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指南走进福州】莆田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6
福州市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馆址设在于山大士殿等清代古建筑群中。
十多年间,先后举办过“福州地方历史陈列展览”、“福州琉球友好关系史展览”、“福州传世流散文物展览”、“福州茶园南宋墓葬出土文物展览”、“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展览等。
馆藏文物除大量字画外,还有古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寿山石雕、丝织品、古木雕和古家具等,计5000多件。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1997年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拨款6500万元,筹建福州市博物馆新馆。
1998年8月,选址定晋安区文化路近15亩地作为馆址,由中建东北设计院设计、中建七局三公司施工,进行基建。
历时15个月,于1999年12月15日基本建成。
新馆建筑高度21.15米,建筑物占地面积32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880平方米。
新馆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呈内院式布局,即用狭长的内院天井,构成福州古建筑的空间特色;又结合使用功能,创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内部空间,与福州市整体规划及城市特色融为一体,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刻内涵,同时又赋予一定的时代感,成为福州的标志性建筑。
新馆二、三层为展厅。
二层为专题陈列,三层为基本陈列,目前基本陈列举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和“茶园村宋墓出土文物展”。
展厅面积共2000平方米,陈列文物600件、图照300件、大灯箱20个。
[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茶园村宋墓出土文物展》通过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珍贵文物,体现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丰富等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价值。
魏汝奋雕寿山牛角冻罗汉坐像魏汝奋是清康熙年间人,留存的作品极少,本馆所藏其雕刻的罗汉像刀法娴熟,神态兼备,艺术水平极高。
寿山石精品馆藏品中寿山石猪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福州寿山石雕件,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福州著名艺人雕刻的精美的寿山石章。
丝织品南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棉麻织品和雕漆、金银器等,其中丝织品和雕漆件填补了中国历史上此阶段的实物空白。
莆田介绍短文1. 莆田的地理位置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五个地级市之一。
莆田市地处闽东南沿海,背靠闽西山区,毗邻厦门市和漳州市,地理位置优越。
2. 莆田的历史和文化2.1 莆田的历史莆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1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
在古代,莆田是福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2.2 莆田的文化遗产莆田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南宋时期建造的莆田东园、西园。
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稀缺的保存完整的园林之一。
2.3 莆田的饮食文化莆田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莆田菜是福建菜系中的一支,以清淡、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
除了菜肴,莆田还有特色小吃如千层芋饼、淡水粉、酸辣粉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3. 莆田的自然景观3.1 莆田山水莆田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美丽的山水风光。
其中,莆田的主要山脉有南靖山、船底山、筏子山等,这些山体绵延起伏,给莆田增添了壮丽的景观。
3.2 莆田的海滩莆田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如大鹏湾、华安金滩等。
这些海滩以其细软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浪漫的海岸线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3.3 莆田的湖泊莆田还有一些清澈湖泊,如南山湖、蓝田湖等。
这些湖泊水质清澈,周围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 莆田的经济发展4.1 莆田的农业莆田的农业发展兴旺,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水果等农作物。
莆田的茶叶以其鲜香的味道和独特的品质享誉全国。
4.2 莆田的医药产业莆田以其发达的医药产业而闻名全国。
莆田有许多知名的医药企业,如莆田系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众多的私立医院和诊所。
这些医疗机构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设备,吸引了许多病患前来就医。
4.3 莆田的制造业莆田的制造业也发展迅速,主要涉及纺织、鞋业、电子等领域。
莆田的鞋业以其优良的制鞋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闻名于世。
5. 莆田的旅游资源莆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莆田历史文化文旦柚是度尾的名优珍果。
在清末,由度尾潭边的坑尾自然村吴金栋祖父栽培一株优质柚,后用高压法育苗传邻村。
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产量已达到2500公斤。
由于文旦柚具有单性结实的特性,果实无籽脆甜。
1984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视察时,品尝之后为它命名“度尾无籽蜜柚”。
1983年,经福建省科委鉴评,认定为优良柚类品种,同时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研究所确认为是柚类中的佳品。
南日鲍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莆田市秀屿区南日。
南日鲍鱼是鲍鱼中的一种,俗称“牛眼睛”。
鲍,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称它为“鲍鱼”,是名贵海产软体动物,八珍品之一,属于鲍科类,是贝不是鱼,常让不少人误认为是鱼。
南日鲍鱼体肥壳厚,鲍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东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鲍肉有利肠、滋阴、壮肾之疗效,鲍壳又称“石决明”有明目、降血压之功能。
近年来,还研究从鲍中提取Ⅲ素,它对抑制肿瘤有显的效果。
另外,鲍所产生的天然珍珠,其粒大,色艳,为稀世之宝。
因此,鲍的经济价值很高。
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薏米始栽培于宋朝。
明代金沙薏米成为贡品。
金沙薏米容易脱壳,出米率达60%以上。
薏米的腹沟深、粒圆、含固形物多。
煮热时,汤较浓,能清热、解毒、利水、去湿,可治风湿病。
妇女坐月子常食用金沙薏米饨猪脚。
仙游皮蛋是以独特的科学传统配方加工而成的,质地透明有弹性,味道鲜美,食后甘味回旋,具有清凉、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别是可以减少胆固醇,品质上乘,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现品种有无铅松花皮蛋、鹌鹑皮蛋等,全县已形成年产优质松花皮蛋和红心咸蛋1亿粒,产值1亿元,出口供货总值1000多万美元的“两蛋”生产出口基地。
兴化龙眼,除部分生食外,大部分焙制成桂圆干,兴化桂圆干驰名中外,枫亭铺头村成为全国桂圆干集散销售中心之一。
湄州妈祖: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壶公山简称壶山,海拔710.5米,耸立于荔城南面,兴化平原西侧。
简介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
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
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气候莆田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
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壮观奇特的高山,有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菜溪、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莆田,由衷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地理别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众多优势和特色。
区位优势明显,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
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具有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
