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1982年至2016年)
- 格式:xls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摘要: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已经持续多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态势,直到近几年国际收支中的双顺差局势才有所缓和,资本和金融账户一度出现巨额逆差。
本文是以分析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出发点,通过阅读已有文献,总结国际收支变化的原因,并从中选取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收支主要项目1982-2019年的数据,总结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国际收支主要项目的影响,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我国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收支;外商直接投资;原因一、前言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全部货币价值总和,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其他地区的金融债权债务的交易及转移项目。
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频繁,国际收支作为分析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贸易与金融服务的重要工具应运而生,能较完整地反映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服务的记录。
纵观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逐渐严重,1982年至今经常项目只有五次出现逆差,还都是在1994年之前。
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越来越明显,双顺差的规模逐步扩大。
从1982年到现在,我国也针对国际收支不平衡采取过一系列措施,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
适当的双顺差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持续扩大的双顺差会使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国际收支的调整过程无论是自发的,还是由特定政策措施推动的,研究与之相关的经济现象及其连带问题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尤其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收支的状况分析(一)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政策,40年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急速扩大,更是体现了实施对外开放的巨大成果。
第十章国际收支(练习)一、本章要义练习说明:请结合学习情况在以下段落空白处填充适当的文字,使上下文合乎逻辑。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1)——、(2)——和(3)——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4)——收支行为。
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是:(5)——和(6)——两大账户。
除此之外,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往往会设置误差和遗漏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除了误差与遗漏项目之外,其余所有项目都代表着实际的交易活动。
按照交易主体和交易目的,这些实际发生的国际交易活动可分为(7)——和(8)——两种不同类型。
尽管导致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因具体国家时期而异,但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9)——、(10)——、(11)——和(12)——四种情况。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其一是早期的主流国际收支理论,它们大多主要考虑贸易收支活动,而忽略(13)——的影响,(14)——、(15)——和(16)——均为主要考虑贸易收支的国际收支理论;其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17)——,该理论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18)——为研究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将研究范围从(19)——扩展到(20)——,将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从实体经济部门扩大到包括货币部门在内的所有领域。
该理论被认为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国际收支理论。
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21)——的以外国货币或(22)——为核算单位的具体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借外债对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影响着一国国际收支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反过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债务活动的周期,表现在贸易顺差可以用来偿还外债的本息。
世界银行把债务周期依次分为(23)——、(24)——、(25)——、(26)——以及(27)——五个阶段。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一、编制原则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
所有交易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与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二、项目含义(一)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
A.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
a.货物:指通过我国海关的进出口货物,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均采用离岸价格计价,即海关统计的到岸价进口额减去运输和保险费用统计为国际收支口径的进口,出口沿用海关的统计。
此项目中还包括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等,对商品退货也在此项目中进行了调整。
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
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年对比分析(1982—2007年)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经济指导教师:***20090501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年对比分析(1982—2007年)作者:赵琳琳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1.期刊论文董文亮我国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浅析——以1997年和2007年为例-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始终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速度.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支出法GDP统计资料并结合国际收支平衡表等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了我国十年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2.学位论文徐田娜削减我国贸易顺差的路径选择研究2007本文立意于如何削减我国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详细阐述了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以下两条削减贸易顺差的路径: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影响不大,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削减我国贸易顺差的必由之路。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分析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为160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922亿美元,增幅达134.2%。
其中,货物出口7625亿美元,货物进口6283亿美元,顺差1342亿美元。
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顺差上,美国与欧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的来源国和地区。
持续扩大的高额贸易顺差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诸多影响,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首先,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攀升。
