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课时)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1 KB
- 文档页数:14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复习旧知】1、通常所说的三废是指废渣、废气、废水。
2、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
【板书】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行学习总结一下什么是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讲解】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发生不良变化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转化规律,从而改善环境问题。
要改善环境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板书】2、环境污染的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类(如蓝藻、绿藻、硅藻等)的迅猛生长,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赤潮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
实际上,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它可因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实施清洁生产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环境。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板书】3、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学科观点看:是化学基础内容的更新。
(改变反应历程)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应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反应过程反应物反应产物艺工产生的全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无毒无害原料可再生资源原子经济性反应高选择性反应环境友好产品(安全、能降解、可再利用)应用无毒无害的溶剂绿色化学示意图【举例】【讲解】前两步中原子利用率只有25.4%,但是现代石油化工采用银做催化剂以后,一步实现,原子利用率有100%;因此这就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以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第2节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通过观看放录像,了解化石燃料的存在和利用。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通过设计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物成分分析的定性定量实验,使学生学会解决物质(气体)检验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2、知道学好化学等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教学过程一.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从煤、石油、天然气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 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成分:煤是又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H 、O 、N 、S 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途径: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 ①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做没得干馏,也叫煤的焦化。
气体:焦炉气:H 2、CH 4、C 2H 4、CO (燃料、化工原料):氨、铵盐 (化肥)液体 粗 苯 :苯、甲苯、二甲苯 (炸药、染料、合成材料)煤干馏的主要产品 酚类、奈 (染料、农药、合成材料)沥青 (筑路材料、制碳素电极)固体 :焦炭 (冶金、合成氨造气、电石、燃料)②煤的气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过程。
(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 主要反应: C(s) + H 2O(g) CO(g) + H 2(g)水煤气直接液化:煤 + H 2 液体燃料高温③煤的液化催化剂间接液化:煤H2+CO 甲醇(CH3OH)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气体燃料的优点: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充分,容易完全燃烧,与固体燃料相比有较高的利用率。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目的综合利用物尽其用,保护环境天然气化工原料煤方干馏气化液化石油法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碳的转化【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利用学案课前完成部分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知识准备情况,使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学习困惑得到解决,学有所获。
这节课在学习新知部分设计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层次清晰,问题具体,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每个环节的重点内容。
五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凑,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本节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此外,本课利用大量的图片、视频、演示实验等资源,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已有的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
如煤的干馏,可以使学生明确铺路用的沥青就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的,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疑惑和问题,使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化学。
本课在设计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多处设计了渗透环保意识的问题,使学生关注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课的最后设计了关于碳循环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碳循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由于条件有限,不能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虽然有图片、视频和演示实验,但学生的体会仍只是局限于书本和课堂。
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感受化学,今后希望通过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帮助,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地参观体验的机会,更深刻的去了解化学,让学生懂得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附: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2.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3.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2.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2.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导入一: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源。
在得到所需的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导入二:迄今为止,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板书】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成分:(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煤的干馏:产品:【投影】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煤的汽化:煤的液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板书】2.天然气(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例题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是由和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1)煤的干馏煤干馏是指,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萘、酚类等。
(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
(3)煤的液化煤的直接液化:。
煤的间接液化:。
知识点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天然气是一种的化石燃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主要用于合成和生产。
