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出凝血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84
血凝分析仪检查凝血四项的步骤血凝分析仪检查凝血四项的步骤血凝分析仪包括I型和II型,其中II型血凝分析仪是四通道、同人四项或四人同项,临床上主要用于测量血液凝固时间即检测人体血液中各种成分含量,定量生物化学分析的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
下面海力孚说一下血凝分析仪检查凝血四项的步骤。
一、仪器开机步骤1、检查蒸馏水量、废液量。
2、按照说明书要求依次打开稳压电源、打印机电源、仪器电源、主机电源、终端计算机电源。
3、仪器自检通过后,无异常提示,进入升温状态。
4、达到实验要求的温度后仪器提示可以进行工作。
二、试剂准备步骤1、PT:干品,用4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2、APTT:CaCl2,液体,直接预温使用;APTT试剂,液体,直接预温使用。
3、TT:干品,用4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4、FIB:Buffer(咪唑缓冲液),液体,用于血浆稀释;FIB试剂,干品,用2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三、病人标本准备步骤1、用血凝专用硅化真空管采集标本(枸缘酸钠与待测血液1:9混匀抗凝)。
2、1500转离心10分钟。
四、检测标本1、将离心好的标本试管编号,放于样本托架上。
2、在“Plasma Prep”菜单中,在“ID No.”栏手工输入标本名称或病人名称,在“Test”栏中输入检测的项目,然后回车确认。
3、按“ESC”键退出,光标回到主菜单。
4、再次确认试剂位置及试剂量及标本位置。
5、按“F2”开始实验。
在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海力孚在此建议操作人员在操作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
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TT延长见于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肝脏疾病等)。
曾经有一急诊患者在接受术前实验室检查时,凝血检查结果为PT、APTT延长,怀疑患者出现DIC,在检验科的建议下,该患者做DIC系列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该患者并未表现明显的DIC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做凝血检查,而直接手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发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临床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凝血系列检测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能够在术前发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检查凝血功能的指标。
PT是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INR是国际标准比率。
这些指标主要观察一个人的凝血状况如何,多用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检测,以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如何.像服用华法林等要求INR在2-3左右,高了容易出血,低了没效,这是重要的指标。
服用华法林一定要知道INR值,需要控制在2—3之间。
高要知道高多少,如果超过3以上需要减量,如果大于5需要停药3天后再调整,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活动度:80-120% INR:0。
凝血机制及实验室(二)引言:凝血机制是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互相作用的蛋白质和细胞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止血功能。
实验室中对凝血机制的研究和检测对于诊断和治疗血液疾病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凝血机制的基本原理、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凝血机制及实验室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凝血机制的基本原理1. 血小板功能和聚集2. 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3. 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4. 纤维蛋白原的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5. 血栓的形成与溶解二、凝血指标的实验室检测方法1. 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a.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b.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c. 血浆凝固酶原时间(TCT)的检测2. 凝血因子活性的测定方法a. 凝血因子VIII的测定b. 凝血因子IX的测定c. 凝血因子X的测定3.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性的测定方法4. 血小板功能的测定方法a. 血小板计数和形态观察b.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c. 血小板释放功能的测定d. 血小板凝聚力的测定e. 血小板纤维连接蛋白的测定5. 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三、凝血机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 凝血机制检测在评估疾病风险和治疗策略中的应用2. 凝血机制检测在手术中的应用3. 凝血机制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4. 凝血机制在止血控制中的意义5. 凝血机制在孕妇和儿童中的特殊应用四、相关实验室技术的进展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凝血机制研究中的应用2. 