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PPT)
- 格式:pptx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20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cn)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最早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199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001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遂分为东西两区。
现馆舍总建筑面积15811平方米,其中西区图书馆为2006年新建,2007年投入使用,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东区图书馆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现图书馆下设办公室、流通部、东区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信息技术部一个行政与五个业务部门。
图书馆现有职工38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在职硕士生3人,本科生15人,大专生14人,大专及以下4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人。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馆馆藏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文献为主、西医文献为辅、兼容其它学科的藏书体系。
现馆藏纸质书刊达66万余册,并每年新增纸本文献4万余册,其中馆藏中医药图书3.1万种,共近20万册。
馆藏线装书2435余种,共6179函,3万余册;其中含善本及少量孤本,主要以明清两代刻本为主,许多是医学经典藏书,2005年起我馆陆续收到教育部赠送总价三百多万元的《中华再造善本》一套。
馆藏期刊10万余册,其中中西医期刊6万6千余册,外文期刊2万8千册,现刊千余种。
另我馆自2000年开始陆续购买了电子图书,至今已33万余册,其中中医药类电子图书2.3万册。
我馆自主开发了《道藏医药文献数据库》《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学术文库》《中医医德文献数据库》《国外中医药法律法规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六个数据库。
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并和校园网相联。
本馆可向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检索、Internet上网、中医药科研课题检索与查新等服务。
我馆对本校师生免费开放,周开馆时间达到85小时。
我馆书刊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借阅一体的管理模式。
【大学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申办,2021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位于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市公交大巴直达校园,首都城铁即将开通。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近十年的创新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四院(二级学院)、八系、三中心、七大专业、十一个专业方向。
目前在校学生12058人。
学院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教师队伍,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院坚持“铸魂抓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秉承“三个统一”(发展本科教育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相统一,不以盈利为目的与积极建设东方校园相统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东方品牌与优化办学环境相统一)的办学理念,深化内涵建设,拓宽办学功能。
实行“双禁”、“四无”(禁烟、禁酒,无人吸烟、无人酗酒、无人打架斗殴、无人夜不归宿)的制度化管理;坚持“三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与“三感”(归宿感、成就感、成长感)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打造了优秀的东方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东方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院三届毕业生考研被录取人数逐年上升,2021年同比翻两番。
分别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研究生院。
其中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38人、天津中医药大学38人。
今年针推学院报考研究生为32人、其中23人上线,上线率为70%。
目前,北京海、陆、空三军各大兵种总医院及京、津、翼地区多家“三甲”医院都有东方学院学子被录用,就业率超过98%。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目录、导师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分东、西两校区,校本部设在西校区。
全校占地面积共计25.3万平方米,教学区总建筑面积达27.7万平方米。
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校在办学层次、学科门类、科学研究、医疗水平、办学效益、对外合作等方面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前列,是中国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解决中医药重大科技问题、防治重大疾病和现代难治病的重要基地,为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产业四位一体的高等中医药学府。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中医药研究生和具有博士、硕士授权的单位之一。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开中医药学发展史研究生教育之先河;1983年开始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986年开始接收台港澳及外籍在读研究生;1987年被批准具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攻读硕士学位的授权单位;1994年开始接收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工作,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98年被批准为开展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2001年经国家批准并开始招收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
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其中硕士学位学科授予点16个,博士学位学科授予点15个以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截止2003年6月,学校在校研究生已达782人,其中博士生300人、硕士生482人;另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课程学习567人。
20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研究生1080人,其中博士311人、硕士769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早在1956年创建,是全国第一批招收中医药研究生和具有博士、硕士授权的单位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学科建设将更上台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及解决中医药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显着提高,科技产业长足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行业优势突出,通过努力,北京中医药大学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
尚考教育是国内最早针对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的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北京排名比较好的一对一考研辅导班,集训保录和全科一对一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查缺补漏,挖掘潜能,发挥优势,轻松快速的提高学习成绩。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参考书701中药综合:《有机化学》(第二版)80分,吉卯祉主编,科学出版社。
1、学科简介有机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以天然有机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着手,发展有机化学的反应、合成、方法和理论。
2、培养目标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机化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1)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素质。
(2)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掌握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4)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北中医考博辅导班:2019北中医针灸推拿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成立于1982年,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合并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在学科快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2009年更名为针灸推拿学院。
经过30余年的建设,学院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院针灸推拿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针灸学学科、推拿学学科、中医气功学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生物学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三级实验室;针灸特色疗法重点研究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针灸推拿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教学中心;针灸推拿学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教学团队为北京市针灸推拿优秀教学团队;经络腧穴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29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办学层次,招生专业有针灸推拿学(五年制)、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五年制)、中医学(卓越针推八年制)、中医学(卓越针推对外八年制)、康复治疗学(四年制)等6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已逐步形成了“高层次、国际化、强能力”的教育教学特色。