元。
其它贸易方式虽然还处于很大比较劣势,但发展也很快,如2002年出口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9%,进口43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贸易逆差为344.4亿美元。
2003年1-7月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又有大幅增长。
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92%,租赁贸易出口增长147%。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2002年我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日本、美国、香港地区、台湾省、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和英国,同2001年相比略有变化,台湾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马来西亚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六位。
马来西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我国对亚洲、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长较快,我国对非洲和拉美的出口规模仍然较小,增速不稳定。
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2002年我国对亚洲出口170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0.86%,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52%。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亚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
我国对北美国家出口增长速度较快。
2002年我国对北美出口74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22%。
2003年头7个月对北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3%。
2002年我国对欧洲出口59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
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18%。
2003年头7个对欧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50%。
2002年我国对拉美出口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3%。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拉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2%。
同年,我国对非洲出口69.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2%。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非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9%。
2002年我国对大洋洲出口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1.6%。
2003年头7个月我国对大洋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7%。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近几年我国吸引外资形势很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我国出口增长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主要力量,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占我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52.2%。
2003年头7个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0%。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恃别是今年我国提前实现对世贸的承诺,实行了对外贸易经营权的登记制,集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外贸的潜力被逐渐释放出来。
2002年集体企业出口18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2003年头7个月出口增幅为31%。
2002年私营企业出口13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5%,2003年美7个月出口增幅为161%。
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合计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10%。
国有企业在出口中发挥的作用逐渐下降。
2002年国有企业出口1228.6亿美元,增速最低,仅为8.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至37.7%。
2003年头7个月出口增幅为14%,仍然是增速最低的部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
2002年中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为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倍。
其中出口21.9亿美元,增长5.1倍;进口25.5亿美元,增长3.7倍。
2003年头7个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57%。
加工区出口的产品90%为机电产品,其中又以计算机及其零件为主要出口产品,2002年计算机设备出口7.4亿美元,增长11倍,计算机零件出口10.2亿美元,增长33倍。
(八)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加快。
由于近几年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给予西部地区各种优惠发展政策,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外贸易有了大幅增长。
出口产品结构改善,抗风险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今年受到了非典疫情的影响,但中西部地区出口仍然有了很大的增长。
河南、湖北、广西、西藏、甘肃、新疆、江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对外贸易出口在2002年大幅增长之后,2003年头7个月,出口又出现大幅增长,河南出口增幅为41.5%,新疆出口增幅为67%,广西出口增幅为48%,西藏出口增幅为66%,湖北出口增幅为33%。
江西出口增幅为44%,山西出口增幅为40%,吉林出口增幅为33%。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
从总体上和长远看,加入世贸组织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广泛分享国际经济交流产生的比较利益,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亦毋庸赘言,由于世贸组织的大多数“游戏”规则是基于发达国家较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制定的,加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做的一系列“市场准入承诺”使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度“骤然”增大,使得国际国内对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大相径庭,形形色色的忧虑和期待油然而生。
换言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20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其中出口3255.7亿美元,增长22.3%;进口2952.0亿美元,增长21.2%。
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03.6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34.6%。
200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上升到5.1%,在世界的排位由第6位升为第5位。
货物贸易进口额仍居世界第6位,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3.8%上升到4.4%。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4%上升到了4.7%,成为全球第五大贸易国。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1)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全年各月出口增速分别为29.1%、0.8%、3.5%、17.2%、18.3%、17.8%、28.0%、25.0%、33.0%、31.4%、30.0%和30.2%。
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和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引发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发展起伏较大。
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达17.8%和28.7%。
7、8、9月份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其中9月份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达319.01亿美元。
四季度的出口增幅更高达30%以上。
进口也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从三季度起进口增幅大大提高,其后6个月的进口增幅分别达28.8%、22.7%、36.3%、33.3%、37.8%和28.4%。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的贸易增长点。
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126.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7%。
其中,出口1570.8亿美元,增长32.3%,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其出口增量占全国出口增量的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