免疫学技术在凝血因子测定中的应用3. 生物芯片技术在凝血机制检测中的应用4. 质谱技术在凝血指标检测中的应用5.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凝血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五、总结通过对凝血机制及实验室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凝血过程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凝血机制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了诊断和治疗血液疾病的重要依据,并在临床上大大改善了手术的安全性。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对凝血机制的研究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凝血测定主要用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各种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出血及血栓疾病的诊断。
标本采集:(1)在进行标本收集之前,病人需保持良好的心理,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如情绪波动、过度锻炼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降低;(2)在采血时,应该尽量轻柔,以防止细胞破裂,导致凝血系统激活。
(3)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容器或者容器,能够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过度活跃,并且在进针时应该保持一次性成功,第1支注射器取实验用血,从而防止血液与抗凝药物发生混合,提高凝血检验的准确度。
(4)在进行采血操作时,要求一次性完成,以避免出现溶血现象。
(5)血液离心必须按照离心标准进行,即3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
标本的存储以及运输:(1)采集的样本应该尽快放入专用的容器中,避免放置过久,导致pH值升高,从而影响APTT和PT的持续时间。
(2)建议在采集样本后2h以内进行样品提取,如果当前无法提取样品,应该把样品放入专用的容器中。
为了确保样品的质量,冷冻在-20℃的冰箱内,将需要存放较长时间的标本冰冻存于-8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融化,应放置37℃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3)样品还应该在18-24℃之间尽快送检,因为过高的温度可以破坏血小板和活化因子,从而导致PT和APTT测试的结果变差。
为了确保凝血因子Ⅴ和Ⅰ的稳定,应将其置于4℃及更低的环境中进行保存,而且,保存条件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也将受到影响。
全血标本若在冰箱中储存4小时,会对正常受检者的凝血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但其他受检者不会受到影响。
标本凝固:采集枸檬酸钠抗凝标本后,处理期间,凝血功能会被激活,因为凝血因子提前发生活化反应,凝固时间会缩短。
离心标本后,凝块存在于红细胞层内,也可存在于血浆中。
凝血激活的标本若只生成颜色很淡的纤维蛋白凝块,可能只会在标本冻融后方会显现。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凝血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检查方法,常见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和D-二聚体,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凝血因子的功能和活性是否正常,为临床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凝血检查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险,可用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下面就凝血检查结果的解读进行相关说明。
1、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特别是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
它的临床意义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正常与否,以及检测凝血功能异常或凝血疾病。
当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时,可能是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多因使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导致凝血因子Ⅶ的活性增加,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也可能是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Ⅶ活性增高导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可能是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多因维生素K缺乏或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治疗导致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活性降低,从而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也可能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如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缺乏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还可能是使用抗凝药物肝素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抑制了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评估凝血功能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但它们也有一些区别。
