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糖类与脂类化学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变性是其构象发生变化的结果。
T2、蛋白质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分子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F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不对称的α-碳原子。
F *4、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域。
F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生成紫色物质。
F6、Pro不能维持α-螺旋,凡有Pro的部位肽链都发生弯转。
T7、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T8、蛋白质都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F9、在肽键平面中,只有与α-碳原子连接的单键能够自由旋转。
T10、处于等电点状态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
T1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可认为是亚基的聚合体。
T>12、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F第二章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F2、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CTGGA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GACCTG。
F3、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种属A和种属B的T m值,若种属A的DNA T m 值低于种属B,则种属A的DNA比种属B含有更多的A-T碱基对。
T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F5、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F6、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F/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F8、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F9、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碱基在细胞中同时存在。
T10、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F11、目前为止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大多存在于tRNA中。
T12、核糖体不仅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T13、核酸变性过程导致对580nm波长的光吸收增加。
F14、核酸分子中的含氮碱基都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
T)1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叫做核苷酸残基。
T16、RNA和DNA都易于被碱水解。
F17、核小体是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
T第三章糖类化学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高三化学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②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③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一致④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四种二肽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②【答案】A【解析】①氨基酸是小分子化合物,错误;②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元素,正确;③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产物可能是相同的氨基酸,如:一分子甘氨酸和一分子丙氨酸形成的二肽中有两种构成方式,但二肽水解时的产物相同,错误;④二肽种类为:甘氨酸和甘氨酸有一种、丙氨酸和丙氨酸有一种、甘氨酸和丙氨酸有两种,所以最多可形成四种二肽,正确;故答案为A项。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组成、结构与性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D.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答案】C【解析】A、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因盐析产生沉淀,加入CuSO4溶液发生变性,错误;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正确;D、蔗糖的水解需要硫酸做催化剂,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Cu(OH)2与硫酸反应,无法检验,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检验。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A【解析】A、不锈钢主要是铁、碳合金,正确;B、棉、麻、淀粉都属于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的聚合度不同,所以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花生油是液态油,其成分主要是不饱和酯,而牛油是固态油,其成分主要是饱和酯,错误;D、豆浆加热煮沸属于蛋白质的变性而不是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错误,答案选A。
第二章糖类1、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
答:错。
二羟酮糖没有手性中心。
(2)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而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
答: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错。
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在溶液中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的溶液不会发生变旋现象。
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对。
(3)所有的单糖和寡糖都是还原糖。
答:错。
有些寡糖的两个半缩醛羟基同时脱水缩合成苷。
如:果糖。
(4)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主要为D-型。
答:对。
(5)如果用化学法测出某种来源的支链淀粉有57 个非还原端,则这种分子有56 个分支。
答:对。
2、戊醛糖和戊酮糖各有多少个旋光异构体(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请写出戊醛糖的开链结构式(注明构型和名称)。
答:戊醛糖:有3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3 =8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
如果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则又要乘以2=16 种。
戊酮糖:有2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2 =4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
没有环状所以没有α-异构体、β-异构体。
