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概论05(铁轨,桥梁,隧道,路基)
- 格式:pptx
- 大小:19.28 MB
- 文档页数:39
铁道概论知识点总结一、铁道的起源与发展历史铁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水运和人力车辆运输。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就有了用来运输煤矿和建筑材料的土桥。
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铁质车轮,这标志着人类运输方式的进步。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催生了蒸汽机车的发明,从而为铁路的兴建提供了动力。
在英国,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铁路——斯文顿铁路于1825年开通,标志着铁路运输正式进入了蒸汽时代。
此后,铁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了现代化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二、铁道的构成要素1. 铁轨:铁路的最重要构成要素,用于承载列车的重量并提供行驶方向。
2. 机车和车辆:用于牵引列车和乘客、货物的运输。
3. 供电系统:一些铁路采用电气化牵引方式,因此需要电气化的供电系统以提供电力。
4. 信号与通信系统:以确保列车安全、高效地行驶的信号系统和通信设备。
5. 轨道设施:包括隧道、桥梁、路基、架空线等,用于确保铁路线路畅通。
三、铁道的技术特点1. 高速度:铁路列车在高铁、动车组等先进铁路上可以达到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驰骋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交通工具。
2. 大运力:通过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速度和运行密度等方式,铁路可以实现大运力的运输需求。
3. 经济性:相对于航空运输和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的运费相对来说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4. 可靠性:由于铁路的专用化设计和维护,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极少发生事故。
5. 环保性:与汽车和飞机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较小。
四、铁道的运营管理1. 营运计划:铁路运营管理需要通过合理的营运计划安排列车的运行,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流变化。
2. 安全管理:铁路运输是一项容易发生事故的高风险行业,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
3. 车辆维护:铁路运营管理需要对机车和车辆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其性能和安全。
4. 人员管理:铁路运输需要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包括司机、乘务员、站务人员等。
铁路道路与桥梁工程基础知识简述在城市和乡村,我们每天都要行进在道路、铁路和桥梁上。
这些交通设施的建造与维护涉及到许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铁路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基础知识。
铁路工程铁路轨道铁路轨道是铁路上供列车行驶的基础设施。
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路轨之间的距离称为轨距。
轨距与自然频率轨距对铁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过小的轨距会导致列车横向摇摆,引起运营事故。
过大的轨距会导致铁路设施的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影响铁路列车的稳定性。
轨距的选用需要考虑列车类型、设施成本、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轨距还与自然频率相关。
自然频率是轨道结构的振动频率,会影响铁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使用过小或过大的轨距会导致自然频率与列车振动频率发生共振,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铁路路基铁路路基是铁路轨道的承载基础,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路基的建设需要考虑地质结构、排水和稳定性。
同时,铁路路基也需要考虑与深层地质构造的相互作用,以保证铁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稳定和安全。
列车类型不同的列车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线路和运营需求。
普通火车主要用于运输大量的客流和货物;高速列车则适用于长距离的客运运输;地铁和轻轨适用于城市内部交通。
列车组成列车的组成也会对运营产生影响。
列车一般由机车和车厢组成。
机车的主要功能是为车厢提供动力,不同的机车类型也会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动力方式。
车厢则负责运载旅客或货物。
列车车厢的设计还要考虑乘客或货物的需求,例如乘客列车需要提供座位、卫生间等设施,货车则需要考虑载重能力和稳定性。
铁路信号铁路信号是控制铁路列车行驶的关键设备之一。
早期的信号采用机械手段进行逻辑流程控制,现代铁路信号则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和管理。
信号设置铁路信号的设置需要根据铁路路行线路长度、运营需求和地形地貌进行设计。
信号系统一般分为进站、出站、进路和出路信号。
进站信号控制列车从行车道进入车站;出站信号则控制列车从车站出发。
进路信号和出路信号则用于控制列车的运行路线。
铁道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一、铁道的历史发展铁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那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铁轨和轮车来运输大型货物。
而现代铁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使得铁路运输得以实现。
