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富饶的海洋 第二课时 语文A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底、海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能发现课文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来写的,借助关键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底、海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难点: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知道了课文从海水、海底生物、海岛鸟类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感受到了海水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继续西沙群岛海底、海岛的旅行,你们还记得课文3、4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海底生物吗?第3段:珊瑚、海参、大龙虾第4段:鱼二、随文学习(一)学习海底生物部分1、默读3、4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风景优美?(预设:“各种各样”:种类多。
“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形态美)2、海底的珊瑚种类繁多,绚丽多彩,如花一般,你能想象到那样的景象吗(生谈)3、出示珊瑚图。
请展开想象,填写句子:有的像()的()。
4、海底的生物在作者笔下呈现出别样的风采,那海底的鱼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谈)(“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物产丰富)小结:海底的鱼非常多,作者不可能全部描写,选择几种代表性的鱼进行描写,就足以让我们想象西沙群岛的鱼美丽多姿、各种各样。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海底的美丽世界吧。
(出示视频)欣赏完视频,你感受肯定更深了,与同学合作读一读3、4段吧。
(二)学习海岛鸟类部分1、请大家找一找,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这段话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再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句子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写的?(海鸟、鸟蛋、鸟粪)西沙群岛素有鸟的天堂之称,这段话的几方面内容都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来说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
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
(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富饶的海洋》的教学反思1、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富饶的海洋》的教学反思《富饶的海洋》这一篇科普知识性极强的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洋孕育生命的过程及对人类的贡献。
如果泛泛而谈,也能解决课文内容,但是,我选择了借助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探索、了解”广阔的学习平台。
一进入课堂,我首先紧扣题目,谈海洋,借助形象的图象,帮助学生感知大海的'美丽。
并在指导读课题中,就初步让学生体会到对海洋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奠定了学文感情基础,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了生字词语。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重点,理清了文章的条理。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我抓住了关键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反馈、读文中,逐渐深入感受海洋的富饶以及海洋对人类所作出的具体贡献,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热爱、赞叹和感激之情。
课堂是一门艺术,终身学习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争取在每一次的课堂中,吸取教训,取长补短。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
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
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讲读课文。
课文以生动的笔法,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等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西沙群岛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对一些陌生的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
但是,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并且求知欲极强,他们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激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利用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此,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的,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一)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游览一番。
五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学计划五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这套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
教师需要用心钻研这套教材,学生的知识面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师生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
这是一门需要师生共同挑战的学科。
二、教材分析五年级教科书编排了《畅游海洋产业园》《开放的海港》《活跃的海岸》《海上森林》《海洋新能源》《海洋科考》《蛟龙探海》《寻访北冰洋》《海上钢铁长城》《铸就蓝色盾牌》《追踪航空母舰》《守卫蓝色家园》12课内容,还有海洋研究院1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海洋研究院2走进南极、海洋研究院3中国海军护航编队。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展,必将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了解人类和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帆船;初步了解各国的帆船运动。
2.知道我国著名帆船之都。
3.知道主要的海上运动项目。
4.知道保护海洋生态与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二)能力培养1.探究海底,欣赏海底奇观。
2.探究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3.了解守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关注蓝色国土完整,树立国防意识。
4.掌握一些中国海军的知识。
5.了解环境教育的相关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国防意识。
2.感受沿海地区发展的优势。
3.欣赏古今中外有关大海的文学品,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海洋的情感;知道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组成、发展历程和护航的意义。
4.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5. 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天祝县祁连小学马金花(土族)设计意图:《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围绕“富饶”这一题眼,以一个中心句提纲挈领,按游览地点分别描述了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秀美景色。
“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的画面,是全文集情境展现、语言精髓于一体的最大亮点。
在教学中,如何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是本课设计和教学的重点。
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整体感悟、直切亮点、创设情境、随机悟文、积累运用语言、朗读感悟、拓展视野和思路等方法展开课文学习,成效比较明显。
B部分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进取和创新精神。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西沙群岛的热带风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3.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口头描述的技巧。
教学重点:自学第3至6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进取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西沙群岛海洋、珊瑚、鸟类、鱼类等录像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1一、总体回顾,来自Jing entry1、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和认知了西沙群岛。
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课文中两个优美的词语来即兴发挥一下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学生表述略)2.回顾第二段小组讨论交流――借助多媒体具体感悟――找出中心句及描写景物―总结写作方法(总―分)。
3.作者接下来去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省略)让我们继续今天的主题:海底探索。
我们分开去吧--二、兵分四路,各探迷津。
分为四组,自学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略),并分组报告,展示他们的技能媒体展示:播放海底有关录像――海底奥秘尽收眼,感叹万千喜不尽:哇!好美丽的珊瑚,还有那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1.第一组:用我喜欢的方式说出我想说的话和我想说的话。