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同比多增加22亿美元。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单位:亿元人民币项目行次2016年二季度2016年上半年1. 经常账户 1 3,879 6,448 贷方 2 40,961 76,779 借方 3 -37,082 -70,331 货物和服务 4 4,294 7,316 贷方 5 36,639 68,664 借方 6 -32,345 -61,348 货物7 8,167 14,953 贷方8 32,301 60,088 借方9 -24,135 -45,136 服务10 -3,873 -7,637 贷方11 4,337 8,575 借方12 -8,210 -16,212 加工服务13 297 581贷方14 299 586借方15 -2 -5维护和维修服务16 53 121贷方17 80 174借方18 -27 -53运输19 -681 -1,191贷方20 499 1,023借方21 -1,181 -2,214旅行22 -3,438 -7,052贷方23 1,807 3,432借方24 -5,244 -10,484建设25 44 97贷方26 183 384借方27 -139 -28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28 -92 -253贷方29 71 125借方30 -163 -378金融服务31 19 32贷方32 49 98借方33 -30 -65知识产权使用费34 -422 -742贷方35 12 26借方36 -434 -76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37 206 435贷方38 408 815借方39 -202 -381其他商业服务40 195 445贷方41 901 1,854借方42 -706 -1,408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43 -25 -45贷方44 10 21借方45 -34 -67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46 -29 -65贷方47 19 38借方48 -48 -103 初次收入49 -396 -663 贷方50 3,774 7,050 借方51 -4,170 -7,713 二次收入52 -19 -205 贷方53 548 1,065 借方54 -567 -1,270 2. 资本和金融账户55 -3,879 -3,889资本账户56 -2 -9贷方57 3 14 借方58 -5 -24 金融账户59 -3,877 -3,880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60 -6,132 -14,183其中:直接投资61 -2,014 -3,076 直接投资资产62 -4,185 -7,932直接投资负债63 2,170 4,856 储备资产64 2,255 10,303 货币黄金65 0 0特别提款权66 0 -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67 13 -380外汇储备68 2,242 10,685其他储备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70 0 -2,558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关于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关于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表1-1 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年度表)单位:亿美元项目20161. 经常账户1,964贷方24,546借方-22,5831.A 货物和服务2,499贷方21,979借方-19,4801.A.a 货物4,941贷方19,895借方-14,9541.A.b 服务-2,442贷方2,084借方-4,5261.A.b.1 加工服务184贷方185借方-2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32贷方52借方-201.A.b.3 运输-468贷方338借方-8061.A.b.4 旅行-2,167贷方444借方-2,6111.A.b.5 建设42贷方127借方-85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88务贷方41借方-1291.A.b.7 金融服务11贷方32借方-20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2282.2.1.4.2.3 贷-196 款2.2.1.4.2.4 保-6险和养老金2.2.1.4.2.5 贸162 易信贷2.2.1.4.2.6 其239 他2.2.1.4.2.7 特别提款权2.2.2 储备资产4,4372.2.2.1 货币黄金02.2.2.2 特别提款权 3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53 组织的储备头寸2.2.2.4 外汇储备4,4872.2.2.5 其他储备资产03.净误差与遗漏-2,227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国际收支总差额3665 4394 2433 2378 1361 2154 1482 2360 3042 2227 经常项目差额3532 4206 2433 2378 1361 2154 1482 2360 3042 1964 占国际收支总差额的比重96 9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8 与GDP之比% 10.10 9.30 4.90 4.00 1.80 2.50 1.50 2.30 2.80 1.80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3665 -4394 -2019 -1849 -1223 -1283 -853 -1692 -912 263 占国际收支差额比重-100 -100 -83 -78 -90 -60 -58 -72 -30 12 与GDP之比% 4.50 1.80 2.70 -3.00 -1.60 -1.50 -0.90 -1.60 -0.80 -0.25GDP(亿人民币)270232.3319515.5349081.4413030.3489300.6540367.4595244.4643974689052.1743585.5 表1 2007-2016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部图1 2007-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情况走势图一、2016总体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6年,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作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8个年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国际贸易依然低迷,贸易增速缓慢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归属外方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同时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收益项目的借方和金融账户直接投资的贷方。
2010年各季度以及2005-2009年年度数据也按此方法进行了追溯调整。
注:
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本表2011年数据由各季度数据累加而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交往情况的统计表,它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国外的经济往来,包括进出口商品、服务、资本和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收支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是国际收支统计制度的核心,是国际收支统计的基础,它的编制和公布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金融政策的执行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情况的一个总结。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情况,包括国际收支的各个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包括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进出口活动。
其中,出口商品是指国家向其他国家出售的商品,进口商品是指国家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
货物贸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之一,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常常关注的重点。
2. 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服务进出口活动。
包括了各种服务,如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交流服务等。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资本与金融: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资本和金融活动。
包括了国家间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的借贷活动、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借款等。
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收支情况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流动和金融活动。
4.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的个人、家庭和政府进行的不需要直接对应的支付,比如国家间的援助、捐助以及国际组织的捐赠等。
转移支付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相对较小但是不容忽视的项目,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非商业性的收支活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国际间经济往来的一个总结,它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情况,包括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与金融、转移支付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