3、乳糖是葡萄糖苷还是半乳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蔗糖是什么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二糖?答:乳糖的结构是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吡喃葡萄糖[β-1,4]或者半乳糖β(1→4)葡萄糖苷,为β-D-吡喃半乳糖基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因此是β-苷。
蔗糖的结构是葡萄糖α(1→2)果糖苷或者果糖β(2→1)葡萄糖,是α-D-葡萄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和β- D -果糖的半缩醛的羟基缩合形成的苷,因此既是α苷又是β苷。
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19 种不同的二糖。
4 种连接方式α→α,α→β,β→α,β→β,每个5 种,共20 种-1 种(α→β,β→α的1 位相连)=19。
4、某种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平衡混合物的[α]25D 为+ 14.5°,求该平衡混合物中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纯α-D-甘露糖的[α]25D 为+ 29.3°,纯β-D-甘露糖的[α]25D 为-16.3°);解:设α-D-甘露糖的含量为x,则29.3x- 16.3(1-x)= 14.5X=67.5%该平衡混合物中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67.5/32.5=2.085、请写出龙胆三糖[β-D-吡喃葡萄糖(1→6)α-D-吡喃葡萄糖(1→2)β-D-呋喃果糖] 的结构式。
学案0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1、糖类的元素构成:,主要功能:。
2讨论:1.可以被直接吸收的糖是?二糖和多糖怎样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2.植物细胞中和动物细胞中储能的物质分别是什么?3.糖类在细胞内的作用有哪些?①②③二细胞中的脂质讨论:1.比较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并分析脂质含哪些元素多?2. 资料:胆固醇是细胞膜的成分,调节细胞膜流动性。
胆固醇还是很多生物分子合成的前体,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另外维生素D也是由胆固醇合成来的。
胆固醇衍生的胆酸盐是胆汁中的重要成分,而后者是促进脂肪吸收的重要物质,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所以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胆固醇水平过高,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导致粥样硬化,可能并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中风。
●基础题1.糖类不含有,脂质不一定有,蛋白质也不一定有,而核酸一定有的元素是:()A、NB、PC、SD、Fe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脂质的是:()A、维生素DB、胆固醇C、雄性激素D、脂肪酶3.下列哪项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A、葡萄糖和蔗糖B、乳糖和麦芽糖C、淀粉和脱氧核糖D、蔗糖和纤维素4.植物种子内所含物质氧化时,每克物质完全氧化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水B、糖类C、脂肪D、蛋白质5.在化学组成上脂质与糖类的主要区别是:()A、脂质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高B、脂质主要由C、H、O组成C、脂质分子中C和H原子所占的比例低D、有的脂质物质中含有N、P6.人体内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A、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B、具有保温作用C、细胞各种膜的骨架D、合成脂质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7.能量是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在人体中,糖原和脂肪都是:()A、总能源B、重要能源C、直接能源D、储能物质8.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肝脏和肌肉中的糖类是:()A、乳糖B、淀粉C、麦芽糖D、糖原10.动植物体内都有的糖是:()A、蔗糖和麦芽糖B、葡萄糖和五碳糖C、糖原和纤维素D、淀粉和肝糖原11.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在下列哪一种生物中最易找到:()A、草履虫B、芹菜C、节虫D、水螅12.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核酸13.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分别是:()A、葡萄糖、淀粉B、葡萄糖、糖原C、纤维素、淀粉D、糖原、淀粉14.有人分析一种小而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样品,发现它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则这一物质很可能是:()A、脂肪B、氨基酸C、淀粉D、蔗糖15. 细胞内组成DNA的糖类物质是:()A、葡萄糖B、核糖C、脱氧核糖D、糖原●拓展题16.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所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17.肝糖原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A、麦芽糖B、乳糖C、葡萄糖D、CO2和H2O18.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①核糖核酸②糖原③胰岛素④淀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 下列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元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元B.淀粉和糖元,都属于多糖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D.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20.纤维素、胆固醇和维生素D三种物质都具有的化学元素是,但不同的是中氢的含量较多,而中氧的含量较多。
第三课时糖类和脂质
姓名班级得分
一、糖类
(一)元素组成:由CHO3种元素组成。
1.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有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前两者是组成核酸
的物质;后者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能源物质。
2.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果糖,动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半乳糖。
3.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有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乳糖。
4.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是糖原,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是淀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动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
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糖的鉴定:
1.原理:
(1)淀粉:遇碘变蓝色。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
沉淀。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共同特征:不溶于水.
