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30.00 KB
- 文档页数:36
农业的区位选择(2019·安徽淮北二模)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更,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快速扩大。
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B.光照足够、昼夜温差大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机械C.土壤D.市场答案:1.B 2.D(2019·南昌一模)咖啡树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气候是其种植的确定性因素。
赤道两边南北纬25°之间的地带,最适合种植咖啡树,被称为“咖啡带”。
据此回答3~4题。
3.咖啡树多分布在赤道旁边地区,说明咖啡树()A.需土壤肥沃B.需光照足够C.喜冷湿环境D.喜阴湿环境4.人们常在南北纬25°旁边的咖啡种植园里夹种树干较高的植物,这一举措不是为了()A.充分利用气候资源B.充分利用土地资源C.变更咖啡树热量条件D.变更咖啡树光照条件答案:3.D 4.C(2019·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作物资料,完成5~7题。
5.该城市可能位于()A.两广丘陵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山东丘陵6.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城市空间结构C.消费市场D.科技水平7.该郊区因城市化进程须要,将对表中四种农地进行征收。
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A.花卉地B.蔬菜地C.稻米地D.甘蔗地答案:5.A 6.C7.B(2019·吉林模拟)30年前,吉林市冬季蔬菜基本依靠本地秋储大白菜。
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北方省市大量蔬菜订单飞向海南,保障北方冬季蔬菜的数量和品种,丰富着北方冬季餐桌。
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的最主要的自然区位优势是()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9.影响吉林市冬季蔬菜市场这种变更的最主要区位是()A.交通B.市场C.科技D.国家政策答案:8.B9.A(2019·聊城模拟) 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口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尤其是鲜切叶生产交易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
第三节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a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b.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1)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每种农作物都有其生长特点,如甘蔗适宜热带高温的条件,甜菜适宜中温带温凉的气候条件等。
(2)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
从地形、气候、水源、灌溉等条件进行分析,可能既有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因素,也有农作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
(3)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
从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如何区别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域农业发展受到自概念说明举例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
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主导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平坦的地形,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这个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高考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复习
考纲要求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领会考纲
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知识结构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要点精讲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结合当前农业热点如三农问题、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生产环境变化对农业生1. 农业区位(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________。
2. 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命题角度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经典例题](2016·海南高考)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 热量B. 水分C. 光照D. 土壤(2)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A. 劳动力成本低B. 生产技术先进C. 种植历史悠久D. 能源供应充足(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A. 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 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 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 提高土地利用率[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图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
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2. 图像信息获取3. 推理分析根据图中纬度较高推出,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是为了改善热量条件。
从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说明该地利用温室培植蔬菜起步________,生产技术较________。
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能为温室提供充足的能源。
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2.通过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协调观)1.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以某区域农业分布图、统计图、模式图等为背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考查方式: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形式并存,综合题考查频度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典型案例改造与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南方的柑橘等热带水果;北方的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热量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降水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地形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平原耕作业;山地林牧业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区,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水源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河西走廊的灌兴修水利工程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特别提醒】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而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大小)有关。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农业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①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①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知识点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常见类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影响农业品质的因素昼夜温差;生育(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水质好;土壤肥沃;土壤富含**元素;**品种优良;**(某特殊气候或技术),品质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特定的农作物作答)。
易错点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