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凝血通路的凝血因子活性,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凝血通路的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活性。
因此,在某些凝血因子异常的情况下,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是用于评估血小板数量指标,有凝固血液的作用,参与机体的凝血功能。
当血小板计数增多时,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疾病的一种,导致血小板过多;②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炎症、感染、贫血、肿瘤、手术、创伤等均可诱发,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增多。
5.出凝血检查(一)名词解释:1.出血时间2.血栓前状态3.inr(二)填空:1.正常的止凝血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血液中抗凝物质的含量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等。
2.蛋白c系统包含蛋白c、蛋白s、和。
3.血小板的止血作用主要包括:血小板的粘附功能、聚集功能、、.、促凝功能和。
4.纤溶过程主要就是指于的促进作用下转变为,并水解的过程。
5.初期止痛促进作用主要包含促进作用和促进作用。
6.共同心肌途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为阶段、阶段和阶段。
7.外源凝血首先被启动但维持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8.蛋白c可被激活成为,从而发挥其抗凝作用。
(三)选择题:1.关于凝血因子及其特性,错误的就是()a.现已知凝血因子至少有14个b.本质均为蛋白质,而且多数就是蛋白酶(原)c.除ⅲ因子,均存在新鲜血浆中,且多数由肝脏合成。
d.因子ⅱ、ⅶ、ⅸ和ⅹ为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e.接触凝血因子包括因子、、pk和hmwk2.不属于共同心肌途径的因子就是()a.因子ⅱb.因子ⅹc.因子vd.因子viiie.纤维蛋白原3.凝血酶原是()a.因子ⅱb.因子ⅹc.因子vd.因子viiie.纤维蛋白原4.参与内源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a.、、ⅷ、ⅸb.ⅶ、ⅱ、ⅴ、ⅹc.ⅱ、、ⅷ、ⅸd.、、ⅹ、ⅷe.ⅱ、ⅷ、ⅴ、ⅹ5.关于心肌,错误的就是()a.血小板参予心肌过程b.须激活才能启动内源凝血途径c.因子ⅳ参与内、外凝血途径d.血管壁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e.血管壁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6.外源性心肌系统的转化成起至始于()a.第因子被转化成b.血管壁或组织受伤释放出组织因子ⅲc.第因子及ⅹ因子的释放d.血小板第三因子的释放e.第ⅱ因子被激活7.心肌活酶或凝血酶原酶就是指()a.xa-pf3-ca2+-vab.ⅸa-pf3-ca2+-ⅷac.ⅶa-ca2+-tfd.ⅷ-pf3-ca2+-vae.xa-pf3-ca2+-ⅷa8.使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物质是()a.肝素b.抗凝血酶ⅲc.凝血酶d.纤溶酶9.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转型为交联不溶性纤维蛋白的因素就是()a.因子ⅶab.因子xac.因子xiiiad.因子ⅷae.因子ⅱa10.某出血患者bt、plt、aptt、pt均正常,怀疑其毛细血管壁异常,应加做的筛检试验是()a.心肌时间测量b.血块膨胀试验c.束臂试验d.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e.纤维蛋白原测定11.同意病变时间缩短的主要因素就是()a.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异常b.高凝状态c.生理性抗凝物质减少d.凝血因子减少e.纤溶活性减低12.病变时间缩短不发生于()a.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收缩症b.血小板无力症c.血管性血友病d.血友病e.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13.使用aptt监测普通肝素抗凝化疗时,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率,通常并使其保持在正常对照的()a.1.0~1.5倍b.1.5~2.5倍c.2.5~3.5倍d.2.0~2.5倍e.1.0~2.0倍14.关于活化部分心肌活酶时间,错误的阐释就是()a.较脆弱且可信的检查内源心肌途径与否异常的筛检试验b.可以做为肝素化疗的监测指标c.延长见于因子、、ⅷ、ⅸ缺乏d.缩短见于肺梗塞、心梗等血栓性疾病e.因子ⅴ、ⅹ、ⅱ和ⅰ缺乏aptt不延长15.监测口服抗凝剂的新宠指标就是()a.inrb.apttc.crtd.plte.act16.pt作为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应采用的结果报告形式是()a.ptrb.(被检pt/正常pt)isic.(ptr)inrd.pt时间比正常对照缩短或延长几秒e.pt时间17.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凝血因子为()a.因子ⅰ、ⅱ、ⅲ、ⅴ、ⅷb.因子ⅰ、、、ⅹ、ⅸc.因子ⅱ、ⅴ、ⅶ、ⅹd.因子ⅹ、、、ⅹⅲe.因子ⅰ、ⅱ、ⅴ、ⅶ、ⅹ18.国内通常将口服抗凝药达至有效率剂量时的inr值订为()a.1.0~2.0b.1.5~2.5c.2.0~2.5d.2.0~3.0e.1.0~1.519.患者pt为17s(对照15s),aptt41s(对照39s),临床有出血症状,提示可能缺乏()a.因子b.因子ⅹⅲc.因子xd.因子ⅴe.因子ⅶ20.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升高的疾病为()a.急性病毒感染b.糖尿病c.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d.急性心肌梗死e.多发性骨髓瘤21.d-二聚体不升高的疾病为()a.dicb.深静脉血栓形成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d.心肌梗塞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伴dic22.