4、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有关)。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5、脂肪的鉴定:
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高一化学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ml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但没有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其原因是A.蔗糖尚未水解B.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C.加热时间不够D.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答案】D【解析】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ml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要先加入NaOH中和催化剂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就可以看到砖红色沉淀。
因此没有观察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故选项是D。
【考点】考查蔗糖水解产物的鉴定的知识。
2.(12分)(1)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①若使之完全转化为CO2和H2O,所需氧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___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乙酸反应生成酯,从理论上讲完全酯化需要______ g 乙酸。
(2)将蔗糖溶于水,配成10%的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后加热没有变化,原因是蔗糖分子中___________;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再在水浴中加热,加NaOH中和酸后也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后加热,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①134.4 C6H12O6+6O26CO2+6H2O ②300(2)无醛基;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蔗糖发生了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解析】(1)①葡萄糖燃烧的方程式是C6H12O6+6O26CO2+6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1mol的葡萄糖氧化需要消耗6mol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是V=6mol×22.4L/mol=134.4L;②在一个葡萄糖的分子中含有5个醇羟基,所以1mol的葡萄糖可以与5mol乙酸反应生成酯,由于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所以从理论上讲1mol的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需要5mol×60g/mol=300g乙酸;(2)若物质分子中含有醛基,则能够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第3章糖类的化学5.解:设α-D-甘露糖的比例是a 则β的比例是1-a 则29.3×a+(-16.3)(1-a)=14.5a=67.5%1-a=32.5%α-D-甘露糖的比率是67.5%β-D-甘露糖的比率是32.5%6.解:数据不对7.(3)解:设蔗糖的总量为1,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比例=水解生成的果糖比例为x,则66.5×(1-x)+52.5×x+(-92)x=0 x=62.7%则有62.7%的蔗糖被水解8.解:(1)葡萄糖残基的相对分子量是162,则N残基=1×106/162=6173即1分子支链淀粉含有6173个葡萄糖残基(2)分支点残基占全部残基的11.8%,则N分支点=6173×11.8%=728(3)支链淀粉的糖苷键为α(1→4)糖苷键,分支处的糖苷键为α(1→6)糖苷键,即主链提供C6的-OH,支链提供C1的半缩醛羟基,则支链的末端为非还原端,由(2)可知分支点的残基数为728,则非还原末端的残基数=分支点的残基数+1=7299.解:一个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含5个-OH,即C1.2.3.4.6,其中C1为半缩醛羟基,具还原性。
m=32.4mg M=162g/mol n=32.4/162×1000=0.2×10-3mol=200μmol(1)支链淀粉经甲基化后水解的产物为:2,3,4,6-四甲基葡萄糖1,2,3,6-四甲基葡萄糖2,3,6-四甲基葡萄糖2,3-四甲基葡萄糖2,3,4,6-四甲基葡萄糖为支链末端,即非还原端的残基,其含量为10μmol,比分之点的残基数多1个,2,3-四甲基葡萄糖为分之点的残基,则2,3-四甲基葡萄糖的含量为10μmol(忽略一个残基);1,2,3,6-四甲基葡萄糖为还原端残基,只有1个;2,3,6-四甲基葡萄糖为链中的残基=200μmol-20μmol=180μmol(忽略主链首尾的2个残基)(2)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残基为分支点的残基,即2,3-四甲基葡萄糖加一个2,3,6-四甲基葡萄糖,即两个残基,则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残基的百分数是20μmol/200μmol=10%(3)总的残基数=1.2×106/162=7407由(1)问可知,分支点残基为2,3-四甲基葡萄糖为分之点的残基,其含量为10μmol,占总含量的1/20 则分支点残基数=7407×1/20=370第4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3.计算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酯的皂化值。
《糖类》、《脂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氨基糖、糖复合物、自由基、糊化、老化、分子识别、细胞识别、碘价、乙酰化值二、选择1.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多糖是()A. 脂多糖;B. 肽聚糖;C. 磷壁酸;D. 糖胺聚糖;2. 油酸(18:1)、硬脂酸(18:0)、亚油酸(18:2)、亚麻酸(18:3)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为:()A. 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硬脂酸;B. 油酸>亚麻酸>硬脂酸>亚油酸;C. 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D. 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3. 具有还原性的二糖是();由不同的单糖组成的二糖是()。
A.蔗糖;B. 麦芽糖;C. 海藻糖;D. 乳糖;E. 纤维二糖;4. 转运胆固醇到外围组织并调节这些部位的胆固醇从头合成的是()。
A. LDL;B. HDL;C. CM;D. VLDL;5. 植物油脂2g,等分为2份分别用于测定该油脂的皂化值和碘值,测定皂化值的样品消耗KOH 130mg,测定碘值的样品消耗I21020 mg,该油脂的平均分子量为(),碘值为()。
A. 1292;B. 2584;C. 510;D. 102;E. 51;F.1659;6. 下列几种多糖中被称为动物淀粉的是()。
