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案例2005年8月11日,海宁市某蔬菜有限公司在清洗菜窖过程,发生一起1死3伤的中毒事故,海宁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卫生监督人员会同安监、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1 事故经过8月上旬因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影响,该蔬菜公司淹菜车间屋顶部分瓦片被台风刮落,屋顶瓦片及杂物掉入菜窖。
为清理菜窖,8月10日,该公司请来2名临时工承包清理4只菜窖。
至8月11日下午15时已顺利清理了3只菜窖,未有异常情况发生。
在下午16时开始清理第4只菜窖,由于窖内积水,先由1人下窖,用潜水泵把窖内积水抽干,不料下窖2分钟左右倒在窖中,另1工人以为“触电”,立即切断潜水泵电源,并在呼救的同时下窖救人,不料下窖后也倒在窖中。
听到呼救声随即赶来的公司老板及另1名职工看到2名帮工倒在窖中,立即下窖救人,不料在下窖后也分别倒在窖底。
随后赶到的老板哥哥即意识到中毒事故的发生,遂叫人呼救“120”、“110”救助,同时在众人及随后赶到的“110”民警协助下,采用屏住呼吸下窖将中毒人员拖上地面,至16时40分4名中毒人员均已救起,其中最先中毒者已神志不清停止呼吸。
现场人员立即给他们人工呼吸,并由随后赶到的“120”救护车将4名中毒人员送往市人民医院急救。
至17时30分,最早下窖中毒的1名工人死亡,其余3人获救。
2 现场卫生学调查淹菜车间面积约200m2,室内通风良好,共有相邻排列的9只菜窖,池壁为砖头混泥土砌制。
每只菜窖容积28·6m3左右,其中有2只盛满已淹制4个月的榨菜。
8月10已清理好的2只菜窖池壁完整,池底清洗无积水,发生中毒的菜窖与盛满榨菜的2只窖相邻,两侧池壁有明显菜卤渗漏的痕迹,窖底已有8cm深的菜卤积液,窖口可以明显闻到“臭鸡蛋”气味,事故发生后2h现场检测H2S、CO2、CO浓度见表1。
表1 菜窖及淹菜车间空气有害物质检测结果表(mg/m3)二讨论蔬菜腌制有机物腐败过程中可产生H2S、CO2、NH3等有害物质,由于中毒菜窖中有菜卤积液,H2S等有害气体挥发沉积在窖底,现场检测中毒窖池H2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4倍,是其它已清洗无积液菜窖的25倍,所以结合中毒人员症状确定本次中毒事故为急性硫化氢中毒。
ICS 13.100C 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05月14日发布,自2014年10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 188—20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5.2.2、5.4.4、5.5.5、5.6.5、5.7.4、5.8.2、5.9.4、5.10.2、5.12.2、5.13.2、5.14.2、5.15.2、5.17.2、5.22.2、5.24.2、5.25.2、5.27.2、5.29.4、5.34.2、5.36.2、5.37.2、5.38.2、5.43.2、5.46.2、5.47.2、5.48.2、5.49.4、5.51.2、5.52.2、5.55.2、5.58.4、6.1.4、6.2.4、6.3.5、6.4.4、7.4.5、8.2.2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GBZ 188—2007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删除原总则中“责任与义务”;——将离岗后医学随访改为离岗后健康检查。
增加了焦炉逸散物、铬及其无机化合物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删除了三硝基甲苯离岗后的健康检查。
离岗后的健康检查修改为推荐性;——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化学物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项检查,原则上修改为:有慢性肝脏毒性的化学物质,上岗前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必检肝功能,选检肝脾B超;相应增加在岗期间的生物学监测频次,即项目中每半年检查肝功能1次,健康体检每年1次;——进一步严格职业禁忌证的范围,特别是只有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的职业禁忌证;——部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为推荐性的,健康检查周期由2年改为3年;——增加接触焦炉逸散物和有机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删除原附录C、原附录D,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增加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急性硫化氢中毒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急性硫化氢中毒如何诊断鉴别,急性硫化氢中毒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硫化氢中毒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职业病检查项目、血液硫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常规
*一、检查:
1.血液中硫化氢或硫化物含量增高可作为吸收指标,但与中毒严重程度不一致,且其半减期短,故需在停止接触后短时间内采血。
2.尿硫代硫酸盐含量可增高,但可受测定时间及饮食中含硫量等因素干扰。
3.血液中硫血红蛋白(sulfhemoglobin,SHb)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因硫化氢不与正常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血红蛋白,后者与中毒机制无关;许多研究表明硫化氢致死的人和动物血液中均无显著的硫血红蛋白浓度。
*以上是对于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急性
硫化氢中毒易混淆疾病。
*急性硫化氢中毒如何鉴别?:
*一、鉴别:
事故现场发生电击样死亡应与其他化学物如一氧化碳或氰化物等急性中毒,急性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等相鉴别,也需与进入含高浓度甲烷或氮气等化学物造成空气缺氧的环境而致窒息相鉴别,其他症状亦应与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或昏迷后跌倒所致的外伤相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急性硫化氢中毒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急性硫化氢中毒”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职业卫生标准大全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正式版) 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正式版)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 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 3-2006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 4-2002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5-2002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GBZ 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 8-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 9-2002 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GBZ 10-2002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11-2002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 12-2002 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GBZ 13-2002 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GBZ 14-2002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GBZ 15-2002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GBZ 16-2002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17-2002 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 18-2002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GBZ 1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GBZ 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 21-2002 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GBZ 21-2006 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GBZ 22-2002 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GBZ 23-2002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24-2002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4-2006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5-2002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GBZ 26-2002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GBZ 26-2007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GBZ 27-2002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GBZ 28-2002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GBZ 29-2002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30-2002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GBZ 31-2002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 32-2002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3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GBZ 34-2002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GBZ 35-2002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36-2002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GBZ 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 38-2002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38-2006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39-2002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40-2002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43-2002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4-2002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 45-2002 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46-2002 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GBZ 47-2002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GBZ 48-2002 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 49-2002 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 49-2007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正式版)GBZ 50-2002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51-2002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 52-2002 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 5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GBZ 54-2002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Z 55-2002 职业性痤疮诊断标准GBZ 56-2002 棉尘病诊断标准GBZ 57-2002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 58-2002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 59-2002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60-2002 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GBZ 61-2002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GBZ 62-200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GBZ 63-2002 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GBZ 64-2002 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65-2002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66-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 67-2002 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GBZ 68-2002 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GBZ 69-2002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70-2002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1-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Z 72-200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GBZ 73-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4-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GBZ 75-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6-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7-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GBZ 78-2002 职血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 79-2002 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GBZ 80-2002 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1-2002 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GBZ 82-2002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GBZ 83-2002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 84-2002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85-2002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6-2002 