下列有关血栓与止血检验标本采集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采用109mmol/l枸橼酸钠,与血液1:9抗凝b.当红细胞比容少于55%或大于20%时,应当根据校正公式调整抗凝剂用量c.最出色在献血后1h内拆分血浆d.通常应当在献血2h内顺利完成测量e.标本均应在15-20℃下,3000r/min离心23.以下影响因素错误的就是()a.抽烟可以并使血小板聚集性升高b.饮酒可抑制血小板涌入c.剧烈运动和月经期纤溶活性增高d.口服避孕药可以遏制血小板附着、涌入和凝血因子ⅱ、ⅶ、ⅷ、ⅸ、x活性e.阿司匹林、潘生丁和返克利得等药物能够遏制血小板涌入24.血管性血友病缺陷的因素是()a.因子ⅷ:cb.因子vwfc.因子ⅸd.因子pke.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减少25.某患者双下肢出现对称性出血点,检测bt、plt、aptt均正常,可能为(a.血小板功能缺陷b.血管性血友症c.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过敏性紫癜e.血友病26.血小板增加性紫癜时()a.病变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b.病变时间缩短、血小板计数激增c.病变时间缩短、血小板计数增加d.病变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增加)e.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正常27.某男孩诊断为患血友病甲,其检查结果错误的就是()a.bt正常b.plt正常c.ct延长d.aptt延长e.tt延长928.某出血患者筛检结果为bt延长、plt为130×10/l,可能为()a.血友病b.维生素k缺乏症c.血小板无力症d.血管性血友病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遗传性ⅹⅲ因子缺乏症时,临床存有病变女性主义,检查结果而立()a.aptt 和pt均正常b.aptt延长pt正常c.aptt和pt均缩短d.aptt正常pt延长e.aptt和pt均延长30.某病变患者,测出其aptt为47s(对照31s)、pt19s(对照12s),可能将罹患()a.血友病b.维生素k缺乏症c.血小板无力症d.脾亢e.特发性血小板增加性紫癜31.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指标是()a.纤维蛋白原b.d-二聚体c.fdpd.plge.3p试验32.某病变患者测出aptt:53s(对照37s)、pt:15s(对照13s),则可能将瑕疵的凝血因子就是()a.、ⅷ、ⅸb.ⅶ、ⅱ、ⅴ、ⅹc.纤维蛋白原d.ⅹⅲe.pk和hmwk33.aptt和pt均延长的情况除外()a.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b.存在循环抗凝物质c.凝血酶原缺陷症。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众健康意识较过去相比强化不少,不少公民已经养成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的习惯。
在拿到体检报告后,不少人因缺乏医学方面的常识,很难看到报告中的数据值,凝血检查也是如此。
出血与凝血作为检查项目中相对常规的一种,与不少疾病均存在较大的关系,有90%出血与凝血问题,均可以通过凝血实验室给出相对准确的诊断。
在当下常规检查项目中,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四项等项目,读懂相关数据也有较大的意义。
一、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凝血四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对检查中四个指标数值反映的信息进行解读较有必要。
在FIB水平不高的情况下,PT、APTT都延长,如果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或存在弥漫性血管内溶血、肝病等情况,也会导致PT、APTT都延长。
PT、APTT都延长也可能在凝血过程中,因共同通路凝血因子出现异常所致,常见的情况为凝血酶原(Ⅱ因子)异常、凝血因子V异常、凝血因子X 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等。
在相关情况下,均会导致PT、APTT出现同步延长的情况。
在凝血四项结果中,可能出现PT、APTT都缩短的情况,该结果表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同时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血栓形成风险不小。
如果检查结果为FIB升高,PT、APTT缩短,也为同样的情况,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较大。
在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还会结合D二聚体指标,其主要为高凝状态的反应指标。
出现该结果后,临床医生会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用以预防血栓。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对于PT延长,AFTT大体正常的情况,体检者多为缺乏维生素K、误服华法林或含有相关成分的鼠药。
药物华法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X等羧化,均持有抑制作用。
也是因此,所以华法林具有抗凝血的功效。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的情况,对于接受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会出现APTT延长的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
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
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
.。
文档交流TT延长见于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肝脏疾病等)。
.。