A. 淀粉;B. 纤维素;C. 果胶;D. 糖原;7.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是()A. 花生四烯酸;B. 白三烯;C. 亚油酸;D. 磷脂;E. 凝血烷TX;8. 磷脂作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A. 中性分子;B. 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C. 能替代胆固醇;D. 含有极性和非极性区;9.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脂类物质?()A. 前列腺素;B. 甾类化合物;C. 胆固醇;D. 鞘氨醇;10. 下列哪些成分在脂肪和磷脂酰胆碱中都存在?()下列哪些成分在蜡和鞘磷脂中都存在?()A. 甘油;B. 脂肪酸;C. 磷酸;D. 长链醇;E. 糖;11. 胆固醇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前体?()A、CoAB、泛醌C、维生素AD、维生素D12.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B. 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C. 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D. 磷脂和蛋白质均匀混合形成膜结构13. 糖原与直链淀粉都有的糖苷键为: ()A、α-1,6糖苷键;B、β-1,6糖苷键;C、α-1,4糖苷键;D、β-1,4糖苷键;14. 以下对葡萄糖的描述正确的是()。
生物化学课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糖一、填空题1.糖类是具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
根据其分子大小可分为单糖、__寡糖和多糖三大类。
5.蔗糖是由一分子D-葡萄糖和一分子D-果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α,β-1,2 糖苷键相连。
7.乳糖是由一分子D-葡萄糖和一分子D-半乳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
9.纤维素是由_ D-葡萄糖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β—1,4 糖苷键相连。
12.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葡萄糖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糖原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糖原____。
二、是非题1.D-葡萄糖的对映体为L-葡萄糖,后者存在于自然界。
错。
L—葡萄糖不存在于自然界。
2.人体不仅能利用D-葡萄糖而且能利用L-葡萄糖。
第二章:脂质一、是非题1 自然界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错)2 磷脂是中性脂(错)3 磷脂酰胆碱是一种中性磷脂(对)4 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对)5 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均为D构型。
(错)6 胆汁酸是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乳化剂。
(对)7 构成萜类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异戊二烯分子。
(对)8 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愈低对机体健康愈有利。
(错)9 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作用于脂肪酸双键时产生氢过氧化合物。
(对)10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均含有共轭双键。
(错)二、选择题2 下列不属于脂的物质是( D )A 维生素EB 前列腺素C 胆汁酸D 甘油3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不属于脂类化合物( D )A 甘油三硬脂酸酯B 胆固醇硬脂酸酯C 羊毛蜡D 石蜡6下列哪个是饱和脂酸( D )A 油酸B 亚油酸C 花生四烯酸D 棕榈酸第三章:氨基酸、肽类、蛋白质化学一、选择题9在组蛋白的组氨酸侧链上进行(A )以调节其生物功能。
A 磷酸化B 糖基化C 乙酰化D 羟基化11 如果要测定一个小肽的氨基酸顺序,下列试剂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D)A 茚三酮B CNBr C胰蛋白酶 D 异硫氰酸苯酯22 前胰岛素原中信号肽的主要特征是富含哪些氨基酸残基(D )A 碱性B 酸性C 羟基D 疏水性23 蛋白质的糖基化是翻译后的调控之一,糖基往往与肽链中哪一个氨基酸残基的侧链结合(D)A 谷氨酸B 赖氨酸C 酪氨酸D 丝氨酸29 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之谓(C )A 三级结构B 缔合现象 C四级结构 D 变构现象30 蛋白质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A)A 氨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B 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力C 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D 肽链间及肽链内的二硫键31 氨基酸与蛋白质共同的理化性质(B )A 胶体性质B 两性性质C 变性性质D 双缩脲反应二、问答及计算题4 蛋白质化学中常用的试剂有下列一些:CNBr,尿素,β-巯基乙醇,胰蛋白酶,过甲酸,丹磺酰氯,6mol/L HCl,茚三酮,异硫氰酸苯酯和胰凝乳蛋白酶等。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变性是其构象发生变化的结果。
T2、蛋白质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分子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F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不对称的α-碳原子。
F4、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域。
F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生成紫色物质。
F6、Pro不能维持α-螺旋,凡有Pro的部位肽链都发生弯转。
T7、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T8、蛋白质都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F9、在肽键平面中,只有与α-碳原子连接的单键能够自由旋转。
T10、处于等电点状态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
T1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可认为是亚基的聚合体。
T12、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F第二章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F2、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CTGGA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GACCTG。
F3、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种属A和种属B的T m值,若种属A的DNA T m 值低于种属B,则种属A的DNA比种属B含有更多的A-T碱基对。
