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讲义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633.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八章第八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了最高峰。
一、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一)李嘉图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业革命,李嘉图处在产业革命发展扩大的时期。
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阶级结构,激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最终形成和确立了。
2.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尖锐:关于谷物法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论。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从谷物输出国变为谷物输入国。
地主阶级利用谷物法,维持和提高谷物价格,获取好处。
但是,这却提高了工业品的成本,相对减少了资本家的利润,极大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此外,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也造成了英国工业品输出的困难。
于是,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就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激烈斗争的焦点。
当时英国在长期的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为筹措军费,曾经发行了大量银行券。
这在英格兰银行停止兑换后,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扩大对外贸易,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张制止通货膨胀,进行货币改革。
围绕货币改革问题也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李嘉图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处于上升时期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就正是在这些斗争中产生的。
(二)李嘉图的著作——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三)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1.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上,宣扬资产阶级经济自由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和合理的。
2.李嘉图的方法论:批判斯密方法的二重性和不一贯性,坚持用抽象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
但把抽象法推向了片面,从而使逻辑和历史相矛盾。
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1.不同意斯密关于财富就是能够得到的权力和支配的权力的观点。
探究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一、大卫李嘉图其人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代表,称他的学说严峻地总括了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典型的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这个人就是出生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声名显赫的理由很多:他是历史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是马尔萨斯最亲密的朋友;他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以及古典经济学中很多较为成熟的理论。
大卫李嘉图出生在英国一个犹太家庭,其父是一位富有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受家庭的影响,他 14 岁就跟随父亲在证券交易所做生意。
不久,他因改变宗教信仰而脱离了家庭,独立进行证券交易,在 25 岁时成为百万富翁。
此后,他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先后研究过数学、化学、物理、矿物学、地质学等,并爱好文学和哲学。
1799 年,他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809 年,已成为腰缠万贯的金融家的大卫李嘉图匿名发表《黄金价格》一文。
1817年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该书的问世使他立即成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由于大卫李嘉图在成为经济学家之前,首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所以他的著作往往是从更为商业的角度,用更为商人的视角去研究经济学问题。
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李嘉图奉行经济自由主义,以功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鼓励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他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三个最主要的论点:劳动价值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分配理论。
(一)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
他首先接受亚当斯密区分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理论,但是又对斯密关于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没有使用价值的论点进行了否定。
对于这一问题,大卫李嘉图有更深的认识,他认为使用价值虽然不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但对交换价值而言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件商品对人来说全然没有用处,那么不管它有多么珍贵,生产和获取这件商品需要付出多少劳动,它也不会具有任何交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