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是在英国建成的,19世纪初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之间的铁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商用铁路。
从那时起,铁道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成为了连接城市和国家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铁道的基本结构铁道的基本结构包括铁轨、轨道衔接系统、路基和车辆等。
铁轨是铁道的基础,它可以承受高压力和摩擦力,为列车提供了运行的轨道。
轨道衔接系统包括轨道衔接器、轨道连接板、轨扣等部件,用来连接各个铁轨,使得整个铁道形成一个连续的轨道系统。
路基是铁路的基础设施,通常由碎石、石块、砂土和混凝土等材料构成,用来支撑和固定铁轨。
车辆包括机车、客车和货车等,它们是铁道运输中的载体,为乘客和货物提供了运输服务。
三、铁道的运行原理铁道的运行原理基于牛顿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列车在铁轨上行驶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外力的影响。
机车通过内燃机或电动机提供动力,驱动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推动列车在铁轨上行驶。
车轮贴着铁轨运行的同时,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和支撑力,使列车保持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列车的高速运行。
四、铁道的技术发展铁道技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和磁悬浮列车等,铁道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现代的高速铁路可以实现时速350公里以上的运行速度,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列车运行和调度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行安全。
五、铁道的未来展望在未来,铁道技术仍将持续创新和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城市间和城市内的轨道交通领域。
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和地铁等铁道交通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服务。
铁道概论习题铁道概论习题一、填空题1.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组成的。
2.铁路线路平面是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
3.线路的纵断面是由(平道)、(坡道)和(竖曲线)组成。
4.路基最常见的两个基本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5.桥梁是由(桥面)、(桥跨结构)、(墩台及基础)三部分组成。
6.轨道由(钢轨)、(连接零件)、(轨枕)、(道床)、(防爬设备)和(道岔)组成。
7.车辆一般由(车体)、(车内设备)、(走行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等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8.货车转向架由(摇枕)、(侧架)、(弹簧减震装置)、(轴箱润滑装置)和(轮对)组成。
9.内燃机车中柴油机的四个冲程包括(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膨胀过程)、(排气过程)。
10.机车定期检修修程,内燃、电力机车分为(大修)、(中修)、(小修)和(辅修)。
11.信号基础设备包括(信号装置)、(继电器)、(轨道电路)、(转辙机)等设备。
12.铁路通信按形式可分为(电话通信)、(地区通信)和(专用通信)三大类。
13.我国铁路目前组要使用(半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自动闭塞)三种闭塞。
14.行车安全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二、选择题1.我国铁路共划分为(B)等级。
A.3个B.4个C.5个D.6个2.下列选项哪一个不是圆曲线的基本元素(C)。
A.曲线半径B.曲线长度C.曲线弧度D.切线长度3.铁路线路的标准轨距是有(A)mm。
A.1435B.1067C.1000D.15204.线路的维修工作不包括下列哪项工作(B)。
A.线路经常维修B.线路小修C.线路中修D.线路大修5.下列选项哪一个不属于铁路车辆(C)。
A.客车B.货车C.动车组D.特种用途车6.车钩缓冲装置的功能有(A)。
A.连挂、牵引、缓冲B.连挂、牵引、传递C.推送、牵引、缓冲D.连挂、制动、缓冲7.车钩不具有下列哪个作用位置(B)。
高速铁路线路列车与线路是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
列车是载体,线路是基础。
广义的线路概念包括线路的平纵断面、路基、轨道、桥梁、隧道以及建筑材料等,不包括供电、接触网、通信信号。
第一节铁路线路的一些基础知识1. 铁路等级按铁路年输送能力和在铁路网中的作用,以及最大轴重和每延米重量等,对铁路划定的级别。
世界各国划定铁路等级的依据不尽相同。
中国1975年制定的《铁路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中国铁路分为三级。
Ⅰ级铁路是保证全国运输联系,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在全国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国家要求的远期年输送能力达到和超过 800万吨的铁路;Ⅱ级铁路是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在全国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国家要求的远期年输送能力达到和超过500万吨的铁路;Ⅲ级铁路是为某一地区服务,具有地方性意义,国家要求远期年输送能力小于500万吨的铁路。
●前苏联前苏联1976年批准的《铁路设计规范》规定,苏联铁路分为五级。
Ⅰ级铁路:铁路网中的主要干线,在其运营的第5年,货物运输密度达到每运营公里1200万吨公里以上,每日旅客列车(不包括郊区旅客列车)超过12对;在其运营的第10年,货物运输密度达到每运营公里2000万吨公里以上。
Ⅱ级铁路:铁路网中一般干线,在其运营的第5年,货物运输密度达到每运营公里700~1200万吨公里,每日旅客列车(不包括郊区旅客列车)达5~12对;在其运营的第10年,货物运输密度达到1000~2000万吨公里。