T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F5、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F6、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F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F8、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F9、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碱基在细胞中同时存在。
T10、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F11、目前为止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大多存在于tRNA中。
T12、核糖体不仅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T13、核酸变性过程导致对580nm波长的光吸收增加。
F14、核酸分子中的含氮碱基都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
T1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叫做核苷酸残基。
T16、RNA和DNA都易于被碱水解。
F17、核小体是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
T第三章糖类化学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T2、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它们之间以α(1→6)键连接。
生物化学判断题第一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变性是其构象发生变化的结果。
t2、蛋白质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分子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f3、共同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子中都所含不等距的α-碳原子。
f4、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域。
f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生成紫色物质。
f6、pro不能维持α-螺旋,凡有pro的部位肽链都发生弯转。
t7、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t8、蛋白质都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f9、在肽键平面中,只有与α-碳原子相连接的单键能民主自由转动。
t10、处在等电点状态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轻。
t1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可以指出就是亚基的聚合体。
t12、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民主自由转动。
f第二章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羟基。
f2、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ctgga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gacctg。
f3、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种属a和种属b的tm值,若种属a的dnatm值高于种属b,则种属a的dna比种属b所含更多的a-t碱基对。
t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f5、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f6、mrna就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多样的rna。
f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就是蛋白质。
f8、核酸变性或水解时,发生distinguished效应。
f9、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碱基在细胞中同时存在。
t10、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f11、目前为止辨认出的润色核苷酸大多存有于trna中。
t12、核糖体不仅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t13、核酸变性过程导致对580nm波长的光吸收增加。
f14、核酸分子中的含氮碱基都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
t1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叫做核苷酸残基。
t16、rna和dna都易于被碱水解。
f17、核小体是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
t第三章糖类化学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第一章糖类化学一、简答题1. 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1)糖类物质是异氧生物的主要能源之一,糖在生物体内经一系列的降解而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2)糖类物质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脂肪的碳架及机体其它碳素的来源。
(3)在细胞中糖类物质与蛋白质核酸脂肪等常以结合态存在,这些复合物分子具有许多特异而重要的生物功能。
(4)糖类物质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 单糖为什么具有旋光性?(1)旋光性是一种物质使直线偏振光的震动平面发生旋转的特性。
(2)单糖分子结构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故都具有旋光性。
第二章脂类化学一、简答题1. 什么是必需脂肪酸?答: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 什么是脂类,如何分类?答脂类是指一类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物质。
通常脂类可按不同组成分为五类,即单纯脂、复合脂、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类及结合脂类。
二、论述题1. 试论述脂类的生理功能。
答:脂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脂肪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
脂肪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和运输形式。
