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 格式:ppt
- 大小:431.00 KB
- 文档页数:30
高一统编版政治必修一新教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测试题A一、单选题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2.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宣告成立B.十月革命胜利C.第一共产国际成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3.1847年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1848年正式发表,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纲领性的社会主义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这说明( )A.《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B.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C.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D.《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科学诞生的标志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5.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说明( )A.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C.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新教材】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材】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宣言》发表的意义;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理解:1.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3.《宣言》的主要内容;4.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5.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研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科学肉体】通过认识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弘扬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汗青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教学难点:1.《宣言》的主要内容;2.社会主义是如何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汗青性飞跃?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引入新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童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业要求(1)明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3)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4)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践行与发展2、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科学社会主义,明确社会发展规律,坚信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2)科学精神:通过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比,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2、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自主预习】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个历史前提是什么?2.评析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影响和历史局限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及其基本观点的内容。
2. 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归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堂探究】1.教材P11“探究与分享”: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这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2.教材P15“探究与分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知识构建】【习题演练】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有()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②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为如何改善资本主义提供了依据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一、开篇引入:穿越时空的社会主义之旅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回到那遥远的过去,看看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一步步走向科学,又是如何从理论变为实践的。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别担心,我会用最简单易懂、又不失风趣的语言,带你们领略这段精彩的历史。
二、知识点梳理:社会主义的演变之旅(一)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起源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哲学家们就开始思考理想社会的模样。
不过,真正形成系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还是在16世纪初的欧洲。
那时候,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人们开始渴望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说到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那就不得不提三大空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改革方案,比如建立平等的社会制度、实现财产共有、消除阶级差别等等。
不过,这些方案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所以,我们称他们的思想为“空想”。
(二)社会主义的科学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当人们还在为如何实现理想社会而苦苦思索时,一位伟人出现了——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这个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还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社会主义的实践阶段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1917年,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
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学目标]1.知道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知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局限性的原因;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学会使用从主观、客观不同范畴,综合分析探究历史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通过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学会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阅读“探索与争鸣”中关于青年马克思的材料的过程中,感悟“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学习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些伟大的思想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的过程中,在感慨“思想的力量”的同时,对杰出的思想家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
[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社会主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内容。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说明: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需全面理解,方能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理解其科学性、实践性,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
故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部分理论又与其有区别,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以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和英国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的材料导入。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紧随其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结果,名列榜首的仍然是马克思。
提问:为什么人们选马克思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学习完本课后请你讲一讲原因。
2.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60年代,回荡在英伦三岛上空的机器轰鸣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回忆第11课内容。
图片展示:工人与资产阶级生活的对比。
提问:工业革命在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具有怎样的消极影响?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欧洲一些国家制定了一些措施。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②④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故选C项。
2.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使工人斗争富有科学性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斗争更富有科学性,故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但此与题干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3.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这段话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而是”,重点强调后者。
A项强调的是前者,所以不选;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故排除B项;C项观点错误。
4.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