Ⅲ级铁路:地方性铁路,在其运营的第5年,货物运输密度达到每运营公里为300~700万吨公里,每日旅客列车不多于4对;在其运营的第10年,货物运输密度达到每运营公里为500~1000万吨公里。
Ⅳ级铁路:预计运营第10年货运量增长不多的地方性铁路,在其运营的第5年,货物运输密度小于每运营公里300万吨公里,在其运营的第10年,货物运输密度小于每运营公里500万吨公里以下。
Ⅴ级铁路:工业企业专用线。
高速铁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单元高速铁路基础1.高速铁路定义:既有线改造速度达到200km/h以上,新建线路速度达到250km/h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2.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3.高速铁路经济特征:营运速度高;全天候运行;安全性好;列车运行准点率高;环境污染小;能耗低;输送能力达;舒适性好第二单元高速铁路线路1.高速铁路线路特征:高平顺性、高稳定性2.主要参数:外轨超高、最小曲线半斤、缓和曲线、线间距3.技术参数:坡度值、竖曲线4.最大超高允许值:170mm5.过超高:实际超高值大于标准超高值欠超高:实际超高形成重力横向分力不足以平衡离心力的横向分力6.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采用的缓和曲线:三次抛物线型7.高速铁路路基组成:基床、路堤本体、地基8.动车组最小坡度长度不宜小于200m9.高速铁路桥梁特点:桥梁所占比例大;便于检修、维护;强调与环境协调;刚度大、整体性好;以中小跨度桥梁为主10.高速铁路轨道类型:有咋轨道、无咋轨道11.线间距越大,会车压力波越小第三单元高速铁路车站1.高速铁路车站特点:只办理客运作业,不办理货运作业;不办理行李和邮件作业;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宗旨;适应高效率快速的作业方式2.运输组织模式:纯客运专线、高速列车下既有线的兼容模式、客货混运模式(我国采用)3.越行站:办理正线各种旅客列车的通过作业;办理待避列车进出到发线、停战作业;一般不办理客运作业4.中间站:高速、跨线列车停站或不停站的通过;办理停战列车和越行列车进出到发线与旅客上下车;少量高速旅客列车夜间折返停留;办理停站列车的客运业务5.中间站分类:对应式中间站、岛式中间站第四单元高速动车组1.分类:动力集中型、动力分散型2.动车组组成: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车端连接装置、车辆电气系统、车内设备、列车控制与监测网络系统3.动车组关键技术: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牵引变压器、主变流器、牵引电机4.动车组车体技术:流线外形;车体轻量化;密封技术;降噪技术5.动车组转向架结构最大特点:无摇枕技术6.CRH2型动车组:8编组,四动四拖7.动车组检修制度:事后检修、预防性检修、可靠性检修8.动车组检修方式:定时检修、视情检修、事后检修第五单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1.组成:牵引变电所接触网2.接触网组成: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3.牵引供电方式:直接供电方式、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自耦变4.接触悬挂类型:复链型悬挂、弹性链型悬挂、简单链型悬挂5.接触网结构:之字型第六单元高速铁路信号系统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组成:车载设备、轨边设备2.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共5级0——4级3.CTCS3适用:300——350km/h4.高级可以兼容低级的系统。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而设置的。
主要讲授高速铁路线路、牵引动力、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车站设置,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施工岗位、管理岗位的基本能力。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工程地质》,后续课程有《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施工技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等。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建立铁路运输的整体概念,树立铁路运输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理念,了解铁路各专业之间的关系理念和铁路运输机制,确定本专业在整个铁路运输业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技术经济优势。
2)掌握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断面、轨道、路基、桥梁和隧道设计的特殊性,对维修养护作业的特殊要求。
3)掌握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受电弓、车辆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
4)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基本类型、主要技术特点、基本构造和关键技术。
5)掌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6)掌握高速铁路车站的技术特点、分类、车站技术设备和枢纽的基本概念。
7)掌握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编制、通过能力计算、车站作业组织、调度指挥、客运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3.课程设计1)依据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
依托铁道运输类岗位职业标准,以铁道运输类岗位技能构建课程内容,针对铁道运输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2)、基于一线铁路工作岗位确定学习情景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把各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铁路基础知识铁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知识对于理解铁路系统至关重要。