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有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一、单选1. 在生理pH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A.异亮氨酸B.酪氨酸C.赖氨酸D.蛋氨酸2. 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A.苏氨酸B.酪氨酸C.赖氨酸D.蛋氨酸3. 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中,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的最主要成分是()A.酪氨酸的酚环B.半胱氨酸的硫原子C.肽键D.苯丙氨酸4. 下列4种氨基酸中哪个有碱性侧链()A.脯氨酸B.苯丙氨酸C.异亮氨酸D.赖氨酸5. 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亚氨基酸()A.丝氨酸B.脯氨酸C.亮氨酸D.组氨酸6. 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特点()A.天然蛋白质多为右手螺旋B.肽链平面充分伸展C.每隔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医化课堂练习(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麦芽糖是有1分子和另1分子通过键结合而成。
2.乳糖可水解生成和,蔗糖可水解生成和。
3. 乳糖分子因为具有,所以具有还原性。
4.胆固醇可转变为、、等活性物质。
5.营养必需脂肪酸包括、、。
二、命名或写出结构式(每题2分,共16分)
1. D-半乳糖(开链式)
2. D-果糖(哈沃斯式)
3. 甘油三酯
4. 硬脂酸
三、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共11分)
乳糖与蔗糖(2分)
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7分)
麦芽糖与淀粉(2分)
四、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每题3分,共9分)
1.NH
2
-CO-NH
2
尿素酶
O
H
2
2.CH
2
-O-OC-R
1
CH-O-OC-R
2
CH
2
-O-OC-R
3
3KOH
3.CH
3
-CHOH-COOH
COOH
5
15
12
8
10
20
H C
4
H C
3
H C
2
H
C
1
O
CH
2
OH
H
OH
OH。
生物化学练习题(之一)生化教研组全体教师第一章糖类化学一、名词解释1.糖类2.单糖3.寡糖4.多糖5.糖苷6.差向异构体6.变旋现象8.糖脂9.糖肽键10.糖蛋白11.蛋白聚糖12.糖胺聚糖二、填空题1.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
2.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3.蛋白聚糖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4.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5.蔗糖是由一分子和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6.糖肽键主要有两种类型:和。
7.麦芽糖是由两分子________通过________糖苷键相连形成的双糖。
8.糖原和支链淀粉结构上非常相似,构件分子均是________,它们之间的连接键有________和________二种糖苷键。
9.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但纤维素的二糖单位是________,残基间通过________连接;而直链淀粉链的二糖单位是________,残基间通过________连接,所以两者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别。
10.直链淀粉遇碘呈________色,支链淀粉遇碘呈________色,糖原遇碘呈________色。
11.糖胺聚糖是一类含________和________的杂多糖,其代表性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是非题1.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2.从热力学上讲,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稳定。
3.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4.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第三章糖化学
一、名词解释
1.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糖。
2.醛糖:分子中含有醛基的单糖。
3.酮糖:分子中含有羰基的单糖。
4.同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
5.杂多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组成的多糖。
6.手性碳原子:化合物分子中与4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
7.半缩醛羟基:是单糖分子内的羰基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半缩醛反应)所形成的羟基。
8.糖苷键:由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其他分子的活泼氢经脱水形成的化学键。
9.变旋现象:某些单糖结晶溶于水时比旋光度自行改变并达到稳定的现象。
二、填空题
1.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之为手性碳原子。
2.α—D(+)—与β—D(+)—葡萄糖分子的头部结构不同,它们互称为异头物。
3. 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醛糖有 D—葡萄糖、 D—半乳糖、 D—甘露糖。
4.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酮糖有 D—果糖、 D-山梨糖。
5.植物中重要的三糖是棉子糖,重要的四糖是水苏糖。
6.淀粉分子中有α-1,4- 及α-1,6- 糖苷键,因此淀粉分子无还原性。
7.葡萄糖与钠汞齐作用,可还原生成山梨醇,其结构为 CH2OH(CHOH)4CH2OH 。
8.在弱碱溶液中 D—葡萄糖和 D—果糖及 D—甘露糖三种糖可通过烯醇式反应可互相转化。
9.蛋白聚糖是由糖胺聚糖和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10.糖苷是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11.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离羰基最远的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三.问答题
1.五个试剂瓶中分别装的是核糖、葡萄搪、果搪、蔗糖和淀粉。
但不知哪个瓶中装的是哪种糖液,用最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之。
答:用下列化学试剂依次鉴别:(1)碘淀粉显蓝色,其它无色。
(2)费林试剂显红色或黄
色的为核糖、葡萄糖、果糖,不显色的为蔗糖。
(3)溴水果糖呈阴性。
(4)HCl和甲基间苯
二酚核糖显绿色。
葡萄糖不显色。
2.什么叫做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答:能被碱性弱氧化剂(如班氏试剂、费林试剂等)氧化的糖为还原糖,反之为非还原糖。
结
构区别:还原糖含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非还原糖则无。
3. 麦芽糖与蔗糖有何区别?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
答:麦芽糖和蔗糖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都有区别。
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中含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具有还原性;而蔗糖分子是由1分子
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以α-1,2—β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中不合游离的半缩醛羟基,无还原性。
因此,可用斑氏试剂鉴别:反应里阳性的为麦芽糖,呈阴性的为蔗糖。
4.如何将二糖水解为单糖?通过什么方法验证蔗糖已水解为单糖?