[课堂练习]1、煤在干馏时得到气态产物是()A.天然气B.水煤气C.焦炉气D.高炉煤气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煤的干馏B. 裂解C.从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D.古代植物变质成煤知识点三、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1、石油性质和成分:○1组成元素:___元素为主,占97~98%,还含少量S、N、O等元素。
○2组成物质:主要是由各种烃组成的混和物,大多数是液态烃,同时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故___固定的熔沸点)。
练一练:确定汽油为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A、闻其气味B、将它燃烧C、测量密度D、测量沸点2、炼制:蒸馏:通过加热、冷凝,把液态混和物中____的成分先分离出来的操作。
⑪分馏:根据液态混和物中各成分___的不同,通过多次加热、冷凝,把它们分成____不同的蒸馏产物。
故分馏又叫多次蒸馏。
分馏产物叫馏分。
(它属__________物)。
实验室分馏装置:温度计水银球放在_____________ 处;加几粒_____________,以防_____________。
冷凝水流向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
⑫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_____的烃断裂为____________的烃的过程。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裂解: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把石油产品中具有____的烃断裂成____和少量____。
第四章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 2 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 1 课时)知识与技术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检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经过观看放录像,认识化石燃料的存在和利用。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经过设计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物成分解析的定性定量实验,使学生学会解决物质(气体)检验的一般方法。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2、知道学好化学等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授课重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授课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焦炭、氨水、苯、甲苯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过程【资料卡片】2004 年一次能源花销组成原油煤炭天然气水电核能全球36.8%27.2%23.7% 6.2% 6.1%中国22.3%69.0% 2.5% 5.4%0.8%【引入课题】从表中能够看出,煤、石油、天然气是此刻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就是从石油和煤中提取出来的。
化石燃料是不能再生能源,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议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一.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从煤、石油、天然气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成分:煤是又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杂物。
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 H、O、N、S 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路子:经过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获得干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①煤的干馏:将煤间隔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做没得干馏,也叫煤的焦化。
气体:焦炉气:H 2、 CH4、 C2H 4、 CO(燃料、化工原料)粗氨水:氨、铵盐(化肥)液体粗苯:苯、甲苯、二甲苯(炸药、染料、合成资料)煤干馏的主要产品酚类、奈(染料、农药、合成资料)煤焦油沥青(筑路资料、制碳素电极)固体:焦炭(冶金、合成氨造气、电石、燃料)②煤的气化:将煤转变成可燃性气体过程。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
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储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3. 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储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二、能力目标通过书写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德育目标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启发、阅读、分组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等。
教学用具实物、模型、图表、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要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就是从石油和煤中提取出来的。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二、新课教学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1 .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Q N S等元素。
2 .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储、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储煤干储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储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茶、酚类等。
煤的干储实验装置如图:煤干储的主要产品和用途产局主要虞分用途1焦炉”■气.甲辘*乙一・化确气倬琳化工晚料焦炉燃气物河水氟,豌玷*______第,甲札二甲次蚱莉・杂科.庭篇.收药.今或忖料*蕃.甲革.二印其煤焦游曲奘”蒂染料.愿杼.农用.尚育筑路恃普.制罐索电因出旋*出量.合成飙近大,电石.燃料煤的汽化和液化就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煤的燃烧效率等也得到提高(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国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C (s)+H 2O(g) C0(g)+H2(g)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所需热量一般都由同时进行的碳的燃烧反应来提供。
第四章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2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通过观看放录像,了解化石燃料的存在和利用。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通过设计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物成分分析的定性定量实验,使学生学会解决物质(气体)检验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2、知道学好化学等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焦炭、氨水、苯、甲苯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资料卡片】【引入课题】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就是从石油和煤中提取出来的。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探讨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从煤、石油、天然气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成分:煤是又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H、O、N、S 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途径: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①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做没得干馏,也叫煤的焦化。
气体:焦炉气:H 2、CH 4、C 2H 4、CO (燃料、化工原料) 粗氨水 :氨、铵盐 (化肥)液体 粗 苯 :苯、甲苯、二甲苯 (炸药、染料、合成材料)煤干馏的主要产品 酚类、奈 (染料、农药、合成材料)煤焦油沥青 (筑路材料、制碳素电极)固体 :焦炭 (冶金、合成氨造气、电石、燃料)②煤的气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过程。
(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 主要反应: C(s) + H 2O(g) CO(g) + H 2(g)水煤气直接液化:煤 + H 2 液体燃料③煤的液化 间接液化:煤 H 2 + CO 甲醇(CH 3OH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气体燃料的优点: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充分,容易完全燃烧,与固体燃料相比有较高的利用率。
