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简介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5
PCT课件第⼀章专利合作条约概述引⾔:何谓“PCT”?1.PCT的含义——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2.是根据《巴黎公约》第19条规定建⽴的、旨在专利领域进⾏国际间合作的⼀个多边条约(⼦条约)。
3.PCT体系——不涉及专利权的授予,PCT所建⽴的体系是“国际申请体系”,⽽不是“国际授权体系”。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条约1. 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截⾄2009年1⽉共31个)1883年签定的《保护⼯业产权巴黎公约》1886年签定的《保护⽂学与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1891年签定的《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协定》1967年签定的《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96年签定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2002年签定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制品条约》1994年签定的《商标法条约》1970年签定的《专利合作条约》2000年签定的《专利法条约》1925年签定的《⼯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护海⽛协定》1957年签定的《尼斯协定》1977年签定的《布达佩斯条约》1961年签定的《保护表演者、录⾳制品制作者和⼴播组织罗马公约》1974年签定的《发送卫星传输节⽬信号布鲁塞尔公约》1994年签定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2. 中国参加的条约(截⾄2009年1⽉共17个)1980年3⽉3⽇加⼊《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85年3⽉19⽇加⼊《巴黎公约》1990年5⽉26⽇加⼊《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1989年10⽉4⽇加⼊《商标国际注册马德⾥协定》1995年12⽉加⼊《商标国际注册马德⾥协定有关议定书》1992年10⽉5⽇加⼊《伯尔尼公约》1992年1⽉30⽇加⼊《世界版权公约》1993年4⽉30⽇加⼊《录⾳制品公约》1994年1⽉1⽇加⼊《专利合作条约》1994年8⽉9⽇加⼊《尼斯协定》1995年7⽉1⽇加⼊《布达佩斯条约》1996年6⽉17⽇加⼊《洛迦诺协定》1996年6⽉17⽇加⼊《专利国际分类协定》1999年4⽉23⽇加⼊《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2001年12⽉11⽇加⼊《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2007年3⽉6⽇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2007年3⽉6⽇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制品条约》当前讲授3. 保护⼯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1883年巴黎公约提供了向外国申请的途径。
PCT(专利合作条约)体系的简介PCT体系是专利申请体系,不是专利授权体系,不存在PCT专利(或俗称的国际专利)。
通过PCT途径提出的国际申请的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国际阶段,由下列部分构成●国际申请的提交(指定若干个甚至全部138个PCT成员国)●国际检索●国际公布●国际初步审查(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国家/地区阶段只有发明可以通过PCT申请专利、实用新型和其他类似的权利保护外观设计和商标不能通过PCT途径获得保护传统的专利体系与PCT体系的比较传统的专利体系:国家申请提出后12个月内,按照巴黎公约规定,向其他不同国家提出的申请可以要求优先权,由于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本国专利法,就会产生如下问题:多种形式要求多种语言多次的检索多次的公开申请的多次审查12个月所要求的翻译费和国家费PCT体系:国家申请提出后12个月内按照PCT规定提交国际申请,要求巴黎公约的优先权,在完成国际阶段程序后,在30个月进入国家阶段一种形式要求国际检索国际公布国际初审(非必要阶段)国际申请可按需要进入国家阶段可在30个月缴纳所要求的翻译费和国家费,而且只有在申请人希望继续时才缴纳PCT申请的缺点:可能会延长获得专利的时间(原因在于必经国际检索和国际公布)。
可能增加申请人的经济负担。
什么情况下可利用PCT途径:PCT体系的运作PCT申请人1.申请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2.对不同的指定国可有不同的申请人3.至少有一个申请人的国籍或居所是PCT成员国PCT申请在哪儿提出PCT申请多数向作为PCT受理局的国家局提出。
哈拉雷协议、欧亚专利公约或者欧洲专利公约的成员国的国民或居民一般也可以选择向非洲地区工业产权组织(ARIPO)专利局、欧亚专利局或欧洲专利局分别提出国际申请。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或居民只能向作为他们受理局的WIPO国际局提出国际申请。
此外,所有PCT成员国的国民和居民也可以选择国际局作为受理局。
国际申请的效力国际申请可以产生国际申请日, 申请人可以在其申请中指定某些(甚至所有)PCT成员国,国际申请在每个指定国内自国际申请日起具有正规的国家申请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