答:通过酸、碱或酶催化可使二糖水解为单糖。
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与班氏试剂反应。
而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它们均为还原糖,能与班氏试剂反应而产生砖红色沉淀。
由此可验证蔗糖已水解为单糖。
5.简述淀粉及其水解过程中各生成物与碘显色反应的情况。
答:淀粉遇碘呈蓝色。
淀粉的水解程度不同,可产生一系列分子量大小不同的中间产物,即各种糊精和麦芽糖。
它们与碘反应呈不同颜色。
其名称及反应呈色的对应关系如下:
无色葡萄糖无色麦芽糖无色无色糊精红色红糊精紫蓝色紫糊精蓝色淀粉遇碘颜色
水解情况
水解水解水解水解水解−−→−−−→−−−→−−−→−−−→−
6.以葡萄糖为例说明D 、L 、+、—、a 、β的含义。
答:D 、L 、α、β都用于表示单格的构型。
其中D 、L 表示糖分子中距碳基最远的手性碳原于的构型:以葡萄糖为例,若C-5上的羟基在费歇尔投影式右边为D-构型,该羟基在左边为L-构型;α、β表示环状糖分子中半缩醛羟基的方向:葡萄糖分子中半缩醛羟基与C —5羟基在同侧为α—构型,在异侧的为β构型;+、—表示旋光方向:使平面偏振光向右旋转的为“+”,向左旋转的为“—”。
第四章 脂类化学
一、名词解释
1.皂化值:完全皂化1克脂肪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毫克)。
2.碘值:100克脂肪吸收碘质量(克)。
3.酸价:中和1克脂肪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毫克)。
4.乙酰化值:1克乙酰化的脂质分解出的乙酸用氢氧化钾中和时,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毫克)。
5.必需脂肪酸:机体生长所必需,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
二、填空题
1.不饱和脂肪酸有 顺 式和 反 式两种构型,天然不饱和脂肪酸都是 顺 式构型。
2.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 固体 状态,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 液体 状态。
3.必需脂肪酸包括 亚油酸 、 亚麻酸 、 花生四烯酸 。
4. 磷脂酰胆碱在 磷脂酶A2 的作用下,可使甘油2位的不饱和脂肪酸水解下来,生成 溶血磷脂酰胆碱 。
5.固醇化合物的基本骨架为 环戊烷多氢菲 。
6.绝大多数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是 偶数碳原子 、 直链 、 一元酸 。
7.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是 亚油酸 、 亚麻酸 。
8.鞘磷脂分子由 鞘氨醇 、 脂肪酸 和 磷脂酰胆碱 三部分组成。
9.神经酰胺是由 鞘氨醇 和 脂肪酸 构成。
三、问答题
1.试述卵磷脂和脑磷脂在组成结构上的异同。
答:卵磷脂和脑磷脂都是磷脂,含有甘油、脂肪酸和磷酸,且结合有含氮碱。
所不同的是;卵磷脂的含氮碱是胆碱,而脑磷脂的含氮碱是乙醇胺。
2.天然脂肪酸有哪些共性?
答:天然脂肪酸具有的共性为:
(1)脂肪酸的链长为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且都为偶数:
(2)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长度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3)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一般位于9—10碳原子之间,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第一个双键般在9一10碳原于之间、其它的双键依于第9碳原子和末端甲基之间.而且在两个双键之间往往隔着—个亚甲基。
(4)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且都为顺式,只有极少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为反式。
(5)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为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为油酸。
(6)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体内,不饱合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
3.血浆脂蛋白有哪几种?简述其特性。
答:血浆脂蛋白是一类成分比较复杂的脂和蛋日质的复合物。
脂类王要包括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等.不同的血浆脂蛋白,其脂类的组成和比例不同,蛋白质部分也不相同。
它们在体内的合成部位和功能也不一致。
根据不同脂蛋白所含脂类的多少,密度大小上的差别,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个密度范围不同的组成部分。
(1)乳糜微粒:有小肠上皮细胞合成.主要成分为来自食物的脂肪,含少量的蛋白质,脂类含含量高达99%,且以脂肪为主。
颗粒大,密度低,呈中性,电泳时停留在原点。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转运外源脂肪。
(2)极低密度胎蛋白(vLDL):由肝细胞合成.脂类含量为93%,电泳时位于前β带区,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内源脂肪。
(3)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肝脏合成,含有较高的磷脂和胆固醇、电泳在β带范围。
主要转运胆固醇和磷脂。
(4)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细胞台成,颗粒最小,其脂类组分主要为磷脂和胆固醇。
电泳时位于α带区域。
主要生理功能为转运磷脂和胆固醇。
(5)极高密度脂蛋白(VHLD):由清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组成,清蛋白在肝脏合成.但VHDL 在脂肪组织形成。
蛋白质含量高达99%。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游离脂肪酸。
4. 试述磷脂的组成成分及分类依据。
答:磷脂由磷酸、脂肪酸、醇和含氮有机物组成,根据所含醇不同分为磷酸甘油酯(即甘油磷脂)和神经鞘磷脂。
磷酸甘油酯又根据含氮碱的不同分为磷脂酰胆碱(含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含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含丝氨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