文档交流曾经有一急诊患者在接受术前实验室检查时,凝血检查结果为PT、APTT延长,怀疑患者出现DIC,在检验科的建议下,该患者做DIC系列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该患者并未表现明显的DIC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做凝血检查,而直接手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发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临床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凝血系列检测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能够在术前发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
文档交流这是检查凝血功能的指标.PT是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INR是国际标准比率。
这些指标主要观察一个人的凝血状况如何,多用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检测,以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如何。
像服用华法林等要求INR在2-3左右,高了容易出血,低了没效,这是重要的指标。
..。
文档交流服用华法林一定要知道INR值,需要控制在2—3之间。
凝血检查知识点总结一、凝血系统概述凝血系统是机体在出血时,通过多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使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迅速形成凝块,从而停止出血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二、常见的凝血检查项目1. PT(凝血酶原时间):主要用于评估外源凝血途径,供给了维生素K的出血状态及了解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情况。
2.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用于评估内源凝血途径,适用于肝细胞损害,肾脏疾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友病的患者。
3. TT(凝血酶时间):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异常。
正常值为15~20秒。
当纤溶功能障碍或肝功能受损时,该时间会延长。
4. FIB(血纤维蛋白原):主要用于评估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值为2~4g/L。
常用于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异常是否与纤维蛋白原相关。
5. D-Dimer(D-二聚体):是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溶栓过程,正常值为≤0.5μg/mL。
常用于急性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或肺部栓塞的诊断。
6. PT-IN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为了减少不同实验室之间PT值的差异而推广的标准化参数。
PT-INR的正常值为0.8~1.2。
7. APCR(活化蛋白C抵抗):是一种常规的血栓形成筛查测试,特别用于评估患有固有性之易损性凝血因子的疾病。
8. AT-III(抗凝血酶Ⅲ):主要用于评估抗凝系统功能,正常范围是80%-120%。
AT-Ⅲ缺乏可能导致血栓性疾病。
9. PLT(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值是100~300*10^9/L,异常时可以导致出血或血栓。
10. 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作为血栓形成和溶栓的诊断指标,较高的FDP水平可能是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TP)等疾病的诊断依据。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凝血检测项目,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为了更好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凝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 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是指机体发生出血或血栓事件时,凝血系统不能有效地产生血栓,或不能在出血后迅速形成血块以止血。
出凝血检查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以出凝血检查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凝血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在进行凝血检查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凝血检查标本,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凝血检查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1. 标本采集时间:凝血检查标本的采集时间非常重要,一般建议在早晨8点至上午10点之间进行采集。
这个时间段是因为人体的凝血功能在早晨达到最佳状态,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
2. 采集方式:凝血检查标本可以采用静脉血或者是指尖血进行采集。
静脉血采集需要使用专业的采血针和采血管,而指尖血采集则需要使用采血针或者采血笔。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采血部位,避免感染的发生。
3. 采集容器:凝血检查标本的采集容器一般是干燥的试管或者是采血管。
在采集之前,需要确认采集容器没有破损或者污染,以避免对标本的影响。
4. 采集量:凝血检查标本的采集量一般是根据具体的检查项目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静脉血采集量为2-5ml,而指尖血采集量则为几滴至几十滴不等。
采集的标本量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决定,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 保存和运输:凝血检查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和运输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采集后的标本需要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避免标本的降解和溶解。