妈祖文化独特,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岛上的妈祖祖庙被誉为东方“麦加”,历来以一种独特的信仰牵系着海峡两岸同胞,是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莆田二十四景:东山晓旭、白塘秋月、宁海初日、锦江春色、西湖水镜、梅寺晨钟、天马晴岚、西岩晚眺、石室藏烟、智泉珠瀑、九华叠翠、湄屿潮音、钟潭噌响、谷城梅雪、壶山致雨、碧濑飞泉、古囊列山献、紫霄怪石、绶溪钓艇、夹漈草堂。
莆田高校及莆田历史有高校莆田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莆田学院:莆田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备高等本科学历教育资格的综合性公办本科层次全日制的普通高等院校,由兴化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于1898年开始创建的福建高级妇幼卫生学校、莆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2002年3月合并升格为莆田学院[7]。
学校实行省市共建、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办学体制。
该学校坐落在享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的莆田市区中心的杨梅山麓。
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余寿文教授对莆田学院海外班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对比其它大学的…海外班‟学生以及一些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与世界上各个层次的学校的类似教育实践相比较,能够把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中国固有的教学长处相融合从而树立学生成长的自信,使这个层次的学生在自学能力的提高、课堂交流以及团队精神发扬上有明显的进步,莆田学院这个试点是有特色的。
“海外班”把西方先进国家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以及教学过程操作及评价引进来,对学生进行国际化高等教育,同时也对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几年实践表明,“海外班”学生的成绩、考研、就业以及专业基础及能力可以与国内重点大学相媲美。
众多著名专家教授院士曾在此讲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闵桂荣;中国科学院境外首席科学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H·Z·Lu;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寿文作《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讲座;联合国专家、纽约科学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自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院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连淑能;还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文灶;中科院院士、省科协[8]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联辉等。
莆田的风俗
莆田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莆田的风俗传统主要表现在节日庆典、宗教信仰和家庭传统等方面。
莆田的多样性源于当地的民族和宗教,以及当地的饮食、体育、戏剧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莆田的节日,除了地方节日外,还有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莆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典,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潮汕回音节。
节日期间,莆田按照传统习俗,有烹制特色美食,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灯笼色彩缤纷,烟花绽放。
莆田的宗教信仰主要集中在儒家传统、佛教和道教。
传统上,居民在新春来临前都要去做一次慈善,以祝福自己家人健康平安;佛教信徒则要去庙宇参拜,以便求取福禄;而道教信徒则会利用节日来结合斋戒,相互提醒,巩固信仰。
此外,莆田家庭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风俗。
例如,婚礼上宾客会拿着“拱壶”,代表承担婚姻使命的责任;出生几个月就要办“九月九洗头”,习俗中邀请朋友来一起洗头,表达祝福婴儿健康健壮的心愿;十五岁就要办“十五拜”,这是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之情;还有每年中秋节,家里面人会给孩子们买水果、豆腐,饮料,一起品尝佳肴,庆祝这个佳节。
莆田的风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又代表着当地社区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当地民众遵循传统习俗,为当地社会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氛围,这些风俗习惯深入人们的生活,因而莆田也拥有了鲜
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莆田的传统风俗,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表达和文化传承,更是莆田居民重要的文化记忆。
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帮助下一代更好地认识和继承自己的历史文化,而这正是莆田人民努力保护和发扬的目标。
莆田
清明节
莆田清明节时,民间有到郊外春游的习俗,叫“踏青”。
不少人家带着“清明龟”和“卷”,以及饭、菜、香烛、银纸上山扫墓,表示对先人的悼念。
回来时,带回一小束青枝绿叶。
清明节多逢下雨,百姓可在清明前后各3天去扫墓,俗有“清明前三日、清明后三日”之说。
“清明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糖做成的,先将饭团或面粉加糖捏成一个个粉块,然后放入木刻的“龟印”中,印成龟的形状。
莆田民间传说龟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卷”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工成约三坟长的长方形粉块,在粉块当中压一条小线,然后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粉块中的小线会自然展开,形似书卷。
有的人家还在“卷”上印制红花,寓意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
清明节期间,莆田人上山扫墓,除以祭品对着墓碑“呼神”致祭外,还要修剪墓围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沟,并在“墓龟”上培新土,并放上一叠纸钱,用小石头压住,以示此墓的后裔已来祭扫。
祭扫完毕,折下一枝松枝叶带回家,以示枝荣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
另外,莆田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唱清明戏的习俗,所唱剧目多为人们所熟悉的莆仙戏《白蛇传》、《拾玉镯》、《人面桃花》等戏剧中有关清明故事的折子戏片断,用以烘托清明的独特气氛。
莆田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风光旖旎,古迹众多,全市拥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有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景色美不胜收,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7处。
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独有;湄洲妈祖祖庙和三教祖祠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九鲤湖风景区以湖、洞、瀑、石四奇称著,是“福建三绝”之一;距离市区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兰坡,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化寺为福建省四大禅林和“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玄妙观三清殿是本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观建筑群之一;有现已论证的南少林寺遗址,还有宋代的古谯楼及蔡襄墓、瓷窑古遗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筑遗址,也有千年古树,荔枝树——“宋家香”,龙华的古樟等树木,“宋家香”是我国目前树龄最高的荔枝树,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4]。
相关整本阅读:
/ebook/f933922910a6f524cdbf850e.html
莆田南少林,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闻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这里。
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据考古认为“林泉院至迟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
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和莆田武风有关。
1991年9月经来自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