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GBZ 87-2002 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88-2002 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 89-2002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 89-2007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 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91-2002 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GBZ 92-2002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 93-2002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 94-2002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7-2002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0-2002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1-2002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2-2002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2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7-2002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GBZ 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GBZ 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 113-2002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3-2006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4-2002 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2006 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15-2002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2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2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2-2002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3-2002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30-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1-2002 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2-2002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 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5-2002 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 137-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GBZ 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 145-2002 个人胶片剂量计GBZ 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GBZ 147-2002 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 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Z 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 150-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Z 152-2002 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标准GBZ 153-2002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Z 154-2002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 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Z 156-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GBZ 157-2002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160.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160.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160.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160.2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160.2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160.2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160.2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160.2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160.2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160.2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160.2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T160 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3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160.3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160.3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160.3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T160.5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1—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160.5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4—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160.5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160.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160.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160.6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160.6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160.6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160.6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胺类化合物GBZ/T160.7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160.7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160.7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160.7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160.77—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160.7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GBZ/T160.7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160.8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GBZ/T160.8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GBZ/T160.83—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铟及其化合物GBZ/T160.84—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钇及其化合物GBZ/T160.8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GBZ/T160 汇总GBZ 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 162-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 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 164-200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GBZ 165-200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 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GBZ 168-2005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9-200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GBZ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GBZ 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79-2006 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 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 181-2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GBZ/T 182-2006 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GBZ/T 184-2006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GBZ 185-200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GBZ 186-2006 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正式版)图片版本:word版本:PDF版本:GBZ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超高频辐射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激光辐射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微波辐射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紫外辐射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手传振动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189.1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体力劳动时的心率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 189.2-189.1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标准WORD版本(正式版)GBZ/T 189.1-2007 作业场所物理因素测第一部分:超高频辐射(正式版) GBZ/T 192.1-2007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正式版) 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二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三部分:粉尘分散度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四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五部分:石棉纤维浓度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正式版)GBZ/T 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正式版)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 197-2007 职业病危害控评导则(正式版)图片版本:word版本:GBZ/T 198-2007 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正式版) GBZ/T 199-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正式版)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图片版本:GBZ/T 204-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图片版本:GBZ/T 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图片版本:GBZ/T206-200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 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T208-2008基于危险指数的放射源分类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
硫化氢中毒与防护全世界硫化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在我国,硫化氢中毒排职业急性中毒的第二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
理化性质: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
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有臭鸡蛋味,但极高浓度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
相对密度1.189(气体),比空气重,易挥发。
职业接触:硫化氢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以及某些天然物的成分和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
如采矿和有色金属冶炼。
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开采、提炼,橡胶、制革、染料、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
有机物腐败场所如沼泽地、阴沟、化粪池、污物沉淀池、城市下水道内等处作业时均可有大量硫化氢逸出,作业工人在以上地方作业时,应特别警惕硫化氢中毒。
还有天然气、火山喷气、矿泉中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类中,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MAC(最高容许浓度)---10 mg/ m3毒作用机理: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硫化氢吸收后主要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
临床表现: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识模糊。
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
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1000mg/m3以上)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