《富饶的海洋》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富饶的海洋》一文是小学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通过介绍生命孕育的过程、海洋对人类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小品文。
2、说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世界的精彩、奇妙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志向,激发学生们对宇宙万事万物的好奇心。
结合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
2、了解海洋的富饶与慷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难点:这组课文的主题就是“走进科学,向往未来”学习本篇课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海洋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
因此,我把“了解海洋的富饶与慷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应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定为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朴实流畅的语言中,不只表现了海洋的美丽更是介绍了海洋的有关知识,根据课文的特点我把教法确定为: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2、从题目入手,以中心词为切入点整体把握课文,把学生的自读感悟与小组合作结合进行探究式学习;3、注重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丰富文章内容,拓展学生想象。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读文感悟、质疑——解疑、组内合作学习是学生要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学生“你见过大海吗?说说你见到过的大海。
”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出示海面以及海底风光图片,再请同学说说此刻见到的大海的样子,真实感受大海的美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8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有关海豚的资料录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板书海豚救人)二、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海豚的有关知识。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画出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它为什么能够救人?画出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通过预习,你知道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它是怎样的一种动物?(生自由交流信息)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2、小组交流。
五、再读课文,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了解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体会海豚救人的方法。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
(2个学生)5、感情朗读5—8自然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朗读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初步地了解了课文,认识了生词,你还记得它们吗?出示小黑板富饶岛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山崖产卵渔业工人栖息鸟粪祖祖辈辈威武(认读词语)(当小老师领读)2、指导书写“威武“。
(写一遍、互评、你觉得哪个写得不好再写一个)3、谁能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板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4、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汇报: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二、品读分析、理解课文(一)分析脉络1、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同乘上海洋一号潜水艇去欣赏一下西沙群岛的海面;探寻一下那神秘的海底吧!用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根据你的感受进行批画。
(二)学习“海面“部分1、师:我们先一起领略一下海面的瑰丽景色。
(1)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海水颜色多、美)引导学生说出海水的颜色多,从哪个词语能感受到海水的颜色多。
(2)表示颜色多的词语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绚丽多彩··)(3)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好不好?除了写出了海水颜色多,还写出了什么?(色彩鲜艳、亮丽)(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各种颜色的光)(4)谁能把这五光十色的海水美美的读一读?(指导读出海水的美)(5)海水为什么这么美?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生读句子“因为——“)板画简图(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能:
(1)学习并掌捏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
法:
体会句子分号与句号、逗号与顿号的不同用法。
3、情感、态
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
索海洋、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了解分号与句号、逗号与顿号的不同。
教学难点:
感受海洋的富饶和美丽,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听写卜列词语:
无边无际溶解物质探索宇宙一尘不染
爱慕富饶诗情画意宝藏
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重点为我们介绍的是海洋的富饶和慷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海洋,了解
海洋的富饶和慷慨。
二、合作探讨,感悟海洋的富饶和慷慨
1、教师出示文中的过渡段,集体读。
“然而,最使我爱慕的,还是大海的富饶与慷慨,是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最古老的祖先,如今又毫不吝啬地向人类奉献它的财富。
”
2、引导学生抓住第二部分的要点:同学们,我们说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这一自然段,你们知道课文接下来重点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3、读文,找出相应的段落。
海洋哺育了我们最古老的祖先:第三自然段。
海洋把财富奉献给人类:第四、第五自然段。
4、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人类发展的历程,说说海洋在这一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海洋把它的哪些财富奉献给人类?
(3)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汗资源的资料。
5、集体反馈。
(1)指名说说人类发展的历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图例:
海洋的作用:
简单化合物→复杂化合物→蛋白体→细胞
海藻提供了动物生存的条件→三叶虫出现→出现鱼类→鱼登陆,
在陆地上进化、繁衍
(2)指名说说,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认为海洋在人类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海洋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最占老的祖先,设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
(4)教师导:海洋孕育了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摇篮。
它像母亲一样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厂我们,又慷慨地奉献了它所有的财富。
你知道海汗卫蕴藏着哪些财富吗?(学生先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丰富的海产品、食盐、药材、石油、煤炭和许多稀有金属)
(5)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拓展知识,了解海洋资源。
6、教师小结:同学们,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财富,它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我们。
此时此刻,你想对海洋说什么呢?(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海洋的热爱、赞叹、感激之情)
三、发挥想象,展望海洋未来
1、指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倾听,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情感。
2、指名反馈:你听出了作者—份怎样的情感?(自豪、激动、无限憧憬)
3、教师导读: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人类的自豪以及对海洋的热爱和赞叹,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4、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有朝一日,黑暗而深邃的诲洋底部,将会变成灯火辉煌的街卸神话的“水晶宫”,将成为人们安居的地方。
请大家大胆地展开想象,说说海洋的未来。
(学生自由地说—说)
5、教师指导学生编故事。
(1)故事要有一定的主题。
(2)要以海洋的未来发展为背景。
(3)故事情节完整、生动、具体。
6、学生在小组内编故事。
7、组长推荐好的故事在集体内交流。
四、课堂作业
教师总结:同学们,海洋蕴涵着丰富的宝藏,还有很多人类没有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未来的海洋等着你们去开发和创造!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课堂上编的故事进一步完善,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8、富饶的海洋
美丽富饶慷慨
(合理开发,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