铁路系统包括铁路线路、车辆、信号系统、车站以及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铁路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的基础,它由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等组成。
轨道是列车行驶的路径,由钢轨、轨枕、道床等构成。
路基是支撑轨道的基础,需要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桥梁和隧道则是为了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障碍物而建造的。
车辆是铁路运输的工具,包括机车和车辆。
机车是牵引列车的动力来源,可以是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或蒸汽机车。
车辆则是运输乘客或货物的车厢,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客车、货车、特种车等。
信号系统是确保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它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联锁设备等。
信号机用于向司机显示运行信号,轨道电路用于检测列车的位置和状态,联锁设备则用于控制信号和道岔,确保列车按照既定的路径安全运行。
车站是铁路运输的节点,它为乘客提供上下车的场所,也为货物的装卸提供设施。
车站通常包括站台、候车室、售票处、检票口等。
大型车站还可能包括换乘设施、商业区、停车场等。
运营管理是铁路运输的核心,它涉及列车调度、客运服务、货运服务、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
列车调度负责制定列车运行图,确保列车按计划运行。
客运服务包括售票、检票、旅客引导等。
货运服务则涉及货物的接收、装卸、运输和交付。
设备维护则确保铁路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此外,铁路运输还涉及到环保、节能、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铁路技术不断涌现,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铁路基础知识涵盖了铁路系统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参与铁路运输的基础。
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运输将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
高铁结构详细讲解
高铁结构是指高速铁路的桥梁、隧道、站房等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它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技术领域的一大挑战。
高铁桥梁是高速铁路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之一,其主要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上部结构包括梁、板、墩、柱等,下部结构包括地基、桥墩基础、桥台基础等。
高铁桥梁的设计要求非常高,需要考虑地震、风荷载、温度效应等多种因素,同时还要保证桥梁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
高铁隧道是指用于高速铁路行驶的地下通道,其设计也非常复杂。
高铁隧道的结构包括隧道洞身、隧道衬砌、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
在设计高铁隧道时,还需要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
高铁站房是高速铁路沿线的重要设施,其设计要求不仅包括功能性和美观性,还需要考虑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高铁站房的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外立面、室内装饰等,其中主体结构又包括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总之,高铁结构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和舒适度。
- 1 -。
高速铁路概论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3 )①TGV东南线②TGV大西洋线③东海道新干线④山阳新干线铁路速度分档中定为高速的是………………………………………………………………(3 )①120km/h以上②160km/h以上③200km/h以上④400km/h以上TGV-PBKA是以那四个城市字首来命名的………………………………………………( ①).①巴黎,布鲁塞尔,科隆,阿姆斯特丹②伦敦, 布鲁塞尔,科隆,阿姆斯特丹③罗马, 巴黎,布鲁塞尔,科隆④多特蒙得, 伦敦, 布鲁塞尔,科隆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① )①日本②法国③C德国④英国当今世界上建设高速的四种模式.答:当今世界建设高速铁路的四种模式:一日本新干线模式(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专用);二法国TGV模式(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旧线改造,旅客专用);三德国ICE模式(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四英国APT模式(既不修建新线,也不对旧线进行大量的改造,主要靠采用由摆式车体的车辆组成的动车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高速铁路相对于其它铁路运输方式的优势在于哪些方面.答:⑴旅客送达时间。
行程在85km——1058km范围内,乘坐高速铁路比乘坐其它公共交通工具节省时间。
⑵安全性和舒适程度。
高速铁路空间大,运行平稳,振动和摇摆幅度很小,长途旅客可以享受到较高的舒适度。
⑶准确性。
高速铁路全天候行车,线路为全封闭式,拥有先进的设备,能够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正点。
⑷能源消耗。
高速铁路能源消耗比汽车和飞机都低。
⑸运输价格。
高速铁路的运输价格是普通铁路的相同席别票价的150%,略高于长途汽车,低于飞机。
⑹占用土地。
单位运能占地,高速铁路比公路和航空都低。
⑺综合造价。
高速铁路的综合造价与高速公路相当显著低于空运。
⑻运输能力。
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远大于航空运输,一般也大于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