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__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316.10 KB
- 文档页数:30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一带一路”是圆梦之路,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意义重大.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我国可以()A.向①地区输出大量剩余劳动力B.从②地区进口大最的石油C.向③地区出口先进的工业技术D.从④地区进口热带农产品2.“南水北调”工程跨越黄河的次数是()。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3.中国信息产业网2011年12月21日讯入世10年来,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对外贸易和经济都取得了迅猛发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此前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坚持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互利共赢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A.提高粮食总产量B.调整产业结构C.发展D.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4.下列人类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B.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C.在华北平原发展节水农业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非可再生资,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B.土地是万物之本C.荒漠也属于土地资D.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6.下列行为符合绿色生活要求的是()A.提倡多使用一次性餐具B.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C.倡导节假日多送纸质贺卡D.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7.某研究机构对北京一周内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1)一次性物品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纸杯B.牙刷C.塑料袋D.纸巾(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购物时使用环保袋B.节日少赠送贺卡C.不用手帕,多用一次性纸巾D.保护森林,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8.读黄河流域简图,完成下题。
(1)图中四处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位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丁处泥沙淤积严重,治理的关键在于()A.加强监测与预报B.加固两岸堤坝C.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D.在丁河段挖沙9.中国古人的下列行为或主张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封山育林,定期开禁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10.下列行为中,比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是()A.餐饮行业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B.垃圾分类回收利用C.提高捕鱼技术,增加渔业产量D.大量开采地下水11.《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对外贸易开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对我国对外贸易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从战略上认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
为做好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实行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
2、掌握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及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基本原则,出口贸易,进出贸易的政策措施,对外贸易价格的职能作用。
3、掌握对外贸易盈亏的构成及如何争取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4、了解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内容,掌握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2学时)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对外贸易的性质统制政策第二章实行对外开放与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4学时)实行对外开放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发展对外贸易是赶上经济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三章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2学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产品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2学时)产品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产品结构第五章对外贸易管理(2学时)对外贸易管理的基本原则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第六章出口贸易(2 学时)出口商品及出口市场发展战略出口销售及出口商品生产发展战略第七章进口贸易(2学时)进口商品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外资第八章对外贸易价格(4学时)对外贸易价格的职能和作用对外贸易价格的构成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外贸易作价原则和做法进出口物品的国内价格体系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第九章对外贸易盈亏(4学时)对外贸易盈亏的形成对外贸易盈亏状况及原因盈亏核算指标分析提高对外贸易盈利减少亏损的途径第十章以外贸易经济效益(4学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第十一章对外贸易体制(4学时)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新时期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五、教学手段与方法(含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讲授,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六、上机实验内容、作业无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前续课程: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政策比较后续课程:国际商务管理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王绍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国际贸易概论:内容简介:本书从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入手,展开对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相关理论的介绍,详细分析了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类型、特征等内容,对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各种新动向展开了讨论,并针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条约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中国对外贸易概况。
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进行全面的掌握,还可以使读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即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分析和解读当今国际以及国内贸易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经济、贸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广大干部和业务人员的参考读物。
图书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引言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引言第一节国际分工第二节世界市场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引言第一节自由贸易理论第二节保护贸易理论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引言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第二节跨国公司概述第三节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第四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引言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第二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六章关税措施引言第一节关税概述第二节关税的种类第三节关税制度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七章非关税措施引言第一节非关税措施概述第二节非关税措施的影响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八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引言第一节鼓励出口的措施第二节经济特区政策第三节出口管制的措施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引言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及其影响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十章国际贸易条约和世界贸易组织引言第一节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第二节关贸总协定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引言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国际技术贸易第三节国际贸易传统经营方式第四节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国际电子商务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十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概况引言第一节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第三节中国与区域经济合作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
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
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
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
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
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