气体燃料便于管道运输,使用方便(易点燃,易熄灭),且清洁卫生。
(2)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燃料:随着我国“西气东输”管线的全面贯通,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使用天然气。
2007年7月4日前,北京将完成全部煤气置换天然气,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大型城市。
广州市也将在2010年全部完成天然气的置换。
一个“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艳”,生活更美好的天然气时代即将到来。
(3)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以及合成分子内含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其他有机化合物。
3.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炼制后的产品绝大多数用作燃料使用,不到10%的石油转化为化工原料。
I.石油的成分: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及少量的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没有固定的沸点)原油: 未经加工的石油叫原油,是一种棕黑色粘稠液体,不能直接使用。
Ⅱ.石油的炼制(1)石油的分馏(物理加工过程):A.石油分馏的原理:利用各种烃的沸点不同,将石油不断的加热----汽化----冷凝---液化,把石油分离成不同 沸点范围 的蒸馏产物(叫做馏分,仍然是混合物)的过程叫做石油的分餾。
B.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如下图):高温 催化剂① 温度计 ;② 蒸馏烧瓶 ;③ 冷凝器 ;④ 接收器 。
图中:⑤是 冷 水进口;⑥是 热 水出口。
装置②中要加 碎瓷片 ,以防止 暴沸 。
等。
第2页(共13页)(2)石油的裂化(化学加工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 大、沸点较高 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的烃的过程。
主要目的:提高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的产量,同时得到石油裂化气。
原 料:石油分馏产品(重油)反 应:以十六烷的催化裂化反应为例: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十六烷 辛烷 辛烯C 8H 18 C 4H 10 + C 4H 8 辛烷 丁烷 丁烯C 4H 10 CH 4 + C 3H 6 丁烷 甲烷 丙烯C 4H 10 C 2H 6 + C 2H 4 丁烷 乙烷 乙烯裂化气 (含乙烯、丙烯、甲烷等) ;主要产品:重油 汽油、煤油、柴油分馏所得汽油(直镏汽油):烷烃汽油:C 5~C 11的烃的混合物加热、加压 催化剂加热、加压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催化裂化裂化所得汽油:烷烃和不饱和烃(具有烯烃的性质)(3)石油的裂解(深度裂化—化学加工过程):采用比催化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碳碳键断裂的更彻底,。
主要目的得到气态的不饱和烃。
原料:汽油主要目的:制得石油裂解气,进行三大合成。
主要产品:汽油石油裂解气(含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4)石油的催化重整: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高温裂解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示意图煤气(主):CO 、H2清洁燃料天然气(主):CH4压缩天然气(主):甲醇(CNG)液化石油气(主):烃类(丙烷)(LPG)第4页(共13页)二、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成合成材料1.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1)合成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①塑料的主要成分:合成树脂+添加剂(增塑剂、防老化剂等)热塑性塑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②塑料的性能热固性塑料:一次加工成型,受热不软化(酚醛塑料)(2)合成纤维植物纤维:棉花、木材、亚麻(成分:纤维素)天然纤维动物纤维:羊毛、蚕丝(成分:蛋白质)纤维人造纤维: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成分:纤维素)化学纤维合成纤维:六大纶(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氯纶)(是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为原料制成的)(3)合成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硅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反应:聚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由小分子(单体)合成高分子(分子量巨大的化合物)的反应。
聚合反应加成聚合(加聚反应):由单体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缩合聚合(缩聚反应):由单体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有小分子生成,(1)加聚反应:①由乙烯制聚乙烯:n CH2===CH2[ CH2-CH2]乙烯聚乙烯nCH3单 体: CH 2===CH 2链 节: -CH 2-CH 2-高聚物: [ CH 2-CH 2 ]聚合度: n第5页(共13页)②由丙烯制聚丙烯:n CH 2===CH -GH[ CH 2-CH ] ③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n CH 2===CH -COOCH 3 [ CH 2-CH ] (2)缩聚反应:制涤纶、尼龙(锦纶)、醇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n HO -C -- G -OH + n HO -CH 2-CH 2-OH(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 C ---G -O -CH 2-CH 2-O ] + (2n -1)H 2O聚酯纤维(涤纶)三、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利用1.白色污染:聚乙烯等固体废旧塑料很难以降解,随意丢弃引起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治理措施:(1) 使用、加强 。
(2)开发 的新型塑料:淀粉塑料、乳酸塑料、水溶塑料、光解塑料等。
【图4-9】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利用n nCH 3 CH 3 3 n O O O O n第6页(共13页)【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取之不尽的B.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C.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D.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2.从地下开采出的最主要的三种矿物燃料中,呈气态的燃料是_天然气_,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H4 ;呈液态的燃料是石油_,主要含碳_和_氢_元素;呈固态的燃料是_煤,主要含碳元素。
3.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BD)A.石油蒸馏 B.煤干馏 C.干冰升华 D.煤燃烧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石油中含有C5一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B、用C18以上的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先用干馏后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将煤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干馏B、煤经过干馏, 可生产出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等C、石油经过减压分馏, 可以得到更多的汽油D石油通过裂化, 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润滑油、凡士林和石蜡等4.石油催化裂化的目的是-----------------------------------------------------( AD )A、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B、把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C、除去含碳杂质D、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5.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1)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
例如,加入CH30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
CH30C(CH3)。
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有③(填写编号)①②③④(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而且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甲烷。
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②(填写编号)。
①其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②其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③它是非极性分子④它的键长和键角都相等(3)1980年我国首次制得一辆燃烧氢气的汽车,乘员12人,以50 km/h行驶了40km。
为了有效开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③(填写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