6. 环境条件:凝血检查标本的采集需要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外界的污染对标本的影响。
同时,采集过程中需要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避免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7. 患者准备:在进行凝血检查标本采集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其次,患者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以确保检查结果不受饮食的影响。
8. 专业操作:凝血检查标本采集需要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和准确性。
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避免操作不当对标本的影响。
凝血酶原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1. 什么是凝血酶原测定?好,咱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凝血酶原测定。
简单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血液检测,主要用来看看我们体内的凝血能力。
说白了,凝血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安全系统”,当你不小心割到手的时候,血液就会快速凝固,避免过多出血。
凝血酶原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小帮手,它的主要工作是把血液变成“胶水”,把破损的地方粘住,防止大出血。
要是你听到医生说要做凝血酶原测定,别慌,意思就是要检测你身体的这套“安全系统”是否正常。
1.1 凝血酶原的作用咱们说回凝血酶原,它是由肝脏制造的,跟你吃的食物、身体的健康状态都有关系。
肝脏就像一个小工厂,负责生产各种“零件”,而凝血酶原就是其中之一。
当身体需要凝血的时候,凝血酶原就会被转化为凝血酶,启动整个凝血过程。
想象一下,就像发动汽车的钥匙,凝血酶原是那个启动器,让整个系统运转起来。
1.2 为什么要测定凝血酶原?那为什么要定期检查凝血酶原呢?这就得说说我们的生活啦。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疾病、药物或者饮食不当,导致凝血酶原的水平不正常。
比如,肝脏出问题了,或者吃了些抗凝药物,都会影响这个小帮手的工作效率。
通过测定凝血酶原的水平,医生就能了解你身体的“安全系统”是否正常运作,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出血的风险。
就像是给你的汽车做个全面的检查,确保它能安全上路。
2. 凝血酶原测定的临床意义2.1 评估凝血功能接下来,咱们再聊聊这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首先,凝血酶原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你的凝血功能。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平时总是拼命训练,难免会受伤。
这个时候,知道自己的凝血能力如何,才能避免在比赛中因为出血过多而影响表现。
对于那些有出血倾向或者易瘀血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查。
2.2 监测疾病进展此外,凝血酶原测定还可以监测一些疾病的进展。
比如说,肝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凝血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通过定期检测凝血酶原,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
凝血检验你了解多少?邛崃兴盛医院 611535凝血检验作为损伤的紧急应对机制,我们应该对凝血检查多一点关注,尽快将这一检查普及下来,从而应付更加复杂多变的外界损伤。
一、凝血检验病人在做手术前,或者是因为受伤引起出血,医生在处理当中往往会进行人体凝血功能的检查,防止术中严重出血,引发患者休克,甚至是死亡,从而引起更大损失的出现。
首先,血液是生物重要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在人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氧气的运输,以及将细胞代谢物带离细胞,还有身体内环境的维持。
不过由于人体的脆弱性,出血的情况也会经常出现。
当一个健康的人出血量达到血液总量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则会出现休克性致死,所以凝血功能相当于人体的最后一道防护伞,因此凝血检查对人体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凝血检查的作用我们可以规避很多失血的发生,比如某些疾病,就像血友病,它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或者使原本轻微的出血变得具有生命威胁,类似的疾病还有血小板减少症。
还有一些药物的影响,比如一些类似于华法林的抗凝血药物,会使人体产生凝血功能障碍,会实时影响着人体的凝血能力,因此凝血检查也成为了必须实时进行的检查,并非是大多数病人所想的那样,只做一次就行。
凝血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所以在这里我们大致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form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or)、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conversion of prothrombin to thrombin)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conversion of fibrinogen to fibrin)。
另外凝血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我们通常采用的凝血检查,并非是进行各种物质数量的测量,而更偏向于凝血能力的测量。
再有,凝血机制属于应急机制,正常情况下的往往效果偏低,还有为了防止正常人体形成血栓,身体另外还有抗凝血机制的产生,以及进行溶解的纤溶机制,所以凝血检查要比想象的还要苛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